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雲生態:未來已來

雲生態:未來已來

浙江在線5月24日訊(浙江在線記者祝梅)「再不上雲就落伍了」。目前中國越來越多的企業正在追趕雲計算的潮流。在過去,爭論的焦點是上不上雲,而今,更多地討論上什麼雲。2017,或是企業向雲端遷移大爆發之年。

一批互聯網巨頭企業迅速搶灘布局產業基礎研究與核心技術領域,以BAT為代表,在雲計算領域布局迅猛,外資雲如AWS、微軟、IBM,也都希望通過合作模式進入中國市場。公有雲、數據智能、雲安全都成為公認的大趨勢。

在雲計算產業鏈中,有三類角色在積极參与,也是必不可少的核心力量――終端用戶、雲應用開發商和雲平台提供商。

企業上雲的「九陽真經」在移動

記者方臻子

互聯的今天,傳統製造企業在思考,怎樣運用新的信息技術實現企業的轉型升級?

從2013年初開始,九陽股份陸續將涉及研發設計、生產製造、物流、供應商、經銷商、內部員工管理在內的等近百項業務,放到了以阿里云為主的雲端。

在九陽看來,將信息化應用系統逐步搬到雲端,是企業更直面用戶的必然,是企業數字轉型的前提,是提升運營效率的關鍵一環。

作為國內知名的飲食電器企業,九陽在雲端部署了市場營銷分析系統,每名導購員,每天要將銷售情況、顧客反饋等數據通過移動終端上傳到雲上,每個售後點也要將維修數據上傳雲端。然後,利用阿里雲的大屏展示功能,九陽將企業關心的銷售數據和關鍵的生產數據,顯示到公司內部的大平台上。可視化的數據,對企業的生產管理及決策的能力提升很大。

「將前端數據可視化,進而指導後方研發生產,以前的做法達不到這種效果。」在位於杭州下沙的九陽股份有限公司里,其信息管理部系統管理負責人告訴記者。

智能家電是九陽面向未來的一大戰略。豆漿機等廚房家電「上網」,會產生大量的交互數據,企業也需要與用戶不時來個互動,發個紅包禮券等……企業不斷地上線新應用,將導致硬體成本的無限投入。

「智能家電類業務,將來的應用人數可能是百萬級的,如果系統由企業自行建設,不僅要在網路基礎設施如帶寬上投入大量成本,而且在技術上也是挑戰。」相比傳統方式,這名負責人更看好雲端應用,「布置在阿里雲上面,就非常便捷。雲平台最大的優勢在於它的部署和交付,一項應用半小時就能用了。如果以傳統方式部署,一個新增項目或許還要去買伺服器,光審批採購就得花去不少時間。此外,我們不僅用到阿里雲的主機、資料庫,還用到它的安全產品來對企業的信息系統提供安全保障,如果企業自己來做,成本會非常高。」

根據業務的特性,一些適合在雲上布置的項目,原生地被部署到了阿里雲上,但也有一些只適合企業內部使用的數據,九陽經過慎重考慮後,仍採用了自己的數據中心。嚴格來說,九陽所採用的是「混合雲」模式。

該負責人說:「企業上雲,最終的目的是為了企業的發展,要將企業的需求擺在首位。九陽從2013年就開始實踐上雲,是行業中的先行者。經過實踐,我們認為有一部分業務與雲天然貼合,適合在雲平台上進行應用。有一部分業務不適合上雲,就不放在雲端。」在他看來,企業上雲並不需要追求完全的「雲化」,而是要找到符合企業自身發展的模式。

上雲後,企業的信息化成本是一個持續下降的過程。4年時間,九陽已經實實在在體會到將系統部署到雲端後的效益提升,硬體投入降低、人力成本可控、項目周期縮短。有些收益已清晰可見,比如網路帶寬方面,「如果不使用阿里雲,每年的成本至少要增加30%到50%。」該負責人說。

信息化改造開啟智造之路

記者李知政

傳化在「互聯網+智慧物流」模式的實踐給眾多企業作了很好的示範。其提出的「雲車」和「雲物流」兩朵雲,正在逐步構建中國公路物流網路運行系統的全新未來。

「以傳化網為核心,打造生態圈基礎建設賦能整個行業。」傳化物流集團副總裁項天成告訴記者,傳化打造的是一個線上線下軟硬結合的立體網路,同時也是用於承載生產製造業生態圈各種服務的開放平台。充分利用大數據,通過智能派單、拼貨,來解決空駛、空載問題,從而實現了共享運力資源,解決了貨和車遍布各地、供需高度碎片化、信息極度不匹配的痛點,並最終幫助企業達到提升物流效率的目標。

「有了足夠多數據的沉澱形成智能。」項天成透露,下一步,傳化將形成一個具備智慧的物流大腦,以更好地服務於整個製造業。

擁有上雲需求的企業基本為廣大中小型企業,而他們的上雲,需要首先經歷基礎性的信息化改造,而這一過程則要通過雲技術服務公司來實現。而美林數據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在其所處的智能電網和高端裝備製造領域獨佔鰲頭。

成立於1998年的美林專註於數據價值的挖掘,並憑藉其高維可視化、數據挖掘、大數據應用開發等一系列核心技術,幫助企業完成改造,完成上雲的基礎。

今年年初,美林更是牽手國內裝備製造龍頭企業西子集團,成為西子實現智能製造戰略布局中不可或缺的一塊拼圖。

韓庚午是美林數據智能製造領域的工程師,在深入西子電梯製造工廠的半個月時間裡,他經過實地調研,以及和工廠管理人員、一線員工的溝通,發現存在數據斷層和信息孤島的問題,各流程間的數據互相割裂,並沒有被有效地管理和利用起來,然而這些沉睡的數據卻是一筆潛在的巨大財富。看到提升空間的韓庚午立刻動員美林和西子的工程師一起,制定了包括構建數據平台、豐富業務功能、生產經營管控、數據分析與優化的實施路徑。

「同西子的合作,也是對我們在高端裝備製造領域多年積累的一種認可。」美林數據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市場總監李瓊表示,目前,美林正為西子提供生產經營管控、研發設計、維護維修等一系列的改造工作,並看到了其中可提升到的巨大空間,未來,美林將和西子共同打造一個可複製和推廣的屬於裝備製造領域的應用,為行業打造樣板,以幫助更多的製造業企業。

在浙江,和美林一樣致力於幫助企業上雲的雲技術服務公司還有200多家。「由於企業需求的較大差異和企業自身薄弱的信息化基礎,使得企業上雲並非易事。」李瓊指出,在個人消費領域,買部手機就可以完成個人的信息化改造,但企業的信息化改造卻不是這樣簡單的事。其需要根據企業所處的行業、自身的情況等各方面因素作出適當的反饋並進行改造和提升。此外,企業上雲也需要經歷長久的教育市場周期,逐步形成一個健康和良性運轉的生態環境。本報記者李知政

「工業大腦」帶來的「火花」

記者祝梅

一顆具備互聯網思維的工業大腦能帶來什麼?在阿里雲人工智慧科學家閔萬里看來,工業生產是最典型的人工智慧應用場景,每個感測器一秒鐘可以採集數千次數據,幾十個生產環節環環相扣,每個環節都有參數,面對這樣海量的數據,人類的經驗往往心有餘而力不足,而雲計算卻能為傳統工業生產線的智能化改造提供解決方案。

作為行業巨頭,中策橡膠每天都要消耗千噸量級的橡膠,原材料則是從全球採購來的、大約每塊30公斤左右的橡膠塊。然而,橡膠是天然植物,不同產地、不同批次等因素加之平均以百噸計的進貨量,意味著從源頭實現每一塊原材料的定檢幾乎是不現實的。向雲端的轉型,卻讓曾經的不可能化作現實:阿里雲ET可以在短時間內分析出每一塊橡膠的「出身」,並給出最優的資源組合方案。

這正是雲計算選擇製造業作為切口的意義。今年3月29日,阿里雲正式發布ET工業大腦,希望通過數據、演算法對傳統的工業生產線進行智能化改造。在此之前,ET工業大腦曾入駐位於蘇州的能源巨頭企業協鑫光伏的切片生產車間,將其生產良品率提升1個百分點。

ET工業大腦的發布無疑找到了最佳的時間點。今年4月,浙江做了兩件事:全面推進「十萬企業上雲」;省政府印發《浙江省人民政府關於深化製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

「我們希望通過技術的革新去幫助中國製造業提升1%的良品率,按照浙江當前的產業規模,這相當於每年能增加數百億利潤。」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劉松表示,ET工業大腦有望在浙江大規模落地,在《中國製造2025》的戰略下,浙江省、企業、雲服務商多方聯手推進科技與製造業的融合,煥新實體製造業。

向雲端邁進的浙江製造業,要展示的不僅是自身的輕盈姿態,更是通往製造強省的智能之路。今年4月19日,吉利對外透露,其汽車模擬模擬等多個核心領域均已採用高性能雲計算技術實現。

對數據的深度挖掘和應用,帶動企業生產製造、銷售管理、供應鏈管理的轉變。引入阿里雲的彈性計算、企業級互聯網中間件、大數據分析等公共雲服務,吉利汽車構建了國內首個雲端互聯網營銷服務平台,通過全鏈路業務的「在線化」,吉利希望能將消費者的需求和痛點實時反饋到生產、設計、製造等環節中,為汽車產業發展探索一條智能化之路。

新技術與製造業碰撞的另一層意義,在於為企業換道超車提供機遇。在浙江寧波,阿里雲和沁園合作了三款智能凈水器。「智能」的關鍵,在於沁園緊緊抓住了消費者在產品使用過程中的痛點――更換濾芯,研發出一款智能濾芯。通過APP,智能濾芯不光可以讓你看到凈水器帶來的凈水變化數值,更能精確計算每根濾芯的使用情況,甚至附帶提示更換、到期提醒、一鍵購買等服務功能。

去年4月,阿里雲宣布與寧波慈溪達成一項智能家電領域的物聯網創新應用戰略合作。如今,以奧克斯、沁園、公牛為代表的家電品牌正以亮眼的表現,為家電集群的轉型升級點亮燎原的星星之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溫州網 的精彩文章:

王洛賓弟子聯手杭州女詞人 創作民謠《杭州故事》
逃跑計劃、小巫師、激膚 二次打卡西湖音樂節
「浙版」住宅設計新標準民生亮點多 四層以上新建住宅須配電梯
我省出台2017年大氣污染防治實施計劃 今年空氣質量優良天數要超八成

TAG:溫州網 |

您可能感興趣

從「黑夜」里走出來的BoCloud博雲,下一步是打造雲生態
5年藍雲蛻變,從運營雲到構築雲生態
北京地區又一場全馬賽事來襲 密雲生態馬拉松走起
風雨無阻,跑不停息——密雲生態馬拉松圓滿結束
人工智慧助推下,雲生態是大勢所趨
入股中興軟創:阿里雲生態布局極為重要的一塊拼圖?
微軟發布新一代Kinect,雲生態系統的又一重要布局?
銀杏谷資本合伙人鄭雨林:我為什麼圍繞阿里雲生態做投資?
盟主直播正式入駐用友雲市場 攜手共築雲生態
天翼雲安全生態論壇隆重舉行 布局雲生態護航數字中國建設
共塑多贏雲生態 城市智能背後的華為與夥伴們
EasyStack與中科曙光共推超融合,雲生態布局再落一子
三大巨頭聯手:聯想-夏龍通信Azure Stack雲生態出顯
合作共贏——中服雲正式成為阿里雲生態合作夥伴
平安雲戰略升級,「3+1」多元發展模式向雲生態進化
2018密雲生態半程馬拉松正式啟動 6月10日鳴槍起跑
華軟科技發布金融科技戰略,打造「簡雲生態」
途鴿和智沃物聯打造智慧物聯網雲生態
途鴿和智沃物聯達成戰略合作 聯手打造智慧物聯網雲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