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隨「蛟龍」探海的時光里

隨「蛟龍」探海的時光里

新華社「向陽紅09」船5月25日電 題:隨「蛟龍」探海的時光里

新華社記者劉詩平

告別4800米的深海世界已經兩天,腦海中依然時時閃回潛入深海時的場景。5月23日,新華社記者搭乘「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在世界最深處的馬里亞納海溝「挑戰者深淵」北坡下潛,在4811米至4697米的海底世界作業3小時11分,來回途中共用時5小時09分。深海世界的一切令人難忘,下潛途中的見聞同樣印象深刻。

深海「臨時之家」是大還是小?

23日那天,當北京還是凌晨4時,在早兩個時區的馬里亞納海溝,太陽已經從太平洋上升起。目測兩三級的風、一兩米的浪,在大洋深水區並不算壞海況。再過一個小時,作為今年馬里亞納海溝第一潛的下潛人員,記者將從這裡潛入4800米的海底世界。

6時40分,記者沿著梯子進入「蛟龍」號載人艙,主駕駛「潛航英雄」唐嘉陵和有著十次深海經驗的副駕駛劉曉輝已經在艙中。

一個月前,在三亞水域記者曾與「蛟龍」號有過親密接觸。那是由另一位「潛航英雄」傅文韜對作為候選下潛人員的記者進行培訓。當時,除了潛水器理論和知識方面的培訓之外,就是進入「蛟龍」號載人艙內現場培訓。這部分培訓,一則看適應與否,二則需要熟悉艙內各種設備,了解下潛時觀察、警戒、記錄等職責,三則了解應急處理等特殊情況。

「蛟龍」號的載人艙直徑是2.1米,乘坐3人,主駕駛安坐中央,兩邊各坐一人,記者和劉曉輝分坐右舷和左舷位置,3人眼前各有一個觀測窗,可以觀察外面的世界。

「蛟龍」號載人艙在世界作業型載人潛水器中並不算小,尤其是在三亞培訓初次進入艙內時,感覺非常寬敞。然而,當天的感覺卻有點擠,因為每個人都帶了一個大包及用品。不像三亞隻身進入,這次要在這個深海「臨時的家」中呆近9個小時,而且溫差大,水面艙內三十多度,深海僅僅幾度,需要備上冬天的衣服。

泡沫怎樣成為硬塊?

入艙前,劉曉輝在「蛟龍」號的樣品筐中放了一塊長30厘米、寬20厘米、高10厘米的白色泡沫做實驗,檢驗它在壓力下的具體變化。

隨著「蛟龍」號下潛,記者看到,白色泡沫慢慢變小。到了700米左右,已經變成了巴掌大的一塊。此後,泡沫的形狀沒有明顯變化。

「每往深海進發1000米,就會相應地增加100個大氣壓力,這說明70個大氣壓力就把這塊泡沫壓縮到接近極限了。」劉曉輝說。

劉曉輝說,泡沫在深海經過壓縮後,空腔里的空氣被壓出,就成為實體結構了,所以體積會大幅縮小、密度增大,而且泡沫在返回海面後比下去之前要重,原因是空腔里的空氣被排出後,一部分海水進入,使得其體積縮小、密度和質量增大。

像「蛟龍」號這次前往4800米深海,相應地增加480個大氣壓力。「蛟龍」號可以下潛到7000米,也就是說它的載人艙耐壓球殼需要承受的壓力,相當於14座埃菲爾鐵塔的重量。正在研製中的全海深載人潛水器,還要增加400個大氣壓,這對潛水器的結構設計、材料等,是極大的考驗。

200米水下一片黑暗?

「蛟龍」號載著人們下潛,艙內顯控面板上的深度數字逐漸增大,窗外的顏色開始從碧藍到深藍,到變暗直至剩下一片漆黑。

下潛時速每分鐘38米,下潛到150米時,水下已經變得非常暗,並不像人們常說的是200米變暗。原來,下潛是早上,陽光斜射、透射率低,海水透明度因而不夠好。

回程時,記者曾對此留意。15時20分,時速每分鐘26米,當升到266米時,已經開始從漆黑世界中走出,越往上越清晰起來。

同一深度能否看到同樣場景?

1960年1月23日,瑞士探險家雅克·皮卡爾與美國海軍中尉唐·沃爾什駕駛「的里雅斯特」號深海潛水器,在人類歷史上首次下潛至馬里亞納海溝萬米深處。他們在4800米之前以每秒1米的速度下潛,同時記錄了幾個場景:

9時01分,300米,一片漆黑,燈光下有浮游生物;9時20分,735米,有少量放射性浮游生物,海水溫度10度,艙內寒氣襲人;10時20分,4100米,偶有磷光浮游生物閃亮一下。

對於這些深度,記者曾特別留意。在300米和735米處,還真的看到了像流星一樣划過的亮點。9時19分,到達4100米,沒有看到光亮,而是黑暗一片,4166米則有「流星」划過。

這些亮點和「流星」,正是磷蝦類浮游生物發出的光。從200多米到1000多米之間,「流星」划過的頻率非常之高,它們豐富著人們前往深海世界的旅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華網 的精彩文章:

新型人體動能充電設備:充電保密一舉兩得
新疆阿勒泰:鄉村田野美景如版畫
綜述:中國可燃冰試采成功是漫長旅程第一步
馬上就要下潛了,「蛟龍」號想跟大家說點啥?

TAG:新華網 |

您可能感興趣

蛟龍探澗
一組盆景佳作欣賞,猛龍過江,蛟龍探海,海底撈月
探訪「蛟龍」的「家」
蛟龍探海黑松的創作過程
紅海行動#蛟龍出海「炸翻」北非,「蛟龍小隊」揚帆起航,征戰狗年賀歲檔!
海底蛟龍-蛇頸龍
「蛟龍號」鏡頭下的深海生物
《紅海行動》中唯一的女蛟龍,當之無愧的戰地玫瑰
《紅海行動》-利劍蛟龍
從蛟龍號追索水下探測器的歷史
大師盆景作品欣賞,雲崖飛翠,海底撈月,蛟龍得雲雨,風姿雅韻
「蛟龍」號將重返馬里亞納海溝
海底現十二條蛟龍,驚動康熙求老天爺保佑,老君仙爐煉海將龍燒焦
《紅海行動》女蛟龍佟莉——吳京小師妹,似李宇春帥出天際
紅海行動——國之蛟龍
王世利畫黃河:「聲若雷滾撼天地,勢如江翻騰蛟龍」
繼「蛟龍號」之後 中國深海裝備的又一里程碑
《紅海行動》亮點大曝光 「蛟龍小隊」出征春節檔
《紅海行動》蛟龍出海,揚我國威
《紅海行動》蛟龍出擊,看演員杜江的鐵血柔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