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鑒賞:「和」+「譯」+「賞」
詩
歌
鑒
賞
詩歌鑒賞模塊考點龐雜、術語繁多、問法多樣、答案不一……但總的來說不過是五大答題角度:
畫面/形象、手法、情感、語言、結構。
而我們備考時要做的就是以下幾點:
1、讀懂詩歌(多讀、精讀,積累常用詞、常見意象)。
2、讀懂題干(形成分析題乾的能力,能看出題干問的是什麼考點)。
3、看懂答案(能從答案中看出考點和答題套路)。
4、會寫答案(準確答出考點、正確使用術語、熟練使用答題套路)。
然而這一期我們拋開題目,單純賞析一下這首詩!
赤 壁
杜庠
水軍東下本雄圖,千里長江隘舳艫。
諸葛心中空有漢,曹瞞眼裡已無吳。
兵銷炬影東風猛,夢斷簫聲夜月孤。
過此不堪回首處,荒磯鷗鳥滿煙蕪。
讀懂詩歌
水軍:這裡指曹操的軍隊。
雄圖:遠大的抱負﹔宏偉的謀略。
隘:狹窄。這裡指曹操眾多的戰船使長江廣闊的江面顯得狹窄。
舳艫:船隻首尾相接非常多的樣子。舳,船頭。艫,船尾。
曹瞞:曹操小字阿瞞。
銷:消減;消散;消失。
炬:火焰。
不堪:忍受不了。
磯:水邊突出的岩石。
蕪:叢生的草。
和
赤壁
艨艟鬥艦欲吞吳,灰飛煙滅一身孤。
橫槊賦詩今猶記,華容道里草軍書。
一時瑜亮歸塵土,誰持白羽望鴻鵠。
誰見幽人酹江月,不及陶朱泛五湖。
——張帆老師和一首
譯
曹操聲勢浩大的水軍原本就是南下平定孫權劉備一統江山的,在浩瀚無際的江面上曹操戰船雲集。
諸葛亮中心空有興復漢室的願望,曹操已經不把東吳放在眼中。強勁大風助長火勢迅猛蔓延,兵戎相見,人影散亂;
在孤月風冷的凄涼夜晚,曹操一統天下的理想破滅了。
這樣的事情已經過去了不值得回憶了,眼前荒島上鷗鳥亂飛滿目荒蕪。
賞
這是作者經過赤壁時,回憶起一千二百年前發生在這裡的一場大戰而寫出的一首懷古詩。詩的前五句,作者以巨匠之手,舉重若輕地把一場歷史的風雷任意驅遣於筆底,並從一定角度對當年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給予評價。
首聯「水軍東下本雄圖,千里長江隘舟由艫」,詩人以驚人的藝術腕力寫出了曹軍以泰山壓卵之勢順長江東下。睥睨一切的氣焰和威勢。然而,句中著一「本」字,則明白暗示了其驕兵必敗,「雄圖」終將化為泡影的歷史結局。
頷聯「諸葛心中空有漢,曹滿眼裡已無吳」,分述諸葛亮和曹操兩個歷史人物。「心中空有漢」是說,漢朝國祚將亡,諸葛亮縱然逞其才智,終究也是枉費心機。對句寫曹操的狂妄輕敵。
頸聯出句「兵銷炬影東風猛」,寫曹軍的失敗。接下來的對句「夢斷簫聲夜月孤」,則出現一個大跨度的跳躍、轉折,作者移宮換羽,詩筆一揮越過八、九百年,聯想到大蘇泛赤壁的遺事,一種虛空悵惘的情緒隨之升騰起來,詩境也由粗放轉為凄清。句中「夢斷」、「簫聲」、「夜月」的意象,全由蘇軾《前赤壁賦》一文化出。這一聯的兩句詩對比強烈,出句尚是千帆爭渡,煙焰張天的戰爭場景,對句卻繪出一幅清幽的長江月夜聽簫圖,讀者如聞那「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裊裊,不絕如縷」的洞簫聲在耳畔索回飄蕩,令人黯然銷魂。
尾聯詩人從幽思冥想中重又回到使他感興趣的眼前風物上來:「過此不堪回首處,荒磯鷗鳥滿煙蕪。」不堪回首是傷感於歷史的變遷和現實的荒涼。那些三國時代的英雄人物——一世之雄的曹操,足智多謀的諸葛亮,雄姿英發的周郎,「而今安在哉」!就連那月夜泛舟,臨風吹簫、放言宏論的蘇軾和客子,也早已杳如黃鶴。面對荒磯鷗鳥、哀草寒煙,多情善感的詩人撫今追昔,念往思來,能不感慨萬端!更兼那仕途的失意,生活的坎坷,命運的乖舛,……一腔憂思愁緒向誰傾?末句以景結情,作者的百般感觸盡在不言中,也給全詩籠上了一層由歷史的滄桑感、宇宙的蒼涼感和人生短暫渺小的感喟相交織而成的凄愴意緒。
1
END
1


TAG:張帆老師的語文小築 |
※閱讀與欣賞 古典詩歌風格鑒賞:漫話「豪放」
※詩歌欣賞:永恆的祝福
※鑒賞詩歌的形象
※閱讀與欣賞 「憑」字在詩歌中的特殊用法
※【詩歌賞析】大風歌
※主編推薦|《詩歌風賞》:袁嘉敏《秘 密》
※詩歌賞析:《琵琶行》中的景
※精華詩歌欣賞
※酒簸箕詩歌欣賞
※古代詩歌閱讀鑒賞的不二法門——認識詩語,領悟詩境
※《詩歌風賞》主編推薦 | 朱萬敏:言語使人孤獨
※詩歌欣賞 傘盟
※詩歌:秋語
※古詩、律詩、絕句與樂府詩歌有什麼區別和聯繫?
※歡樂-何其芳詩歌賞析(一)
※唐代詩歌鑒賞之「初唐四傑」
※中國當代詩歌賞讀-顏梅玖詩歌
※篆刻與詩歌:從吳昌碩的詩、書、畫、印「四絕」說開去……
※鑒賞詩歌篇章結構
※詩歌朗誦:《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