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煙花 夜空中綻放的中國戲法

煙花 夜空中綻放的中國戲法

當年,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曾這樣評價中國焰火:「中國人非常喜歡這類表演,並把它當作慶祝活動中的主要節目。他們製作焰火的技術實在出色,幾乎沒有一樣東西不能用焰火巧妙地加以摹仿。他們尤其擅長再現戰爭場面以及製作轉動的火球、火樹、水果,等等。在焰火上面,他們似乎花多少金錢也在所不惜。我在南京時曾目睹為了慶祝元月而舉行的焰火大會,這是他們的盛大節日。在這一場合,我估計消耗的火藥足夠維持一場相當規模的戰爭達數年之久。」

當黑火藥遇到發光劑

所謂煙花,在我國古代文獻中又稱為「煙火」「焰火」「花火」等。它和爆竹本是一對孿生兄弟,雖然「肚子」里都裝著火藥,呈現出的效果卻完全不同:一個給人以視覺的享受,另一個則給予人聽覺的衝擊。今天的人們對爆竹的歷史略有所知,對煙花卻知之甚少。在史料里,我們能找到大量對煙花燃放場景的描寫,但對其製作工藝及發展的記載寥寥無幾。可知的也有,比如煙花的名稱就有許多種,但因何而名無處可尋。

對於這一點,就連李約瑟博士也不免感慨道:「至今沒有人寫出關於中國煙火的準確歷史。」這位長期致力於中國科技史研究的英國著名科學家說這話時,還是20世紀下半葉;如今,半個世紀過去了,煙花誕生的原點仍不可考。

不僅如此,人們甚至關於煙花火藥的配方究竟出自中國還是西方,都不甚明了,從而一度引起國際上關於火藥發明歸屬地的爭論。

恩格斯在其著作中說:「在中國,還在很早的時期就用硝石和其他引火劑混合製成了煙火劑,並把它使用在軍事上和盛大的典禮中。」這種用於盛大典禮中的「煙火劑」,無疑就是萬紫千紅的煙花。可見,我國的煙火發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比西方國家至少要早好幾百年時間。

阿拉伯人著於1280年前後的《馬術的戰爭策略大全》一書里,記錄了種類繁多的煙火名稱,如「茉莉花」「月光」「日光」「黃舌」「起輪」「流星」「白睡蓮」等,它們被稱為「中國花」「中國起輪」。這證明,自元代起,大量的中國煙花已經傳入了阿拉伯及歐亞地區。

黑火藥發於唐而興於宋,已成共識。煙花的出現應在黑火藥發明之後,並比爆竹出現稍遲。隨著爆竹的發明,才逐漸有了煙花,這是順理成章的。

從爆竹到煙花的轉折點究竟位於歷史上的哪一處,我們無從得知。但通過爆竹與煙花的製作原理,大體可以「解剖」出來。今天的化學常識告訴我們,在黑火藥里摻入鋁、銅、鋅或者鎂的粉末,燃燒時便能呈現出五顏六色的效果——這便是金屬離子的「焰色反應」。如果再加入硝酸鉀作為氧化劑,不僅可以使火藥燃燒得更加徹底,還可使火焰色彩更加艷麗。

「一硝二磺三木炭」,這是唐代孫思邈對黑火藥成分的記載。黑火藥中的硝石和硫磺,以及各種金屬粉末的相遇,便是煙花之所以燦爛的原因。如加入硝酸鈉,會發出黃光;加入硫酸銅,會發出藍光;加入鋁粉和鋁鎂合金的粉末,會發出白光;加入硝酸鍶,會發出紅光……這些金屬粉末燒至白熾狀態時,會發出極為明亮的光芒。如果幾種不同的金屬粉末同時燃燒,便會產生五顏六色的形態。照此推斷,在唐代中晚期——至晚在宋代,人們已經掌握了在黑火藥中添加化學成分的知識,發明了煙花。

根據現有資料,我們可以推測,大約到唐玄宗時期,也就是花炮始祖李畋的晚年階段,煙花才開始問世。李畋或者李畋的後人在燃放爆竹時,發現爆竹頂部有噴火現象,受此啟發,便製造出了「噴花」。他們借用「硝磺爆竹」的原理,將火藥和金屬屑的混合物築在竹筒里,並用泥頭封住底端的筒口,而上端的筒口僅用薄紙黏糊,點火燃燒時,竹筒不再爆裂,只噴出彩色的火花,即古代花炮人所謂「築彩葯於筒,上不封泥,勿爆而噴也」。這種彩色火花便是最初的「竹筒煙花」了。只是最初的煙花是單色的,即一個煙花只有一兩種顏色,後來才發展為多色。儘管這種煙花是用竹筒製作的,粗糙而笨重,但畢竟是新的發明,是一個劃時代的偉大創造。

到了宋代,有關煙花的記載便多了起來。

據《西湖志余》記載,宋孝宗淳熙十二年元宵節,皇宮裡共燃放了百餘架煙花,孝宗乘小轎親自到宣德門觀看。淳熙十二年是1185年,在距今800多年前,宮中一次燃放的煙花就有百餘架,可以想見當時燃放煙花已經相當普遍。

南宋吳自牧於南宋咸淳七年(1274年)寫成的《夢粱錄》一書中,有多處記載了煙花:「其各坊巷叫賣蒼朮小棗不絕,又有市爆仗、成架煙火之類。」這說明,在南宋時,煙花已經十分盛行,不僅是皇親貴族的娛樂用品,而且已經進入市場交易,成為普通老百姓的消費品了。

不僅如此,南宋還出現了應召受雇於人而「呈藝」的專職煙火師。宋末元初,多才多藝的文人趙孟曾有一首描繪當時的煙火、歌頌煙火匠師的詩,詩中寫道:

人間巧藝奪天工,煉藥燃燈清晝間。

柳絮飛殘鋪地白,桃花落盡滿階紅。

紛紛燦爛如星隕,赫赫喧豗似火攻。

後夜再翻花上錦,不愁零落向東風。

從「噴花」到「煙火戲」

《金瓶梅》第二十四回寫到,元宵之夜,潘金蓮等3個女人外出看花燈,西門慶的女婿陳敬濟與僕人興兒陪著,左右一邊一個,隨路放「慢吐蓮」「金絲菊」「一丈蘭」「賽月明」……

陳敬濟與興兒二人一路上所燃放的煙花,估計就是當時的「噴花」與「走線」,這是一種擺在地上或者持於手中的簡單煙火。

「噴花」,就是把煙火藥劑裝入紙筒、點燃藥引便噴射出各種造型;「走線」,則是將各種形狀的「噴花」掛在拉緊的線上,以線為定嚮導軌,燃放時煙火邊沿線運動邊燃放。它們一般用藥量都不大,屬於百姓家用「小煙火」。

《金瓶梅》第四十二回「逞豪華門前放煙火」中所描寫的燃放煙花的情景顯然大得多:「少頃,西門慶吩咐來昭,將樓下開下兩間,弔掛上帘子,把煙火架抬出去……但見,一丈五高花樁,四周下山棚熱鬧。」這種「煙火架」的戲法一般耗費很大,不是普通百姓家能玩得起的。

明清兩代,燃放煙花的風氣更加盛行,煙花的花色品種更為繁多,技藝也日益精巧。

明代萬曆年間,北京宛城縣知縣沈榜所著《宛署雜記》一書中說,正月十六晚上燃放的煙花有幾百種,「其別有泥函者,曰砂鍋兒;以紙函者,曰花筒;以筐函者,曰花盆。總之曰煙火雲」。

明代的煙花大都製成盒子的形狀,所以放煙花又稱「放盒子」。有的盒子多至5層,能旋放出綬帶鳥、葡萄架、珍珠簾、長明塔等圖案。

到了清代,煙火造型在前人的基礎上又有了新的突破,出現了一些新品種:「倒垂蓮」「落地梅」「金絲菊」「大牡丹」「垂帶柳」「一丈蘭」……這時候的煙花已經從「寫意」逐漸過渡到了「寫實」,產生出了與真實景物接近的燃放效果。

清人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中記載,清代北京的煙花有一盒內裝有幾個故事花樣的,不管是人物,還是翎毛花草,都非常逼真。

從單個煙花,到煙花架和煙火盒子,令人眼花繚亂的古代煙火技藝歷經千年,逐漸趨向複雜和精巧。

人物造型煙火的出現,則將煙花推向了另外一條發展道路。

自北宋起,已能燃放色煙、聲響兼具,有人物形象的「煙火」了。從宋話本《燈花婆婆》中,人們可以一窺端倪:「吹得那燈花左旋右旋,如一粒火珠相似。養娘笑道:『夫人,好耍了,煙花兒活了!』話猶未了,只見那燈花三四旋,旋得像碗兒般大的一個火球,滾下地來的一響,如爆竹聲,那燈花爆升,散作火星滿地,登時不見了,只見三尺來長一個老婆婆。」

這「燈花婆婆」正是宋代初期「人物煙火」的一個樣式,屬於木偶戲中的一種特技,民間稱之為「葯發傀儡」。

供大眾觀賞的「葯發傀儡」,在明清有了長足的進展。所謂「口裡噴出火來,鼻子里濃煙迸出,閘閘眼,火焰齊生」,只不過是「小把戲」一樁。清代已將這一「煙火」樣式的製作發揮到了極致,簡直活靈活現。

明清時期煙花藝術最突出的成就就是「煙火戲」,它衝破了宋元時期那種只有個別人物形象的「煙火」藩籬,向著製作更加複雜、敷演成組場景「戲」的方向邁進。

據記載,明代的「煙火戲」就有:「劉關張三顧諸葛亮」「張翼德葭萌戰馬超」「八仙捧壽」「十面埋伏」等。清代的「煙火戲」名目更為繁多:「日月合璧」「五星聯珠」「麒麟送子」「獅子滾繡球」「八仙過海」「東方朔偷桃」「張生戲鶯鶯」「呂布戲貂蟬」……戲目之多,讓人記也記不清,說也說不完。

清代小說《品花寶鑒》中有一段豪富之家燃放「煙火戲」的描寫:「隨有千百爆炸聲齊響,已掛出無數的煙火:一邊是九連燈,一邊是萬年歡;一邊是炮打襄陽城,一邊是火燒紅蓮寺;一邊是阿房一炬,一邊是赤壁燒兵。」

這種有變化的「煙火戲」,通過一根長長的引線將各部分串聯起來,彷彿演出中的「指揮」,有條不紊地控制著每一幕畫面的出場順序和節奏。更大型的表演甚至需要運用幾種「煙火器架」同時放射,以達到「舞台」間相互呼應的效果。

從「地老鼠」到「鳥巢」牡丹

南宋著名文學家周密在其《武林舊事》里記載了這樣一件趣聞:南宋寶慶元年(1125年),宋理宗在清燕殿給母親楊太后慶祝生日,命人燃放煙花助興。不料,有一種叫「地老鼠」的煙花,徑直竄到太后座下,使楊太后受了驚嚇。太后疑心遭人暗算,十分生氣,連飯

也沒有吃,拂袖而去。本來放煙花是圖個吉利,沒想到竟驚嚇了母親,讓老人生了誤會,宋理宗也很不高興,要將督辦此事的大臣陳詢和工匠都抓起來殺頭。陳詢連忙辯解說,這不是暗器,而是雜耍,並無危險。好在太后通情達理,得知原委後,說:「終不成他特地來尺我,想是誤耳,可以赦罪。」

這裡所說的「地老鼠」,和現在小孩子喜歡的「小蜜蜂」差不多,是一種旋轉型的小煙花。點燃後,雖然不會有強烈的爆炸,但會閃著火花在地上旋轉亂竄,如同老鼠一般。難怪讓深宮裡的皇太后受了驚嚇。

流行於宋代的煙火,經過元代的積累,在明清達到了極盛。

《宛署雜記》中記載,明朝時,所放煙火樣式極多,「其名不一:有聲者,曰響炮;高起者,曰起火;起火中帶炮連聲者,曰三級浪;不響不起,旋轉地上者,曰地老鼠」。

在晚明文學家張岱所著《陶庵夢憶》一書中,記載了一位蘇州人對蘇州煙火的誇耀:「放煙火達到高潮時,即使再有『起火』,也沒處放了;即使放,也上不去了。」眾人問他為什麼,他說:「這時天上被煙火擠住,沒有空隙了。」

他們所說的「起火」,也叫「流星」,就是在一根小竹棍上端綁縛一枚小花筒,引線與出火口都朝下,將竹棍直立插在地上,點燃引線,花筒噴火後,因反衝作用將花筒及竹棍都射向高空,花筒拖曳著長長的火光尾帶在空中飛舞,類似今天的「衝天炮」。

「起火」的出現意義重大,它將精巧趨於極致的煙火引向高空。不僅因了夜空高大遼闊的背景,加大了煙花的審美意趣;而且,將煙花燃放時發生的爆炸轉移到空中,無疑也更加安全。

其實,早在宋朝,璀璨的煙花就已然在夜空中綻放了。

史載,北宋大型園林「艮岳」告成之際,特舉行煙火戲祝賀,「煙火起於岩竇,火炬煥於半空」。這種煙火明顯不同於伎藝表演中的「就地放煙火之類」,它能升入「艮岳」「腰徑百尺」那樣的高度,乃至天空中爆炸燃燒,可謂禮花彈的雛形了。

從簡單的「起火」到空中煙花,其原理其實並不複雜:將升空煙花的火藥分為兩部分,下半部分是「發射葯」,上半部分是「爆炸藥」。煙花彈在空中爆炸的時間和高度,則取決於引信的長度。

空中煙花通常被製作成煙花彈的形式。這些煙花彈有大有小,小的和桃子差不多,大的則有西瓜那麼大。球狀物就是煙花彈,裡面填有「爆炸藥」——火藥和發光劑;下面的圓筒則裝填「發射葯」,用來將煙花彈射出去。

更複雜的煙花彈會分數個階段綻放,各個部分由不同引信點燃,一部分起爆會引燃下一部分。各部分依次爆炸,以產生截然不同的多種效果。就像現代的分級火箭一樣。有時,它們還能發出哨音。

2008年8月8日夜晚,一顆碩大的牡丹「花心」在北京國家體育場——「鳥巢」上空綻放,「花瓣」隨之展開。之後,隨著255根細長的「花蕊」同時噴射而出,一整朵鮮紅欲滴的牡丹展現在夜空里,靜靜地綻放了10秒鐘,宛若一幅以夜空當紙精心描繪而成的巨幅工筆畫,令世人震驚。

時至今日,古老的煙花成為了新的時尚,每逢新年倒計時,或是其他重要節日和慶典時刻,在夜空中都會綻放出一幕幕絢爛的圖畫。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數字科技館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手在用力之後會抖?
無人的力量——無人系統科普展
「5G」競爭硝煙漸起
科學家成功用細菌作畫
比上周更可怕的病毒入侵電腦 快看看你中招了嗎

TAG:中國數字科技館 |

您可能感興趣

美麗焰火綻放空中 扮靚蓉城夜空
特戰傘花空中綻放
青春之花在舞中綻放
直擊大雪覆蓋下的俄各式戰機,空中視角下綻放「別樣之美」!
浮躁的娛樂圈中,他們是淤泥中綻放的蓮花
中國十大名花之冰霜綻放——菊花
中國「美麗經濟」綻放可期
於忍法之戰中綻放的愛情!櫻花忍法帖最新封面上線
多彩玫瑰夢中綻放
在時代沃土中綻放藝術之花
鏗鏘玫瑰,太空綻放
寒風中綻放的蠟梅
綻放在以色列的中國玫瑰
中山公園最早春花綻放
公益之美,在家的藝術中綻放
似煙花綻放:充滿暴力美的解放軍夜戰場景
Baby抹胸長裙亮相元旦晚會,宛若夜空中綻放的曇花,美麗動人
空降兵的傘花之美!千米高空綻放,演繹藍天浪漫,震撼重裝空投
玫瑰婚禮—行走中的玫瑰,綻放中的愛情
對越作戰中部隊的「九朵軍花」,在戰爭風雨中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