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惠帝朱允炆下落之謎,出家為僧還是歸隱於山水

惠帝朱允炆下落之謎,出家為僧還是歸隱於山水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死後,由年幼的皇太孫朱允炆繼位,就是建文帝,這引起了朱元璋的兒子們,也就是個個藩王的不滿,而且建文帝也對他的叔叔們感到擔心,因為按照朱元璋的想法,藩王們個個擁兵自重,割據一方,對中央來說實在是一個大大的威脅,因此,登位之初建文帝就開始進行削藩,朱棣為首發起了靖難之役,將建文帝趕下台來,但是,皇宮在一片大火中付之一炬,建文帝朱允炆卻不見了蹤影,那建文帝去哪了呢?

自焚說,依正史永樂年間《實錄》和《明史稿》的記載,朱棣打來後,建文帝眼看大勢已去,不得已下令焚宮,攜皇后馬氏,跳入火中自焚,妃嬪侍從等,大都亦隨其蹈火而死。燕王朱棣入宮後,清宮三日,搜查建文帝下落。宮內侍人都說建文帝已自焚,並從火堆里扒出一具燒焦的屍體證明,燕王見到屍體,分不清男女,慘不忍睹,其繼位稱帝後,只得以天子「禮葬建文皇帝」。不過,這兩本史書一本是朱棣寫的,一本是清朝修的,朱棣奪位後,自然一口咬定建文帝死了,而清朝取明朝而代之,被一個莫須有的朱三太子鬧騰了一百多年,也是堅決認為建文帝死了。

削髮為僧說。所以說,建文帝應該是沒死的,有個故事這麼說,燕軍破城後,建文帝決心以身殉國,這時少監王鉞跳出來道:「陛下,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太祖留過鐵箱子,讓我在你大難臨頭時交給你,現在是時候打開了!」群臣急忙把箱子抬來,打開一看,裡邊有三張度牒,三件僧衣、一把剃頭刀、白金十錠、遺書一封,書中寫明:「建文帝從鬼門出,趕到神樂觀西房集合。」據此,建文帝三人剃了頭,換上了憎衣,只帶了九個人來到鬼門。鬼門外通水道,建文帝彎著身子出了鬼門,就看見水道上停放著一隻小船,船上站著一位僧人,僧人招呼他們上船逃難,僧人說道:「我是神樂觀住持,昨夜夢見先帝,他本是出家之人,叫我在此等候,接你入觀為僧。」於是,建文帝就出家做了和尚,從此了卻此生。

不過,這個故事過於離奇,簡直和武俠小說的情節差不錯了,但建文帝失蹤了卻是事實,後來朱棣分國內和海外兩條路線尋找建文帝的下落,一路就是鄭和下西洋,一路派戶科都給事中胡濙遍行郡、鄉、邑長達16年,搜尋建文帝下落,一直到朱棣死前一年的一個晚上,胡濙深夜求見朱棣,按說以朱棣的性格,半夜敢吵他睡覺的估計就是找死了,可朱棣胡濙的名字,立刻激坐起來,他知道胡濙沒有可靠的消息是不會回來的,深夜來訪,一定是有了那個人的消息,於是急忙穿上衣服,在卧室單獨召見。胡濙告訴朱棣,建文帝已經削髮為僧,一直藏在江蘇吳縣普洛寺內,此後一心念佛,無復國之意。近年徐作生也通過查閱大量文獻和實地考察後,指出:永樂二十一年(1423),建文帝死於江蘇吳縣穹窿山,終年46歲,葬於皇駕庵後的小山坡上。這是一種比較可靠的猜想。

也有人指出,建文帝自焚身亡才是歷史事實,朱棣必死建文帝,朱棣為了不留下「殺侄奪位」之臭名,故意苦心尋找建文帝下落,留下了歷史疑案,這可能是朱棣這種腹黑狠辣的人的伎倆。

總之建文帝最終去了哪裡依然成為千古之謎了,傳說,建文帝後來寫了一首詩送給朱棣,詩云:「閱罷楞言磐懶敲,笑看黃屋寄團瓢。南來嶂嶺千層迥,北望天門萬里遙。款段久忘飛鳳輦,袈裟新換袞龍袍,百官此日知何處。唯有群鳥早晚朝。」唉,一切都是過眼雲煙,罷了,罷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照進現實 的精彩文章:

清朝王室最成功的秀女除慈禧外還有誰?
古代男人為什麼喜歡三寸金蓮?
褒姒為何不笑:身為私生子遭棄致心理壓抑

TAG:歷史照進現實 |

您可能感興趣

歷史上的未解之謎:建文帝最後的歸屬到底是被燒死還是出家?
此人是康熙的父親,身為皇帝,最後卻看破紅塵出家為僧!
順治皇帝的最終下落,除了出家和患病而死之外,也可能是戰死沙場
?歷史上的未解之謎:建文帝最後的歸屬到底是被燒死還是出家?
身在紅塵,如何讓心出家?
他是儒雅的林平之,棄上億家產剃度出家,今行蹤飄忽隱遁空門
隋唐英雄:雙槍將定彥平打算隱居山林,卻他乾兒子坑了後出家
長白山天池水怪之謎終於破解!原因竟與當初順治帝的出家有關
他是史上最痴情的皇帝,病逝出家之謎至今未解
獨孤曼陀悔悟出家?與李昞生下小李淵,她才是最後贏家!
「靖難之役」後,建文帝是被燒死了,還是出家了?
獨孤天下:宇文邕為她出家戴假面具與其成親,最後卻被她毀了江山
史上最怕老婆的皇帝,因勾搭宮女被皇后逼得離宮出走差點出家當隱士
順治皇帝出家之謎
賈雨村在智通寺遇到的龍鍾老僧,是出家後的甄士隱還是賈寶玉?
順治帝出家之謎
陳曉旭:她是最經典林黛玉,也是身家過億女老闆,最終卻出家為尼
真實的段正淳:不是風流王爺,而是傀儡皇帝,最後出家為僧
愛美人不愛江山的順治帝出家之謎
我與「出家貓」在峨眉山最具禪意的寺廟中邂逅「聖水禪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