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威尼斯商人」,到「威尼斯商城」
Venice
掐指一算,一大波人正在湧入威尼斯。5月13日開始的以「藝術萬歲」為主題的威尼斯雙年展,兩年一度的重量級藝術展,想必又將如往常一般,為這座以浪漫著稱、以文化生根的「水城」、「鬼城」、世界最早的「商業之城」 迎來好幾十萬的遊人。「藝術萬歲」,那麼威尼斯呢?
水城,人滿為患
GIF/524K
OMA建築事務所改造威尼斯德國商館Fondaco dei Tedeschi時,對於威尼斯年度遊客量的調研數據
「再沒有與它相似或相同的城市,世界上沒有第二個威尼斯」,英國詩人布朗寧1851年的一句誇讚,無需任何細節,便足以解釋水城的過於迷人,也可以解釋近年來威尼斯每年將近3千萬的日常遊客量。而兩年一度的威尼斯雙年展,藝術與建築間隔的二重唱,一年一度的傳統威尼斯面具節,三個大事件每年又額外為這座城市輕輕鬆鬆吸引來近900,000人次的參與。當法國、德國、比利時等別的周邊國家被籠上恐襲陰影,遠離政變、革命和暴亂的義大利,遊人量的上漲速度更是一發不可收拾。
威尼斯,這個童話般的真實世界,這個一年四季都嫵媚迷人的夢境。比例完美到妙不可言的聖馬可廣場,世界最美客廳;幽深小巷中隱藏著的古老咖啡館和手工玻璃店;街角櫥窗里尖下巴的面具帶著金屬質感的微笑;轉過街角就是千古一嘆的那座橋,一聲悠長的嘆息,穿過千年的歲月。過於迷人,隨之而來的便是滿水滿城,哪裡都是人。你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卻是無論如何都找不見你。
水城最為獨特的當屬串聯在各島之間的100多條運河,運河上邊的400多座拱橋,以及威尼斯小巧精緻的水上交通工具——貢多拉。2013年,13艘平均長度20公尺的郵輪船隊遊行經過朱蝶卡運河,義大利知名的藝人切倫塔諾買下閱讀量最高的《晚郵報》版面刊登廣告抗議,他說:「這13艘郵輪的威尼斯運河遊行,像是在為舉世聞名的美景舉行喪禮。」
經過威尼斯的郵輪如同外星生物,和建築的尺度比起來,有點過於目中無人
2015年10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在威尼斯探查了一個星期,用一份78頁的報告指出,經過聖馬可廣場前瀉湖的郵輪為水城水環境帶來了巨大威脅,造成污染之外,掀起的浪潮更讓威尼斯的侵蝕問題加速惡化。過數的遊客讓威尼斯脆弱不堪,居民很難在此生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要求威尼斯市政府在2017年2月前提出緊急應對的措施,否則,威尼斯可能會被列入世界遺產的黑名單,甚至慘遭除名的下場。紅顏,薄命。
鬼城,魂斷城空
人滿為患的威尼斯,當「候鳥」歸巢,留下來的便是時常上榜的「Ghost Town」。卡爾維諾的馬可波羅之城,托馬斯·曼 「斷魂」 的威尼斯,莎士比亞戲劇里精明義氣的威尼斯商人,都已經成為了過於浪漫的傳言,這裡早已不再被「鍾情」。這裡只是在追著時間和季節,「販賣」著一個過往碎片拼接而成的殘缺複製品。
VENICE IS NOT A HOTEL
( ? )
遍布水城的旅館、B&B,如同裂變中的癌細胞,可以說是威尼斯 「鬼城」化的因與果。威尼斯一個名為40xVenezia,由一群60年代、70年代威尼斯本地人組成的活動組織曾經策划過一場挺有名活動,VENEZIA NON é UN ALBERGO(VENICE IS NOT A HOTEL)是從那以後留下的的一句座右銘。留意一下上邊這張威尼斯旅館的分布地圖,「威尼斯不是一個旅館」 ?真的嗎?這座四個房子中必有一個是為遊客準備的城市,根本就已經淪為了一個不斷擴散中的旅館。
興盛的旅遊業推高了生活成本,一張水上巴士的一日票2008年還是12歐元,2009年就成了15歐元,現在已經到了20多歐。與此同時,其他居住費用,如垃圾收集費等都在不斷上升,而各種日常生活必需的商鋪和服務機構卻紛紛被比薩店和專門接待遊客的餐館所取代。在這種情況下,只有富人才能負擔得起在威尼斯生活。
GIF/659K
《If Venice Dies》如果威尼斯死了,這本書的作者從歷史和文化的角度分析旅遊業如何將威尼斯轉型成了一個如同Theme Park遊樂場一般的存在。如果威尼斯死了,那麼很多歷史小城也終將跟隨
人口大幅減少,威尼斯臨近「死亡」。2009年11月14日中午12點半,當地居民替自己「垂死」中的城市安排了一場「葬禮」。由三艘貢多拉組成的「送葬船隊」,運載著象徵威尼斯已死的粉色棺材,沿著威尼斯大運河緩緩前行。一名男子身披黑色斗篷,用威尼斯當地方言朗誦詩歌,表達對威尼斯人生活現狀的惋惜。在抵達著名的雷亞爾托橋後,眾人把棺材抬到了市政廳面。隨後,抬柩人打碎棺材,取出一面畫有鳳凰的旗幟。在義大利,灰燼中復活的鳳凰代表「重生」。在雷亞爾托橋邊上還豎起了一個巨大的電子屏幕,顯示著正逐年下降的威尼斯人口數量。
GIF/96K
從1950年開始的數據,急劇下降的居民人數和瘋狂攀升的遊客數
根據官方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1957年威尼斯常住人口為17.4萬人,而現在已經跌至5.4萬以下,威尼斯本地人口正在以每年1000多人的速度流失。而城市人口一旦低於6萬,就明顯陷入了衰退狀態。許多威尼斯居民擔心,人口如果繼續衰退,到2030年威尼斯就會徹底變成一座沒有居民的「鬼城」,城內的文化傳統和手工藝也會隨之消失,威尼斯終將失去她的靈魂。
威尼斯的獨特在於她並不算傳統義大利,距大陸兩里之遙,中間水道錯綜複雜,一個統治的真空地帶,一千多年都以城邦形式的「威尼斯共和國」獨立存在。直至十九世紀,才歸屬於現代義大利。所以威尼斯的文化、藝術風格與義大利別處不同。這裡的建築小而精緻,擅用開放式的陽台和庭院,融合了伊斯蘭、拜占庭等多種東方元素;這裡盛產彩色玻璃和蕾絲,從中衍生的Venetian Art也以色彩絢麗明亮為主。
威尼斯,商業之城
「水城」亦「鬼城」的威尼斯,可曾是世界上最早的商業帝國。詩人拜倫曾說,「凡是涉及威尼斯就是不平凡,她的容貌像一個夢,她的歷史就是一部傳奇」。威尼斯是世界歷史上的一個奇蹟,更是一個商業共和國的奇蹟。在14、15世紀的鼎盛時期,威尼斯是西方世界的商業中心,地位相當於今天紐約、倫敦、東京加起來的總和,威尼斯的貨幣杜卡特就像今天的美元,是那時西方世界最通行的貨幣。
歷史學家經常用一串數字來說明當時威尼斯的強盛:15世紀初,威尼斯及其市轄區的財政收入約為75萬杜卡特,與西班牙、英格蘭不相上下,遠遠超過米蘭、佛羅倫薩等其他義大利城市。如果加上海外領地的收入,威尼斯財政總收入可達到161.5萬杜卡特。當時的法國財政收入也不過100萬杜卡特光景,而法國人口是威尼斯的10倍。
儘管許多人樂意將西方海洋工商文明的起源追溯到古希臘、古羅馬,契約邏輯、城邦公民政治等等都被用以為佐證,但是現代商業文明的直接起點應該是中世紀的威尼斯。在近代工業化之前,世界各國都是農業國,農業人口占絕大多數。但是,在前工業化時代,威尼斯卻是一個特例。她沒有耕地,「為生存所需的一切全靠貿易取得,甚至飲用水也不例外」。在這個不具備基本生存條件的灘涂之地,居民們從事的是第二、第三產業——工業、商業和服務業,尤其是商業。居於阿拉伯文明、拜占庭文明和西歐大陸文明的交界點上,絕佳的地理位置讓她可以壟斷歐洲內陸的食鹽和香料貿易、在拜占庭帝國獲得貿易特權。當時的威尼斯,純粹是商人的天下。
城市結合商人
威尼斯商人不是如猶太商人一般的無根流浪人,他們有自己的基地——城市和市集。商人入住城市,城市成為商業的中心,商人和手工業者成為城市居民的主體。「在威尼斯,人們不知道農奴為何物,城市中彙集的只是航海家、手工業者和商人」。在威尼斯,貴族和平民之間並沒有嚴格意義上的界限,平民可以依靠經商致富,成為貴族。威尼斯人相互之間的區別實際上只是富裕商人和貧困商人的區別,當時的威尼斯城是所有威尼斯市民、所有威尼斯人的城市。
商人自治共和
同時,威尼斯人在商業城邦的管理上走的是徹底的商人自治共和之路。以往分散的商業活動被整合成強大的商業力量,以往被視為邊緣的商業活動成為社會的中流砥柱。商業公司和商業活動股份化,整個威尼斯城就像是一個大股份公司,參議院決定威尼斯的一切大事,行會是威尼斯商業管理最重要的機構。當時的威尼斯有多少種商業活動便有多少種行會,「敲鐘者和游吟詩人,制蠟燭者和雜貨商,修路人和織布工,都有自己的行會」。作為一種自治機構,行會在維持城市秩序,規範商業、手工業和市場等方面居功至偉。而有關的商業慣例、城市憲章和行會契約成為後來城市法、商業法的直接淵源,現代商業文明的種子也由此孕育。
德國商館,「威尼斯商城」
15世紀的威尼斯商人若是再回到現今的威尼斯,絕對想像不到曾經生動的街頭如今已經被兜售劣質貢多拉船夫帽、塑料威尼斯面具的小商販擠滿。這個由自由理念、自由企業和現代金融銀行制度轉變而成的海上強權,這個現代資本主義的誕生地,這座中世紀的鼎盛之城,難度就沒有辦法一鍵還原了嗎?既然威尼斯曾經依靠商業成功上位,那麼為何不能再一次憑藉商業扭轉乾坤?大都會建築事務所OMA有在嘗試。
2009年到2016年,OMA花了7年時間,將德國商館 (Fondaco dei Tedeschi),這座Benetton貝納通家族控股公司從威尼斯郵政局手裡買下來的威尼斯地標建築,改造成了威尼斯歷史上的第一家購物中心。建於1228年的德國商館是國際貿易威尼斯時代的象徵,曾經是德國商人專營貿易的場所,後來被拿破崙用來做海關倉庫,又被墨索里尼改建成郵局,一直是攝影師鏡頭下雷亞托橋的忠實背景。曾兩次被毀,兩次重建,最終被定義為一座國家性紀念碑而禁止對其進行不明所以的改造。被禁錮的商業象徵,被塵封的商貿盛況,在2016年10月重新改造啟動的德國商館,OMA嘗試用一系列戰略性決策,用全新的商業模式,重現水上貿易之都的昔日榮光。
若只是簡單的表層意義上的昔日重現,那麼對於威尼斯城市的未來並沒有意義,仍舊只不過會是一個幻象中的再一層幻象。OMA讓建築開放,讓所有民眾都可以使用,回歸到威尼斯原本的自由精神,任何人,不論是購物還是閑逛,都可以自由進出。因為威尼斯早已沒有了一種凝聚力,沒有了所謂的「都會生活」,這裡的活動幾乎僅限於對於過去的「觀光」,而沒有當代的融入。所以OMA選擇通過改造來延續德國商館固有的生命力、復古魅力、歷史色彩以及時代適應性的同時,賦予整幢建築全新生命,將創新、國際化的當代意識與本土的、威尼斯的精華根源融合,讓這裡成為威尼斯一個全新的起點。
建築上,回歸德國商館作為城市公共交流空間的歷史角色,OMA將中庭的廣場對外開放。19世紀的天花被改造為鋼鐵玻璃結構,立於中庭之上,成為新的屋頂花園。旁邊新增的木質平台,可以俯瞰威尼斯全景。建築新入口設在聖巴特廣場和雷亞托橋上,而原來通往中庭廣場的入口則留給當地人作為捷徑使用。新的電梯用以疏導建築內部的人流交通,保留關鍵的歷史要素的同時,重建那些在幾個世紀里逐漸消失的部分,比如街廊的牆面壁畫,以現代的方式重現。
而在運營上,這當然不是一個普通意義上的購物中心。這是一個可以舉行多種公共活動的場地,從購物到文化活動、社會聚會以及日常生活。季度化的展覽策劃,不同領域的創意人士策劃不同形式的展覽,帶出當下的話題與興趣。雖然由香港環球免稅店DFS集團運營的商場很明顯是在吸引遊人,但是同時也不可置否地在努力吸引著當地居民的合作。和Gucci、Bottega Veneta、Brioni等知名品牌並置的是一些挑選過的當地手工藝品,從Burano的蕾絲、Murano的玻璃到傳統的貢多拉船夫鞋、威尼斯手工面具,高品質的旅行紀念品系列。那些唯恐城市被過度私有化的本地人,原本極其反對任何商業公司入駐到城區,如今卻也都自願走出咖啡館來這裡轉悠。
一幢古老建築的轉身,能否換回一座古城的綻放?「威尼斯商人」早已謝幕,新的一出「威尼斯商城」能否如建築本身一般有著超強的時代遷移與適應能力?還是說會如同傾注其中的大都會戲劇色彩一般,終將是一場早已消失殆盡的商貿盛況的魅影虛幻?
良品推薦
點擊展開全文


※這些女明星的街拍「必備」造型,你也可以擁有
※用這支僅售15元的紅點獎牙刷,刷出一口健康好牙
※除了玩具,孩子還需要這樣的陪伴
※戛納電影節最值得期待的十部影片
※迎接小長假,9招讓你在海島游的照片里美翻天
TAG:良倉 |
※威尼斯嘉年華會面具威尼斯
※威尼斯聖克萊門特皇宮凱賓斯基酒店
※水城威尼斯
※這裡是威尼斯的象徵,莎士比亞名劇《威尼斯商人》的重要場景
※童話威尼斯
※五分鐘讀莎士比亞-《威尼斯商人》
※伊斯克拉·勞倫斯威尼斯海灘拍攝,網友;喜歡「大碼」的她
※佛羅倫薩、威尼斯
※威尼斯——上帝的眼淚留在了威尼斯
※斯德哥爾摩 北方威尼斯
※「曼哈頓」「威尼斯」「夏威夷」「耶魯」「愛丁堡」落戶中國,怎麼回事
※聖安東尼奧——美國的威尼斯小城
※圖丨小蜘蛛和尼克·弗瑞遊船威尼斯
※水漫威尼斯!水城威尼斯的未來或令人擔憂
※瑞典也有一個「威尼斯」,北歐水城斯德哥爾摩!
※威尼斯人 美女澳門
※威尼斯水城乾涸、秘魯「納斯卡線」被毀……
※瑞典也有一個威尼斯,北歐水城斯德哥爾摩
※米蘭·羅馬·威尼斯
※阿姆斯特丹是荷蘭最大的城市,素有「北方威尼斯」的美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