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柯潔敗於AlphaGo:未來機器能戰勝人類嗎?

柯潔敗於AlphaGo:未來機器能戰勝人類嗎?

5月25日,中國圍棋峰會人機大戰三番棋第二局在浙江桐鄉戰罷。柯潔執白155手中盤落敗,總比分0比2不敵AlphaGo。柯潔說:賽前我一直認為自己沒什麼機會,昨天得知這個版本AlphaGo能讓李世石版本3個子,所以我覺得就儘力下出自己的棋就好。非常感謝有AlphaGo這麼強大的對手,今天的棋對我也是最大鼓勵。(新浪體育5月25日)

柯潔不敵AlphaGo,這是沒什麼懸念的結果,因為AlphaGo幾乎集中了人類所有的棋譜。但更重要的是,在這台機器中,所有棋譜永遠都處於激活狀態,它不需要休息,一切都在恆定的機器屬性中平穩運行,不管是遇到了什麼情況,對於機器來說,都只是在已知的棋譜中翻找對策而且。只要有電能的驅遣,機器就沒有疲倦的時候,它可以快速地搜索,並且不受任何人類氛圍或心理的影響,它的每一次運算,都是一次不知疲憊的新起點,從這個角並來說,它是不可戰勝的。

而人則不行,不管是今天的柯潔,或是將來更強大的人類第一棋手,都不可能使自己學到的棋譜百分百處於充分激活的狀態。因為一個人的「內存」雖然是無限的,但它卻有著極大的線性衰減,換言之,即使人可以打幾十種思維模式,但只有前幾種處於充分有效態,而後面的模式再多,也都不會起到理論上的作用。因此,人不可能像不知疲倦的機器一樣,同時開啟成千上萬個計算窗口,所以,再優秀的個人,與機器相比,也只能是個半睡眠狀態的思想體,這是自然進化的限定,也是人之所以是人,而不能成為機器的進化選擇,知道疲倦,並受制於疲倦,是人無法突破的極限。

同時,人還是個有情緒負荷的思想體,人的情緒總在變化之中,這雖然並不能從表外完全表現出來,但情緒波動的再小,也會影響到人的心理狀況和思維方向。而問題的關鍵在於,人的情緒變化有著無法中斷的連續性,這會導致一連串的生理反應,而生理上的反應又會作用于思維方向的變化,衝擊波與回撞波之間也會產生無數的交叉困擾。之所以說人是最複雜的思想體,其中的原因,就在於人總處在這種不可預知的情緒變化之中,因而,人的思想方式也總在希望被修正的訴求之中,而這,就是人思維過程中能力的自損與自耗,而且,這無法控制,也無法改變,因為它是智慧動物進化到今天的終極驅動力。

然而,人思維過程中的對疲倦的不可抗拒性,和對即有能力的自損與自耗,既是人的弱點,也是人的強項。因為人知道自己不能抗拒疲倦,所以就會將自己的疲倦,以各種生物信息的方式交待給所有的人。比如通過體力的不支的表現、某方面亞健康的表現,某種退卻的表現,甚至是一場重病的表現,這都是正常的表現。但其它的人,就會接過這個接力棒,以同樣的方式達到自己所能承受的極限,而這就是人類基因不斷強化的動態過程。

而之所以說人類是最強大的,其實並不是指每一個人是最強大的,而是說,所有的人加在一起是最強大的。因為人類的智慧總和,並不存在於某一個人身上,而是分散於所有的人身上,即使是最普通的人,也會存在著啟發別人的某種能力,這種能力也可能是能過某種不足或某種缺陷的形式表現出來,而人類能進化到今天,其實也就是所有人智慧的交疊與盤集的結果。並且,人類整體的力量總在以可能無法及時顯現的方式累積著,就像計算機的出現,它並不是來自於某一個人的智慧,而是來自於整體智慧的高屋建瓴,而在這個過程中,每個人的自損與自耗,反而會成為人類整體智慧不可或缺的一種新陳代謝,每種自損與自耗,都意味著整體進化的一種更新契機。

而且,人還有著社會性,而這種社會性是機器無法產生的,因為社會性是意識的產物,再擬人化的機器,也不可能產生社會性。而人的社會性就是所有合力產生的紐帶,就像一張力量之網,一處出現了薄弱,其它的智慧就會向這處集結,所以,在人類社會中,不可能存在著同樣的薄弱之處,當然更不可能讓一個薄弱之處存在很長時間,因為社會的發展,從某種意義上說,也就是智慧的滾動式補位。

AlphaGo戰勝了柯潔,這是不容辯駁的事實,但AlphaGo只是戰勝了人類最優秀的個人,而對於人類整體來說,AlphaGo終究只是總體人類的製造物,它永遠都不可能戰勝人類的創造力,否則,如果它真的戰勝了整體人類的創造力和不斷累積的智慧,那它本身就會是一個悖論的產物,因為那意味著人類的能力創造出了人類能力以外的事物,這從意識邏輯上不能成立的,這猶如人向著陽光奔跑,影子反而出現在了人的前面,宇宙法則不會允許這樣的事發生,也猶如自己伸開的胳臂會短於自己曲著的胳臂,任何邏輯都不可能承認這樣的推定。因此,人類製造的機器,永遠都不能戰勝整體的人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騎帥豬的飛哥 的精彩文章:

TAG:騎帥豬的飛哥 |

您可能感興趣

蘋果機器人拆 iPhone ,誰敢 PK ?
能唱會跳的Alpha Ebot,孩子的習慣養成伴侶—優必選 Alpha Ebot 機器人評測
如何打造家用機器人:伯克利大牛Pieter Abbeel的故事
蘋果挖了谷歌 AI 負責人 John Giannandrea,任命其領導機器學習和人工智慧戰略
機器學習為Photoshop和Premiere帶來智能化突破
「最好玩」的優必選Alpha Ebot:教育機器人終於有個「人」樣了!
OpenAI Five遊戲機器人擊敗Dota2業餘選手
HelloLisa——智能客服機器人
為什麼Facebook的Head of AI如此憎恨機器人Sophia?
Intelligent Robots:挑戰 Kiva,倉儲機器人不應「高大上」,而應「快穩省」
Intelligent Robots:挑戰Kiva,倉儲機器人不應「高大上」,而應「快穩省」
Intelligent Robots:挑戰 Kiva,倉儲機器人不應「高大上」,而應「快穩省」 | 創業
Alberto Rodriguez:我們離自動靈巧機器人有多遠?
谷歌透露Android P定名為Android Pie;AI機器人淘汰前Dota 2職業玩家戰隊
OpenAI的Debate Game在辯論和說謊方面教導機器人
機器人馬上打Call:谷歌Assistant持續對話功能接近應用
Datalore:用於機器學習可視化的新Web方案!
腳踢AMG暴打RS 寶馬M5 Competition才是真正的暴力機器
麥肯錫合伙人Karel Eloot:機器人技術在中國發揮怎樣的作用?
能說、會唱和炫舞Alpha Ebot習慣養成機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