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最黑暗一頁:政府搶走10萬土著兒童,進行人種改造實驗
人類文明史上的醜惡,離我們今天竟然如此之近。
世界華人周刊專欄作者:木青
在拐角,看到一個不同的世界
全文2884字,讀完大約4分鐘
5月26日,是澳大利亞的一個節日:國家道歉日。
這個節日背後是澳大利亞歷史上最黑暗的一頁。
從1910年代起,澳大利亞政府秘密執行了一項人種實驗:改造土著兒童。
這項工作一直持續到1970年代,距離以種族政策而臭名昭著的納粹政權倒台已有近30年。
期間約10萬土著兒童及家庭遭受生離死別的痛苦。
直到2008年,澳大利亞才正式向受害者道歉。
回顧這段歷史,發現:
人類文明史上的醜惡,離我們今天竟然如此之近。
國家道歉日(來源:loreto.org.au)
歷史總是勝利者書寫的。
西方人美其名曰「發現新大陸」,但實際情況更準確地說是,入侵新大陸。
對拉美、北美,或者澳大利亞等任何一塊新大陸上的土著來說,被西方的「發現史」都是一部血淚史
。1770年,英國航海家庫克船長,發現了澳大利亞的東海岸,宣布這片土地屬於英帝國。
1788年1月26日,英國海軍人員帶著家屬,還有780名囚犯正式在澳大利亞定居。1月26日,後來被定澳大利亞國慶日(Australia Day)。
隨即,英國人全然不顧澳大利亞土著已經在這片土地生活了4萬多年的事實,宣布土著非法佔有王室土地,憑藉著槍炮將土著驅趕到內陸荒涼地區。
澳大利亞土著(來源:oxfam.org.au)
隨著西方國家征服了全世界,
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西方廣泛興起一股鼓吹白種人高貴的「白人至上主義」。
比如,美國大肆推行「排華法案」。這其實是種族主義思潮,甚至可以說是納粹的先鋒。
白人主導的澳大利亞政府也不例外,在1901年開始實施「白澳政策」,企圖建設只有白人的、「純潔」的澳大利亞。澳大利亞政府開始驅趕中國人、美拉尼西亞人及其他太平洋群島族裔。
對國內的土著,澳大利亞政府認為,他們「低賤無知」,就應該消失。
澳大利亞北領地的土著兒童(來源:ozoutback.com.au)
於是,大肆推行同化政策,希望加速土著種族滅亡。
同化成年土著人,顯然難度更大。所以,澳大利亞政府瞄準了——兒童。
從20世紀初起,相繼出台一系列法案規定,政府認為必要就可以剝奪土著父母的撫養權,將土著兒童帶離其父母。具體方法包括欺騙,比如,說帶兒童去接種疫苗,結果就一去不復返,還有強行帶走,特別是
對
新生兒,在母親生下孩子後,還沒來得及看一眼就被帶走。這些土著兒童,被送到白人家庭或者機構寄養,改造。
強行帶走土著兒童的情景(來源:Pinterest)
《時代》周刊曾報道過一個故事:
現年已經62歲的Archie Roach每當回憶3歲的那一天,仍然覺得是個「噩夢」。當天,突然來了幾名政府官員告訴母親,要帶Roach去野餐。他的姑姑知道,這些人的把戲,拿起了獵槍,但卻沒有子彈,最終Roach被帶走,送到墨爾本一家孤兒院。幾天後,孤兒院的看護告訴Roach,他的父母在一場火災中燒死了。他們試圖把Roach的捲髮梳直,就像白人一樣。
從那天之後,Roach再也沒見過他的父母,已經有59年了。
澳大利亞土著兒童(來源:phoenixaustralia.org)
在「白人至上」主義思潮下,寄養家庭、收養機構經常虐待土著兒童,甚至有些修女因為對土著兒童太好,而被撤換。
在很多官方報道中,這些土著男孩被稱為「囚犯」,頭髮被剃光,身上的財物被沒收,還像囚犯一樣被編上數字,晚飯後就被鎖在宿舍里,如果逃跑還會單獨關禁閉。
他們不允許說土著語言。
約有1/10的女孩遭受過性虐待。
大部分兒童等到14歲,就被送去從事體力勞動。
為了防止尋親,政府還專門銷毀兒童及其土著父母的信息。澳大利亞政府希望從根子上徹底隔斷他們與生俱生來的土著文化傳承。
1934年一份報紙上為土著兒童尋找寄養家庭的廣告(來源:theguardian.com)
這些兒童後來被叫做「 被盜的一代」(Stolen Generations)。
在白人政府瘋狂政策的背後,「被盜的一代」及他們的父母遭受著巨大的磨難。
我們每個人拿到一個帶數字的睡衣,是負責人Borland先生先前印在口袋上的,還有襯衫、短褲也一樣。我是33號,不是比爾,也不是西蒙,只是33號。
——比爾·西蒙,10歲時被帶走
夜晚我們經常被餓哭,不得不去鎮上的垃圾堆里找食物,吃陳麵包,把罐子砸碎舔裡面剩的番茄醬。
——Bringing Them Home訪談記錄
很多男孩被告知,他們的爸爸或者媽媽(經常是雙方都)死了,聽到這個消息後,很多男孩患上了抑鬱症,有些還想著自尋短見,但現實中他們的父母還活著。
——Bill Simon
我們從來沒聽過「我愛你」這句話,所以,我們從來也沒嘗試過對家人說這句話,或者有這種感覺。
——Bringing Them Home訪談記錄
他們說這是為了我自己好,我自己的好就是留在我媽媽身邊。
—— Ruth,4歲被帶走
你們要搶走我的孩子,就先來和我們戰鬥。
——土著歌謠
1946年澳大利亞北領地的土著兒童(來源:theaustralian.com.au)
這些被帶走的兒童,犯罪的概率是普通兒童的3倍。
他們不能很好融入白人社會,對土著文化又很淡漠,完全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直到1970年代,澳大利亞政府才取消了「白澳政策」,同化土著兒童的做法也被停止。
據統計,從1910年代到1970年代,約有10萬土著兒童被強制帶走,送到白人家庭寄養或者收養機構。
這些土著兒童,大部分在5歲以下,幾乎相當於當時所有土著兒童的1/3—1/10。
土著兒童之家(來源:buzzfeed.com)
骨肉分離,給土著家庭帶來了刻骨之痛,對兒童也帶了無法彌合的痛苦。
但
正義還要經過漫長的過程才能到來。
1980年,一家名為 Link-Up 的機構在新南威爾士州成立,專門為土著尋親服務。
1994年,600多名土著兒童後代,在達爾文召開「回家會議」,討論尋求補償問題。
1997年,在工作停止20多年後,澳大利亞人權與機會平等委員會,發布名為《帶他們回家》(Bringing them home)的報告,這個土著兒童改造計劃才徹底曝光,為世人所知。同時,報告建議政府,正式道歉並賠償。
澳大利亞人權與機會平等委員會《帶他們回家》報告才讓世人廣泛知道「被盜的一代」
還原真相,是邁向正義的第一步。
1999年,澳大利亞聯邦會議,通過和解議案,對土著兒童和父母表示「深切而誠摯的遺憾」,但拒絕道歉。
2005年,澳大利亞宣布,設立「國家道歉日」。
2008年,澳大利亞總理陸克文代表澳大利亞議會對「被盜的一代」道歉。
在演講中,陸克文連用三個「對不起」:「對那些被偷走的一代、他們的後人和家人所承受的痛苦、苦難,我們說對不起;對他們的父母、兄弟姐妹、被拆散的家庭,我們說對不起;對於強加給這一自豪民族和自豪文化的屈辱和衰落,我們說對不起」。
一句對不起,澳大利亞土著人等待了30多年。
陸克文在議會向「被盜世代」道歉(來源:YouTube)
時至今日,每年的5月26日成了澳大利亞一個舉國的節日,反省種族政策,促進種族和諧相處,以及推動多元文化融合。
澳大利亞民族和解(來源:pinterest)
「對不起」,一個簡單的字眼,卻是人類公共生活文明的體現。
從20世紀後期起,在西方几乎掀起一波道歉潮:
1988年,美國政府就二戰時將日裔美國人關進集中營進行道歉
;
1993年,柯林頓對夏威夷土人,就派兵支持推翻夏威夷土著王朝道歉
;
2006年,加拿大政府就曾經向華人徵收歧視性的「人頭稅」道歉;
2009年,英國首相布朗向曾經迫害過的「計算機科學之父」圖靈道歉;
2010年,美國政府正式向印第安人道歉;
2010年6月,英國首相卡梅倫就1972年北愛爾蘭「血色星期天」事件向死難者致歉。
這些政府道歉雖然常常是在幾十年,乃至數百年之後,於當事者無補。但政府道歉卻表明,政府在面對歷史錯誤時,不是狡辯,或者掩蓋,而是真誠地承認道義虧欠。
沒有道歉,何來反思?沒有反思,何來進步?
道歉,能讓公權力保持謙卑的姿態,而對個體、弱勢不再恣意妄為。
社會文明也必將因此而進步。
評論功能已開通!
點擊文末「寫留言」,即可參與評論
▼
【
世界華人周刊(wcweekly)版權所有
,華哥編輯】歡迎添加華哥微信(zglgag168)
歡迎分享
點擊下面標題,可查看更多文章
美女麻醉6小時,告訴你人性到底可以多黑暗
蘇聯亡國25年: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
長按二維碼 關注看更多
?
回復關鍵詞【
914
】,送你一篇特別推送

※張寶鋒院長深入學院實驗、實訓場館實地調研
※如何部署一個酷酷的 Docker 在線實驗室
※實驗:Apple Watch是心率監測最準確的可穿戴設備
※李彥宏:過去的創新來源於實驗室和大學,未來的創新來源於數據和場景
※男女審美差異究竟有多大?「實驗室3」
TAG:實驗 |
※買房萬萬要買這個樓層,內行人一看就懂,聰明人都搶著買!
※買房,萬萬要選「這個面積」,內行人:自己住舒坦、賣了有人搶
※國內3億車主歡呼雀躍,抓拍行人闖紅燈設備上線,300多名行人已中槍!
※裝修新房萬萬別貼這種瓷磚了,費錢又坑人,內行人一看就懂
※售樓閨蜜偷偷透露,買房萬萬要選這一層,內行人都搶著購!
※買房萬萬要避開這種陽台戶型買,內行人一看就懂,好多人被坑了
※買房萬萬要買這些樓層,身體越住越健康,難怪內行人爭著買
※有一個」坑「,許多修行人都掉進去了!
※買房為什麼萬萬別買這4個特殊樓層?聽內行人說完,我恍然大悟!
※這種性質的房子萬萬別買,內行人一看就懂,入住才知坑
※買實木傢具萬萬要這樣看,內行人一看就懂,好多人被坑了
※買房一梯兩戶和兩梯四戶哪種好?內行人掏心窩的大實話,區別太大
※買房送大陽台的圈套萬萬別信,聽內行人一說,好多人被坑了!
※北京最大的舊貨市場,有人「撿漏」日賺幾十萬,導遊:專騙外行人
※內行人透露:萬萬別買「這種」陽台的戶型,入住後才知多坑!
※帶你走進連奕名豪宅裝修,這設計,內行人看了估價一千萬
※買房萬萬要買這個樓層,內行人一看就懂,起碼長壽十年
※懂行人從不買這3種戶型,但很多人爭搶著要買,實屬套路啊
※這三個國家在進行人口競賽,總人口超過17億,卻還在拚命生
※買房萬萬要避開這些樓層,幸虧內行人提醒我,買錯就太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