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法國青年版「上山下鄉」

法國青年版「上山下鄉」

上世紀60年代,在中國大地上,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如火如荼地進行著,與此同時,在地球的另一端,進行著「上山下鄉」的法國版本——工作台運動和農村調查。故事的主角是一群學生毛主義者。

題圖:「堅決支持法國工人學生正義鬥爭」

————

法國青年版「上山下鄉」

文/ [美]理查德·沃林

譯/ 董樹寶

節選自《東風》

副標題:法國知識分子與20世紀60年代的遺產

本文為節選,標題為編者所加

毛主義者的政治路線是與「車間」(établissement字面意義是「車間」)的傳奇故事分不開的。如前所述,毛澤東認為群眾是政治可靠性的檢驗標準。在各種場合下,他都教導黨員與農民群眾打成一片,作為一種提高政治意識的方法。他在1957年的講話中宣布:「我們提倡知識分子到群眾中去,到工廠去,到農村去……我們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文學家、藝術家、教員和科學研究人員,都應該儘可能地利用各種機會去接近工人農民。」

中國的「上山下鄉」運動

學生毛主義者將這條建議牢記心中。在踐行毛澤東口號「下馬看花」的過程中,他們下到外省艱苦的工廠工作。他們在那裡融入無產階級中間,始終竭力將工人的關注點引離工會的要求(加薪與改善的工作條件),轉向政治鬥爭的目標。這種處境使學生積極分子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壓力,因為他們為了在工友中間贏得認可,不得不隱瞞他們是特權階級兒女與高師學生的背景。

在毛主義者中間,在外省工廠中「確立」自身變成一個必經階段、一種兼作檢驗革命勇氣的政治自我犧牲的行為。在鼎盛時期,大約有兩三千名學生參加了工作台(établi)運動,但是不是所有的人都是毛主義者。工作台現象是一種左派分子藉以剝去資產階級出身與證明他們的無產階級真誠的工具。毛主義者為他們獻身於與「理論」相對的「實踐」而感到自豪,這是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因為作為高師學生,他們代表了法國知識分子精英。此外,重點強調與大眾的親近性必然伴有一個顯著的反知識的維度。共產主義青年同盟(馬列)領導人羅貝爾·蘭哈爾解釋說,在他那段工作台的歲月里,他曾連著兩年沒打開過任何一本書。

20世紀80年代,許多前毛主義者,包括蘭哈爾,撰寫了披露真相的回憶錄,敘述了他們工作台期間的經驗。工作條件經常是令人難以忍受的。因為他們大多數出身於特權家庭,所以他們當中許多人在他們的整個生活中從沒有做過一天體力勞動。因此,他們經常很難完成分派給他們的任務。一個青年毛主義者敘述了她是如何在生產鍍銅的工廠中工作的。到下午三點左右,她的雙手流血了。工頭有禮貌地建議她去找另外的工作。她含著淚離開了工廠。另一部回憶錄極富洞察力地描繪了一個外省汽車廠中令人心煩意亂的、西西弗斯式的、單調而乏味的工作:

汽車一被裝上裝配線,它就開始了半圓式旋轉,穿過每個連續位置進行焊接或者另外的補充性操作,如銼磨、研磨、捶打……敲幾下,火星閃爍,然後焊接完成,汽車已經離開這個位置三四碼遠。下一輛汽車已經進入工作區。工人又開始了工作。有時如果他工作快,他會有片刻休息時間,等待著下一輛車的到來;或者他利用這個時間歇息片刻,要不他就加倍努力、「沖向前線」,以便他能贏得一點點兒時間,換言之,他工作向前推進一步,出了他的正常工作區,連同帶動了他前面位置的工人。兩三個小時後,他就積累了令人難以置信的、兩三分鐘的時間資本供其利用,他將用來抽一根煙……短暫的快樂:下一輛車已來了。這次他不得不在他通常的位置上繼續工作,競賽又開始了,希望贏得一兩碼,並在另一段安靜的吸煙時光的渴望中「向前移動」……

通過這條陰沉的、滑動的裝配線中的間隔,我瞥見了一場消耗的戰爭:死亡對抗生命、生命對抗死亡。死亡:陷於這條裝配線,靜靜滑動的汽車、重複的同一姿勢、永不終止的工作。如果一輛車完成了,下一輛車還沒來,不過它已等在那兒了,在剛剛完成的準確地點被拆焊,在大致精確的地點剛剛被拋光……每個人都極度體驗著裝配線侵略性的耗損:城市工人和農民、腦力勞動者和體力勞動者、移民和法國人(原文如此)。一個新招聘的工人工作一天後就辭職,這不是稀奇的事情,他被烏七八糟的東西逼瘋了:噪音,火花,非人的速度壓力,永遠重複性工作的刺耳聲,老闆的專制主義和指令的嚴厲性,沉悶的、使車間非常冷漠的監獄般氣氛。

共產主義青年聯盟(馬列)激進分子被認為是小派別,這是一種法國共產黨官員杜撰的一個侮辱性辭彙,用以嘲諷毛主義者缺乏支持者。究竟誰閱讀了那些發表在《馬列主義筆記》上的晦澀難懂的文章?馬列共產主義聯盟領導人員一度遊說北京方面予以官方認可,不過被委婉地回絕了。學生革命分子的人數(1967年大約有35名激進分子)太少了。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毛主義者在全法中學和大學、基層越南委員會中間發動了一場全國反對越戰的示威遊行,親華積極分子的數量立刻激增到兩千人。

巴黎校園內的宣傳畫。

在踐行另一條毛澤東格言——「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的過程中,毛主義者也實施了工人階級狀況的「調查」,以便於他們熟悉這個階級的習慣和心態,根據正統馬克思主義的教義問答,這個階級代表了人類的未來。下面就是一個共產主義青年聯盟(馬列)積極分子和與其共事的激進分子一起到法國東部孚日(Vosges)地區進行調查的證據。對他盲目的意識形態虔誠的描述與他像工作台一樣面對的困難抉擇都是相當具有代表性的。

我於1967年加入了共產主義聯盟(馬列)。當時人們覺得,如果一個人想理解工人階級的現實,那麼他不得不直接去那裡,投身於……毛主席曾經說過:「假如一個人與工人階級保持一定的距離,那麼他就不能理解工人階級。」我沒有決定住在工廠里進行理論研究,這是我與共產主義青年聯盟(馬列)的同志們所做的集體決定。在當時的情況下(1967年),我們主要關注的是研究毛主席的著作,他不斷地說一個人的思考必須與大多數人保持一致。「大多數人」是指人民。一個人如若沒有理解人民的想法,那麼他就不能思考革命。因此,那個夏天我們啟動了關於農村生活的調查,我們去了農村,生活在農民中間,我們稱之為農村調查(Investigations in the Countryside)

那年夏天結束時,我們決定我們當中的一個人應該留下來繼續調查。我願意留下來。我想這樣可以滿足我接近工人的需要,因此我把這項工作視為在一所訓練建築工人和泥瓦匠的學校中做學徒。月末,我意識到我沒有理解這個地區工人生活的實際情況……除非我進入工廠工作。只要我高興地坐在咖啡廳里或者站在工廠門口,我就一無所獲。我不得不走進工廠,與工人們打成一片。

我呆了六個月,太艱苦了!我不知道如何管理工作。我讀了毛主席的書,但也就這些了……嚴冬到來了,我不得不逃離那個地方!

《東風》

副標題:法國知識分子與20世紀60年代的遺產

[美]理查德·沃林 著

董樹寶 譯

三輝圖書/中央編譯出版社

已上架

解讀60年代法國知識分子

揭示「五月風暴」中的中國因素

20世紀60年代,社會主義運動在世界範圍內方興未艾。法國最傑出的智識精英受「毛主義」鼓舞,極大地拓展了政治與文化想像。學生、左翼群體、智識精英一起推動了席捲整個法國的「五月風暴」,對當時的局勢與日常生活政治展開批判,意圖通過具有廣泛群眾基礎的社會運動來複興法國的市民和文化生活。

理查德·沃林指出,60年代流行於法國智識精英中的「毛主義熱」與中國現實並無實質關聯。通過回顧60年代法國文化與政治生活,《東風》力圖揭示「毛主義」是如何出人意料地影響了法國的民主政治進程。

編輯 | 蟹小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輝圖書 的精彩文章:

TAG:三輝圖書 |

您可能感興趣

法國攝影師鏡頭下:上世紀七十年代的中國
法國巴黎:吹起中國新年風
年貨攻略之海外三國篇——法國美國新加坡,四海八荒都有中國年!
二百多年前法國人繪製的清朝北京市井風俗圖系列二
法國攝影師鏡頭下100年前繁華的上海灘老照片
在中國遇到山寨版「巴黎」,法國攝影師都懵了……
二百多年前法國人繪製的清朝北京市井風俗圖系列一
法國總統馬克龍將於4月下旬訪問美國
法國土地上的中國公墓
「法國青年訪問團」啟程訪華 法國前總理拉法蘭送行
敘利亞17年後把「法國榮譽軍團勳章」還給法國:美國奴隸的東西,還你
100年前各國年輕人時髦的衣著風格 中國古典法國浪漫德國天使
中國戰艦到訪法國土倫港
法國哭暈,中國人山寨了整個巴黎!
法國「五月風暴」五十年
法國攝影師鏡頭中,108年前的鄉土中國
百年前法國巴黎的老照片
榮耀9青春版國際市場表現強勁,法國、德國、西班牙口碑爆棚
法國人哭暈,中國人山寨了整個巴黎
法國媒體:「沒必要再去法國啦!」中國人大愛其山寨版的巴黎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