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追憶百年楊絳 生命之火天堂再燃

追憶百年楊絳 生命之火天堂再燃

點擊關注

國學精粹與生活藝術gxjhshys



(楊絳

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


2016年5月25日新聞聯播視頻



仙童好靜


一星期不讀書,一星期白活了。




楊絳,原名楊季康,祖籍江蘇無錫,1911年7月17日出生在北京一位開明的知識分子家中,未滿百日,便隨父母南下,移居上海。排行老四,楊絳在姐妹中個頭最矮,愛貓的父親笑說:「貓以矮腳短身者為良。」少年時代,她在上海讀書。從小就學習好,但淘氣頑皮,曾因上課說話被罰站示眾,不服兩人說話只罰一人而大哭到下課。


在父親的引導下,她開始迷戀書里的世界,中英文的都拿來啃。一次父親問她:「阿季,三天不讓你看書,你怎麼樣?」她說:「不好過。」「一星期不讓你看呢?」她答:「一星期都白活了。」


高中國文老師在班上講詩,也命學生讀詩。她的課卷習作曾被校刊選登。一篇《齋居書懷》寫得有模有樣,「世人皆為利,擾擾如逐鹿,安得遨遊此,翛然自脫俗。」老師批——「仙童好靜」。




最賢的妻


我見到她之前,從未想到要結婚。




1928年,楊絳17歲,一心一意要報考清華大學外文系,清華招收女生,但南方沒有名額,楊絳只得轉投蘇州東吳大學。

1932年初,東吳大學因學潮停課,楊絳與朋友四人一起北上,當時大家都考上北平的燕京大學,準備一起入學,楊絳臨時變卦,毅然去了清華大學當借讀生。母親後來打趣說:「阿季的腳下拴著月下老人的紅絲呢,所以心心念念只想考清華。」


當年3月初,楊絳去看望老朋友孫令銜,孫令銜也要去清華大學看望表兄,這位表兄不是別人,正是錢鍾書。楊絳初見錢鍾書,只見他身著青布大褂,腳踏毛底布鞋,戴一副老式眼鏡,渾身儒雅氣質,「蔚然而深秀」。而楊絳更有一番神韻,面容白皙清秀,性格溫婉和藹。匆匆一見,甚至沒說一句話,彼此竟相互難忘。



然而,孫令銜莫名其妙地告訴錢鍾書,說楊絳有男朋友,又跟楊絳說,他表兄已訂婚。錢鍾書寫信給楊絳,約她相會。見面後,錢鍾書開口第一句話就是:「我沒有訂婚。」楊絳說:「我也沒有男朋友。」從此兩人便開始鴻雁往來,「越寫越勤,一天一封」,直至楊絳覺出:「他放假就回家了。(我)難受了好多時。冷靜下來,覺得不好,這是fall in love(墜入愛河)了。」



1935年7月13日,錢鍾書與楊絳在蘇州廟堂巷楊府舉行了結婚儀式。隨後,錢鍾書考取了中英庚款留學獎學金,楊絳毫不猶豫中斷清華學業,陪丈夫遠赴英法遊學。滿腹經綸的大才子在生活上卻出奇地笨手笨腳,學習之餘,楊絳幾乎攬下生活里的一切雜事,做飯制衣,翻牆爬窗,無所不能。



楊絳在牛津「坐月子」時,錢鍾書在家不時闖「禍」。檯燈弄壞了,「不要緊」;墨水染了桌布,「不要緊」……「不要緊」事後確都一一妙手解難。錢鍾書的母親感慨這位兒媳,「筆桿搖得,鍋鏟握得,在家什麼粗活都干,真是上得廳堂,下得廚房,入水能游,出水能跳,鍾書痴人痴福。」


多年後,楊絳讀到英國傳記作家概括最理想的婚姻:「我見到她之前,從未想到要結婚;我娶了她幾十年,從未後悔娶她,也未想過要娶別的女人

。」錢鍾書聽後

當即回說,「我和他一樣」,楊絳答,「我也一樣。」



最才的女


楊絳的散文天生的好,沒人能學。







楊絳在創作上成名其實早於錢鍾書。當《圍城》出版的時候,人們在問「

錢鍾書

」是誰——楊絳的丈夫。1943年,還在小學教書的楊絳創作的第一部劇《稱心如意》上演大獲成功,一鳴驚人。她所署的筆名「楊絳」也就此叫開。此後,楊絳又接連創作了喜劇《弄真成假》、《遊戲人間》和悲劇《風絮》。


即便在動蕩年月,楊絳也沒有放棄學術研究,通曉英、法兩國語言的楊絳,近60歲時,從零開始學習西班牙語,並翻譯了《堂·吉訶德》。1978年楊絳翻譯的《堂·吉訶德》中譯本出版時,正好西班牙國王訪問中國,鄧小平把它作為禮物送給了西班牙國王。她的譯本至今都被公認為佳作,已累計發行近百萬冊,是該書譯本當中發行數最多的。


女兒錢瑗一語道破:「媽媽的散文像清茶,一道道加水,還是芳香沁人。爸爸的散文像咖啡加洋酒,濃烈、刺激,喝完就完了。」就連

錢鍾書

自己也承認,「楊絳的散文比我好。」他還說,「楊絳的散文是天生的好,沒人能學。」


錢鍾書

的小說《圍城》被搬上熒屏前,導演黃蜀芹曾專門來徵詢夫婦倆。楊絳邊讀劇本,邊逐段寫出修改意見。電視劇果然聲名大噪,一時在全國掀起熱潮,而出現在每集片頭的那段著名的旁白——「圍在城裡的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對婚姻也罷,職業也罷。人生的願望大都如此。」被無數人時常引用,實際上就出自楊絳之手,她可謂是最懂《圍城》的人。





「打掃現場」


我得留在人世間,盡我應盡的責任。





1994年,

錢鍾書

住進醫院,纏綿病榻,全靠楊絳一人悉心照料。不久,女兒錢瑗也病中住院,與

錢鍾書

相隔大半個北京城,當時八十多歲的楊絳來回奔波,辛苦異常。「

鍾書

病中,我只求比他多活一年。照顧人,男不如女。我儘力保養自己,爭求『夫在先,妻在後』,錯了次序就糟糕了。」





因肺癌轉脊椎癌,錢瑗1997年去世。錢瑗外語才能精湛,學識淵博,在大學任教時便勇於創新,開創了「實用外語文體學」。在楊絳眼裡,「我的生平傑作就是一個錢瑗」。還沒有從喪女的悲哀中解脫,翌年12月,相伴了60多載的丈夫錢鍾書又離她而去。


「鍾書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到哪裡去呢?我壓根兒不能逃,得留在人世間,打掃現場,盡我應盡的責任。」


在北京三里河,一個屬於國務院的宿舍小區,全是三層樓的老房子,幾百戶中唯一一家沒有封閉陽台,也沒有室內裝修的寓所——「為了坐在屋裡能夠看到一片藍天」,便是楊絳的棲身之處。自1977年搬進來,她就再沒離開過。曾經的「我們仨」,只剩她獨自一人,整理錢鍾書留下的多達7萬餘頁的學術遺物,筆耕不輟。


2003年,在錢鍾書手稿交付出版後,楊絳於散文集《我們仨》中,寫盡了她對丈夫和女兒深切綿長的懷念,她喃喃低語,她一個人,「思念我們仨」……




我們三人就此失散了



作者/

楊絳


節選自《

我們仨



我們仨,卻不止三人。每個人搖身一變,可變成好幾個人。



自從

遷居三里河寓所,我們好像跋涉長途之後,終於有了一個家,我們可以安頓下來了。



我們兩人每天在起居室靜靜地各據一書桌,靜靜地讀書工作。我們工作之餘,就在附近各處「探險」,或在院子里來回散步。阿瑗回家,我們大家掏出一把又一把的「石子」把玩欣賞。阿瑗的石子最多。周奶奶也身安心閑,逐漸發福。

我們仨,卻不止三人。每個人搖身一變,可變成好幾個人。例如阿瑗小時才五六歲的時候,我三姐就說:「你們一家呀,圓圓頭最大,

鍾書

最小。」我的姐姐妹妹都認為三姐說得對。阿瑗長大了,會照顧我,像姐姐;會陪我,像妹妹;會管我,像媽媽。阿瑗常說:「我和爸爸最『哥們』,我們是媽媽的兩個頑童,爸爸還不配做我的哥哥,只配做弟弟。」我又變為最大的。

鍾書

是我們的老師。我和阿瑗都是好學生,雖然近在咫尺,我們如有問題,問一聲就能解決,可是我們決不打擾他,我們都勤查字典,到無法自己解決才發問。他可高大了。但是他穿衣吃飯,都需我們母女把他當孩子般照顧,他又很弱小。

他們兩個會聯成一幫向我造反,例如我出國期間,他們連床都不鋪,預知我將回來,趕忙整理。我回家後,阿瑗輕聲嘀咕:「狗窠真舒服。」有時他們引經據典的淘氣話,我一時拐不過彎,他們得意說:「媽媽有點笨哦!」我的確是最笨的一個。我和女兒也會聯成一幫,笑爸爸是色盲,只識得紅、綠、黑、白四種顏色。其實

鍾書

的審美感遠比我強,但他不會正確地說出什麼顏色。我們會取笑鍾書的種種笨拙。也有時我們夫婦聯成一幫,說女兒是學究,是笨蛋,是傻瓜。


阿瑗是我生平傑作,

鍾書

認為「可造之材」,我公公心目中的「讀書種子」。



我們

對女兒,實在很佩服。我說:「她像誰呀?」

鍾書

說:「愛教書,像爺爺;剛正,像外公。」她在大會上發言,敢說自己的話,她剛做助教,因參與編《英漢小詞典》,當了代表,到外地開一個極左的全國性語言學大會。有人提出凡「女」字旁的字都不能用,大群左派都響應贊成。錢瑗是最小的小鬼,她說:「那麼,毛主席詞『寂寞嫦娥舒廣袖』怎麼說呢?」這個會上被貶得一文不值的大學者如丁聲樹、鄭易里等老先生都喜歡錢瑗。

錢瑗曾是教材評審委員會的審稿者。一次某校要找個認真的審稿者,校方把任務交給錢瑗。她像獵狗般嗅出這篇論文是抄襲。她兩個指頭,和

鍾書

一模一樣地摘著書頁,稀里嘩啦地翻書,也和

鍾書

翻得一樣快,一下子找出了抄襲的原文。

一九八七年師大外語系與英國文化委員會合作建立中英英語教學項目,錢瑗是建立這個項目的人,也是負責人。在一般學校里,外國專家往往是權威。一次師大英語系新聘的英國專家對錢瑗說,某門課他打算如此這般教。錢瑗說不行,她指示該怎麼教。那位專家不服。據阿瑗形容:「他一雙碧藍的眼睛骨碌碌地看著我,像貓。」錢瑗帶他到圖書室去,把他該參考的書一一拿給他看。這位專家想不到師大圖書館竟有這些高深的專著。學期終了,他到我們家來,對錢瑗說:「Yuan,you worked me hard」,但是他承認「得益不淺」。師大外國專家的成績是錢瑗評定的。

阿瑗是我生平傑作,

鍾書

認為「可造之材」,我公公心目中的「讀書種子」。她上高中學背糞桶,大學下鄉下廠,畢業後又下放四清,九蒸九焙,卻始終只是一粒種子,只發了一點芽芽。做父母的,心上不能舒坦。


「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現在,只剩下了我一人。



的小說改為電視劇,他一下子變成了名人。許多人慕名從遠地來,要求一睹錢

鍾書

的風采。他不願做動物園裡的希奇怪獸,我只好守住門為他擋客。




他每天要收到許多不相識者的信。我曾請教一位大作家對讀者來信是否回復。據說他每天收到大量的信,怎能一一回復呢。但

鍾書

每天第一件事是寫回信,他稱「還債」,他下筆快,一會兒就把「債」還「清」。這是他對來信者一個禮貌性的答謝。但是債總還不清。今天還了,明天又欠,這些信也引起意外的麻煩。


他並不求名,卻躲不了名人的煩擾和煩惱。假如他沒有名,我們該多麼清靜!

人世間不會有小說或童話故事那樣的結局:「從此,他們永遠快快活活地一起過日子。」

人間沒有單純的快樂。快樂總夾帶著煩惱和憂慮。

人間也沒有永遠。我們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個可以安頓的居處。但老病相催,我們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盡頭了。

周奶奶早已因病回家。

鍾書

於一九九四年夏住進醫院。我每天去看他,為他送飯,送菜,送湯湯水水。阿瑗於一九九五年冬住進醫院,在西山腳下。我每晚和她通電話,每星期去看她。但醫院相見,只能匆匆一面。三人分居三處,我還能做一個聯絡員,經常傳遞消息。

一九九七年早春,阿瑗去世。一九九八年歲末,

鍾書

去世。我們三人就此失散了。就這麼輕易地失散了。「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現在,只剩下了我一人。

我清醒地看到以前當做「我們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棧而已。家在哪裡,我不知道,我還在尋覓歸途。



寧靜致遠


我只是一滴清水,不能吹泡泡。




大概就是從那時起,楊絳把自己寓所稱為「人生的客棧」,歡樂與傷悲來來往往,都成了過客。「簡樸的生活、高貴的靈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這是她喜歡的名言。「我家沒有書房,只有一間起居室兼工作室,也充客廳,但每間屋子裡有書櫃,有書桌,所以隨處都是書房。」


她拒絕出席中國社科院主辦的紀念

錢鍾書

誕辰100周年的學術研討會,為的便是恪守她與

錢鍾書

的諾言,「

錢鍾書

生前跟我說,自己去了以後,不要搞任何形式的紀念會。」 她在散文《隱身衣》中直抒她和錢

鍾書

最想要的「仙家法寶」莫過於「隱身衣」,隱於世事喧嘩之外,陶陶然專心治學。生活中的她的確幾近「隱身」,低調至極,幾乎婉拒一切媒體的來訪。




楊絳出的書不少,代表作有《幹校六記》、《將飲茶》、《洗澡》、《我們仨》等,卻一直堅持不做宣傳,說是怕耽誤讀者。有一年,她的新著出版,出版社有意請她「出山」。對此,她坦陳:「我把稿子交出去了,剩下怎麼賣書的事情,就不是我該管的了。而且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所以開不開研討會——其實應該叫做檢討會,也不是我的事情。讀過我書的人都可以提意見的。」她謝絕出席。



2001年,

錢鍾書

、楊絳把一生的稿費和版稅捐贈給母校清華大學,設立『好讀書』獎學金。截至2012年底,獎學金捐贈累計逾千萬,為的是讓那些好讀書且能好好讀書的貧寒子弟,順利完成學業,永記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一生努力實踐之。


「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我愛大自然,其次就是藝術;我雙手烤著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準備走了。」坐在屋裡的書桌前,她寫下自己的心語。「我今年一百歲,已經走到了人生的邊緣,我無法確知自己還能往前走多遠,壽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我得洗凈這一百年沾染的污穢回家。我沒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過平靜的生活。細想至此,我心靜如水,我該平和地迎接每一天,過好每一天,準備回家。」


今日,火萎了,先生回家了,「我們仨」,再無生離和死別。在她身上,人們忘掉時間的殘酷。105年無情而漫長,而她一如既往地柔韌,清朗,獨立,充滿力量,也給人溫暖……

/



追憶百歲楊絳的文學人生:最賢的妻,最才的女








1/28

2016年5月25日凌晨,一代文學大師楊絳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105歲。1911年7月17日,楊絳生於北京,本名楊季康,江蘇無錫人,中國著名的作家,戲劇家、翻譯家。多年前,錢鍾書給了楊絳一個最高的評價:「最賢的妻,最才的女」。






2/28

楊絳的父親楊蔭杭學養深厚,早年留日,後成為江浙聞名的大律師,做過浙江省高等審判廳廳長。辛亥革命前夕,楊蔭杭於美國留學歸來,到北京一所法政學校教書。1911年7月17日,楊絳在北京出生,取名季康,小名阿季。






3/28

楊絳排行老四,在姐妹中個頭最矮,愛貓的父親笑說:「貓以矮腳短身者為良。」楊絳八歲回無錫、上海讀小學,12歲,進入蘇州振華女中。






4/28

在父親的引導下,她開始迷戀書里的世界,中英文的都拿來啃,讀書迅速成為她最大的愛好。一次父親問她:「阿季,三天不讓你看書,你怎麼樣?」她說:「不好過。」「一星期不讓你看呢?」她答:「一星期都白活了。」






5/28

1932年初,東吳大學因學潮停課,21歲的楊絳與朋友一起北上,當時大家都考上了燕京大學,準備一起入學。但楊絳臨時變卦,毅然去了清華當借讀生。母親後來打趣說:「阿季的腳下拴著月下老人的紅絲呢,所以心心念念只想考清華。」






6/28

當年3月初,楊絳去看望老朋友孫令銜,孫也要去清華看望表兄,這位表兄不是別人,正是錢鍾書。兩人初見,楊絳眼中的錢鍾書身著青布大褂,腳踏毛底布鞋,戴一副老式眼鏡,眉宇間「蔚然而深秀」。






7/28

當時兩人只是匆匆一見,甚至沒說一句話,但當下都彼此難忘。錢鍾書寫信給楊絳,約在工字廳相會。一見面,他的第一句話就是:「我沒有訂婚。」楊絳答:「我也沒有男朋友。」






8/28

從此兩人便開始鴻雁往來,「越寫越勤,一天一封」,直至楊絳覺出:「他放假就回家了。(我)難受了好多時。冷靜下來,覺得不好,這是fall in love(墜入愛河)了。」






9/28

多年前,楊絳讀到英國傳記作家概括最理想的婚姻:「我見到她之前,從未想到要結婚;我娶了她幾十年,從未後悔娶她;也未想過要娶別的女人。」把它念給錢鍾書聽,錢當即回說,「我和他一樣」,楊絳答,「我也一樣。」






10/28

1937年5月楊絳在英國牛津身下女兒,取名錢瑗。






11/28

八年後從幹校回來,楊絳動筆寫了《幹校六記》,名字仿擬自沈復的《浮生六記》,記錄了幹校日常生活的點滴。這本書自1981年出版以來在國內外引起極大反響。






12/28

1966年,錢鍾書和楊絳都被革命群眾「揪出來」,成了「牛鬼神蛇」,被整得苦不堪言,楊絳還被人剃了「陰陽頭」。她連夜趕做了個假髮套,第二天照常出門買菜。而在此期間,錢鍾書仍寫出了宏大精深的傳世之作《管錐篇》。楊絳也完成了譯著諷刺小說的巔峰之作八卷本《堂吉訶德》。






13/28

女兒錢瑗一語道破:「媽媽的散文像清茶,一道道加水,還是芳香沁人。爸爸的散文像咖啡加洋酒,濃烈、刺激,喝完就完了。」不過,書出來後,卻只能在櫃檯底下賣。






14/28

求學時老師給楊絳的批語是「仙童好靜」,在英才濟濟的東吳大學,她很快就奠定了自己才女的地位:中英文俱佳的楊絳是班上的「筆杆子」,東吳大學1928年英文級史、1929年中文級史,都由她「操刀」。






15/28

楊絳在清華沒能拿到碩士學位,後陪錢鍾書西方遊學,也未攻讀任何學位,但她一路旁聽,一路自修,坐擁書城,遍讀喬叟以降的英國文學,還不時和丈夫展開讀書競賽。






16/28

兩人回到家中無事,便對坐讀書,還常常一同背詩玩兒,發現如果兩人同把詩句中的某一個字忘了,怎麼湊也不合適,那個字準是全詩中最欠貼切的字,「妥帖的字,有黏性,忘不了。」






17/28

錢鍾書從昆明回上海後想寫《圍城》,楊絳甘做「灶下婢」,輔佐夫君全力搞創作。閑時在陳麟瑞、李健吾等人的鼓動下,嘗試寫了部四幕劇《稱心如意》。






18/28

沒想這位自稱業餘的劇壇新手「出手不凡」,第二年《稱心如意》在金都大戲院上演時「引來陣陣喝彩聲」,一鳴驚人,她所署的筆名「楊絳」也就此叫開。此後,楊絳又接連創作了喜劇《弄真成假》、《遊戲人間》和悲劇《風絮》。






19/28

楊絳的父親和姐妹一同去看了《弄真成假》,聽到全場鬨笑,問楊絳:「全是你編的?」她點頭,父親笑說:「憨哉!」1945年,夏衍看了楊絳的劇作,頓覺耳目一新,說:「你們都捧錢鍾書,我卻要捧楊絳!」






20/28

譯稿歷經「文革」的摧殘,「被沒收、丟棄在廢紙堆里」,最後「九死一生」,逃過劫難。1978年4月,楊絳翻譯的《堂吉訶德》出版。同年6月,西班牙國王和王后訪華,她應邀參加國宴。






21/28

寫於1980年的《洗澡》,是楊絳迄今為止惟一一部長篇小說。「洗澡」是建國初「三反」運動中的專有名詞,指的是知識分子需要對自己思想「骯髒」面徹底「清洗」。這部18萬字的小說被施蟄存譽為「半部《紅樓夢》加上半部《儒林外史》」。






22/28

1997年,被楊絳稱為「我平生唯一傑作」的愛女錢瑗去世。一年後,錢鍾書臨終,一眼未合好,楊絳附他耳邊說:「你放心,有我!」內心之沉穩和強大,令人肅然起敬。「鍾書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到哪裡去呢?我壓根兒不能逃,得留在人世間,打掃現場,盡我應盡的責任。」






23/28

當年已近九十高齡的楊絳開始翻譯柏拉圖的《斐多篇》。2003年,《我們仨》出版問世,這本書寫盡了她對丈夫和女兒最深切綿長的懷念,感動了無數中國人。而時隔4年,96歲高齡的楊絳又意想不到地推出一本散文集《走到人生邊上》,探討人生的價值和靈魂的去向,被評論家稱讚:「九十六歲的文字,竟具有初生嬰兒的純真和美麗。」






24/28

錢鍾書留下的幾麻袋天書般的手稿與中外文筆記,多達7萬餘頁,也被楊絳接手過來,陸續整理得井井有條:2003年出版了3卷《容安館札記》,178冊外文筆記,20卷的《錢鍾書手稿集·中文筆記》也於2011年面世。






25/28

北京三里河,一個屬於國務院的宿舍小區,全是三層樓的老房子,幾百戶中惟一一家沒有封閉陽台、也沒有室內裝修的寓所「為了坐在屋裡能夠看到一片藍天」,便是楊絳的棲身之處。






26/28

自1977年搬進來,她就再沒離開過。曾經的「我們仨」,只剩下她獨自一人在整理錢鍾書的學術遺物,筆耕不輟。在她身上,人們會忘掉時間的殘酷:103年無情而漫長,而她一如既往地柔韌、清朗、獨立,充滿力量,也給人溫暖……






27/28

楊絳「百歲感悟」:……上蒼不會讓所有幸福集中到某個人身上,得到愛情未必擁有金錢;擁有金錢未必得到快樂;得到快樂未必擁有健康;擁有健康未必一切都會如願以償。保持知足常樂的心態才是淬鍊心智,凈化心靈的最佳途徑。一切快樂的享受都屬於精神,這種快樂把忍受變為享受,是精神對於物質的勝利,這便是人生哲學。







28/28

一個人經過不同程度的鍛煉,就獲得不同程度的修養、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搗得愈碎,磨得愈細,香得愈濃烈。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作 品 選 錄









你的問題主要在於讀書不多而想得太多。











如要鍛煉一個能做大事的人,必定要叫他吃苦受累,百不稱心,才能養成堅忍的性格。一個人經過不同程度的鍛煉,就獲得不同程度的修養,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搗得愈碎,磨得愈細,香得愈濃烈。











有些人之所以不斷成長,就絕對是有一種堅持下去的力量。好讀書,肯下功夫,不僅讀,還做筆記。人要成長,必有原因,背後的努力與積累一定數倍於普通人。所以,關鍵還在於自己。











少年貪玩,青年迷戀愛情,壯年汲汲於成名成家,暮年自安於自欺欺人。人壽幾何,頑鐵能煉成的精金,能有多少?但不同程度的鍛煉,必有不同程度的成績;不同程度的縱慾放肆,必積下不同程度的頑劣。











在這物慾橫流的人世間,人生一世實在是夠苦。你存心做一個與世無爭的老實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擠你。你大度退讓,人家就侵犯你損害你。你要不與人爭,就得與世無求,同時還要維持實力準備鬥爭。你要和別人和平共處,就先得和他們周旋,還得準備隨時吃虧。











惟有身處卑微的人,最有機緣看到世態人情的真相。一個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傾軋排擠,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潛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











我們這個家,很樸素;我們三個人,很單純。我們與世無求,與人無爭,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











我撫摸著一步步走過的驛道,一路上都是離情。











「嚶其鳴兮,求其友聲。」友聲可遠在千里之外,可遠在數十百年之後。鍾書是坐冷板凳的,他的學問也是冷門。他曾和我說:「有名氣就是多些不相知的人。」我們希望有幾個知已,不求有名有聲。











現在我們三個失散了。剩下的這個我,再也找不到他們了。我只能把我們一同生活的歲月,重溫一遍,和他們再聚聚。











人能夠凝練成一顆石子,潛伏見底,讓時光像水一般在身上湍急而過,自己只知身在水中,不覺水流。











靈性良心人人都有。經常憑靈性良心來克制自己,就是修養。











我們從憂患中學得智慧,苦痛中煉出美德來。













我陪他走得愈遠,愈怕從此不見。











我和誰都不爭,和誰我都不屑,我愛大自然,其次是藝術,我烤著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準備走了。











年輕時曾和費孝通討論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不懂,有一天忽然明白了,時間跑,地球在轉,即使同樣的地點也沒有一天是完全相同的。現在我也這樣,感覺每一天都是新的,每天看葉子的變化,聽鳥的啼鳴,都不一樣,new experience and new feeling in everyday。











名聲,活著也許對自己有用,死後只能被人利用了。




來源 央視新聞(

cctvnewscenter

)、鳳凰文化、

整編自國際先驅導報、人民文摘、環球人物、網路素材等









國粹團隊招募? 原創散文小說詩歌攝影作者

&

朗誦主播



期待? 您的加入


報名投稿郵箱:gxjcshys@163.com


國粹與生活藝術gxjhshys1254期,主編微信gxjc03


版權聲明

:【我們尊重原創。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

合作QQ1511332864


長按二維碼

關注

國學精粹與生活藝術( gxjhshys)



▼ 點擊

閱讀原文

,收藏「

國粹美尚精品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學精粹與生活藝術 的精彩文章:

水墨入境,人生入夢
畢淑敏 | 人活著的第一要務就是要使自己幸福
孩子最愛看的童話丨大師文字觸動小小心靈
用50種方式說「想你」:有句這樣的話,就嫁了
丁香樹下,恍然大悟(悟了,心就靜了!)

TAG:國學精粹與生活藝術 |

您可能感興趣

生命之杯二十年,一弦一柱思華年
生命的烤火者—楊絳先生逝世二周年紀念
夏威夷火山:生命之火
占星小灶:從天性到天命,開刃生命之劍
黃景瑜︳千年生命只為等你
浴火重生之十六:生命的復甦
下個星期,天生命好,桃花來時兇猛的三大星座!
放生魚籽十天,延壽六十餘年,轉一次可拯救大量生命!(附:放生儀軌)
崩壞大講堂「灰燼的餘溫啊,再次燃起生命的火光吧」
走進春風十里,擁抱生命的春天
未來十五天運勢一路高漲,三生肖天生命里福氣滿滿!
春天裡的新生命
透過聖誕看到生命之光
新年最甜蜜的禮物!劉在石要當爸啦,結婚10年再次迎來小生命!
生命是緣,擦肩而過五百年
締造生命的春天
生命之所以稱之為生命
「火星生命」即將從冰層下休眠狀態再次復甦
走出生命中的冬天——作者:雨過天晴
新年最甜蜜的禮物!劉在石要當爸啦,結婚10年再次迎來小生命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