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解讀 | 兩千多年前的兩個邊緣小國,最後竟崛起成為超級大國

解讀 | 兩千多年前的兩個邊緣小國,最後竟崛起成為超級大國



摘自《姚著中國史》姚大中(著),華夏出版社授權首發稿件


歡迎讀者轉載分享到朋友圈,其它公號如需轉載,

請回復『

轉載

』了解事項。



東周時期兩個邊緣國家為什麼崛起為超級大國?


文:姚大中




與二戰後兩個歐洲邊緣國家美蘇崛起這一幕出奇相似,兩千多年前中國春秋戰國時期這一劇情已上演,楚、秦兩個非中原文化核心地帶的邊緣國家先後崛起為超級大國。




春秋政治發展為力的強權政治,弱肉強食,小國紛紛被大國並滅現象的出現,乃鑄定了時代的代表性徵象。




《史記》十二諸侯年表所指「四國迭興,更為伯主」的晉、齊、楚、秦四國,尤其晉、楚南北雙雄,更尤其是獨霸南方的楚國。




《史記》楚世家敘說楚國立國者系顓頊後裔,殷末「鬻熊子事(周)文王」,然後「當周成王時,舉文武勤勞之後嗣,而封熊繹於楚蠻」。




羋姓的楚國支配階層,文化水準可知頗高,於其指導下,以開拓長江中流域與漢水、淮水流域的大片未開發地域為實力後盾,文化上漸漸向北方先進國家迎頭趕上,政治上尤自本據的湖北省,春秋中期時已完成東方江西省北部、安徽省北中部與北方河南省南部、陝西省南部國家群的大併合,成為春秋列強間領土最廣闊的第一大國。




此一席捲形勢中,非只弱小國家連鎖傾覆,中原鄭、蔡大都市國家也被脅服於楚國中軸的南方同盟。







(圖)齊白石作品。來源網路






紀元前五九七年,與城濮之戰同被史學界推為春秋時代最著名兩大戰役之一的邲之戰,楚國大敗晉國的意義,正是後進而咄咄逼人的南方勢力,至楚莊王(前613—前591年在位)領導的時代,已自挑戰發展到具有可以壓倒北方先進國的力量,以及確定春秋中期楚—晉南北兩集團抗爭相互消長的局面。



「楚材晉用」之諺起源於此際,又指示春秋中期楚國文化已足以與中原先進國抗衡。




滅「國」巨潮便於抗爭態勢中,南、北同時加緊推展,中國世界的國家數字急速減少,中國歷史都市國家時代落幕,而領土國家機能成熟的走向漸漸明朗。




東方齊國、北方晉國、南方楚國之外,西方秦國於四強中系最後起。




秦國源由,《史記》秦本紀指與楚國同出顓頊系,且系被推舉繼承大禹之位的伯益(益、伯翳)後裔。祖先乃殷末嬴姓寵臣,於周朝封建中頗為顯赫,受封數至八國,勢力可謂非小,而惟秦國最晚發達。




秦國的嬴姓一支,殷朝轉換後,以世任西周大夫而離開中原同族,移住陝西,西周第九代孝王賜命為宗周附庸。




紀元前第八世紀,周平王東遷,再以掩護撤退的功績,受王命留守,於驅逐西戎勢力後,便在周朝放棄了的宗周王畿渭水流域之地建國,正式躋身諸侯,接收原西周政治、經濟指導力而儼然其繼承人。




秦國立國幸運得此深厚潛力,所以,雖以國家周圍被一時強盛的戎狄包圍,而社會生活不能不作某種調整,以適應環境,或者說,自宗周原基準上部分戎狄化。




然而僅僅一個多世紀後的穆公(前659—前621年在位)時代,秦國勢力已向西膨脹到完成陝西、甘肅遼闊地域的控制,以及外緣諸落後異民族的統一領導。




相反方面,通春秋時代,秦國勢力也終限制於黃河以西從未參與黃河以東的國際事務,霸權意義正如天子所承認秦穆公的「霸西戎」。









(圖)齊白石作品。來源網路






秦國自戰國中期商鞅變法以來,代代均英明之主,以及傑出的股肱之臣輩出。惠文王時張儀的銳利外交攻勢,針對東方齊國領導給以強力破壞,紀元前三二三年離間楚國與齊的親密友好關係成功,齊國陷入孤立。




稍前的紀元前三二八年,大將司馬錯攻滅南方長江上流域原非「中國」範疇的巴、蜀國家,合并四川省肥沃地域置郡。武王繼位,東方的大規模軍事攻勢追隨外交勝利,開始展現。




紀元前三○八年強行佔領韓國定陽(今河南省定陽),打開通往東方的門戶,直接將相鄰的洛陽周朝王室置之控制之下,而有次代其弟昭襄王紀元前二八八年與齊湣王一度東西並立稱帝的一幕演出,雖然立即又彼此取消。




昭襄王時代的秦國,開始向東方發動緊迫侵略,楚人魏冉(穰侯)執政期「蠶食」政策的成功,《史記》穰侯列傳有「秦所以東益地,弱諸侯,嘗稱帝於天下,天下皆西向稽首者,穰侯之功也」的評語,後繼人魏人范雎又於此原則上建立有名的「遠交近攻」政略,而終統合天下。




從秦國創造歷史偉業前後諸代表性人物「相」的籍貫,可以發現,概非秦國自國所產,都是所謂「客卿」。




重用客卿非獨秦國,已系列國共通現象,春秋時代知識、學問解放,鑄定國際間人才交流的走向至戰國時代加大,明君選擇賢臣,只求才能不問國籍的需要也愈強烈。




「客卿」的名詞於是形成時代特色而出現於敘述戰國中後期之事的《史記》蘇秦列傳、范雎列傳等。




與此現象相對應,君擇臣,臣也擇君,人才周遊列國,選擇理想的效力明君,風氣早自春秋後期孔子的時代已育成,衛鞅等又是現成之例。




君臣間結合關係,孟子設定的標準是:

「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

(《孟子》離婁下)。而孟子自身,便曾以客卿代表齊國出使滕國(《孟子》公孫丑下)。








(圖)齊白石作品。來源網路






孟子於紀元前三三六年左右,於魏國已移都大梁,以及如梁(魏)惠王告孟子所言:

「晉國,天下莫強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東敗於齊,長子死焉,西喪地於秦七百里,南辱於楚」

(《孟子》梁惠王上)的魏國沒落之際訪魏,謁見惠王,留下大篇對談記錄與「望之不似人君」的批評收入《孟子》。




翌年(紀元前335年)或三十五歲左右,開始長住齊國臨淄近二十年,然後一度去宋、去薛,紀元前三○七年左右,又一度應滕文公召擔當政治顧問,晚年返回故鄉鄒(原邾國,改名鄒國,紀元前四世紀中滅於楚)講學授徒。




生卒年代約紀元前三七○至前三○五年左右,約略與戰國中期的大半時間相當。




《孟子》記滕文公詢問:

「滕,小國也,間於齊、楚,事齊乎?事楚乎?」

(梁惠王下)系紀元前三○七年左右,孟子應聘在滕期間之語,也是南方楚國長期強盛下小國恐懼感的表現。




而現實方面,楚國當戰國中期孟子居齊之初,悼王之孫威王(紀元前339—前329年在位)於紀元前三三四年滅亡越國為頂點,隆盛弧線於次代懷王(紀元前328—前299年在位)治世已在下降。




楚國與秦國,原具相異而又相似處,最初同系封建於蠻夷之地的殖民衛星國家,雖然立國有遲早,以及南方楚國所在地原系蠻夷為先住民,西方秦國之地卻是中國文化最成熟地域的原周朝直轄地,以紀元前八世紀外圍戎狄入侵與周朝向東方退卻而放棄,才形成戎狄盤踞現象,秦國也開始立國其間,但不論歷史背景如何,秦、楚於分別扶掖周圍落後民族開化的進程中,自身也必須部分野蠻化,以適應環境,則又相似。







(圖)齊白石作品。來源網路






秦、楚此等異於中原其他國家的特質,轉化為中原國家欠缺的突破傳統的衝擊力,也屬相同,楚國自春秋時代以來強大到幾乎與秦南北對立,便立腳於其創新與進步的前導地位。




然而,戰國時代如秦國大魄力改革運動的競賽中,楚國倒反遲緩了前進腳步,代表的毋寧已是國際間保守的一面,於客卿打破國界的時代潮流外獨持貴族主導,便與秦國恰成強烈對比,不幸又值愚暗君主楚懷王在位。




張儀相秦布下的陷阱,紀元前三二三年,佯許割地引誘懷王輕率與齊斷交,而事後承諾的土地終未交付。




待懷王發覺受騙,貪慾未遂,齊國支持喪失,忿怒之餘楚國大舉發兵向秦報復,卻使自身蒙受重大損失,次年,北方戰略要害陝西省南部漢中地喪失,秦置漢中郡。




紀元前三一八年韓、魏、趙、燕、楚五國合縱,楚為縱長,攻秦又失敗,滕文公與孟子對談,便已立於此背景。




紀元前二九九年,楚懷王又蹈下嚴重錯誤的一步,落入秦國嗣位的昭襄王結盟圈套被扣留,幸太子及時繼位為頃襄王,杜絕了秦國大勒索、大恫嚇陰謀,但懷王終因此未能歸國,以至去世。




楚懷王的愚昧,襯託了一位王族的忠貞、熱愛國家與強烈正義感,這便是名爍古今的大詩人屈原。




屈原一再勸諫懷王勿受秦國愚弄,下場是被放逐,流浪期間完成憂國憂時、透徹反映社會矛盾真實面的不朽名作《離騷》,乃文學史上最高價值的瑰寶之一,開創南方文學「楚辭」文體。








(圖)齊白石作品。來源網路






戰國後期,頃襄王時代的紀元前二七八年楚國更大悲劇上演,秦國大將白起攻陷郢都,楚國西半部領土幾乎全在秦國大攻擊下被並,國都向東北大撤退至陳(原被楚並滅的陳國所在地,今河南淮陽),續在流亡途中的屈原聞訊,悲痛心情無以抑制,自沉於湖南省的汨羅江。




中國民間每年三大節(端午、中秋、春節)中的端午節由來,便是後世對這位以愛國詩人、民族詩人受敬重人物的悼念。




流傳農曆五月五日系屈原投江之日,是日有例行的競渡與食粽習俗,前者的意義在拯救,後者則投食。




頃襄王之子考烈王時代,紀元前二五三年國都再度東移巨陽(今安徽省太和縣),紀元前二四九年滅亡魯國,紀元前二四一年國都第三度續向東轉移到淮河南岸的壽春(今安徽省壽縣),國勢雖圖振作,已不過是落日餘暉。




「稿酬作者招募」點擊詳情



點擊底部

閱讀原文

查看

【學堂優品-好書推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大學堂 的精彩文章:

探究 | 蘇聯解體後私有化後,巨頭們是怎樣洗劫國家和國民?
兩千多年前的兩個邊緣小國,最後竟崛起成為超級大國
圖志 | 這才是中國人應該住的房子!
人物 | 文學史上最被低估的大師,21次諾獎提名,他才是真正的「諾貝爾文學獎無冕之王」

TAG:歷史大學堂 |

您可能感興趣

外媒:35年後中國人富裕程度或將翻五倍,多國希望成為下一個中國
哪個國家可能會成為下一個超級大國?
厲害了,我的國!在這個領域,中國已經成為和美國一樣的「超級大國」
民國第一大才女也是近三百年來最後一位女詞人,緣何成為民國第一剩女?
這十個國家或正在成為下一個中國,誰是世界最大的經濟奇蹟?
三個國家圍毆一國,結果卻讓這個國家逆勢崛起,成為最後的贏家
超越美國成為超級大國,中國只差一步,走好它!
當年投中國反對票的亞洲4國中,3個成為好朋友,一個還是敵人
外媒:六個國家或將成為下一個中國後,第七個國家堪稱中國新翻版
為何法國在二戰一個月後就亡國,但是最後還是成為五常國家?
這兩個大國都在幫印度:讓印度成為世界級軍事超級大國?
二戰後,英國弄丟了這個,所以日益衰弱,最終成為二流強國
快了,中國將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擁有現役核航母的國家,此國已是第二
全世界只有4個國家能做到,外媒:中國趕超美國,將成為世界第一
在生產了52噸「鈈」之後,美國這個城市成為了世界上最髒的地方
盤點五個最有可能成為世界女首富的中國女性,前三名居然都是80後
「世界遺產」修建百年成為爛尾樓,中國:我們9個小時一個工程!
戰爭結束後該國成為有史以來賠款最多的國家,七十多年了到現在還沒賠完
男子在海邊撿垃圾,三年之後成為了百萬富翁,讓人大跌眼鏡
18年良心好劇《人生若只如初見》,兩天破兩億,而她成為最大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