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孩子鬧情緒時,家長要不要插手

孩子鬧情緒時,家長要不要插手

本文約2700字,建議閱讀5分鐘

孩子一哭,我們總會下意識的說「寶貝不哭」。孩子在無意識的「寶貝不哭」中學會隱藏自己的情緒。可是,「不哭的寶貝」是真實的嗎?

5月25日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日,如今,已經不僅僅是大學在舉辦心理健康日,很多小學和初中都在舉辦心理健康日的活動。

前兩天,我姑姑帶著18個月大的小孫女來我們家做客。這個年齡孩子正好處於特別喜歡來回走動、探索世界的階段,小傢伙脫掉了鞋子、光著腳在地板上跑來跑去,一不小心把自己給絆倒了。我姑姑趕快把孩子抱起來,其他的大人幾乎都是在不約而同地對孩子說:「沒關係,沒關係已經過去了,寶貝乖,不哭。」於是我就看到孩子眼淚汪汪的,掉了幾滴大大的淚珠,抽咽了幾聲,但始終沒有大聲哭出來。

在我們的文化背景里,對於一些情緒的釋放往往是不允許的、打壓的。所以我覺得「釋放心情,讓心發聲」這個主題太好了。

很多家庭對待「孩子哭」的態度就是趕快勸解、制止,或者給一個玩具、做一個鬼臉,轉移孩子的注意力。這樣孩子的確是不再哭了,可是那份情緒卻積壓在心裡了。

情緒積壓多了是對健康有影響的,很多國家和地區,女性的平均壽命都比男性更長一點,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女性有「哭」這個工具,而在很多地方的文化里,男性作為強勢的一方,是不允許或者提倡哭泣的。

回到那個例子,如果孩子摔倒了,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肯定要趕快把孩子抱起來,這是一份積極的關注,但是接下來我們未必要說些什麼,只需要去抱著孩子或者撫摸一下孩子的背、拍一下孩子的頭、擦一擦孩子的眼淚,這樣就已經很好了,總之不要去制止孩子的哭泣。等孩子情緒稍微有些平復的時候,我們可以主動詢問一句:「你剛才是不是把哪兒摔疼了呀?剛才是不是嚇到自己了?」我們也不用著急給什麼解決方案,他會自己去注意的。

如果一個孩子總是愛哭怎麼辦呢?

在這篇文章里,我們給了許多具體的建議——

點擊閱讀

在這裡我想多補充一句——對愛哭的孩子,我們要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學會用「哭」以外的方式表達自己的需求、表達自己的感受,這才是孩子最需要的成長。

負面情緒究竟有沒有他們存在的價值?

現在有一個風潮——反心靈雞湯。

心靈雞湯在八九十年代非常風靡,那些溫暖的文字讓我們覺得生活是非常有意義的。到了2014年,出現了一股非常明顯的反心靈雞湯風潮,現在被稱之為喪文化。

何為喪文化??

「是金子總會發光,但如果你是石頭的話,放哪都不會發光。」

「假如生活今天欺騙了你,不要悲傷、不要哭泣,因為明天它還會繼續騙你。」

「年輕人缺錢,這有什麼?人生還很長,將來你會習慣的。」

現在的年輕人為什麼喜歡用這樣的一種方式來表達對正能量的一種反抗?

因為我們過於強調正能量的時候,其實我們已經走偏了,過猶不及。心靈雞湯看起來的確很溫暖,但同時也簡化了生活的複雜性,一味地去追求偉光正,刻意的忽略了人心裏面的負面情緒。

所以我覺得,心靈雞湯現在之所以被稱之為毒雞湯甚至被稱之為精神鴉片,最大的原因就在於「不夠真實」。就算我們要鼓勵別人,也不需要用假的東西鼓勵,所以有反心靈雞湯、喪文化與之對抗。這一切都在提醒我們,對那份負面情緒要有足夠的關注。

這份關注並不是放任,而是去接納、要承認它們的存在,我們不要因為發現了內心的負面的情緒急於改變。為了改變,我們開始掩飾,讓自己看起來特別的積極樂觀,好像這樣做,人生就真的會變得越來越積極樂觀一樣。

心理學家曾經做過一個實驗,把大學生分成兩組,一組非常樂觀的想像期末考試成績會非常好,另一組的想像就沒有那麼樂觀。最後對照一下他們的考試成績,結果沒有那麼樂觀的學生的成績比特別樂觀的學生的成績要好一些。為什麼?

因為樂觀淡化了事情的難度,也影響到了努力的程度,所以越樂觀的成績反倒越不好。

我曾經多次提到過,如果我們在家庭教育的過程中什麼都做不到的話,那隻做到一個字就行了——「真」。真實讓我們接地氣,也讓我們變得更加有力量。

提到情緒釋放,我不由得想起抑鬱症。很多抑鬱症患者並不是有太多的悲傷,恰恰相反,他們是不允許自己悲傷才患上抑鬱症。

很多抑鬱症患者身上都有一種非常明顯的反應模式——微笑抑鬱。這些人在別人面前會表現的很開心,內心卻在承受著痛苦、抑鬱的折磨。這種類型的抑鬱症患者,跟我們印象中典型的抑鬱症患者不太一樣,他們並不封閉自己,有非常好的社交能力,所以這些患者的家屬在看到他們出現異常或者自殺的時候,往往是不敢相信的。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2014年,英國科學家通過研究發現,喜劇演員更容易體驗到快樂感覺的下降,更容易產生對人類的厭惡,也更容易出現精神病的徵兆或者是精神分裂,甚至雙向情感障礙的癥狀(抑鬱和躁狂交替出現)。

在看自己的喜劇作品時,我從來都不會笑。

——黃渤

任何的一個喜劇都有一個悲情的內核。

——陳佩斯

這些都在提醒我們,那些看起來特別容易呈現出來的微笑和樂觀,也許背後隱藏著我們所看不見的傷痕。

在我很小的時候,在《讀者》上看到一則笑話——

一個人愁眉苦臉的問醫生:「大夫,我每天過得都不開心,你能幫幫我嗎?」大夫檢查了他的身體後說:「你一切都挺好的,有什麼不開心的呢?我送你一張馬戲團的門票,有一個小丑的表演特別精彩,你看了後一定會開心起來的。」病人聽了以後更加痛苦的說:「大夫,你別開玩笑了,我就是那個小丑。」

第一次看到這個笑話還能笑兩聲,現在再看這個笑話就笑不出來了。我開始嘗試從不同的角度去關注和理解身邊那些幽默樂觀的人。

在一期冬令營里,有一個男孩特別喜歡郭德綱,能整段的模仿郭德綱的相聲,整個人表現得特別的幽默、調侃、談笑風聲里還帶了一點的玩世不恭。

後來我單獨跟他聊了聊天,跟他講了馬戲團小丑的故事。這個孩子沉默了。過了好久,他告訴我說:從小他爸爸媽媽就一直打打鬧鬧,現在已經離婚了,但是出於各種各樣的原因,沒讓任何人知道,只是離婚不離家。可是孩子早就看到了他們的離婚協議書,既然父母都在掩飾,那他只好也掩飾,繼續裝作什麼都不知道的樣子,裝作特別的開心。可是他的內心的確缺少了一份力量,所以在他的開心裡帶著一種無所謂、帶著玩世不恭。

那次聊天,我沒有能夠改變什麼,我覺得也不需要去改變什麼,只需要他能把內心一直隱藏著、不輕易給別人看的那一面展示出來,這樣就夠了。也許有一天,他會有力量去面對自己內心的很悲傷的情緒,不再做任何的掩飾。

所以——

當我們因為的照顧二寶,大寶因為感覺被忽略而哭泣的時候,

請允許她的嫉妒

當我們帶著孩子在餐廳吃飯,他一不小心把肉排掉在了地上的時候,

請允許孩子表達傷心

當孩子背著重重的書包回到家,嘟囔了一句「我再也不想去上學了」的時候,

請接受他這樣的抱怨

當面對陌生人,孩子就是沒有辦法打招呼時,

請接受他的恐懼

當孩子因為別人動了他的玩具而大吼大叫的時候,

請接受他的憤怒

情緒是情緒,行為是行為。行為可以被調整,但是情緒永遠需要被接納。哪怕是負面情緒,它們原本也不會帶來任何傷害,能夠帶來傷害的是我們不允許孩子有某種情緒的產生。祝願每個孩子情緒都能夠得以釋放,祝願每個孩子的笑容都是那樣的真實。

媽媽你聽

精品文章推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媽媽你聽 的精彩文章:

TAG:媽媽你聽 |

您可能感興趣

新入幼兒園前,孩子的這個情緒父母要安撫好,要不然哭鬧不止
當孩子鬧情緒時,家長應該這樣做
父母不僅要多關注孩子的情緒,更要理解他的內心
孩子鬧情緒時,家長這8個雷區不要踩!以暴制暴只會給他留下陰影
家長再生氣,教訓孩子也別挑錯時間,影響的不只是情緒
這幾句話最傷孩子,家長就算情緒再激動,也要爛在肚子里
孩子情緒不好時,家長別做這些教育,很傷身心
?面對孩子不上學,家長做了孩子情緒的容器還是攪屎棍
不要讓自己的壞情緒成為影響孩子的罪魁禍首,家長要警惕踢貓效應
工作中的不良情緒不要帶回家中,更不要帶給孩子!
放下情緒,不要把情緒給你一輩子的愛人
「媽媽不喜歡我嗎?」父母的壞情緒是孩子的牢籠,家長要知道這些
做自己,不要讓別人影響你的情緒
「沒考95,我不要他了」,父母要怎樣擺脫熊孩子的情緒控制?
「站起來不要哭」,你可以糾正孩子的行為,但不能控制孩子的情緒
家長都要了解一下,你們的情緒對於孩子的影響
有三種場合,家長要控制情緒別批評孩子,孩子長大後會很感激你
夏天孩子吃飯鬧情緒,是父母的方式有問題,孩子才不會傻傻餓自己
孩子哭鬧哄不好,多半是哄錯了,面對情緒失控的孩子需要三個步驟
生完孩子後,產婦的情緒需要得到及時的照顧,不要給媽媽太多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