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學術化視野下的「書風」展

學術化視野下的「書風」展

輕點關注 中國最美書畫原創視頻

4月28日,由武漢美術館主辦的書風?當代中青年書家邀請展(第二屆)在武漢美術館開幕。展覽展出丁筱、車帝麟、呂雪峰、劉新德、陳忠康、楊濤、羅海東、郭衍槐、魯大東、謝權熠十位20世紀60至80年代出生的中青年書家的作品60件。

徐本一、金伯興、黃德琳、鍾孺乾、樊楓、周德聰、毛羽、沈偉、沈必晟、唐祥松、劉宇、高小林、宋文翔及本次展覽策展人張文博等400餘人參加開幕式。展覽以「開放的傳統」為主題。山東藝術學院教授於明詮主持展覽研討會,與會嘉賓以「書風展的意義」「開放的傳統」為題展開討論。

點擊下方視頻,觀看展覽現場

主辦單位:武漢美術館

總策劃:樊楓

策展人:張文博

學術主持:於明詮

藝術總監:高小林

展覽總監:宋文翔

武漢美術館館長 樊楓

前 言

武漢美術館館長 樊楓

在我山東個人畫展研討會上,有理論家提出了書法用筆對於中國畫的影響與作用,以及「骨法用筆」、「書畫同源、同宗」等話題,引起了不少參會理論家的討論和共鳴。中國書法與繪畫在筆墨問題上恆久不變的取向是書寫性(或者說寫意性),這種內在的共通性是中國藝術經久不衰的魅力之源。以我的筆墨經驗來看,線性思維的中國書畫在用筆方式上有很多相通的地方,遠的不說,就近代齊白石、吳昌碩、黃賓虹來看,他們在書畫用筆上表現出的共性,成了他們各自藝術的標誌性語言。無疑這樣的藝術表達方式既是「傳統」,也成為了中國藝術形式語言中的「標誌」。

2016年,由武漢美術館自主策劃的首屆「書風——當代中青年書家邀請展」得到了書畫界的一致好評,也讓觀眾了解到武漢美術館對書法展覽的學術定位。時隔一年,我們推出「書風·當代中青年書家邀請展(第二屆)」,本屆展覽將繼續延續上一屆「書風」展覽的學術立場, 以「開放的傳統」為主題,以更加多元開放的立場探討傳統在當下的深層內涵,以及書家在面對新的審美資源時的自我取捨與傳統重構。一切美的造型及自然形態都可能為藝術家的創作提供新的靈感,不論是以「二王」(王羲之、王獻之)系統的文人書法或者是以秦磚漢瓦、北朝造像題記為代表的金石碑版,或是民間無名氏的刻符都是書法可以不斷被利用的資源。

「傳統」需要延伸,開放的傳統便是從認識上提出了新的問題,如何積極的認識傳統、定位傳統,發現新的審美資源,從而豐富自己的創作。

本屆展覽共邀請國內書法創作上有代表意義的10位書家參展,共展出作品60件,這些參展作者既有高校書法專業的教師,也有活躍在當代書壇的青年才俊,他們大多經歷過院校的書法專業化教育。展出的作品既有楷書、也有行書,既有篆書也有隸書,可以說這些作品從一個方面呈現了當下中青年書家的創作的最新成果。

一所美術館除了服務地方文化,為觀眾提供更多喜聞樂見的展覽形式,傳播美好,培養大眾的審美品位,更重要的是引領觀眾學會欣賞更高層次的藝術。

最後,祝展覽圓滿成功!

參 展 書 家

1

丁 筱

丁筱, 1985年,出生於重慶豐都,現就職於四川美術學院國畫系。書法作品曾參加全國第二屆草書展,第四屆婦女書法篆刻展覽等,並獲得浙江省第六屆全浙書法篆刻大展銅獎,『萬山紅遍』建黨九十周年書法篆刻展覽書法大獎、「百年西泠·湖山流韻」西泠印社詩書畫印大賽獲多項兼能大獎等等獎項。

2

車帝麟

車帝麟 生於1978年,浙江台州人,現居深圳。畢業於浙江農業大學社會文化系(現為浙江大學藝術系書法篆刻專業)。現為中國書法網壇主、《車行天下》網路書法新聞專欄策劃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廣東書法院創作員,深南道秘書長,嶺南師範學院美術學院外聘教師。作品曾參加全國第六、七屆篆刻展,當代中國寫意篆刻研究展,2016年舉辦「和合台州——車帝麟書法篆刻回鄉展」(台州書畫院),2014年舉辦「潮韻當歌——車帝麟書法篆刻展」,2012年舉辦「車帝麟篆書篆刻展」。

3

呂雪峰

呂雪峰 字朴集,號草田布衣。 1979年6月出生於陝西,延安大學藝術系油畫專業畢業。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忞園書社成員。書法受教於吳振鋒先生。

榮獲2011年中國書協書法年度佳作獎、2012年第三屆「林散之獎」全國書法雙年展最高獎、2013年首屆「王羲之獎」書法篆刻展全國獎,書法作品入展第十屆全國書法篆刻展、第三屆全國行草書法展、全國第二屆青年書法篆刻展、全國首屆冊頁書法展等。獲2013年全陝青年書法篆刻「書法獎」。2014年秦書風韻陝西首屆書法篆刻獎「書法獎」。作品被江蘇省美術館、常熟美術館、安徽美術博物館,陝西美術博物館、山東美術博物館等單位收藏。

4

劉新德

劉新德,1964年5月生於山東淄川。中國書法家協會協理事、行書委員會委員,雲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多次擔任全國書法展覽評委,出版個人書法專集十餘種。書法作品2001年榮獲《第一屆中國書法蘭亭獎書法作品展》提名獎;1999年榮獲《全國第七屆書法篆刻展》全國獎;1997年榮獲《全國第七屆中青年書法展》一等獎;1996年榮獲《全國第二屆楹聯書法大展》金獎;1995年榮獲《全國第六屆書法篆刻展》全國獎;1994年榮獲《全國第一屆正書大展》優秀獎(最高獎)

5

陳忠康

陳忠康,1968年出生於浙江永嘉。1991年畢業於浙江美術學院國畫系書法專業。2008年畢業獲中央美術學院博士學位,現為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書法院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書協行書委員會委員。作品曾獲全國第六屆書法篆刻展「全國獎」、全國第七屆中青年書法展一等獎、江南文化節「翁同和獎」,連續兩次獲浙江省書法大展最高獎——「沙孟海獎」,浙江省人民政府「魯迅文藝獎」優秀成果獎,2010年被《書法》雜誌評為「十大青年書法家」,2013獲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青年藝術家提名獎。

6

楊 濤

楊濤,1970年生於安徽宣城,祖籍舒城。學士、碩士、博士分別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中央美術學院、中國藝術研究院。從事書法、篆刻、國畫創作和研究,導師為王鏞先生。現供職於文化部中國藝術研究院。為中國書法院副院長;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創作指導委員會委員;國家一級美術師、教授、博士生導師;全國青聯十、十一屆委員;文化部青聯中國書法篆刻藝術委員會主任;西泠印社社員。作品數十次參加國內、國際重大展覽並獲獎。為首屆「中國青年藝術家提名獎」獲得者。有《看圖學篆刻》、《中國書法簡史》(合著)、《楊濤書法集》、《全國中青年書法二十家—楊濤》、《當代著名書法家——楊濤作品集》等著作出版,並完成《中國佛門書法之流變》、《東晉「新體」書法成因研究》等論文撰寫工作。

7

羅海東

羅海東,1976年生,湖北長陽人,三峽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書協會員,湖北省青年書協副主席,宜昌市書協副主席兼秘書長。作品多次參加中國書協主辦的展覽,並獲第五屆湖北書法黃鶴獎、第七屆湖北省展一等獎等;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民族學視閾下的中國書法文化研究》,在《人民日報》、《中國書法》、《書法報》等刊物發表學術文章近二十篇,為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程《書法基礎》第六講《草書基礎》主講人,出版有《跬步集——羅海東書法文象合綴》。書法作品參加第四屆全國草書作品展、首屆「長江杯」全國書法作品展、第三屆全國青年書法篆刻作品展、第二屆全國冊頁書法展、第十屆全國書法篆刻作品展和第六屆全國楹聯書法展等。

8

郭衍槐

郭衍槐 生於1964年,湖北大冶人,書法師從金伯興先生。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湖北省書法家協會理事,湖北省書法院研究員。書法作品先後參加全國第七屆中青年書法展、全國第二屆行草書展、全國首屆青年書法展、全國首屆大字展,全國第四屆正書展, 第二屆中國書法蘭亭獎;第二、第三屆流行書風展;首屆、二屆全國中青年名家百人藝術書法提名展;書法作品被中國國家畫院、今日美術館,湖北省美術館等機構收藏。

9

魯大東

魯大東,名齊,號啟明、夷窠,蓬萊籍,一九七三年生於山東煙台。被稱為七十年代書家,當初由不得自己選擇。曾經在中國美院讀書,現在在中國美院教書。一九九一年入浙江美術學院國畫系書法篆刻專業。二〇〇二年起,入中國美術學院書法系,攻讀書法方向碩士、博士,導師王冬齡、朱青生教授。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美術學院現代書法研究中心研究員。

10

謝權熠

謝權熠,生於1982年1月,浙江紹興人,畢業於杭州師範學院,曾在北京從事學術研究與編輯工作,現在主要生活在杭州、紹興。書法作品曾參加各級書法展覽,論文參加蘭亭論壇等學術研討會,出版有《撫觀煙雲》《衡齋題跋書跡》《謝權熠書法》等,主編《藝鏡》。

書法作品先後參加:海岳風華—《中國書畫》雜誌2016年書法邀請展(群展)、古雅新生—當代書家十六人書法邀請展(群展、深圳美術館)、衡齋題跋書跡展(個展、紹興美術館)、2014年中韓名家十人展(群展、中國文化中心)、中國青年草書十家展(群展、永州博物館)等。

武漢美術館策劃部主任、策展人 張文博

以開放的姿態看待傳統

武漢美術館策劃部主任、策展人 張文博

本屆書風展的主題是「開放的傳統」。所謂「開放的傳統」,是對書法傳統概念的再認識、再拓展。在以往的認識中,書法學習路徑,無非以「二王」(王羲之、王獻之)為代表的帖學,或興盛於南北朝、重光於清代中晚期的碑學兩大邏輯,這兩大邏輯似乎一直被清代以來的學書者奉為圭皋。隨著近些年考古資料不斷出現,極大地豐富了我們對書法傳統的認識;而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各種西方文藝思潮的湧入,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著我們看待書法傳統的視角。時至今日,我們對書法傳統的認識已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一部分人開始從那些新出土的先秦簡牘、秦磚漢瓦、敦煌文書等文字遺存中尋找新的審美資源,這種嘗試不僅豐富了今天的書法創作面貌,也為當代書法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一部藝術史就是一部風格史,而風格史的建立除了書家的主體精神之外,更重要的是新語言的注入與傳統的再演繹。本屆邀請參展的十位書家,他們在個人書風的追求和對傳統的認識上各自都有明確的審美傾向。如果說首屆書風展我們討論的是當下書家的「多元化身份」和書家的知識生成,那麼本屆展覽主題「開放的傳統」則是對首屆書風展學術話題的延續和拓展。由身份確認到審美多元化,當下書法正由現成歷史走向重塑歷史與創造歷史的過程。

陳忠康是六十年代書家中很早被書壇關注的一位。作為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書法專業的學生,陳忠康見證並參與了近三十年中國書法的發展,他不被書壇風潮左右,始終在自我預設的帖學一路步步推進。作為當下學院書法的一面旗幟,陳忠康對「二王」一路帖學筆法系統的繼承和領悟超越了同時代的大多數人。隨著我們對傳統書法的再認識,陳忠康的意義會逐漸被放大。

劉新德是「中青展」時代多次獲獎的書家,也是六十年代書家中最具書風意義的書家之一。他在繼承謝無量、劉孟伉的基礎上與篆籀筆意融合,旁收博取、不斷深化。時至今日,再看劉新德,由「中青展」時期的才情畢現到現在的沉穩敦厚,愈加成熟,書風獨立。劉新德生於山東,在四川成家立業現又赴雲南高校任教,他的每一次蛻變都是一次新的起點。多年以後,劉新德的作品中一定會有雲南的山山水水。

郭衍槐是近年來活躍在當代書壇的湖北籍書家之一。在「展覽書法」盛行之際,郭衍槐並沒有跟風追潮,在炫技的道路上爭取更多的參展獲獎機會,而毅然將「民間書法」作為自己日後堅持不懈的方向。他從南北朝墓誌、敦煌文書、鐘鼎銅器上獲取古人書寫的啟示,同時借鑒近代以來在碑帖交融方面有成就的于右任、徐生翁等人。多年光景,蔚然大觀。用他自己的話說,民間書法那種生動、自然的東西更容易打動自己。在我看來,民間不僅是一種姿態,更是郭衍槐的心靈選擇。

楊濤是七十年代書家中出道比較早的一位,這不僅因為他是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書法院博導,還因為他是中國美院與中央美院兩大書法教育系統的受益者。楊濤本科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書法專業,碩士和博士畢業於中央美院書法專業。中國美院書法教育重視對傳統的繼承和學生人文素質的綜合教育,而中央美院書法專業則注重學生創作個性的培養,楊濤取兩校之長,補二者之短,所以他的創作有極具創造精神的一面,加之又身處北京,廣泛的人文優勢,這些都無形中豐厚了他的創作空間。

我不清楚魯大東定位自己是書法家還是音樂人,但作為書家的魯大東在創作中表現出了自己超乎尋常的「能力」,即對歷代書家風格的「戲仿」,這有些類似今天電視娛樂節目中的模仿秀,我曾見過他不少「戲仿」顏真卿、張黑女墓誌、金農、袁安碑等風格作品,如果不仔細看書寫內容,你可能會誤以為是原作。當然,並不是說「戲臨」就是魯大東書法的全部意義,至少可以看出他對技術層面的書法傳統有強大的領悟能力。作為專業的書家,魯大東這種對傳統的吸收和轉換能力在當代七十年代這撥書家中為數不多。關於魯大東以及魯大東的書法都是一個有意思的話題。

車帝麟是七十年代書家中綜合能力很強的一位,這種綜合能力具體可以歸納成兩個方面。首先是他作為書家和篆刻家的勤奮,以及對個人風格的塑造上表現出來的敏感;其二,作為網路書法的見證者和重要參與者,車帝麟在書法界的廣闊的視角對其審美主張的影響至深。車帝麟很早就明白書法史的邏輯,即「印從書出、以書入印」的道理,所以他很早就確立了這個看似簡單又很艱巨的道路——形成自己的篆書風格。從某種意義上講,在整個七十年代書家中,就篆書和篆刻的個人風格而論,車帝麟有其不可替代的意義。

羅海東來自湖北宜昌,他質樸、大氣,成長過程相當勵志。他走的是一條綜合發展之路,於書法創作、書法理論、書法教育均有國家級成果或項目。其書法實踐,立足傳統、視野寬廣。筆墨間隱現的學養、閱歷及獨立思考,作為七十年代末出生的書家,羅海東在書法教學與理論研究等綜合方面都取得了不小的成績,也給我們不少啟示。

呂雪峰在2012年第三屆「林散之獎」全國書法雙年展中獲最高獎,這對當年33歲的呂雪峰倍受鼓舞,也能看出他的早熟。呂雪峰的作品過早的體現出某種超越年齡的深度,以及對傳統筆墨精神表現出的獨到理解。從「二王」到商周鐘鼎,從顏真卿到黃賓虹,呂雪峰一下子抓住了傳統書法中最具書寫性與表現性的一路,並在他的書畫實踐中表現出融通的一面,要知道「書寫性」是中國書畫最核心的部分。

中國美院書法專業每隔幾年就會冒出來一兩位耳熟能詳的人物,他們的共同特點就是除了繼承國美重視傳統的優勢以外,更多的表現出一種超越成規的獨立精神,丁筱便是這其中出色的一位。丁筱是八十年代書家中的才女,加之在文史哲等方面的綜合修養,使其書法並沒有學院派泥古不化的通病。其書作大氣潑辣,又用筆文氣。丁筱在她的《讓生活如其生活》中有這麼一段話:所有書寫,都是在不斷試圖進入古聖的精神世界,或者是試圖嘗試用古聖的經義來印證當代。

生於紹興的謝權熠有種江浙文人天生的洒脫和文氣,而透過這些,你能看到作者在書寫過程中的自信和自如。謝權熠少年老成,過早地表現出非凡的才情,加之勤學善思,喜交書壇名宿,見解不凡,編書著書,一派青年學者風範。謝權熠書法於明代文衡山一路最受益處,多有發人深省之論見。

執行主編:金日發

記者:邢亞倩

編輯:龔露 陳瑤

主編微信:shufabaotv01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報視頻 的精彩文章:

TAG:書法報視頻 |

您可能感興趣

禮樂文化視野下的唐代樂府詩學研究
「跨文化視野中的義大利當代藝術展」及系列文化交流活動鳳凰古城啟幕
耀途資本楊光:從以色列到中國,用差異化的國際化視野看待技術創新
跨文化視野中的義大利當代藝術展
堂堂溪水出山村——傳統文化視野中的余任天藝術論
世界文化視野中的中國油畫
鳳凰古城唱響東西 「跨文化視野中的義大利當代藝術展」領銜系列活動開幕在即
大道之行——陳藝先生水彩畫的文化視野
嚴泉丨全球化視野下的近代中國新論
以國際化視野推動人文社科研究
嚴泉:全球化視野下的近代中國新論
以國際化視野和行動推進「雙高計劃」
游族網路攜兩大頂級IP亮相科隆 以全球化視野打造娛樂經典
香港:全球化視野中的市井都市
科技驚悚片之父麥可?克萊頓,跨領域知識造就科技文化視野
跨文化視野中的義大利當代藝術展參展藝術家Andrea Granchi安德烈·格朗齊
DaDa:注重基礎體驗 為孩子開拓國際化視野
韓國MoneyToday專訪:布比區塊鏈正以全球化視野聚焦區塊鏈技術革新
文化視野:莎士比亞的創作靈感從何而來?
前CS世界冠軍HARLEY OERVALL:用國際化視野看電子競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