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蘇維埃電子樂溫情指南

蘇維埃電子樂溫情指南

特雷明在巴黎,1927年

作者 吳韃靼

前言

實話說,我不想科普歷史。

蘇維埃電子樂的歷史跟大多數關於電子樂的歷史一樣,你如果按照時間軸去梳理髮明家、器材和樂手,會得到一段充滿了專有名詞的理工科指導手冊。對器材控來說,它是無價之寶,但對於我們這些愛好野趣歷史的好事之徒來說,它有些太難啃了。

所以,我準備拋開這種冷冰冰硬邦邦的電子樂發展歷程,給你說一些關於蘇維埃電子樂的浪漫故事。

誰發明了電子音樂,答案已經被老老實實地被寫在教科書里了。雖然它毫無懸念,但關於這個答案的主人——蘇聯人特雷明的一些其他故事,教課書里卻沒怎麼提到。尤其是特雷明在1993年去世前的一段訪談內容,更是鮮為人知。

特雷明作為電子樂鼻祖的角色是曇花一現的,在他更長久的人生中,他則是一個研發軍方監聽設備科學家。但按照他20多歲時的事迹來看,也許這種表面的官方身份,只是一個在體制中求生的方法,私下裡他的研究究竟做到了什麼地步,沒人知道。他跟電子器材打了一輩子的交道,在電器之聲里遨遊了一輩子,最後的人生感悟是什麼呢?他又是如何面對電子樂和人類關係,這麼一個宏大的命題的呢?

音樂發明家和軍方科學家

內務人民委員會(NKVD)保存的特雷明相片

列奧·特雷明(1896-1993)在1919年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個電子樂樂器,特雷明琴。雖然後來他成功地去了美國,並在那裡把特雷明琴發揚光大,但沒過幾年,他就返回了蘇聯(一種說法說他是被綁架回來的)。隨後,他就被關進了古拉格,在西伯利亞干苦力。後來,他替克格勃研製監聽設備,在軍方的實驗室里度過了餘生。

20世紀最初的十年,無線電工程師們在試驗真空管的過程中,偶然間發現了拍頻原理並據此發明了外差振蕩器。外差效應在兩個高頻無線電波形的相互作用中出現,可以產生頻率更低、可聽閾內的聲音。這一音樂潛能得到了許多工程師、樂器設計師的注意;當然,俄羅斯大提琴家、電氣工程師利昂·謝爾蓋維奇·特雷明就是其中一位。

在將外差效應應用於音樂領域的過程中,人們發現一個問題:當人體接近真空管的時候,由於人體本身的電容作用,會造成聲音頻率的變化。

於是,以人體為媒介,特雷明開始了電子音樂與人類關係的第一步探索。

在特雷明看來,人體電容的干擾不能說是一個「問題」,因為人體電容可以作為控制樂器的一種手段,可以把演奏者從鍵盤與固定音高中解放出來。1917年,特雷明的第一台樂器在蘇聯製造出來,名為特雷明琴,成為第一台依據外差原理製成的樂器。

首台特雷明琴在1920年莫斯科工業博覽會上與公眾見面,重視音樂教育的列寧在當時看到了這台樂器,隨後下令製造600台特雷明琴,在蘇聯國內進行展覽。

特雷明與另一個著名的特雷明琴演奏者,克拉拉·洛克莫(Clara Rockmore)

不過,20多歲的天才發明雖然讓他成為了電子音樂發展的重要人物之一,但這也是他曲折人生的開始。1920之後的幾年中他一直從事著改進工作,期間,他從俄羅斯移民到美國紐約。1928年,他申請成功了特雷明琴的美國專利。在美國,他開辦了一家工作室為上流社會提供宴食,賺取經費並繼續自己的研究。

他在紐約的工作室配備了許多設備,以20世紀末初的眼光來看,這些裝備簡直就是來自於科幻小說:工作室里多種電子音頻設備,還有光電錶演、電子舞台,甚至還有一個彩色電視系統的原型設備。

但是好景不長,1938年,特雷明與她的美國妻子拉維尼亞·威廉姆斯(一名黑人芭蕾舞蹈演員)在居住的公寓中遭到蘇聯內務人民委員會(NKVD,克格勃的前身)的綁架。當然,也有另一種不那麼危言聳聽的說法,特雷明是因為在美國遇到財稅問題,並且擔心戰爭即將爆發而返回蘇聯的。

特雷明的第二任妻子,美國人拉維尼亞·威廉姆斯。蘇聯官方沒有讓她同特雷明一起返回蘇聯。

一回到蘇聯,特雷明就因為宣傳反蘇維埃的信息而被斯大林下令起訴,他被執行死刑的報道也在西方廣為流傳。但實際上他並沒有被判死刑,而是被送到了西伯利亞勞改集中營,去那裡干苦力去了。

一段時間的改造後,特雷明返回到了莫斯科,他和其他幾個科學家一起,被安排到了秘密開發項目中,去完成一個名為「臭蟲」(Bug)的發明——一個精密的電子竊聽器。特雷明利用這個發明對美國大使館進行監聽(同時,據傳也監聽了斯大林的私人寓所)。由於這個突破性的成就,他被授予俄羅斯的最高榮譽——一等斯大林獎。

同時期,特雷明還被軍方派去研究一個電視監控設備,用於觀察在邊境上的一舉一動。1925年,他就成功地完成了一套軍用監視設備,但這個技術一直被軍方雪藏起來,並沒有轉為民用。粗略算來,這要比美國公布的第一台黑白電視機,早了十多年。

1993年的特雷明

得到平反後,特雷明開始在莫斯科音樂學院從事教育工作。但可惜的是,自那以後,他被迫退出電子音樂方面的研究。戰後的蘇聯意識形態將現代音樂定性為「有害的」,有傳言說,特雷明曾被告知「電力應該留給那些要被執行死刑的叛徒」。

對於音樂家來說,這是一個令人有些唏噓的故事,但這其實也是一個普通的蘇聯藝術人生。以此為開端的蘇聯電音歷程,經歷了類同的坎坷。因為特雷明琴的音色以及造型過於地前衛,在官方的視角中,它已經遠超過作為一個樂器所應秉承的東西,因此,在面對審查制度的時候,傳統的民族音樂、以及符合蘇俄主旋律的交響樂,佔據了絕對上風。特雷明和肖斯塔科維奇、哈恰圖良一樣,成為了錯誤的、反人民的形式主義者。

直到1993年辭世,他都沒有作為一個電子音樂家發表過任何作品,也再也沒公布過任何電子音樂樂器。

ANS合成器橫空出世

到了六七十年代,蘇聯人民已經通過各種渠道接觸到了西方的電子音樂,當電子音樂作為一個傳統的音樂流派產生出配套的音樂理論、方法論以及相關製造業的時候,蘇聯卻並不能驕傲地拿出他們關於電子樂的成果——他們已經遠遠地落後於世界電子樂潮流。即便是那些有所圖的創造者,也苦於器材嚴重短缺,被硬體條件大大束縛住了手腳。

那些從黑市流入的日本、美國電子樂器也售價極其昂貴,Roland SH-1000型合成器的價格,在當時蘇聯,約等於一個中等配置的伏爾加牌小轎車。這對電子音樂人來說,簡直是天價。在蘇聯的社會中,這些藝術從業者的收入還算正常,但黑市上樂器的售價,卻足足有他們月工資的50倍之多。

而能夠負擔的起電子音樂設備的,絕大多數,都是體制內的文化單位,比如文化宮、唱片公司、電影公司和國家級錄音室這種地方。所以,那些帶有反骨或者稍微有些音樂理想的音樂人們,便開始了自己的「鼴鼠計劃」——白天好好工作,下班時間就開始自己的鑽研。

ANS 合成器,莫斯科格林卡博物館館藏

這一批人中,有蘇俄迷幻搖滾音樂的先驅人物——尤里·莫羅佐夫。另一批人,就是埋頭擺弄各種設備的工程師們,於是,ANS合成器就在這個時候,橫空出世了。

ANS 合成器的創意來自俄羅斯作曲家亞歷山大·尼古拉耶維奇·斯克里亞賓,合成器名字即是他名字的縮寫。這位作曲家曾提出一套整合聲與光的神秘藝術理論,對早期蘇聯的俄羅斯先鋒音樂人、理論家產生了極大影響。

尤金·穆爾濟(1914-1970)

尤金·穆爾濟按照這位神秘主義作曲天才的啟發,希望能夠創造一台結合圖像、光效、音樂的樂器,為音樂人提供一個無線容量的音色「調色板」,將他們從演奏者和配器法的限制中解放出來——也就是說,這將會是一台作曲即成音樂的工具。

於是在眾多工程師和音樂家的努力下,一個把波形合稱為電子音樂的神奇合成器,誕生了。它就像特雷明創新地使用人體作為演奏媒介一樣,又一次拓寬了電子音樂和人類創造的關聯。

斯坦尼斯拉夫·克雷奇在2001年的一本書里提到,他最初接觸到ANS合成器時的心情:

「我1961年加入穆爾濟實驗室之後,就開始從事ANS合成器的試驗工作。對我來說,使用這台樂器作曲的時候,最吸引人的方法便是在音符區徒手繪製各種形狀;不管是隨便畫的還是化成規律的幾何圖形,最終都能變成聲音、雜訊或是什麼複雜的聲響。這為音樂創作帶來了新的可能性;若是加上該樂器的可變節奏、可變音量,則更是如此……」

愛德華·阿爾捷米耶夫

另一位蘇聯時期的電子音樂大師,愛德華·阿爾捷米耶夫在接觸到ANS合成器之後,更是創作了一系列前無古人的宇宙系電子樂佳作。他吸收了俄國神秘主義音樂的傳統,並融合了60-70年代電子樂興的狂想與不羈,創造出了集科幻的宏大與神秘詭異氛圍一體的電子樂。這些音樂作品,順理成章地被塔可夫斯基相中,成為了他的多部巨作《潛行者》、《索拉里斯星》、《鏡子》的電影原聲。

同樣不可忽視的還有鐵幕時代,蘇聯掀起的轟轟烈烈的全民宇宙夢。借著加加林的升空,全蘇聯人民沉浸在邁向宇宙紀元的幻想之中,而若滿足這種幻想,沒有什麼能比合成器發散出的聲音更讓人激動了。

重達2噸的ANS合成和巨型工業級計算機處理器矩陣構成的空間,縈繞在所有投入其懷抱的音樂家,在夜晚的機房裡,處理器的上萬個燈泡閃爍不停,這一切就像一艘飛向宇宙深處的太空船。

在幾十年後,那些老去的電子音樂人還是會不停地回想起這個時代的地下電子樂,回想起一個蘇聯鄉愁等於宇宙鄉愁的時代。

群魔亂舞

從七十年代末開始,蘇聯電子音樂從拉脫維亞、立陶宛、愛沙尼亞三個波羅的海沿岸的加盟共和國洶湧襲來,從首都莫斯科到西伯利亞的偏遠工業城,都地下流通著各種各樣的電子樂器材。

對官方而言,他們需要電子樂樂器來創造新時期的蘇聯主旋律歌曲,去組樂隊,招安和籠絡年輕人。但是官方不會認可西方的那一套玩法,按照意識形態和審查制度的要求,他們必須自創一套說辭來引導人民——樂隊不叫樂隊,叫「人聲器樂合唱團」。合成器不叫合成器,叫「多功能擴展型樂器」。

蘇聯時期的「人聲器樂合唱團」

於是,官辦的樂團和民間的樂團都開始了自己對於電子音樂器材的演繹。

官方創造的電子音樂和西方的那種電子樂非常不同,Melodiya公司(蘇聯最大的唱片公司)出品的唱片和sex&drug保持了相當的距離,他們在美學上的品位自不用說,那是受意識形態掌管的;同樣,在音樂倡導和關聯的生活方式上,他們也有要求。所以,那種混合著荷爾蒙和汗液,在地下室隆隆作響的電子樂,不會出現在蘇聯的唱片店裡。他們的電子樂,是精巧的、健康的、有趣味的,因此,電子樂作為唯物主義的伴侶,有兩個最重要的用途——健美操配樂和電影配樂。

因為蘇聯並沒有專門的場地給電子音樂人去演奏和做現場表演,所以在這個階段大多數電子音樂都轉化為了電影配樂、紀錄片配樂、以及各種各樣科教片的配樂。

所以,如果你想要了解蘇聯主流的電子音樂,就認真去從蘇聯五花八門的老電影、老動畫片裡面採樣吧。那裡才有真正純粹的,不同於西方的蘇聯味十足的電子音樂。

黑市樂器販們則是這個時代的福音傳教士。他們冒著入獄5年的嚴酷條令,從各個地方搜羅、組裝各種西式的蘇式的合成器,然後賣給地下玩音樂的人們。

Alisa 合成器

Polivoks合成器

在跟搖滾樂和先鋒樂有關的浪潮中,最流行的莫過於兩款蘇聯產合成器——Alisa系列和Polivoks系列。

當時Alisa合成器工廠附近,經常會有黑市販子勾搭廠里的工作人員,從裡面往外偷運器材設備。當然,不是整個運出來,而是運部件。根據一個當年的黑市販子回憶,他每周會去一次莫斯科的Alisa合成器廠,用一升伏特加可以換來一塊主板。至於鍵盤,合成器蓋板,以及機身需要的其他東西,需要從其他的設備上拆解並重新組裝。

蘇聯合成器搖滾名團「Nochnoy Prospect」

這些地下電子樂樂手中,不乏克格勃的人員。沒錯,有些表面上審批秘密警察外衣的狠角色,在私下也是合成器迷。而且,他們的貨源會比那些廠里的人,文化單位的人好得多。因為他們有軍工級別的監聽設備、錄音設備,這些器材隨便倒手改造一下,就可以變成一台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擁有粗獷音效的,AK47一般的合成器。

還有些電子樂手回憶說,他們最瘋狂痴迷合成器的時候,會在私下裡找到克格勃的人買零配件,有的人曾經在半夜三點跑到盧比揚卡大樓(克格勃總部)下面,從克格勃探員那裡取貨,然後一路狂奔到偏僻小巷裡,連夜驗貨、組裝。

一張網上流傳很廣的蘇聯電子樂精選集封面總體上來說,這些合成器無法跟Yamaha,Moog那種擁有一流工藝、出色音效的效果器相提並論,但這些蘇聯合成器卻有一種奇妙質感的音色,可謂low-fi 電子器材中的佳品。他們笨重而易壞,運氣好的時候,你可以拼湊出一台幾十年都始終能爆發出奇妙音色的合成器。

或者,你還能碰見軍工防水級別的神奇孤品。有次一個樂隊扛著合成器坐船過河,碰上非常湍急的水流,在快靠岸的時候,合成器掉到水裡面去了。當時樂隊的一個哥們奮不顧身地跳進河裡,大家擔心他會不會上不來的時候,他把合成器撈了起來。那天晚上演出前,大伙兒把合成器使勁吹乾,擦乾淨,然後儘可能地把水給控出來。結果,一切照常,音色沒問題,按鍵沒問題,聲音沒問題,整場演出就這樣順利搞定。

樂隊的人從那以後就知道了,蘇聯合成器就是一個邦邦硬的鐵坨子。

但運氣不好,你很有可能在台上演著演著,合成器就掛掉了。或者被漏電的電子設備電到,都已經是家常便飯了。演出安全沒人在乎,大家需要的,是合成器那重工業器械一般的聲響。

終極拷問

回到之前的問題。

特雷明在1993年最後的採訪中說,他一輩子投身於電子設備的研究當中,在經歷過電子音樂與影像設備的開發後,逐漸進入了更深層次的思考,那就是人類本身與電子器械的關係。這個深層次的想法,如果以另一種思路來看,探索的也許就是人類與機器人的界限,人工智慧和人類頭腦的界限。

特雷明人生最後的一次訪談

不過特雷明沒有按照這個思路去研究,他思考的也許更加實際。他的兩個終極思索是——利用電子設備返老還童和讓人復活。

這並不是我引述什麼陰謀論或者異端小道消息,上面的兩個思索,可以在一部名叫的紀錄片中看到,紀錄片的結尾,特雷明在去世前幾個月對著鏡頭說出來上面兩個問題。

紀錄片封面

他研究了如何用電子設備治療人,讓人變年輕,並且持續停留在25歲的壯年。以及,如何在屍體和內臟均完好的情況下,用電子設備讓人起死回生。也許,如何讓水晶棺里的列寧復活,就是特雷明,這個弗蘭肯斯坦一般的蘇聯科學怪人研究的最後一個課題吧。

蘇聯解體後,和這個紅色帝國一起灰飛煙滅的,還有數不清的電子設備部件、合成器零件,以及足以繞地球多少圈的電線。

這台曾經製造出宇宙夢的機器倒下了,不再釋放出能量。但那些被怪獸觸摸過的已經著了魔的音樂人們,卻沒有停止腳步。

鍊金術師、哲學家、心理學家、電子音樂人Richardas Norvila時不時都要去外面用接觸式麥克風聆聽各種聲音

他們依舊在搜集著各種老式合成器,拼湊著每一個正弦波下的音色。有的人成為了聲音藝術家,比如阿列克謝·鮑里索夫——他成為了一個在電器洪流中的漂流者。有的人成為了電子樂鍊金術士,繼續吞噬著殘餘的工業能量。

每個人都選擇了自己的方式,繼續咆哮。只不過這場咆哮比賽,早就沒有了對手。那個曾經把電子音樂當做惡魔對待的傢伙,已經消失了。

剩下的,只是屬於個人的儀式——發聲或者聆聽。

後話

如你所料,在我所有以溫情為幌子的講述的結尾,都會把你帶入一個歷史虛無主義和意識形態雜糅的不毛之地。

在此時,我決定推薦一本書(歌曲會結合視頻,另外專門放一期出來)。這本書最早是安藤·傑尼斯·張·賊賊推薦給我的(讚美他)。我照著書裡面提到的名字,把能找到的唱片都聽了一遍,然後寫了上面這篇文章。

《共產合成器大全》,作者:四方宏明

這本日文+俄文寫成的書,它其實更像是一個電子樂考古專家做的Discogs(一個包羅萬象的音樂資料庫)似的分類列表,裡面從各個維度展現了蘇聯電子樂的點滴。

它的重點是信息量,而不是別的。對專輯本身的考據和對相關人士的走訪,是不可多得的寶貴資料。所以,以上所謂的蘇維埃電子樂指南,也只不過是這些資料的一個引子罷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蘇俄轉播 的精彩文章:

蘇俄潮牌模特是個什麼樣子

TAG:蘇俄轉播 |

您可能感興趣

電子錶裝腔指南
電子門風波
塞爾維亞與科索沃電網爭執 歐洲電子鐘因此慢6分鐘
鞏俐和法國電子樂大師米歇爾親密逛街,新戀情曝光網友紛紛祝福
探索埃及PT電子遊戲盧克索神廟
慕尼黑電子展|肖特「黑科技」帶你點亮電子產業的明天
諸神黃昏MG電子遊戲雷神索爾
西蒙娜·德·波伏瓦《第二性》電子版上線
慕尼黑上海電子展
電子設備清理指南
東南亞各國電子支付方式
沃爾瑪攜手樂天推電子書商店
森林之王MG電子遊戲泰山傳奇
蘇州廣林達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陽光男神鄧倫攜手《時尚健康》電子刊詮釋黑白灰!
偏愛德國純電子
電子書導入指南
富士通電子攜最新產品亮相慕尼黑上海電子展
打卡慕尼黑上海電子展
歐陽娜娜助陣劉祖顥,古典音樂融合電子音樂,張藝興激動到跳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