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墓者尋墓有倆竅門,古人將其編進書中傳播,考古專家也自嘆不如
古人流行厚葬,希望身死後也能享受生前的待遇,於是乎,許多古人就摟著金銀財寶安穩的躺進了棺材裡。既然棺材中有金銀財寶,自然就免不了遭人窺覷,所以就衍生而來眾多盜墓者,這批盜墓者經過幾千年的盜墓經歷,早就積累出了許多挖墓的經驗,這一點就連現代的考古專家也自嘆不如。
翻看考古史,我們不難發現,當今很多古墓的出土並非都是考古專家的功勞,反而大部分古墓都是首先被盜墓者盜掘之後,考古專家才姌姌來遲。那麼這些盜墓者究竟有什麼「獨門秘籍」?竟能夠先考古專家一步找到古墓?
在清朝時期,曾有人著一本《萬墓追蹤》,書中就詳細介紹了找尋古墓的「秘訣」。我們從這本書中就可知悉一二。
書中講到,看古墓風水,一般先看古墓周圍的樹木,平常土地上和古墓周圍的樹木長勢不一樣,並且在古墓周圍大多種植松柏,以彰顯古墓主人風高亮節的品行。另外在雷雨天氣中,盜墓者會出門聽聲,平常土地上方的雷聲似燃燒乾柴,霹靂巴拉的聲響不絕,但回聲很小;而地下有古墓的土地上方的雷聲似鼓擊,聲音悶響,回聲漸大。以此推測古墓的位置,十拿九准。
除了上述兩種方法之外,還有許多其他的方法,查看泥土顏色或者泥土成分也是其中之一。一般而言,古人修建陵墓一般都會選擇風水好的地方,透風通水,在下雨時不會導致水漫墓穴,在地震時也不會導致墓穴坍塌。所以在一些砂礫石(透水通風性上佳)較多的山區多半會有古墓存在。總而言之,盜墓是一門學問,在歷經千年的發展中不斷完善,至今也早已自成體系。
在《新中國考古史》中就有記載,新中國成立的第一批考古專家中有相當一部分都是從民間的盜墓者中招募而來,由此可見盜墓這一行業之大,讓國家也不得不重視起來。
文 | 歷史不忍細看
校對 | 歷史不忍細看
編輯 | 歷史不忍細看


※水滸傳中的「龍套演員」:全劇中僅有一句台詞,另一人一句也沒有
※水滸中有三位美女,一個最風流 一個最無恥 另一個最受歡迎!
※梁山泊最可憐的一個人,曾是一代寨主,最後竟被宋江活活逼死!
※梁山泊上有一人,想獨佔梁山當霸主,不料最後卻被林沖一槍挑死了
TAG:歷史不忍細看 |
※朝鮮旅遊,導遊教給我們分辨誰家有錢的竅門,最後一圖真親切
※學佛也有竅門,也沒有竅門,此話怎講?
※家裝選材小竅門,你意想不到的小秘密都在這
※書法中筆畫粗細不同,其中規律有竅門,一一對應記牢不犯錯
※夏季野釣中不得不說的小竅門,有沒有用,試試就知道
※絕地求生:玩家意外發現自救竅門,再也不怕遇到見死不救的隊友了
※教你「變廢為寶」的家居小竅門,聰明人都是這麼做的
※馬未都:撿漏是有竅門的,牢記這7句話,你也能成為「內行人」!
※寫春遊的竅門,讀透這三首古詩自然就會了!
※筆畫無力,都是因為不知道這些小竅門!
※我的世界:你不知道的小竅門,老玩家偷偷用它走遍天下!
※新買的鸚鵡如何讓它不怕人?其實有一個竅門
※我們跑步的時候,有什麼竅門可以幫到自己?
※組圖告訴你,網傳的生活小竅門,哪些是有用的,哪些是瞎扯淡
※易烊千璽有很多自己獨特的動作,其中一個還是他變帥的竅門
※看似奇葩用車小竅門,其實還真的挺有用
※怪不得有人能在地攤撿到漏,這裡面是有竅門的
※掌握這些拍攝小竅門,你也可以拍出夢幻大片
※家中衣櫃挑選有竅門,教你如何選到適合自己的衣櫃
※使用手機的一些攝影竅門,希望能讓大家拍攝出完美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