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神秘化你就錯了,佛教戒律其實都來源於現實需要

神秘化你就錯了,佛教戒律其實都來源於現實需要

神秘化你就錯了,佛教戒律其實都來源於現實需要

提起佛教徒,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這些人不食葷腥;出家人則不能婚戀。

對於佛教信仰者的這些飲食、行為的約束,在佛教里就稱之為戒律。戒律對於佛教徒,就相當於紀律對於團隊,既是對成員言行思想的約束,也是將團隊成員區別於其他普通大眾的標尺。

佛陀釋迦牟尼佛涅槃的時候,他的弟子就問:「佛陀不能住世說法的時候,後來的佛教徒跟著哪位老師學習佛法?」佛陀回答:「以經卷為老師!」弟子又問:「如果所有的佛經都消失了,那麼又以誰為老師呢?」佛陀回答:「以戒為師!」

戒就是通俗講的戒律,可見戒律對於佛教徒的重要意義。因此,在佛教的宗派中,就有一個專門以戒律為修習法門的,就是律宗。律宗在近代曾經出過一位大師,就是著名的弘一法師。

從最原始的佛教說起,佛教的基本戒律有五個方面:殺、盜、淫、妄、酒。前面的四條都是專門約束行為的,唯獨最後面的一條特意指向了飲食習慣。

殺就是殺生,意指對有情眾生生命的有意剝奪。所以一個正信而嚴謹的佛教徒,總會「走路怕傷螻蟻命,為護飛蛾紗罩燈」,非常謹小慎微。殺戒作為首條戒律,意義重大。拋開業力、輪迴等更為專業和複雜的學說,從淺顯的層面講,戒殺,對內可以保護和滋養人的慈悲心;對外則可以以一種「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慈悲心,視眾生平等,善待一切眾生,儘力救拔一切眾生,或者廣結善緣。退而求其次,也不能因為自己的慾望等原因,傷害其他有情眾生。基督教講「博愛」,但僅僅停留在對人類的層面,而佛教的慈悲,則已寬泛到一切有情的生命體,但不包括沒有智識的植物。

盜就是偷盜,用法學術語講就是非法侵佔他人財物,這個非常好理解,不論在哪個宗教、團隊或者文化背景下,偷盜行為總是因為其社會危害性而被排斥的。對於佛教徒而言,戒盜還有一個最起碼的功能,就是戒除佛教徒修行者對物質享受乃至世間萬物的依戀和貪婪。佛教三毒「貪嗔痴」,貪婪不但是佛教徒修行的第一道障礙,更是人性中最醜惡的因素。

因為宗派以及出家、在家的不同,佛教對於婚戀行為的規範不一,有的主張禁止,有的並不反對婚配。佛教雖然倡導斷除一切世俗牽掛,但在婚姻戀愛問題上,也不是絕對意義上的禁欲主義者。藏傳佛教的一些流派和日本的溈仰宗的僧侶,都是允許結婚生子的,久負盛名的「情僧」倉央嘉措,非但沒有因為一場纏綿真切的愛情被人非議,反而深受人的尊重,他為情人所寫的那些詩歌,更被人廣泛傳頌,奉為經典。

但是,佛教是戒「淫」的。這個「淫」,並不是指在人倫道德規範之內的兩性關係,而是指夫妻之外的亂性。「無奸不殺」,兩性關係的混亂往往是引發社會不穩定因素的根源。所以,佛教的「殺戒」、「淫戒」和「盜戒」,不但具有宗教意義,更是一種具有普世價值的行為規範。

酒是一種麻醉劑,會讓人興奮或者失常,很多醉酒的人往往言行和平時判若兩人,甚至還會造成一些荒唐或者重大錯誤。為了保持僧眾的威儀和心性清明,佛陀在最初制定戒律的時候,就把「酒」這一種特殊的飲料排除在了僧侶食譜之外,嚴格禁絕。

酒戒是原始佛教戒律中唯一一條對飲食提出的要求。像被大眾熟悉的對於「五葷」(蔥蒜等食物)等等的禁忌,都是後來才出現的。對於「五葷」的禁忌,不但佛教有,佛教傳入中國以後,中國的本土宗教道教也借鑒了佛教的這些規定,甚至道教還加了「三厭」(大雁肉、烏龜肉、狗肉)的戒律。佛道兩教雖然在「五葷」的內容稍有差異,但總體上,被禁忌的蔥蒜等都是一些容易讓人產生不良口氣和氣味的食物。這個禁忌,其實源於一個很現實的需要,並沒有其他神秘的理由在裡面。佛教的僧團出現以後,由於是團體生活,大夥在一塊居住、學習,要是吃了這些食物,產生的氣味很容易讓他人不舒服,故而約定成俗不再食用。直到後來,人們又參考藥物學等方面的理由,把這個習慣納入到了戒律範圍。例如說「五葷」的食物能夠昏神伐性等說法,其實和佛教的根本教義關係不大。

在人們的常識里,佛教徒是不能吃肉的,這是一個根深蒂固的觀念。但這個規定在佛教的原始經典中是找不到依據的。從佛教的歷史看,佛陀釋迦牟尼當年也和眾多弟子們一樣,奉行托缽乞食的習俗。托缽乞食,就是「恆順一切眾生」,信眾施捨什麼,就吃什麼,沒得挑,除過酒和容易產生異味的食物,也難以在飲食方面提出其他苛刻的要求。

對於肉食的禁忌,是南北朝時期的梁武帝的貢獻。梁武帝是虔誠的佛教徒,他從佛教「殺戒」衍生,以帝王的權力,頒旨要求佛教徒不能吃肉。「沒有買賣,就沒有殺戮」,當然了,要是大家都不吃肉,也就可以減少對動物的殺害。梁武帝當時遵循的可能就是這個思維模式。

梁武帝的這個規定,起初是以王權推行的,後來得到了佛教徒的廣泛認可和繼承,成為北傳大乘佛教的戒律之一。當然,在信仰南傳上座部佛教的泰國、緬甸等,和信仰藏傳佛教的地區,對於肉食是沒有禁忌的。這既有對教義的理解差異,也和當地的氣候特徵、物產等有密切關聯。例如在蔬菜、水果奇缺的西藏,要是要求僧侶吃素,那麼這些人的生存和健康就很難保障。

北傳大乘佛教這條戒律,不但得到了中國信徒的支持和奉行,後來也被其他非教徒的認可,產生了一批和宗教無關的素食主義者。素食不但是一種生活方式,更是一種科學態度。現代醫學研究證實,當前對人類健康影響比較大的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三高」就與大量攝入肉、蛋等食物有密切關係,同樣的情形在素食主義者身上發生的幾率明顯就小得多。

素食作為一種生活方式,不但對於自身健康有利,也具有重要的外部價值。肉食的大量生產和消費,會造成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加速排放,既不利於生態平衡,也不利於地球環境的穩定。可見,佛教最遲的這個倡導,已經從宗教層面輻射到科學領域,升華到保護地球的層面,這也許是佛教倡導的慈悲精神的化現吧。

最後,說一個關於佛教燒香的起源。在當前的佛教說法里,焚香的意義非常高深和重大,例如表示虔誠供養佛法僧三寶;傳遞誠懇於虛空法界,感通十方三寶加持;表示燃燒自身,無私奉獻,普香十方。這些繁複的說法,都是後來的佛教徒藉助教義附會和添加的,原始的佛教對此並無特別的說法。

前面說過,隨著佛教的壯大,僧眾越來越多,相應地居住空間人口密度也逐步增加。在講經說法或者僧眾聚會的時候,每個人身上散發出的汗味、體味、腳臭味等混雜交疊,既讓人難以忍受,也不利於眾人的健康。於是,就在群體活動的時候,焚燒一些能產生香味的材料,以掩蓋和減輕臭味。這些香味,在炎熱的季節,也有驅除蚊蟲的雙重效果。所以,焚香就被作為禮佛的一種必要禮儀被保留和傳承了下來。

(粗陋見解,拋磚引玉,歡迎大德和善知識指正。原創文章,圖片來自網路,非常感謝作者。歡迎關注本自媒體號,歡迎以各種方式與作者互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吉祥果 的精彩文章:

想到這一點,我對人工智慧一點都不擔心了
財富成為「海底針」,我們不得不徹底與以貌取人的觀念決裂
給家長提個醒:別讓藝術輔導毀了孩子的天賦!
「變味」的節日:美翻的荷包濃郁的風情

TAG:吉祥果 |

您可能感興趣

還需要證明進化是否真實嗎?不信看你自己的身體
其實我真的需要你!
其實他不壞,只是需要你的管理
這就是理想與現實的差距,看完我需要去哭一會兒
精神分裂症能否痊癒?我們還需要做什麼?
實現更好的自己,需要用一輩子來堅持
肺炎,其實沒有你想像的嚴重!關於肺炎的誤區則需要必知
怎麼才能讓關係更近一步?其實需要兄弟你來承擔風險!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需要去角質?這些技巧讓你去角質更正確更徹底!
女人這樣「撩」你,其實就是在說「她需要你」,還不懂?
財管真心不難,但需要你足夠紮實
退役軍人其實可以過的很好,老兵需要怎麼做,才能證明存在感
這種癌症深藏不露,揪出它我們需要你的幫助
其實真正需要強大的,不是你的外殼,而是你的心
事情發生在它們身上,完全不需要解釋,因為它只是只貓咪啊!
你不需要做給別人看,挽回是要活出真實的自己
神不需要我們,但我們卻極需要神
人生苦短,我們需要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不能糊裡糊塗過一輩子
說話直的老實人,想要在職場中混下去,需要先管好自己的嘴
女性不孕需要做的這些實驗室檢查,都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