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媽媽們,別再逼孩子分享了

媽媽們,別再逼孩子分享了

引導孩子學習分享固然是好事,但是教育不當,則會事與願違,無意中傷了孩子。所以,媽媽們,別逼著孩子分享了。

孩子並不是生來就會分享或不會分享的,影響孩子分享行為的都有哪些因素呢?

認知因素

認知因素又包括角色採擇、社會規範和自我概念三個方面。

角色採擇

通過讓兒童分別扮演助人者和被助人者的角色,可以發現這種訓練能夠增強兒童的親社會行為。與沒有接受過角色技能訓練的同齡夥伴相比,受到角色採擇技能訓練的兒童更富有同情心,更關心他人的需要。

社會規範

研究表明,兒童更樂意幫助曾經自願幫助過自己而不是在實驗者監督下才幫助自己的人。

還有研究表明,兒童在參與一項任務得到了過多的報酬,如果告訴她們應該把自己的所得分給其他沒有參與任務的兒童,這些兒童會慷慨的與其他兒童分享自己所得的報酬。

自我概念

在試驗中,讓5歲和8歲兒童完成活動,一種情況是當兒童開始活動時,告知他們是「友好的」和「樂於助人的」(自我概念訓練條件),另一種情況什麼也不說(控制條件)。自我概念訓練對8歲兒童產生的影響比5歲兒童要大。被告知是「友好的」、「樂於助人」的兒童比控制組兒童更可能與別人分享自己的東西。

情緒因素

移情是兒童利他行為和其他親社會行為的一個中介因素,是通過使個體的親社會行為建立在自願的基礎上而成為助人者的重要動機源泉。

研究發現,對學前兒童和年幼的學齡兒童,移情和利他行為之間存在中等程度的相關,而對青少年期的兒童和成人,二者聯繫更強。

研究發現,一個生氣的孩子會打人或霸佔玩具,而一個高興的孩子更有可能分享。

榜樣行為

行為榜樣能有效的引起兒童的分享行為。

在研究中,讓四年級和五年級的男女學生玩一種滾球遊戲,在這種遊戲中兒童贏得一種可到玩具店換禮物的代幣。讓一組兒童看到一個成年人把他的一些代幣投到一個孤兒基金箱子中箱子上畫著穿破衣服的兒童。

這組兒童中,有47.5%的人後來在他們單獨一個人時也作出了分享行為,而另一組沒有看到成人榜樣的兒童,沒有一個作出分享行為。

還有研究發現,年幼兒童觀察慈善與助人的榜樣時,而且這個榜樣是他認識和尊敬的,並和這個榜樣有友好的關係,會有更多的親社會行為;在兒童心目中自私自利的成人提供的表揚通常會起到相反的作用,會減低受表揚兒童將來的分享或友善傾向。

分享行為對孩子的成長具有重要的意義,如,可以讓孩子具有同情心,和同伴友好相處;可以讓孩子在與同伴的交往過程中獲得語言表達、人際交往的技能,促進社會化……那麼,如何培養孩子的分享意識,養成分享習慣呢,爸爸媽媽可以嘗試下面的方法。

1

培養寶寶的分享觀念

「媽媽愛吃魚頭」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聽過。以前,一位母親吃魚時總是把好吃的魚身留給兒子,自己吃魚頭,有時兒子讓她吃魚身上的肉,她總是說自己愛吃魚頭,兒子信以為真,以後每次吃魚,兒子都乖巧地把魚頭夾給媽媽。這樣一直到兒子長大成人,參加工作。兒子帶女朋友回家吃飯,媽媽又是燒的魚,兒子夾起了魚頭,恭敬地放到媽媽碗里,滿含感激地說:「媽媽,謝謝您養育兒子長大成人,從現在起,您什麼也不用幹了,我能養活您了,以後,我要讓您天天能吃到您喜歡吃的魚頭」。看著兒子滿含深情的目光,媽媽不能告訴兒子,其實她是不喜歡吃魚頭的。

父母愛孩子無可厚非,但盲目的愛會造成傷害。研究已經發現,幼兒的分享行為受分享觀念的影響,主動分享的幼兒,都是在「小朋友要互相謙讓」,「小朋友要相互幫助」等觀念下進行的。所以,父母要注意培養幼兒的分享觀念,而不是因為寶寶喜歡吃,就讓寶寶獨佔,不要再當「愛吃魚頭的媽媽」。

2

表揚寶寶的分享行為

當幼兒由於分享受到成人表揚和鼓勵後會逐漸發展起一種相應的內在的自我獎勵傾向,當再次與人分享時,自己會認為這樣做是好的,以後就會持久的表現出類似的行為。所以,成人要對寶寶的分享行為進行強化。如對寶寶的分享行為點頭、微笑、豎大拇指等表示讚賞和肯定,提高寶寶的分享概率。

可能的話,要讓寶寶認識到,分享能讓他得到快樂:你把小鏟子借給了小朋友,結果你們一起挖了一個隧道。漸漸地,寶寶會意識到,分享能讓遊戲更有趣。

3

做好榜樣示範

有研究發現,一些29到36個月大的幼兒,假如在自己沒有玩具時接受過同伴讓給的玩具,那麼,當他們自己有好幾個玩具而同伴一個也沒有時,他們就能以相同的友好行為將玩具分給同伴。但是,如果同伴以前曾拒絕過分享玩具,輪到這些兒童控制玩具時,他們也都拒絕同伴分享。可見,同伴的影響非常大。

所以,父母要鼓勵幼兒向樂於分享的同伴學習。同時,父母也要做出表率,因為父母對寶寶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如果父母處處表現得很大方,經常拿出自己的東西幫助別人,或與別人一同分享,寶寶也會模仿父母的樣子,樂於分享。

通過下面的話給寶寶樹立榜樣:我想和你一起分享這個蛋糕,或者,我們輪流拍打那個球,在我從1數到10,你來拍,然後我拍,我們一起數。

4

培養寶寶的分享技能

有時,孩子具有分享的意願,但是不知道怎麼做,就沒有表現出實際的分享行為。如只有一個玩具,而有多個同伴想玩時,寶寶由於不知道該如何分享,就會放棄分享行為。所以,成人在培養寶寶的分享行為時,要注意讓幼兒了解和掌握一些分享的技能。

在和小朋友一起玩時,要告訴寶寶:「這些玩具是你的,小朋友玩後還會還給你,別的小朋友也會將他們的玩具和你一起分享的,這樣你們就能玩更多的玩具了。」寶寶就學會了如何利用玩具與小朋友進行交往,也初步學習了人際交往的技巧。

5

跟寶寶分享

當寶寶將他的物品與家人分享時,你一定要接受,而不是「寶寶真大方,媽媽不吃,給寶寶留著吧」。如果一直這樣,寶寶會認為這只是個形式,你並不會真吃。如果某個時候你真吃了,寶寶就會接受不了而哭鬧或大發脾氣。所以,寶寶跟你分享的時候,你就大大方方地拿過來,並說「謝謝,很高興你和我分享。」

你也要跟寶寶分享你的東西,比如給寶寶吃你的餅乾,同時解釋給寶寶:「這是我的東西,但是我喜歡跟你分享。」

6

尊重寶寶的不願分享

在寶寶的「物權」觀念中,只要是他喜歡的就是他的,所以你首先要承認寶寶的所有權。如果寶寶願意和別人分享,要表揚寶寶的慷慨舉動,如果寶寶不願意分享,你也不要勉強,不要強迫寶寶分享。通常,得到父母充分尊重的寶寶,更樂於分享。

你應該通過下面的話了解寶寶的感受,「我了解與人分享是件不容易的事,有時我自己也不願意這麼做。你也不必隨時隨地和人分享,我相信當你準備好了,一定願意分享自己的物品。」通常,得到父母充分尊重的寶寶,更樂於分享。

避免讓寶寶蒙羞,也不要將寶寶定性為自私的,小氣的。這樣做並不能鼓勵寶寶分享。但是理解的話會讓寶寶克服對分享的猶豫,也可以讓寶寶理解別人的感受:「你不讓小朋友玩你的拼圖,他很難過。如果你想玩別人的小汽車,別人不給你玩,是不是也很難過呢?」

當需要寶寶分享時,要提前跟寶寶討論一下,比如家裡要來小客人,要跟寶寶討論,哪些玩具不想跟別人分享要收起來,沒有收起來的就代表他是同意分享的。

7

跟寶寶聊聊借與還的概念

向寶寶解釋,借來的東西要還回去。比如借用寶寶的玩具熊,幾分鐘後還給寶寶,並向他說謝謝。把你的太陽鏡借給寶寶,過幾分鐘再要回來。

兒童節就要到了,給孩子的禮物準備好了嗎?前幾天推薦的中國風原創繪本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評,小編心裡也很開心。端午小長假里陪著孩子一起感受純真童年也是美事一件呢。這麼好的東西你入手了嗎?

中國風原創繪本實拍圖

截團通知:明天上午10點整中國風原創繪本團購結束,點擊誰說一定要看國外繪本?這套國產原創繪本圈粉大批家長和孩子!抓住最後一次機會,進入下單。

-END-

登錄愛奇藝,搜索《育兒賈說》,聽專家講育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育兒賈說 的精彩文章:

誰說一定要看國外繪本?這套國產原創繪本圈粉大批家長和孩子!

TAG:育兒賈說 |

您可能感興趣

承認吧,你的孩子就是不優秀,別再逼他也別再逼自己了
別再傷害你們的孩子了
我們不再是小孩子了
寶爸寶媽們,孩子感冒千萬別這樣做了?不然會毀了孩子的一生
媽媽,你太胖了,別來幼兒園接我了,孩子一句話讓媽媽怒減68公斤
媽媽為什麼不願意跟孩子分床睡?這也許就是媽媽跟爸爸最大的不同
家裡多餘的襪子別扔掉,媽媽還可以給孩子做這個
為了孩子能吃好,媽媽們拼了,看這一份份中餐,孩子們真是幸福呀
這四種食物即使孩子再喜歡,也千萬不能夠給孩子食用,媽媽們,你們能做到嗎!
孩子吃了容易得病的幾種零食,媽媽千萬別再給孩子吃了!
孩子被打,別再教孩子打回去了!這位媽媽的處理贏得了所有家長的讚賞!
7歲兒子被欺負不敢還手,媽媽詢問原因,孩子:奶奶說要讓著別人
你家孩子第一聲叫的爸還是媽,先叫誰就是跟誰親?媽媽們心碎了
「媽媽,求你別再打了!」失控的父母對孩子傷害到底有多可怕?
爸媽們孩子發燒不一定就是感冒
孩子,以後我再也不逼你了
爸媽比孩子,孩子比父母,比較的結果只會給孩子帶來傷害!
孩子的鞋千萬不要亂買,真會害了他!媽媽必看
寶寶幾個月開始會認人?別看孩子小,除了媽媽他誰的面子都不給
媽媽只教了這四個字,孩子們因此和人販子擦肩而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