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回聲壁│李磊說:「人人都可以是認知層面的藝術家」

回聲壁│李磊說:「人人都可以是認知層面的藝術家」

點擊「中國文化報·美術文化周刊」更多精彩

「畫畫最重要的就是能不能傳達出自己想說的話,如果別人能夠理解,就產生了共鳴。比如《銅牆鐵壁》里拿著羊鞭子的小羊倌,當時很多人喜歡,覺得他很可愛。我就很開心,我也是因為他可愛才想畫他。另一種情況,是我畫想表達的東西,觀者從自身的感覺、經歷出發,產生共鳴。比如我畫過一位陝北的老漢,系裡的另一個老師看了說想起自己的爺爺,我也很高興,因為我畫的老漢,他的淳樸能讓觀者想起自己的親人。我覺得這種共鳴對畫家來說是最大的獎勵……能夠真正觸動觀者的畫,很不容易,哪怕畫的手很生、很粗糙,但還是能感受到裡面的情緒,這可能就是天賦……小事不要太計較,把住大局原則,給了自由發揮得更好。」

——張自薿說:「共鳴對畫家來說是最大的獎勵」

【共鳴是對真誠表達的「獎勵」。】

「依照國際博協對博物館的定義,其核心任務之一便是服務社會。博物館可以領銜擔綱,解說過去與現在,提供對話的空間,並促進對世界更好的理解。在很多國家,展覽常常從多角度出發解釋過去,而博物館也在內容和目標人群的選擇上儘力能夠更加包容。在種族隔離、獨裁、戰爭、逃亡及驅逐都成為往事的國度里,博物館已經變成和解的場所……我們今天的世界充滿了變化,無論是社會的、政治的還是自然的。博物館和文化遺產機構如何應對這些變化所帶來的張力,以及它們如何通過勇氣、創新和兼容並包的方法來尋求問題的答案,這也正與國際博物館日主題相契合……70年前,國際博協在巴黎創立,旨在重建一個和平的世界,並以人文主義視角,通過博物館的工作來解說過去和世界文化。今天,我們所棲居的世界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然而這些核心價值在博物館界仍常青不變。」

——國際博物館協會主席馬丁·辛茨說:「核心價值在博物館界仍常青不變 」

【遺忘核心價值意味著博物館可能失去價值。】

「藝術呈現的是內心的審美追求,但進入現當代後越來越強調藝術不完全是審美,它承擔了一種新的任務和要求--一個批判工具。藝術在不同時代有不同的作用,在理性主義逐步地實現的過程中,藝術的審美需求是強烈的,且現在依然是。但當我們超越審美基礎時,當產生了往回走、往回看的需要,批判的作用就此產生。但就中國社會普遍教育情況而言,現在美術館的工作之一依舊是審美的普及……博伊斯說『人人是藝術家』,單純從技術層面來說不可能人人都是藝術家,因為有技術層面的障礙。但從認知層面來說,當然可以『人人是藝術家』。杜尚把小便池顛倒命名為《泉》,沒有技術但卻被認為是藝術品,這標誌了人類認知的新可能。如果還停留在技術層面的審美構成,那麼就難以衡量當代藝術作品。人人都是藝術家,人人都可以參與藝術,實現自我價值,這個自我實現是人的再發現和自由的新可能。」

——李磊說:「人人都可以是認知層面的藝術家」

【普及需要去魅,但去魅絕不是全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女人最美的時尚,是清醒的自我認知
驀然認知龔思穎:我不是「別人家的孩子」
宇宙之外是什麼樣的世界?科學家的回答,顛覆你的認知!
中國人,你認知漢字嗎?
外星人或許不是「人」,他們存在的形式或許顛覆我們傳統的認知
宇宙之外是什麼樣的世界?科學家的回答顛覆認知
劉鑫,再次刷新了我們對人渣的認知
唐宋八大家不為人熟知的身份,顛覆你的認知
人與人最遠的距離是認知
宇宙真的沒有邊界?科學家的回答,再次顛覆人類從前認知!
你真的是社會人嗎?談一下我所認知的社會人
一拳超人:埼玉老師對自己的實力有所認知嗎?是否自認是普通人?
敵人都認為他是帶著眼鏡的文弱書生,他用戰爭顛覆敵人的認知
蔣述認知:讓孩子看書,真的是為了學知識么?
為什麼說純種漢人都是單眼皮?兵馬俑一個驚人發現,顛覆專家認知
關於人人平等,莫煥晶們未能正確解讀和認知
虎鯨不吃人是認知上的提高還是別的什麼原因?專家一席話讓人心驚
「說我們貓咪是弱智?人類的認知真可怕」
禁錮你的是你的認知
5大顛覆你認知的歷史冷知識:原來李時珍的畫像並不是他本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