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他隱姓化名17年,只為中國能有自己的原子彈

他隱姓化名17年,只為中國能有自己的原子彈

他曾是舉世矚目的科研明星,卻在巔峰時期消失了。背井離鄉、隱姓埋名,甚至連家人都不知他在做什麼……他用一生完成了自己許下的諾言:我願以身許國。他是中國核科學的奠基人、「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王淦昌。1998年12月10日王淦昌病逝,享年91歲。

今天,是王淦昌先生誕辰110周年紀念日,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他的報國故事。

1989年,王淦昌(右二)在原子能院氟化氪激光裝置前指導工作

在北京西南郊的我國核科學研究重要基地——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簡稱原子能院)工作區內的小樹林中心,樹立著兩位科學巨匠——錢三強先生和王淦昌先生的銅像。

雖已無法準確計算走過的次數,但原子能院強流粒子束與激光研究室主任郭冰說,每次經過,自己都心潮澎湃,腦海中情不自禁回想起王淦昌先生斬釘截鐵的話語——「我願以身許國」

對王淦昌先生一生的成就,曾有人評論說:

「任何人只要做出其中的任意一項,就足以在中國科技發展乃至世界科技發展歷程中名垂青史。先生以終身不懈的追求和探索,在世界物理學和中國科技史上寫下了光輝篇章。」

為紀念王淦昌先生,2003年,一顆由國家天文台於1997年11月19日發現的小行星,經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批准,正式命名為「王淦昌星」。這顆翱翔太空的智慧之星,與日月同在,永遠為人們所敬仰。

從「王淦昌」到「王京」

1961年4月3日,王淦昌接到時任第二機械工業部(簡稱二機部)部長劉傑約見的通知。到了劉傑辦公室,對方開門見山地向王淦昌傳達了黨中央關於研製核武器的決定,並請他參加領導原子彈的研製工作。

迎著劉傑的目光,王淦昌鏗鏘有力地回答:

「我願以身許國!」

第二天他就到二機部九局去報到了。從那時起,王淦昌這個名字從科技界突然銷聲匿跡了,而在中國核武器研究隊伍中,多了一個名叫「王京」的領導者。

這意味著,王淦昌在以後若干年中,不能按照自己的興趣進行科學探索,不能獲得最前沿的科技信息,不能在世界學術領域拋頭露面,不能交流學術成果,這對當時已經在科研領域取得成績的王淦昌而言,是十分可惜的事情。

王淦昌是清華大學第一屆學生,也是著名實驗物理學家、德國柏林大學教授邁特納唯一的中國學生,年僅26歲就成為了物理學博士。

1942年初,王淦昌在美國《物理評論》發表論文《關於探測中微子的一個建議》,獨到地提出了驗證中微子存在的實驗方案,並為以後的實驗所證實。這是王淦昌對國際物理學的一個突出貢獻。《物理評論》雜誌將此文評為年度最佳論文,王淦昌因此榮獲第二屆范旭東獎,還被美國科學促進協會列入《百年科學大事記》之中,K.C.Wang(王淦昌)也因此揚名海外。

1956年,王淦昌被派至蘇聯杜布納聯合原子核研究所工作,先擔任高級研究員,後任副所長。通過對近10萬張氣泡室圖片和大量數據分析,1959年秋,王淦昌小組終於發現了一張反西格瑪負超子事例的照片。這是人類通過實驗發現的第一個荷電反超子。

這項重要成果把人類對物質微觀世界的認識又向前推進了一大步,在國際上產生了深遠影響。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楊振寧1972年訪華時對周恩來總理說:

「聯合原子核所這台加速器上所做的唯一值得稱道的工作,就是王淦昌先生及其小組對反西格瑪負超子的發現。」

如果能夠繼續在原來的科研領域工作,王淦昌很有可能叩開諾貝爾獎的大門。然而,為了中國能造出原子彈、氫彈,為給中國人爭這口氣,從1961年到1978年,王淦昌隱姓化名,中斷與外界的聯繫整整17年。

以身許國鑄長劍

王淦昌參與了我國核武器的原理突破、實驗研究和組織領導,在我國原子彈、氫彈研製過程中,指導解決了一系列關鍵技術問題,是我國核武器研製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早期的爆轟試驗是在長城腳下進行的。負責核部件試驗的王淦昌多次親臨爆轟試驗現場指揮,一年之內在野外進行了上千次實驗原件的爆轟試驗。他和其他科技專家們一起,冒著瀰漫的風沙做爆轟物理試驗,爬過長城腳下崎嶇的山路,住過古烽火台前簡陋的營寨。一年後,年近花甲的他又帶領一大批無名英雄來到人跡罕至的青海高原,進行縮小比例的聚合爆轟試驗和點火裝置測試。

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之後,王淦昌又在技術上全面領導了我國的前三次地下核試驗,使我國用很少次數的試驗,就基本掌握了地下核試驗測試的關鍵技術。

「他的工作非常深入基層。」82歲的中國科學院院士王乃彥至今十分清楚地記得,一次地下試驗準備工作進入收尾階段,坑道已回填到只留下很小的空間,等待領導批准後將全部填完。王淦昌聽了彙報後,覺得還是最後再進去看一看放心,王乃彥陪著先生再一次爬進了洞。

王淦昌一個部件一個部件地檢查,仔細詢問他認為放心不下的地方,最後才滿意地說:「好呀!現在放心了!下面就等著實驗的好結果了!」王乃彥至今記得,爬出洞口後,當時40歲的自己都已是氣喘吁吁,已經68歲的先生上氣不接下氣地說:「坐下來,坐下來好好休息吧!」

始終立於科學研究前沿

1978年7月,王淦昌告別17年隱姓埋名的生活,回到了闊別已久的原子能研究所(原子能院前身)並擔任所長。這時,他已是年過七旬的老人了,但為了中國核科技事業的發展,這位古稀老人仍不分晝夜地辛勤操勞。

101重水研究堆的改建,是王淦昌任所長期間,原子能研究所最突出的成就之一。改建後的101反應堆,技術性能超過老堆設計指標,熱中子通道及活性區域內可以利用的實驗孔道增加了一倍多,而總投資卻只有建設一個新反應堆的1/10。這項工程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和原國防科工委重大成果獎。

王淦昌認為,反應堆外圍的物理實驗是一項很重要的工作,他主張吸引所外的科研人員來做工作,提出「不能白白浪費掉中子!」他非常重視在反應堆旁開展中子活化分析工作,積極支持成立中子散射研究室,支持原子能所、中科院物理所共同與法國原子能總署合作,在101堆旁建造冷中子源。

1979年4月,國家科委、國防科委批准在原子能所增建一套從美國引進的串列加速器及其輔助工程,在包括先生在內的專家努力下,1988年12月,北京串列加速器核物理國家實驗室在原子能研究所成立,王淦昌親自主持了有美、英、德、法、日、瑞典等11個國家共150多人出席的國際會議,為串列加速器上首批設置的課題贏得了國際聲譽。

早在1964年,王淦昌就提出了激光引發氘核出中子的想法。這一想法在當時是一個全新的概念,該想法後來還引出慣性約束核聚變的重要科研題目。慣性約束核聚變一旦實現,人類將徹底解決能源問題。1978年9月,王淦昌回到原子能研究所剛剛兩個月,就組織以王乃彥為首的18位自願報名的同志,建立了強流粒子束實驗室(強流粒子束與激光研究室前身)。1981年建成一台1兆伏強流電子加速器,1982年開始打靶實驗。王淦昌領導設計的這台1兆伏強流電子加速器,不僅當時是國內首創,在國際同類加速器中也處於先進水平。

1985年,王淦昌又及時把研究方向轉向氟化氪激光聚變研究。王淦昌親自參加研究方案的制定,對關鍵技術開展預研。1996年1月,激光輸出能量達到了276焦耳,後來又達到四百多焦耳,使我國準分子激光研究步入了國際先進行列。

「先生始終立於科學研究的前沿。90歲高齡時,先生仍堅持每周來研究室聽取工作彙報,了解實驗進展情況並進行指導,終生戰鬥在科研第一線。先生嚴謹治學的工作態度、不斷創新的科研精神、永不枯竭的研究熱情,時刻激勵著年輕一代的科研工作者。」

——郭冰

1984年,德國西柏林自由大學授予王淦昌獲得博士學位50周年榮譽證書。這個被德國人趣稱為「金博士」的榮譽,是專門為獲學位50年後仍站在科學第一線的科學家們設立的,王淦昌是享有這一榮譽的唯一中國人。

為國建言樹豐碑

1986年3月2日,王淦昌與光學家王大珩、電子學家陳芳允、自動控制專家楊嘉樨聯名向黨中央提出了《關於跟蹤研究外國戰略性高技術發展的建議》。僅隔兩天,即3月5日,鄧小平同志就在建議書上批示:「這個建議十分重要」,「此事宜速做決斷,不可拖延!」

1986年11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了《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綱要》的通知。由於提出這個計劃的建議和鄧小平的批示都是在1986年3月進行的,這個歷史性的時間點被載入了史冊,由科學家和政治家聯手推出的863計劃(註:2016年已被整合為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一下子就叫響了。這也是一個國家規模的戰略性高科技發展計劃。

作為最早在我國介紹核電站的科學家之一,王淦昌以極大的熱忱推動我國核電的建設,為我國核電事業邁出艱難的第一步作出了巨大貢獻。

早在1954年蘇聯建成世界上第一座核電站後,王淦昌就撰文介紹原子能。

1978年10月2日,王淦昌與姜勝階、連培生等5位核工業專家聯名上書鄧小平同志,提出發展核能的必要性和發展核電的建議。這封信對我國核電發展起了推動作用。

1980年,中央書記處在中南海舉辦科學技術知識講座,王淦昌主動與中科院聯繫,到中南海為領導同志講解核能知識。

在核電站建設上,王淦昌始終堅持自力更生為主,引進設備為輔。當有人認為發展核電只需從國外引進時,王淦昌堅持己見:

「我們不能用錢從國外買來一個現代化,而必須自己艱苦奮鬥,才能創造出來……」

王淦昌不僅關心我國核電事業的起步與發展,對核電站的建設和運行也十分重視。他到秦山核電站工地去過好幾次,甚至不顧82歲高齡,登上60米的高處參觀核電站工地。

此外,王淦昌多次率團到世界各地出席關於核能的研討會,通過寫文章、作報告,積極宣傳核以及我國發展核電的重要性。

1991年12月15日,我國第一座自行設計、建造的30萬千瓦壓水堆型核電站——秦山核電站併網發電,中國大陸無核電的歷史宣告結束。可以說,在我國發展核電的每一個階段,都凝聚著王淦昌的心血。秦山核電站、大亞灣核電站的建設,都是在王淦昌等有識之士的呼籲推動下開展的。

2017年5月28日是先生誕辰110周年紀念日。紀念先生,更在於繼承一種薪火相傳的精神:

繼承以愛國主義為內核,以科技創新精神為動力的老一輩科學家的理想和抱負,繼承「兩彈一星」精神,投身於科研工作之中,不斷與祖國建設同行,與祖國發展共振,將先生不朽的精神以及光榮的傳統繼續發揚並為之奮鬥不息。

來源:《科技日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共青團中央 的精彩文章:

消失的眷村——警惕台灣「去中國化」
看到國外發生了那麼多爆炸案,你還覺得我們的安檢是擺設嗎?

TAG:共青團中央 |

您可能感興趣

她是中國居里夫人,隱姓埋名30年,製造出中國第一顆原子彈
他隱姓埋名40年,家人都不知道他的真實身份,晚年病重驚動中央
他隱姓埋名40年,晚年病重子女求助,人們才發現他的真實身份!
他才是真正的「中國首富」,隱姓埋名20年
研究原子彈的唯一女性:隱姓埋名30年,為了國家「拋夫棄子」
他是抗美援朝猛將,隱姓埋名54年,85歲家人才知道他的身份!
為原子彈氫彈隱姓埋名40年,今天,這位「核司令」走了
他隱姓埋名近30年,妻子都不知道他在做什麼,卻為中國磨一利劍
這三位中國人,發明導彈、原子彈、核潛艇 其中一人隱姓埋名30年
「中國居里夫人」,因祖國需要隱姓埋名30年
中國兩彈元勛的女同事,隱姓埋名30年!一句我願意造就傳奇人生
他隱姓埋名28年,臨終前名揚天下,沒有他中國將一直受到威脅
他隱姓埋名40年,晚年病重子女求助,真實身份被曝光,驚動中央!
他隱姓埋名只為苟活,但是因自己的身份,70歲還被凌遲
這三位中國人,美國人「恨」得牙痒痒,其中一位隱姓埋名30年!
這個日本老兵,在中國隱姓埋名70多年,一輩子只做了一件事
他隱姓埋名40年,晚年患病子女求助,真實身份曝光後連中央都震驚
川島芳子42歲被槍斃,卻有人說她隱姓埋名30年,是真的?
整整40年!101歲高齡的他為國隱姓埋名,他就是「中國核司令」!
他隱姓埋名40年,晚年病重子女求助才被發現真實身份,中央震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