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海上名媛嚴幼韻的世紀人生

海上名媛嚴幼韻的世紀人生

據悉,5 月 25 日,著名外交家顧維鈞遺孀嚴幼韻女士於紐約家中去世,享年 112 歲。

舊上海的富家大小姐,戰亂時期的外交官夫人," 民國外交第一人 " 顧維鈞的晚年伴侶,百歲老人嚴幼韻的一生,見證了一個世紀的沉浮與滄桑。

本文刊發於《三聯生活周刊》2006 年第 46 期。

嚴幼韻的女兒楊雪蘭曾擔任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副總裁,通用在上海投資生產別克汽車,就是她從中促成。楊雪蘭繼承的不僅是母親的相貌,更有一份自信、堅強與樂觀。

口述◎楊雪蘭 記者◎李菁

上海灘的 "84" 小姐

很多年後,我才知道母親當年在上海曾是怎樣有名。1980 年左右,我從美國回上海,舅舅帶我去看一個朋友。老先生住在弄堂里,破破爛爛的三樓,燈光也很昏暗。天氣很熱,他穿著背心短褲,拚命扇扇子。舅舅介紹我說:" 這是楊雪蘭,嚴幼韻的女兒。" 老人的臉一下子亮了起來說:" 噢,你就是『 84 』的女兒?!當年,我們可是天天站在滬江大學大門口,就為了看『 84 』一眼!"

母親的家世,應該從她的祖父嚴信厚說起。嚴信厚是近現代非常有名的實業家,他曾在杭州胡雪岩開設的信源銀樓任文書,得到胡雪岩賞識,被胡推薦給李鴻章。後來他經營鹽業,積累了大量家財,在繪畫、書法上都很有造詣,以畫蘆雁著名,現在寧波還有人專門研究他的字畫。

嚴幼韻

嚴信厚致力於民族工商業、金融業,1887 年,他投資 5 萬兩金銀在寧波灣頭創辦中國第一家機器軋花廠,後又在上海投資麵粉廠、榨油廠等多家實業。1902 年,他還出任上海第一個商界團體——上海商業會議公所首屆總理。嚴家是個大家族,嚴家出的另一個著名人物,就是被張伯苓稱為 " 南開之父 " 的嚴修,他曾資助青年周恩來旅歐,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

嚴信厚有兩個女兒一個兒子,兒子嚴子均便是我的外祖父。嚴子均是一位開明商人,他將產業進一步擴大,母親自小便生活在這樣一個富有而寬鬆的家庭里。她與兩個姐姐嚴彩韻、嚴蓮韻都成為中國第一代接受高等教育的女性。

1925 年母親考入滬江大學,那是中國最早男女同校的教會學校之一,頗多清規戒律,學生必須住校,每月只能回家一次。母親不願受約束,1927 年她轉入復旦大學商科,成為首批入該校的女生。去年是復旦大學百年校慶,校方專門挑了幾位畢業於復旦的百歲老人,還出了書,其中一位就是母親,校方把母親當年入校時的照片送給我們作紀念,母親收到後特別高興。

1932 年,丰姿綽約的嚴幼韻

那時能進入高等學校讀書的女生鳳毛麟角,而家境闊綽又新潮時尚的母親更成了眾人矚目的焦點。因為家裡在上海南京路上開著 " 老九章綢布莊 ",綢布莊各種衣料隨她挑,家裡還有好幾個裁縫,母親幾乎每天都換一件最時髦的新衣服,我小時候對母親那些花花綠綠的衣服印象很深,也很羨慕。母親注重裝束的習慣保持了一生,即便她今年都 101 歲了,還經常讓我幫她做衣服。有些她穿不了的衣服留給我,質地都特別好,朋友說拿出來可以做古董了。

母親住在靜安寺,離復旦比較遠,那時候,她坐著自己的轎車到學校上課。家裡給她配了個司機,她自己也會開車,常常是司機坐在旁邊,她開車,很多男生每天就站在學校門口,等她的車路過。因為車牌號是 "84",一些男生就將英語 Eighty Four 念成上海話的 " 愛的花 "。很多她在復旦上學時的同學回憶,如果母親向哪位男生開口借筆記或作業,他們都感到 " 受寵若驚 "。" 愛的花 " 這個綽號後來不僅傳出復旦校園,還出現在上海的報章雜誌上,母親成了當時最時尚人物的代表。

嚴幼韻駕 "84 號車 " 到復旦

父母的結識,也跟 "84" 有關。父親第一次見母親時,她正駕著那輛 " 愛的花 " 轎車。他很好奇,就一直跟在後面。很巧,他們兩個是參加同一個 Party 的。父親馬上請朋友介紹認識,開始不斷地給母親送花、約會,終於在 " 激烈競爭 " 中,贏得了母親的芳心。

以身殉國的父親

1929 年 9 月,父親與母親在上海大華飯店舉行婚禮,這裡也是 9 個月前蔣介石與宋美齡舉行婚禮的地方。婚禮由外交部長王正廷主持,出席婚禮的近千人。

我的父親楊光出生於 1900 年,16 歲時考入清華學堂高等科,20 歲畢業後留美,獲國際公法哲學博士學位。1927 年回清華任政治學、國際公法教授,不久進入外交界,1930 年出任中國駐倫敦總領事及駐歐洲特派員。抗戰爆發後,父親被派往菲律賓,任中國駐馬尼拉領事館總領事,我們全家一起跟隨父親到了馬尼拉。

1929 年,嚴幼韻與楊光泩在上海大華飯店舉行婚禮

1941 年 12 月 " 珍珠港 " 事件後,日本人開始轟炸菲律賓。父母帶著我們姐妹 3 人,原本住在馬尼拉一個條件很好的別墅里,戰爭一開始,在菲律賓的外交人員全都集中到了馬尼拉賓館,我們三姐妹和父母擠在一個房間里,我和媽媽睡在床上,爸爸帶著姐姐和妹妹睡在地板上,那時妹妹剛出生不久,父母拉了一個抽屜,放上小枕頭給她當床。那年我只有 6 歲,我記得從窗口看出去,整個大海彷彿都變成了一片火海。

1942 年 1 月 2 日,馬尼拉淪陷。1 月 4 日,我記得那天早上,全家都在用早餐。進來了 3 個日本憲兵,那時我還小,看著日本人覺得很奇怪,因為他們的腳上都是包起來的。踢著正步,他們對父親說 :" 你被捕了。" 父親好像早有準備,他很鎮靜地回到房間,帶上早已收拾好的箱子,跟著他們走了。

1942 年 1 月,日軍佔領之前的馬尼拉

戰爭開始時,麥克 · 阿瑟將軍曾邀請父親和我們全家一起撤到澳大利亞避難,但父親說 :" 我不能離開,這裡的華僑需要我。" 身為總領事的父親,帶著使館工作人員,在華僑中宣傳抗日,為中國抗戰募捐。另外,當時還有一批在美國印製的大量法幣,在運回國內中途滯留在總領事館,父親擔心它們被日本人侵佔,於是下令燒毀,這些可能都激怒了日本人。他們於是不顧國際法,將父親與使館工作人員都抓了起來。

父親他們起初被關在菲律賓大學美術學院里,那裡什麼設施都沒有,我還記得有一次母親帶著我們去見生病的父親,把葯灌在白蘭地的瓶子里。沒多久,父親他們又被投進聖地亞哥炮台地牢。這座西班牙人建的監獄就在河邊,每天河水會漲起來漫到監獄裡,其實就是個水牢。

很長一段時間,母親都不知道父親是死是活。日本人曾寄了一包東西給母親,裡面有父親的眼鏡、手錶和剪下來的一綹頭髮,母親收到後痛哭失聲。但也有人說,日本人不會真的殺父親,因為他畢竟是外交人員,我們於是又半含希望生活著。直到戰爭結束後我們才知道,父親早在 1942 年 4 月就已經遇害了。根據後來的一些調查,當地目擊此事的農民講,有七個人被帶到田裡,叫他們自己去挖埋他們的坑,挖好後就站在裡面。日本人還給他們蒙上眼睛,我父親拒絕,一直睜眼直視著這些日本人。中槍後父親沒有死,他還用手指著自己的心臟讓日本人再打??

跟父親一同遇難的還有使館的其他幾位工作人員,其中最小的一位僅 23 歲,新婚不久派出來的。抗戰結束後,1947 年 7 月 7 日,國民政府派專機到菲律賓,專門將父親等 8 位外交官的遺骸運回南京。在 9 月 3 日抗戰勝利紀念日這天,父親他們被一同安葬在南京菊花台,並將菊花台改名為 " 忠烈公園 "; 而在馬尼拉,至今還有華僑集資籌建的 " 楊光總領事暨殉職館員紀念碑 "。

馬尼拉的艱苦歲月

父親被抓後不久,母親帶著我們從馬尼拉賓館搬回了原來的老房子里。這幢樓原來只有我們一家人住,現在變成了全體外交人員的住所 ; 我們姐妹 3 人原來每人都有一間卧房,而現在每個房間都住滿了一家人。當時母親一個朋友從上海準備到美國看她的丈夫,轉經菲律賓來看母親時,正趕上戰爭爆發,只好滯留在馬尼拉,她母子 2 人和我們母女 4 個擠在一個房間里,這樣一住就是 4 年。

母親很了不起,雖然她以前是養尊處優的闊家小姐,但失去了父親這個支撐後,她並沒有垮下來。她感到自己有責任照料好其他 7 位外交官的妻兒,當時使館家屬有 40 多口人生活在一起,相當於一個大家庭,也會有各種矛盾,什麼你偷了我的油,我拿了你的什麼東西之類的。母親就成了這個大家庭的總管,而且後來還帶著這麼多口人幾次搬家、找房子,都是母親張羅的。母親以前沒有任何一點這方面經驗,但她很快適應這樣的生活,也從來不去抱怨什麼。

以前我們住的房子有花園,戰爭一來,花園變成了菜地,母親帶著我們種菜,養雞、養鴨,還學會自己制醬油、肥皂。她自己也沒有收入,依靠當地華僑送的東西維持生計,母親自己還要不停地變賣東西,才能維持我們的生計。但母親也從來不把情緒帶給我們,也始終保持著樂觀的心態,空閑時她還常坐到鋼琴前彈上一曲。戰前我們還有一個管家,很嚴格地管我們的起居、飲食,戰爭開始後母親 " 接管 " 我們,我們反倒覺得完全自由了。所以雖然是戰亂年代,但從我這個小孩子角度講,好像也不覺得生活過得有多苦。

嚴幼韻的次女楊雪蘭

母親有一句話:Prepare for the worst, hope for the best.(做最壞的準備,做最好的希望。)我們姐妹 3 人每人都有個自己做的布袋子,裡面裝著餅乾、水和一些衣物,以便可以隨時帶著逃難。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女性特別容易受傷害,何況像我們這樣一個有母女 4 人、失去了唯一男性的家庭,記得戰爭快結束時,有一天她帶著我們連續 3 天躲在一個防空洞里,既怕被潰敗的日本人發現,也躲避著剛剛佔領菲律賓的美國兵,母親在盡她自己最大的力量保護著我們。

戰後我們一家人坐船到了美國,在海上漂了 24 天,一條只能乘幾百人的軍艦上裝了 3000 多人。剛到美國時,母親也沒有工作。當時正在籌建聯合國,母親問一位朋友她是否有可能申請到聯合國工作,這位朋友說,你怎麼可能適應這種要早上上班、晚上下班的工作?但母親還是努力爭取進到了聯合國禮賓司,禮賓司的工作從接待到任大使,安排他們遞交國書,到接待參加聯合國大會的國家元首,涉及聯合國所有官方禮儀事宜,不能出一點錯。母親一直工作了 15 年,直到 1959 年 10 月離職。我和姐姐有機會上好的學校,都是因為母親工作扶持這個家。

母親終生保持著這種樂觀向上的精神,這可能也是她長壽的原因吧!母親一直想保留自己的牙齒、不想戴假牙,前段時間每隔幾個星期去修一次牙。結果最後一次去醫院檢查回來,計程車快到家時,一下子出了事故,她的牙也撞掉了。聽了消息,我們都很沮喪,但母親卻安慰我們說 :" 我很幸運,因為計程車可能會出更糟的事故。"

與顧維鈞的幸福晚年

1959 年,母親與顧維鈞先生在紐約結婚,成為他的第三任妻子。母親與顧先生一起生活了 26 年,一直到顧先生去世,這也是顧先生最幸福安定的晚年生活。

出生於 1888 年的顧維鈞是上海嘉定人,16 歲那年赴哥倫比亞大學主修國際法和外交。1908 年,唐紹儀以清廷特使名義訪美,在大使館裡接見了 40 位中國留學生,唐紹儀對代表留學生致辭的顧維鈞印象十分深刻。中華民國成立、袁世凱執政後,唐紹儀出任袁世凱的內閣總理,他立即向袁世凱舉薦了顧維鈞。

嚴幼韻和顧維鈞

當接到邀請回國擔任總統府英文秘書的電報時,顧維鈞正在準備博士論文,他的論文還只寫了一個序。左右為難之際,曾擔任過助理國務卿的導師對顧維鈞說 : 你學習外交就是為了為國報效,現在有這麼好的機會,你應該抓住。他認為顧維鈞單獨的 " 序章 ",就可以作為博士論文來答辯。就這樣,顧維鈞順利拿到了博士學位,於 1912 年啟程回國赴任。24 歲的顧維鈞便擔任袁世凱的英文秘書兼翻譯 ;27 歲那年,顧維鈞又被任命為駐美公使,那時的他還有著京城三大美男子之一的美稱。他不僅是當時中國最年輕的駐外使節,也是華盛頓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外國使節。

母親很早就認識顧維鈞,顧先生是父親以前的上司,那時的位置也很高。父親以前還向他寫信請教過一些問題,我們全家到美國來,也是顧先生的幫助。顧先生很年輕時就從事外交工作,其實 " 家 " 的概念對他來說很淡薄,沒有什麼個人生活,也很少有私人朋友。跟母親結婚以前,顧先生在海牙國際法庭工作,那時他沒有家,住在旅館裡。可能是長期沒人照顧吧,我們見到他時,他非常瘦,在家裡吃飯也像參加宴會一樣正式,有個人專門站在他身後,隨時遞上一塊餐布服侍他,起初我們都覺得怪怪的,因為我們家是非常隨意的。

顧維鈞為嚴幼韻戴上結婚戒指

顧先生本來是很嚴肅的一個人,跟我們在一起時間長了,顧先生也被我們 " 改造 " 過來。他是一個非常好玩的人,他會像孩子一樣喜歡過生日 Party。每年他過生日的時候,我們都要動腦筋想,怎麼慶祝。他的生日是 1 月 29 日,後來成了我們家除了聖誕節、春節以外,每年最重要的一個日子。有一年我們全家去滑雪,他和母親年紀大了,就計劃在附近散步。有一天我們回來時,看到他帶著新買的滑雪服,原來他忍不住 " 童心大發 ",要跟我們一起滑雪去,後來《時代》周刊還登了一篇文章,說 72 歲的顧維鈞開始學滑雪。

母親知道顧先生有晚睡晚起的習慣,擔心他的健康,每天凌晨 3 點一定起床,為他煮好牛奶放在保溫杯中,還附上一張 " 不要忘記喝牛奶 " 的紙條放在床邊。顧先生晚年在談到長壽秘訣時,總結了三條 :" 散步,少吃零食,太太照顧。"

雖然二十幾歲就身居高位,但顧先生從不倨傲,即便對司機、服務生,也都很和藹。他在我們面前也極少提及自己的經歷,只是偶爾會講一下以前的故事,比如 1931 年 " 九一八 " 事變後,他參加了聯合國派出的 " 李頓調查團 ",當時日本人對他防範很嚴,阻止他進入東北,甚至以要在他坐的火車上放炸彈相威脅,情形十分危險。他還是頂著這些危險,向聯合國遞交了一份日本侵略中國東北的長篇備忘錄。

顧維鈞先生 92 歲生日

所以晚年他和母親的結合後很幸福。顧維鈞先生後來用 17 年完成了他的口述回憶錄,這與母親的精心照顧是分不開的。唐德剛先生為他做口述史時,他正出任海牙國際法庭大法官,唐德剛利用他每年回紐約度假 3 個月時間,每天來訪問 4 小時。而顧先生在做外交官時,每天寫日記,也保存了大量的歷史資料。他們共同完成了這套共 13 卷、600 萬字《顧維鈞回憶錄》,為中國近代史留下了一筆特別珍貴的歷史資料。

顧先生和我們在一起,有了很多朋友。去世那天晚上 22 點左右,他還問母親:" 這周有什麼活動?" 之後去洗澡時,最終以 98 歲的高齡無疾而終。雖然離開大陸數十載,顧維鈞卻未加入美國籍,保持著 " 一生都是中國人 " 的信念,一直到離開。

顧先生去世後,母親將他的 155 件遺物捐給上海嘉定博物館,並捐了 10 萬美元,資助建立顧維鈞生平陳列室。今年 9 月 2 日,顧維鈞的雕像在上海落成,也算是終於魂歸故里,為他、也為母親,圓了一個多年的心愿吧。

(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聯生活周刊 的精彩文章:

烏鎮:圍棋、人工智慧、以及天才的相遇
愛情、婚姻和政治
最帥007羅傑·摩爾和那個時代VCD里的間諜片
未來的唐寧
宮崎駿,等待大師歸來

TAG:三聯生活周刊 |

您可能感興趣

嚴幼韻 上海灘真名媛的優雅人生
世紀人生董竹君——女人的清醒與勇氣
歷史今日:作為世界聞名的權貴名人之女她的人生卻充滿了荊棘
【人生海海】孤獨與才華
和珅才是世紀華人首富,牛犇的人生!
上海灘陳怡風靡人生路
跨界人生
章子怡曬慶生照臭美,滿屏大亨暴露國際章豪邁人際圈,網友調侃汪峰走上人生捷徑
現實版「小森林」:日本耄耋老人的人生哲學
紀錄片《人生七年》
丹青童畫寫人生——走近呂玉林先生的鵝童畫世界
2月下半月,開啟人生新紀元的生肖
名人茶事:蘇軾與茶的百味人生
《平凡的世界》里的人生密碼
藝術人生:邱漢橋少年鋒芒
《鬧春》名家風采·詩韻人生
普通人王凱的明星人生
人生驛站:人生如歌
姓名對人生的影響
禪七與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