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小編帶你迅速的了解太平天國的爵位

小編帶你迅速的了解太平天國的爵位

太平天國通常被稱為「濫封官爵」,但「濫封官」在中國許多朝代都有,如南北朝戰亂時期,一個小小的戍長(哨所所長)也帶將軍封號,而宋代的官職更多到鋪天蓋地的地步,相對而言,爵位因為要世襲、要分封,歷代君王都顯得比較「小氣」,很少濫封。

太平天國是出了名的官多爵多,前期就已經把清方情報人員弄得暈頭轉向,和太平軍打了幾年仗、從廣西一直追到南京的欽差大臣向榮,1853年在鎮江江面的一次水戰中撈起一面「太平水營前二前四北上上黃旗兩司馬」的三角旗,以為是擊斃了太平軍重要人物,喜滋滋地專門寫奏報,報告給心急如焚的咸豐皇帝,而實際上,兩司馬只管25個人,是太平軍級別最低的官員。後期就更不用說了,疊床架屋的官員多到數不勝數。

其實「官」和「爵」是不一樣的,官是職務,通常有一定執掌,一般而言不能世襲;爵是表示身份地位的頭銜,有些還含有賜予領地的意味,通常可以世襲。太平天國通常被稱為「濫封官爵」,但「濫封官」在中國許多朝代都有,如南北朝戰亂時期,一個小小的戍長(哨所所長)也帶將軍封號,而宋代的官職更多到鋪天蓋地的地步,相對而言,爵位因為要世襲、要分封,歷代君王都顯得比較「小氣」,很少濫封。

太平天國剛剛起義時並沒有爵位,除了洪秀全父子,楊秀清、蕭朝貴、馮雲山、韋昌輝等人都是以軍師這個官職總理政務,他們四位外加石達開,又以主將這個軍職統帥全軍。從目前保存的《天兄聖旨》看,早期洪秀全的確沒打算封爵。

但這種局面很快被渴望「大功有大賞」的領袖們打破。太平天國還沒佔領第一個城市永安,四軍師已經被稱為「王爺」,「姑從人間歪例」,但這還算不上正式爵位;1851年12月17日,迫於眾大員的壓力,洪秀全不得不分封楊秀清、蕭朝貴、馮雲山、韋昌輝和石達開為東、西、南、北王和翼王,成為太平天國封爵的開始。

到了1853年秋天,已經定都天京的太平天國又在王爵之下增設了侯爵;1854年底或1855年初,由侯爵晉封燕王、豫王的秦日綱、胡以因為作戰失利,被革去王爵,後來被改封為頂天燕、護天豫。這樣一來,到1856年天京事變爆發前,太平天國的爵位有王、燕、豫、侯四級。

在這一階段,太平天國的爵位並沒有濫封:王爵最多時只有7位;侯爵在1854年前只有11人(包括一個追封的黃益芸,和一個誤以為已故而追封的朱錫錕),1856年前,目前已知的有14人;燕爵、豫爵前期都僅有1人。

天京事變發生後,太平天國的爵位體制開始逐漸變化。

首先是獲得爵位的人數增加。原先有爵位的人極少,但自1856年開始,較重要的朝官和將領都先後獲得了爵位,原本只有十幾人的侯爵隊伍迅速膨脹;其次,燕爵和豫爵本來是「變相王爵」,各自只有一人,如今也成為固定爵位,負責一個部、一個方面或一支獨立軍隊的大員,紛紛獲得這兩個高級爵位。

1857年,為了牽制碩果僅存的早期王爵、當時太平天國唯一的「王爺」石達開,洪秀全封兩個哥哥洪仁發、洪仁達為安王、福王,這年6月2日,石達開避禍離京遠征,不久後洪秀全為表示「道歉」,將安王、福王降為信天安、勇天福,並封石達開「義王」,石達開謝絕,這年底或第二年初,人們發現,太平天國的爵位變成了六級:義、安、福、燕、豫、侯。

侯爵是早就有的,安、福、燕、豫4個爵位都是王爵改出來的,那麼「義」從哪裡來?

前面提到,洪秀全曾經封石達開「義王」,已經遠征的石達開謝絕,自己仍然稱翼王的舊銜,不久後,洪秀全宣稱「永不封王」,雖然並無資料佐證,但「義王」的稱號已經被撤銷,「天義」的出現,或許是他曾以此為借口,將石達開降為「翼天義」。1859年5月11日,洪秀全將剛剛到達天京8天的族弟洪仁?從干天福、干天義護京主將火箭提拔為干王,自己打破了「永不封王」的誓言,大約在此時,石達開也悄然恢復了翼王的頭銜,許多痕迹被抹掉,但「義爵」卻悄然留下。

從此直到1861年左右,王爵的分封並不算很濫,1861年抵達天京的外國人曾統計太平天國有11、13、14或16個王爵,其中還有不少是襲封的幼王;1862年,洪秀全開始採用「眾建諸侯而少其力」的辦法,將李秀成等主要王爵的部下分封為王,到1863年春,王爵已有90多個,1864年天京失陷後,在江西被俘的昭王黃文英供稱,王爵已經封到2700多個了。

就在這最後階段,洪秀全還做了一次重要的爵位調整,將王爵分為六等,其中第五等沒有王號,統一叫「列王」,據說封「列王」的佔了2700多個王爵的大部分,但目前知道名姓的列王只有十多個;第六等按照黃文英的說法,是王字頭上加三點,讀作「小王」,但目前除了他的說法,還沒有別的資料佐證,也沒有發現哪怕一個「小王」,很可能只是意向,尚未實施。

由此不難理出太平天國爵位的演變:最初沒有爵位,1851年底設立王爵;1853年底設立王-侯兩級爵位制度;1856年天京事變爆發前演變為王-燕-豫-侯四級爵位制度;1857年石達開出走,1859年封洪仁?干王,太平天國中央設義、安、福、燕、豫、侯六級爵位制度;1859年後,則基本為王+六爵的七級爵位制度。而遠征的石達開部,其軍中爵位就一直停留在1857年6月,只有王-燕-豫-侯四等。

如果說前期太平天國只是官封得多,爵位還不算濫,到了中後期就不同了,雖然在1862年以前王爵還沒有濫,但六爵卻已經封得滿天飛,許多二三流將領手下的一般幹部都有爵位,朝廷里管菜園、糕點的負責人也有爵位;等到王爵也開始濫封,六爵就更不值錢了,一個100多人的分隊里往往就能有侯爵十幾個,許多隻管五六人的小單位,領導人居然也封為侯爵。

由於太平天國有官爵模糊的缺點,一些人對其爵位體系存在爭議。

前期洪秀全曾經在永安下令,從丞相到兩司馬的職務都世襲,有些人據此以為這些職務也變成了爵位;後期太平天國在義爵以上設立了天將、朝將、神將等幾級職務,清方和太平軍自己都有將之稱為爵位的。

事實上,丞相、天將這些官職固然有世襲的例子(如前期的夏官丞相周勝坤戰死,他的哥哥周勝富就繼承了這個職務),但不能世襲的例子更多(如冬官正丞相羅大綱去世,他的職務被陳玉成或賓福壽接替,而不是羅大綱的弟弟羅瓊樹或兒子羅林得),相反,如果是爵位則毫無例外可以世襲,前面提到的羅大綱後來追封察天義,他的兒子羅林得就世襲了這個爵位,而定胡侯李開芳的兒子李永保不但承襲了定胡侯爵位,後來還被晉封為「世襲定胡安」。

即使退一步說,這些職務有世襲的例子,也不能視之為爵位,因為同樣還有非世襲的許多人獲得同樣的頭銜。明代的「千戶」,清代的「輕車都尉」等也有可以世襲的,但都不被稱為爵位,而被叫做「世職」,太平天國的這些世襲職務也當作如是觀。

那麼列王和小王能否算作單獨一級爵位呢?應該是可以的。

宋代將王爵分為王、嗣王和郡王三等,明代則分一字王和二字王,清代為親王、郡王二等,列王和其他王爵在頭銜、地位上有明顯差異,單獨分為一級是適當的。至於「小王」,目前還不能確認是否實際存在過,自然也無從說起。

有些人還認為,前期5王或7王地位有高低,應該分為四級或6級,後期「王分六等」,除去列王、小王外,其他王爵也應該分為四級。這種看法似乎並不妥當。事實上同為王爵,歷朝歷代的權力都有差異,如東漢的東海王、清河王因為曾經做過太子,地位特別崇高,但他們和其他諸侯王仍然同屬一級王爵,清代的親王、郡王中都有可以世襲不降等、權力明顯高於其他親王、郡王的「鐵帽子王」,但他們同樣也被置於親王-郡王體系中,並未特別列出「鐵帽子親王」、「鐵帽子郡王」的級別。

至於一些記載中提到的新爵位,如曾國藩文書中提到的「天祿」,《偽官執照及偽印清冊》里提到的楊輔清部有「中爵」、「丞爵」,則多半出於誤會,像「天祿」,實際上是「天豫」因方言發音差異而造成的扭曲,而中爵、丞爵從其地位的低下推斷,應該是官而不是爵,只不過官名中恰好有一個「爵」字而已,唐宋有「合門祗侯」,漢魏有「北軍中侯」,都有一個「侯」字,但都是官職而不是爵位,北軍中侯是統領禁軍統帥中資歷較淺者的稱呼,比侯爵地位低得多;合門祗侯在南宋更只是正八品的級別,比起地位在一品大員之上的侯爵,更是差了十萬八千里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騎兵 的精彩文章:

「道路以目」造成的亡國大案
太平天國大事記,快速的了解太平天國的歷史
朱元璋為何沒殺他?原來大有用意

TAG:歷史騎兵 |

您可能感興趣

小安說書,帶你深入了解區塊鏈
美國九億少女都想嫁的這位華裔小哥,了解一下
太空梭里的老大哥,人類探索太空了解宇宙的一座豐碑,即將降落時爆炸解體
美國九億少女都想嫁的這位華裔小哥,了解一下?
你想了解的國產化妝刷都在這了!速看
你想了解的國產化妝刷都在這了!速看~
「狗見了都繞道走」的更年期婦女,你了解嗎?
這個村莊位於世界上最乾燥的沙漠里,比我國的月牙泉更為出名,還有健身房,你了解嗎?
跑步天天跑還是隔天跑好 這些健身常識要了解
小舒的攝影之路,了解一下
什麼樣的燙髮髮型好看 帶你快速了解
7分鐘帶你們了解這部《琅琊榜之風起長林》,天下第4的高手只能做師爺!
你們不了解的天蠍
每個人都應該了解中國的「國茶」!
逆天的「小程序」,你了解多少?
看完你會了解天蠍座
劉國梁回應首次解說兵乓球比賽:我最了解這支國兵球隊
這麼霸道的民國劇男主很少見了!東君式霸道套餐了解一下
比印度國家地位還低的女性,直接搶人,這三個國家了解一下!
田穎:我們的年 帶你了解西吉年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