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王僧虔 論書 筆意贊

王僧虔 論書 筆意贊


王僧虔 論書 筆意贊

宋文帝書,自謂不減王子敬。時議者云:「天然勝羊欣,功夫不及欣。

王平南(軼),是右軍叔。自過江東,右軍之前,惟(軼)為最,畫為晉明帝師,書為右軍法。

亡曾祖領軍洽與右軍俱變古形,不爾,至今猶法鍾、張。右軍云:「而書遂不減吾。」亡從祖中書令氓,筆力過於子敬。書《舊品》云:「有四疋素,自朝操筆,至暮便竟,首尾如一,又無誤宇。子敬戲云:『弟書如騎騾,(馬加「浸」的右面)(馬加「浸」字的右面)恆欲度驊騮前。」庚征西翼書,少時與右軍齊名。右軍後進,庚猶不忿。在荊州與都下書云:「小兒輩乃賤家雞,愛野鴦,皆學逸少書。須吾還,當比之。」張翼書右軍自書表,晉穆帝令翼寫題後答右軍,右軍當時不別,久方覺,云:「小於幾欲亂真。」張芝、索靖、韋涎、鍾會、二衛並得名前代,古今既異,無以辨其優劣,惟見筆力驚絕耳。

張澄書,當時亦呼有意。

郗方回章草,亞於右軍。

晉齊王偵書,京、洛以為楷法。

李式書,右軍云:「是平南之流,可比庚翼;王(氵+蒙)書,亦可比庚翼。」陸機書,吳士書也,無以校其多少。

庚亮書,亦能入錄。

亡高祖巫相導,亦甚有楷法,以師鍾、衛,好愛無厭,,喪亂狼狽,猶以鍾繇《尚書宣示帖》藏衣帶中。過江後,在右軍處,右軍借王敬仁。敬仁死,其母見修平生所愛,遂以人棺。

郝超草書亞於二王,緊媚過其父,骨力不及也。

桓玄書,自比右軍,議者末之許,雲可比孔琳之。

謝安亦人能流,殊亦自重,乃為子敬書秘中散詩。得子敬書,有時裂作校紙。

羊欣、邱道護並親授於子敬。欣書見重一時,行草尤善,正乃不稱。孔琳之書,天然絕逸,極有筆力,規矩恐在羊欣後。邱道護與羊欣皆面授予敬,故當在欣後,邱殊在羊欣前。

范曄、蕭思話同師羊欣,范後背叛,皆失故步,名亦稍退。

蕭思話全法羊欣,風流趣好,殆當不減,而筆力恨弱。

謝靈運書乃不倫,遇其合時,亦得人能流。昔子敬上表多在中書雜事中,皆自書,竊易真本,相與不疑。元嘉初,方就索還。《上謝太傅殊禮表》亦是其例,親聞文皇說此。

謝綜書,其舅云:「緊潔生起,實為得賞。」至不重羊欣,欣亦憚之。書法有力,恨少媚好。

顏騰之、賀道力並便尺牘。

康聽學右軍草,亦欲亂真,與南州釋道人作右軍書贊。

孔琳之書,放縱快利,筆道流便,二王后略無其比。但工夫少,自任過,未得盡其妙,故當劣於羊欣。

謝靜、謝敷並善寫經,亦入能境。居鍾毫之美,邁古流今,是以征南還即所得。

王僧虔 論書 筆意贊

王僧虔 論書 筆意贊

王僧虔 論書 筆意贊

王僧虔 論書 筆意贊

王僧虔 論書 筆意贊

王僧虔 論書 筆意贊

王僧虔 論書 筆意贊

王僧虔 論書 筆意贊


王僧虔《筆意贊》解讀:

書之妙道,神採為上,形質次之,兼之者方可紹於古人。以斯言之,豈易多得?必使心忘於筆,手忘於書,心手達情,書不忘想,是謂求之不得,考之即彰。乃為《筆意贊》曰:

剡紙易墨,心圓管直。漿深色濃,萬毫齊力。先臨《告誓》,次寫《黃庭》。骨豐肉潤,人妙通靈。努如植槊,勒若橫釘。開張風翼,聳擢芝英。粗不為重,細不為輕。纖微向背,毫髮死生。工之盡矣,可擅時名。

王僧虔是南齊著名書家和書論家。通文史,精音律。少即善書,得家傳,工隸、行、草書。

宋文帝劉義隆見其書素扇,遂感嘆:「非唯跡逾子敬,方當器雅過之。」

宋孝武帝(劉駿)欲擅書名,僧虔不敢表現其能,常用拙筆寫字,以此見容。

入齊,書名尤盛,所謂「雄發齊代」。齊太祖(蕭道成)亦善書,篤好不已,嘗與僧虔睹書,書畢,問道:「誰為第一?」僧虔答道:「臣書臣中第一,陛下書帝中第一。」太祖大笑說:「卿可謂善自為謀矣。」(事見《書斷》)梁武帝(蕭衍)曾評其書「如王、謝家子弟,縱復不端正,奕奕皆有一種風流氣骨」(《古今書人優劣評》)。

有《王琰帖》、《御史帖》、《陳情帖》等書跡傳世。另著有《書賦》、《論書》、《筆意贊》等書論行世。

《論書》和《筆意贊》是王僧虔的代表論著,在中國書論史上亦佔有重要地位。

《筆意贊》見於《書苑菁華》第18卷。此文一序一贊,僅一百多字,以《告誓》與《黃庭》為範本,對書法藝術的本質和學書的方法,如器具的選擇與使用,字帖的選擇與特點,用筆的標準及結字的方法等問題,作了精闢的闡述。其語言簡練,文辭優美,耐人尋味,真不愧大家手筆。文中第一次明確地提出了形神兼備、神採為上的創作與鑒賞的原則,揭示了書法藝術創作最根本的追求目標,並強調書家應做到心、手、筆相忘,才能達到創作的最高境界,自然地表達其情感。

評價成功的書法作品,看什麼?看「境界」!「境界」的內涵是什麼?是「神采」!王僧虔《筆意贊》說:「書之妙道,神采唯上,形質次之。」張懷瓘說:「深識書者,唯觀神采,不見字形。」然而,「神采」從哪裡來?答曰:讀書與養性!

王僧虔讀書與書法的關係可謂一語中的,中國書法史也反覆證明此真諦所在.

朱和羹《臨池心解》在談到如何習書時說:「臨池之法,不外結體、用筆。結體之功在學力,而用筆之妙關性靈。」

蘇軾詩曰:「退筆如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

《筆意贊》,是較為高級階段的書法理論,總結了以往經驗,切實可信。

書之妙道,神彩為上,形質次之,兼之者,方可紹於古人。以斯言之,豈易多得。必使心忘於筆,手忘於書,心手遺情,筆書相忘,是謂求之不得,考之即彰,乃為《筆意贊》曰:

說到「書之秒道」,自然應該以神彩為首要,而形質則在於次要地位。但學書總是先從形質入手的,也不可能有無形質而單有神彩的字,即所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僧虔所說的形質,是指有了相當程度進行組織而成的形質,僅僅具有這樣的形質,而無神彩可觀,不能就算已經進入書法之門,所以又說:「兼之者,方可紹於古人。」對於形質雖然差些(這是一向不曾注意點畫筆法的緣故),而神彩確有可觀,這樣的書家,不是天分過人,就是修養有素的不凡人物,給他以前人所稱為善書者的稱號,是足以當之而無愧的。若果是只具有整秩方光的形質,而缺乏奕奕動人的神采,這樣的書品,只好把它歸入台閣體一類,說得不好聽一點,那就是一般所說的字匠體。用畫家來比方,書法家是精心於六法的畫師,善書者則是文人畫家。

我說僧虔對於學習書法的要求,不是一般的,而是較高的。他稱頌的是筆意,而不僅僅是流於外感的形勢,他講究的還有神彩,這是作品的精神面貌。他要求所寫出來的字,不僅要有美觀外形,更要有美滿的精神內涵。這種要求,不是勉強追求得到的,而要通過不斷的學習和藝術實踐,到了相當純熟的階段,即文中所說的「心手遺情,筆書相忘」的境界,只有到了這種境地,藝術家才能隨心所欲,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充分傾注到作品中去,使寫出的字,成為神采奕奕的藝術品。

剡紙易墨,心圓管直,漿深色濃,萬毫齊力。

這裡專談工具,並不是說非用什麼紙、墨、筆不可,它的意思是,要做好一件事,工具的講究也是必要的。

紙用浙東紹興剡溪的藤料制者。墨是採用河北易水墨工所作煙墨。筆要用心圓管直者,筆毫是用獸毛製成,取短一些的為副毫,包裹一撮長一些的在中心縛成圓而尖的筆頭。若心管不圓,就不便於四面行墨;管若不直,當左右轉側使用時就不很順利。管直心圓,才是合用的筆。漿是墨汁,何以說深?因為唐以前的硯台都是中凹,像瓦頭一樣,所以前人把硯台又叫作硯瓦。這種硯式,是和墨的應用有關係的。易水法未有之前,魏晉書人所用的大概有石墨和松枝煙墨兩種,無論是哪一種,都是有渣滓的,都是像粉末一樣,只能用膠水之類調和著使用,不能研磨,不像錠子墨那樣,所以凹硯才能派用場。後來有了錠子墨,就須用平淺面硯來磨著用,中凹的就不甚方便了。色濃是說蘸漿在紙上寫字,其色濃厚。漿何以能在紙上,自然是使毫行墨的緣故。故筆毫必須深入飽含墨汁,寫起來才能酣暢,根根毛都起作用。前人主張萬毫齊力、平鋪氏上,是很有道理的。

先臨《告誓》,次寫《黃庭》,骨豐肉潤,入妙通靈。

《告誓》筆勢略謹嚴些,《黃庭》則多曠逸之致。謹嚴之勢易擬,曠逸之神難近,故分別次第,使學者知所先後,不過如此而已,別無其他奧妙。倒是要懂得從範本上臨習,須要求得些什麼,這比選擇範本的意義,我覺得還要重大些。

這裡舉出王羲之的《告誓》和《黃庭》兩種,固然因為這是王家上代遺留下來的妙跡,但也是當時愛好者所遞相傳習的好範本,所以不去遠舉蔡、崔、鍾、張諸人作品。即羲之所遺名跡,亦不止此兩種。要知道,這也不過是隨宜舉例,不可拘泥,以為此外就沒有適宜於學習的範本了。

凡好的字,必然是形神俱全的。和一個人體一樣,形是具有的筋骨皮肉,神是具有的脂澤風采。所以這裡,不但提出了骨和肉,而且加上豐潤字樣,再加上「人妙通靈」,這就提示出臨習的要求,以及其方法。不得死擬間架,必須活學點畫,藉以探索其行筆之意,而悟通靈妙,方合學習的道理。就是說,不但要看懂它,而且要把它寫得出。一切字形,當先映入腦中,反覆思索,醞釀日久,漸漸經過手的練習,寫到紙上,以腦教手,以手教腦,不斷如此去下工夫,久久就會和範本起著不知不覺地接受作用。

始如植槊,勒若橫釘,開張鳳翼,聳擢芝英。

進一步就點畫形象化地來說明一下,使學者容易有所領悟。努是直畫,勒是橫畫,無論它是橫是直,都必須有力。橫、直兩者,是一字結構中起根本性作用的筆畫。在蔡邕《九勢》中也是特別提出「橫鱗、豎勒之規」來說明它的用筆之法的。槊和釘都是極其健勁剛直的形象,書法家要求他的筆力也是呈現出槊釘般的剛勁氣勢,這就突出了字形須有雄強的靜的一方面,也要有姿致風神的動的一方面。故再用鳳凰張翼而飛,芝草秀出,花光煥耀來作比擬,成為形神俱全的好字。能夠這樣使毫行墨,才能當得起米芾所說的「得筆」。

粗不為重,細不為輕,纖微向背,毫髮死生。

這四句所說的更為重要,粗了何以不覺其重,細了何以不覺其輕,這是由於使毫行墨得法的緣故。凡是善於運腕,提和按能相結合著運用這管筆的人,就能做到這樣。每按必從提著的基礎上按下去,提則要在帶按著的動作下提起來,這樣按在紙上的筆畫,即粗些,也不會是死躺在紙上的笨重不堪的筆畫,提也不會出現一味虛浮而毫無重量的筆跡。向背起於纖微,死生別於毫髮,這與《書譜》中所說的「差之一毫,失之千里」是同一道理。理解了這些,當臨習時便應當注意到每一點畫的細微屈折的地方,不當只顧大致體勢,而忽略了下筆處,這是學習書法的唯一竅門,不可不知。

《筆意贊》最後有兩句話「工之盡矣,可擅時名。」這是應該批判的。我們學藝術的目的,絕不能是為了追求個人名利。


筆意贊

書之妙道,神採為上,形質次之,兼之者方可紹於古人。以斯言之,豈易多得?必使心忘於筆,手忘於書,心手達情,書不忘想,是謂求之不得,考之即彰。乃為《筆意贊》曰:

剡紙易墨,心圓管直。漿深色濃,萬毫齊力。先臨《告誓》,次寫《黃庭》。骨豐肉潤,人妙通靈。努如植槊,勒若橫釘。開張風翼,聳擢芝英。粗不為重,細不為輕。纖微向背,毫髮死生。工之盡矣,可擅時名

王僧虔是南朝齊著名的書法家和書法理論家。通文史,精音律。少即善書,得家傳,工隸、行、草書。宋文帝劉義隆見其書素扇,遂感嘆:「非唯跡逾子敬,方當器雅過之。」宋孝武帝(劉駿)欲擅書名,僧虔不敢表現其能,常用拙筆寫字,以此見容。入齊,書名尤盛,所謂「雄發齊代」。齊太祖(蕭道成)亦善書,篤好不已,嘗與僧虔睹書,書畢,問道:「誰為第一?」僧虔答道:「臣書臣中第一,陛下書帝中第一。」太祖大笑說:「卿可謂善自為謀矣。」(事見《書斷》)梁武帝(蕭衍)曾評其書「如王、謝家子弟,縱復不端正,奕奕皆有一種風流氣骨」(《古今書人優劣評》)。有《王琰帖》、《御史帖》、《陳情帖》等書跡傳世。另著有《書賦》、《論書》、《筆意贊》等書論行世。《論書》和《筆意贊》是王僧虔的代表論著,在中國書論史上亦佔有重要地位。

《論書》見於《書苑菁華》第 l l卷。其簡明扼要地論列了自東漢至南朝宋的40餘位書家的成就、特點。自古以來,品藻人物,評論作品,由於種種原因,往往會出現一種傾向:要麼抬高,捧一通;要麼貶低,罵一通。而王氏對漢以來書家的品評,卻權為客觀、公允,包括自家祖輩、親屬亦能如此,實在難得,精神可貴! 其品評書家的方法,亦為後世所推重並繼承。

《筆意贊》見於《書苑菁華》第18卷。此文一序一贊,僅一百多字,以《告誓》與《黃庭》為範本,對書法藝術的本質和學書的方法,如器具的選擇與使用,字帖的選擇與特點,用筆的標準及結字的方法等問題,作了精闢的闡述。其語言簡練,文辭優美,耐人尋味,真不愧大家手筆。文中第一次明確地提出了形神兼備、神採為上的創作與鑒賞的原則,揭示了書法藝術創作最根本的追求目標,並強調書家應做到心、手、筆相忘,才能達到創作的最高境界,自然地表達其情感。

王氏的這些論述對後世書法藝術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王僧虔 論書 筆意贊

《王琰帖》

王僧虔 論書 筆意贊

王僧虔

王僧虔(426年-485年),琅琊臨沂人,王導玄孫,王曇首之子,劉宋和南齊時的官員 、書法家 ,官至尚書令。喜文史,善音律,工真、行書。書承祖法, 豐厚淳樸而有骨力。 墨跡有《王琰帖》。著有《論書》等。死後追贈為司空,謚號簡穆。

王僧虔 論書 筆意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聞是書畫 的精彩文章:

顧愷之~《畫雲台山記》和《魏晉勝流畫贊》
「明」王叔英~清軒記
史牆盤拓本釋文對照
練習書法的兒童更安心冷靜

TAG:聞是書畫 |

您可能感興趣

書法欣賞丨唐 · 懷素 草書《論書帖》
唐代書法:懷素草書《論書帖》欣賞
硬峭拙野:張瑞圖行書《歷代名家墨跡論書卷》書法欣賞
懷素《論書帖》欣賞
張瑞田:論書法的審美意義與宣傳功能
黃庭堅「論書」謬論(草書)
覺羅·崇恩書法墨跡《與何紹基論書詩卷》
錢樾 行書論書
不多讀書者,書法亦不能佳——吳玉如論書語錄
饒宗頤《論書十要》
沈尹默論書詩《與豫卿夜話因贈》
謝稚柳 論書畫鑒別
謝稚柳 論書畫鑒別
張雨《論書帖》,認為楷書非得自臨摹始
瀟洒秀逸的行草,溥儒書《寒玉堂論書畫真書獲麟解》
歷代書家論書黃庭堅
王陽明論書法
懷素《論書帖》
大師經典|明 董其昌《論書並書杜甫詩》
饒宗頤:《論書十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