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楝花下,看暴君隋煬帝如何演繹詩文人生
立夏以後,隨意走在街頭,都可以聞到一種微微清苦的味道,像晚風流過罅隙,令人默而不語。
獨立在搖搖曳曳的花樹下,似有千萬縷星光均勻而細密地瀉下了來,如月光,如泉水。
看苦楝花,最宜黃昏時,這個時候的南風,最為輕盈,可以如涔涔細水滲入到骨子裡,如果正好有流鶯憩息在枝頭,叫喚一兩聲,那就更愜意了。
苦楝花的名字,也帶著一絲徹冷的氣息,如春暮的嘆息。苦楝,諧音「苦戀」,這一樹的花開,彷彿是一場春的葬禮。
它暗示人們,何故苦戀著漸行漸遠的春,且靜立在深庭小院,倚著這花影斑駁的樹,細聽「鶯調清萼,風吹斜梗」。
雨後的金陵,靜默得如一個謎。走在街道上,更能隨處聽到偶爾飛倦了清啼兩三聲的鶯子。春事雖已成闌,鶯聲並未變老。因為鶯這種鳴禽,在桑葚紅熟的季節叫的是最為歡暢的,聲音也更顯柔滑。
不知為何,鶯總會在苦楝枝頭歇腳,將「雜花生樹,群鶯亂飛」的夏意展露盡致。這時,正逢斜雨柔風,有人正背對著花枝,輕聲吟道「飛絮蒙蒙,垂下簾櫳,雙燕歸來細雨中」,偶有所觸,行至一樹苦楝花下。
雨中的苦楝花,飄徹在無人的空巷,不經意間,就有簌簌的花絮,帶著清細的香,落到被雨水洗得明凈的石板上。而我不禁感慨,滿地落花誰掬?滿地幽恨誰洗?
這一樹的密意,隨風逐雨,飄飄搖搖,如晚風吹袂,夢殘香冷,誰人得見?我一個人佇立在樹下,拾著這滿地淡紫色的花綴,這指尖的每一朵,都像極了春閨少婦繡花鞋上的花樣。
及至雨停風歇,一樹的花都已經寥落無幾了。花是薄命的,果亦是哀傷婉轉的。花開過後,稀疏輕盈的枝葉間,就會有成簇青色的果實,這果實,叫「苦楝子」。
苦楝子,苦戀子。苦戀著心中的那個人。苦楝的一生,似乎都是悲傷的,但這悲,並不沉重壓抑,帶了一絲隨性,幾分冷淡。
聽人說,苦楝的花語是「殘酷的君王」。這使人不得不想起隋煬帝,楊廣,那個隋朝的覆亡者。
說到隋煬帝,沒有人是不咬牙切齒的。世人對楊廣的恨之入骨,就像這苦楝樹,從花開到果熟,都充滿了徹頭徹尾的悲意。
姿儀俊美的楊廣,不知會不會也「苦戀」著悲情的苦楝花,我想一定是的。他的一生,也正如這這一樹的花開,像一個謎。
少年聰慧的楊廣,在北周時期,就因其父楊堅的功勛被封為雁門郡公。在他十三歲的時候,就官拜晉王。及至弱冠之年,就躋身軍務,屢立奇功,所向披靡。
天下人皆稱之為賢才,而楊廣並不引以為傲,他骨子裡是一個文人。在江南的十年里,學江南方言,娶江南女子,交江南才子,修天下典籍。
他敬拜孔子,以他為師為父。他暗自發誓,要像孔丘一樣,以天縱之德,興文武之道。因此,在他即位的第一年,就做了一件讓天下咋舌的大事。在詔書中寫道:「君民建國,教學為先,移風易俗,必自茲始。」,文人才士,無論門第出身,只要德行敦厚,博極今古,一律得以大用。
楊廣是科舉考試的先驅者,他重才學而輕門第,不僅削弱了門閥大族世襲的特權,更讓中國的文化教育盛極一時。
他的夢,卻是無人企及的,就像這一樹苦楝花,高高地盛開在自我的世界裡,只能仰頭瞻仰。
而末了,懷有敵意的修史者指著他的脊梁骨口誅筆伐,大肆唾罵:「磬南山之竹,書罪無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而再過分的語言,也無法掩蓋這一串串如苦楝花般的事實:他娶了一個德才俱美的妻子,創了一個與眾不同的朝代,開了一條貫通南北的河流,寫了一本盛極文壇的詩集……
他的生命楝花般絢爛,在南北朝過後的隋朝伊始,就如一聲驚雷,讓世人不知所措。不管他是否是世人眼中荒淫無度的「末世君王」,我更樂意稱他為「一位天資稟異的鑒賞家,一位有另闢蹊徑的詩人,一位獨具一格的散文家,一位讓人模糊而眩暈的政治美學家」,而這些標籤的一切內涵,都一字一句地寫在他備受冷落的詩篇里。
肅肅秋風起,悠悠行萬里。
萬里何所行,橫漠築長城。
豈合小子智,先聖之所營。
樹茲萬世策,安此億兆生。
詎敢憚焦思,高枕於上京。
北河見武節,千里卷戎旌。
山川互出沒,原野窮超忽。
撞金止行陣,鳴鼓興士卒。
千乘万旗動,飲馬長城窟。
秋昏塞外雲,霧暗關山月。
緣嚴驛馬上,乘空烽火發。
借問長城侯,單于入朝謁。
濁氣靜天山,晨光照高闕。
釋兵仍振旅,要荒事萬舉。
飲至告言旋,功歸清廟前。
繁華綺靡之氣似乎是歷代的君王詩詞的共性,只有少有的幾位能令人耳目一新,我比較欣賞的是漢高祖劉邦的《大風歌》,楚霸王項羽的《垓下歌》,三國魏武王曹操的篇篇古詩,梁武帝蕭衍的佛言道作,南唐後主李煜的曲曲清詞,黃巢的短詩,毛澤東的長詞……隋煬帝楊廣的詩,更是讓人嗟嘆不已。
第一次讀到楊廣的作品,並不是這首《飲馬長城窟行》,而是他那首「並存雅體,歸於典制」而並無半點淫詞艷句的《春江花月夜》。
暮江平不動,春花滿正開。
流波將月去,潮水帶星來。
似乎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更讓人望其項背,讀來清曠悠遠。而楊廣的這首,幾乎少有人知。它踏著吳聲艷曲的步子,卻麗而不艷,柔而不淫,有正言之風,雅語之氣。
尤其是在初夏的運河之畔,獨步於楝花之下,一江的流波泛月,讀著這首詩,不知不覺置身於一個無半點煙火氣的人間曠境。有幸的是,我讀這首詩時,還未曾見過運河。也許這因為如此,在兩年前初游無錫運河的那一夜,令我流連神往,難以忘懷。我想到了楊廣,那個靜立於盛世之巔而孤獨彷徨的人。
時光荏苒,再讀到這首小詩,竟有另一番別樣的新悟。此時的楊廣,也如「流波將月,潮水帶星」一般,在另一個時空中,向我走來。我心平不動,楝花猶自開。
他是孤獨者,懷著一個盛世之夢,在秋風肅肅的萬里長城之上踽踽獨行著。他想像嬴政一樣,也做一件令世人景仰的功業。庸庸碌碌的平頭百姓,如何能讀懂他的夢,也許只有先師孔子,才能識得他的大志。他想著,一定要實現這個夢,做給自己看,更做給嚼舌的世人看。也許有一千個夜晚,他都伏枕難眠,誰知道呢?誰知道呢?
想當年,馳騁于山川原野之上,撞金行陣,鳴鼓興卒,看如今,已經乘勝歸來,飲馬城頭。此時此刻的他,心已經隨著塞外秋雲,飛到了先師孔子的廟堂前。
揚州舊處可淹留,台榭高明復好游。
風亭芳樹迎早夏,長皋麥隴送余秋。
淥潭桂楫浮青雀,果下金鞍躍紫騮。
綠觴素蟻流霞飲,長袖清歌樂戲州。
顯然,他對自己所創的功業是滿足不已的,如今的他,重拾朝華,找到了當年那個神采天成,英氣十足的自己。可他沒有想到的是,他被視為開創了七言律詩的鼻祖。這首《江都宮樂歌》,早已在形式和內容上與陳梁的靡靡詩風相脫離,讀來輝煌大氣,盡顯陽剛之美。
唐詩,在楊廣這裡,找到了它的源頭,而楊廣心中所懷的那個「濟蒼生,安社稷」的夢,也敲響了永遠了盛唐之音。
他還有一首《秋思》,更觸發了北宋婉約詞宗秦觀的靈感,寫出了讓蘇東坡拍案叫絕的《滿庭芳》,並稱秦為「山抹微雲君」。
山抹微雲,天連衰草,畫角聲斷譙門。
暫停徵棹,聊共引離尊。
多少蓬萊舊事,空回首、煙靄紛紛。
斜陽外,寒鴉萬點,流水繞孤村。
銷魂!
當此際,香囊暗解,羅帶輕分,謾贏得青樓,薄倖名存。
此去何時見也?襟袖上、空惹啼痕。
傷情處,高城望斷,燈火已黃昏。
而楊廣的原詩,竟讀來字句無雕琢之氣,如春山空嘆,夜半拂弦,讓人如墜天外之境。
寒鴉飛數點,流水繞孤村。
斜陽欲落處,一望黯銷魂。
有人說「隋煬不幸為天子,安石可憐作相公。若使二人窮到老,一為名士一為雄。」,這樣一位文質彬彬,威風凜凜的人,本應懷著一個傲世的夢,并吞八荒,功蓋萬古,橫槊賦詩,笑傲前塵,但他的夢畢竟是虛幻的,就像他詩中所寫的那樣:
求歸不得去,真箇遭成春。
鳥聲爭勸酒,梅花笑殺人。
「梅花笑殺人」,這一句,真成了他一生的讖語,註定了他最後一次在煙花三月下揚州的路上,與江山永世訣別。
楊廣,不愧是一個先知者,他早已在南下之前,暗示了自己的不歸路「我夢江都好,征遼亦偶然。但存顏色在,離別只今年。」也許,不是楊廣先知,他早已意識到了「天下死於役」的慘象。但他不想在國家滅亡之際,做陳後主或者南唐後主那樣的人,而是皈依於佛道,目送著一個王朝的沒落。
這個王朝,以及他的夢,就像這雨後的苦楝花一樣,在無人駐足的空巷裡,悄無聲息地離去。
文/玄枵


※鬥草:一種失傳已久的端午遊戲
※文以載道:文學創作的最高境界
※枇杷熟了,南宋的「吃貨詩人」坐不住了!
※初夏:一年中最美好的時節
TAG:國學玄譚 |
※杜甫窮困潦倒一生,留下詩文千餘首
※十全老人詩文水平如何?看盛世漆器上體現的乾隆文化追求……
※乾隆一生作詩無數,為何一首都沒能流傳下來?看他的詩文就知道
※劉禹錫為什麼是詩豪?8首詩文,清貧中樂道,苦難中達觀,真君子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說說古詩文里的「汪星人」
※南唐後主李煜,鍾愛詩文,為何卻又因詩而死!
※他的畫絕了,尤其是蘭花詩文畫,幾乎無人超越!
※紅樓夢因晴雯的死,寶玉竟然寫下了罵悍婦的詩文,他到底是在罵誰
※清楓詩文 說好的愛我呢
※恭喜!葉詩文7年涅槃重生謝恩師,燦爛微笑背後藏了多少辛酸?
※駱賓王一生最閃耀的兩句詩文,一句感動天下,另一句給了無恥詩人
※詩文欣賞:一生值得背誦的十二首長篇古詩文,你背過了嗎?
※古詩文中最動人的一見鍾情:只緣感君一回顧,使我思君朝與暮
※看看乾隆爺所鍾愛的紫砂詩文山水!
※用古詩文喂大的孩子,可以擁有怎樣的人生?
※大家看看林薇薇的詩,再看看那些古詩文協會成員微博的第一首詩!
※青春,亦如年夜的煙花,韶華易逝。詩文,如斯送汝的心意,鐫刻芳華
※雲雀燕雀黃雀,這些出現在古詩文中的小鳥,你都認識嗎
※古詩文里「狗」:白雲蒼狗,溯前塵往事,不堪回首
※古詩文里「狗」 :白雲蒼狗,溯前塵往事,不堪回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