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宮 「耕織圖」欣賞
「耕織圖」原為民間耕作題材,後作為宮廷畫的一個特定題材始於南宋。爾後,歷朝歷代的帝王以皇室的名義摹繪或修訂「耕織圖」成為慣例,以示重視農桑。清宮「耕織圖」的創製始於康熙時期。康熙二十八年(1689),康熙帝命宮廷畫家焦秉貞彷照南宋樓 《耕織圖》刊本繪製《御製耕織全圖》。圖為冊裝,共46頁,耕、織部分各23頁。《雍正像耕織圖》的內容和規格完全彷照焦氏本,所不同的是圖中主要人物如農夫、蠶婦等均為胤禛及其福晉等人的肖像。這在歷代的「耕織圖」中也是僅見的。胤禛命工繪製此圖並將貴為皇子的自己及家人繪成辛苦勞作的農夫、蠶婦狀,無疑是為了迎合其父康熙特重農桑的心理。46頁上均有胤禛親筆題寫的五言律詩並鈐「雍親王寶」、「破塵居士」二印。可知該圖繪於胤禛登極前的康熙時期。該圖畫法十分精細,設色典雅。人物肖像逼真,摻有西洋畫技法。從畫風上推斷,該圖似應出自當時宮廷畫家陳枚之手 。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十九、
二十、
二十一、
二十二、
二十三、
二十四、
二十五、
二十六、
二十七、
二十八、
二十九、
三十、
三十一、
三十二、
三十三、
三十四、
三十五、
三十六、
三十七、
三十八、
三十九、
四十、
四十一、
四十二、
四十三、
四十四、
四十五、
四十六、
四十七、
四十八、
四十九、
五十、
五十一、
五十二、
《雍正像耕織圖冊》為設色絹本畫,是北京故宮博物院現存最完整的耕織圖。《耕織圖冊》縱39.4厘米,橫32.7厘米,共52幅,除6幅是尚未定稿的衍頁外,其餘46幅都已經繪製完成。雍親王胤禎在每幅圖畫的上方親筆題寫了一首五言詩,並且鈐上「雍親王寶」和「破塵居士」印章。
《耕織圖冊》分耕圖和織圖兩部分。耕圖包括浸種、布秧、灌溉和收刈、入倉、祭神等內容,共23幅圖畫;織圖包括浴蠶、採桑、采繭和練絲、染色、剪帛、裁衣等內容,同樣是23幅圖畫。每幅圖獨立成章,又連接在一起,就成為一套連環畫式的圖冊。整幅圖冊是畫配詩、詩配畫,圖文並茂,生動形象地再現了農桑生產的全過程和男耕女織、牛郎織女的美妙田園景象。
耐人尋味的是,《雍正像耕織圖冊》與其它《耕織圖》不同,圖裡的主要人物,如農夫、蠶婦都被畫成雍親王和他的福晉們的容貌。他們一家人男人在田間勤勞耕耘,女子在家養蠶織布,男耕女織,和睦相處,其樂融融,表現出對男耕女織的田園生活的嚮往。
《雍正像耕織圖冊》設色淡雅,人物肖像被刻畫得栩栩如生,鄉間田野景緻描繪得細緻入微,就連孩子們在田間庭院嬉戲的情景也刻畫得惟妙惟肖,形象生動地再現了中國清朝中期江南水鄉特有的風貌,堪稱清代皇家繪畫中的傑出作品。


※吳冠中的意象之美 欣賞
※書法核心運筆10種
※書法結字二十八訣 收藏學習
TAG:沃德利成書畫院 |
※清代宮廷畫師陳枚彩繪本《耕織圖》
※[清]焦秉貞 《康熙御制耕織圖》(故宮館藏)
※男耕女織經典再現:《耕織圖》你也來欣賞一下?
※康熙御制耕織圖彩繪本
※《耕織圖》下, 南宋畫家樓璹所作, 描繪細緻入微又富有藝術感染力
※林黛玉為什麼要進賈府?盛世無飢餒,何須耕織忙
※古色古香的文化聖地——走訪中華耕織文化園
※日常生活、耕織、沖狹、六博: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南館(五)
※唐詩里的人間四月天,宋詞里的鄉間耕織畫
※1940年中國老照片:前線斗鬼子,後方耕織忙,圖五看了很心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