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出家人也過端午節,細數佛教中的端午節1325期

出家人也過端午節,細數佛教中的端午節1325期

端午節是中國古老的傳統節日,始於春秋戰國時代,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端午節的由來與傳說很多,最為人熟識知曉的,就是紀念愛國詩人屈原。但是端午節與佛教的有什麼關係?端午節的起源在佛典中有沒有文字記載?

唐語曰「舊來傳五日,無事不稱神」。「五日」一直被認為是很神聖的日子。佛法東來後,端午的神秘性逐漸滲透到佛教中,使一些佛教的大事也與端午有了聯繫。

1、佛教高僧五月五日出生或圓寂

首先,一些高僧生於端午。生於五月五日的孩子常被拋棄,父母或將此日出生的孩子送往沙門為僧,如唐代著名的「法雲公」。

其次,一些高僧於端午圓寂

丹陽縣道成禪師,隋文帝開皇十九年(599)五月五日在興嚴寺圓寂;唐代越州稱心寺大義禪師,在武則天天授二年(692)五月五日坐化。

這些高僧在五月五日坐化,常常伴十分神奇的情景。金熙宗皇統三年(1143),覺禪師將死作《頌》交代後事:「今年五月初五,四大將離本主;白骨當風揚卻,免占禪那地土。」他在鐘聲漸入坐逝之境,侍者想起他們的約定:「吾化後,可喚之。若能回來,是有道力也。」

於是,他連喚三聲,覺禪師果然復活,問到:「你有什麼事?」侍者說:「和尚何裸跣而去?」他反問:「來時何有?」侍者要給他穿幾件衣服,他說:「不用。留給後人吧。」他書偈云:「七十三年如掣電,臨行為君通一線;鐵牛踍跳過新羅,撞破虛空七八片。」然後,晏然而逝。

這些五月五日出生和圓寂的高僧,遂成禪門佳話。

2、許多端午發生的事件被佛典記錄下來

唐代翻譯佛經常在五月五日開筆。《全唐文》卷916載,不空大師翻譯《大乘瑜伽金剛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缽大教王經序》和《大乘瑜伽金剛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缽大教王經》等,在唐玄宗開元二十八年(740)五月五日奉詔開譯。佛教經典《一切如來大教王經》和《瑜伽秘密金剛三摩地三密聖教法門述經》等,在唐德宗建中元年(780)五月五日開譯。

其次,所譯佛經如果在五月五日這天封筆,也是佛教的大事。《大乘入楞伽經》七卷、《入定不定印經》一卷、《大方廣普賢所說經》一卷等,是三藏法師義凈等於武則天久視元年(700)五月五日在東都洛陽的三陽宮譯畢,《大周刊定眾經目錄》第十五卷予以明確記載,朝廷也下詔褒獎。

唐肅宗上元元年(760),肅宗派大臣到廣東韶州(今韶關)曹溪南華寺將禪宗六祖惠能的傳法衣缽借到京城,作為「鎮國之寶」供養皇宮。衣缽沒有及時歸還。唐代宗永泰元年(765)五月五日,惠能大師便託夢給代宗皇帝要求歸還:「夢六祖大師請衣缽。」

七日,敕刺史楊瑊:「朕夢感能禪師請傳法袈裟卻歸曹溪。今遣鎮國大將軍劉崇景頂戴而送,朕謂之國寶。卿可於本寺如法安置。專令僧眾親承宗旨者,嚴加守護,勿令遺墜。」可見禪宗索回鎮教之寶,亦得藉助端午節這個特殊的日子。

由以上的敘述,可見端午與佛教的聯繫有著深刻的文化意義。端午節紮根於中華民族文化的底層,深深地積澱在佛教文化之中。

3、佛教中的端午遺俗

植根於中華民族文化底層的端午對外來佛教產生了深刻影響。《古尊宿語錄》卷44載,宋代和尚也過端午節:寶峰雲庵真凈禪師五月五日上堂云:「今朝五月復端午,隨眾生心解分布棕子。雖然,應所知,要須一一知來處。且道從什麼處來?」佛教在這天也吃粽子。佛教世界中翠竹黃花儘是真如,端午自然也入般若。《大慧普覺禪師住徑山能仁禪院語錄》卷五載,宋紹興二十六年(1156)五月五日,普覺禪師上堂云:「今朝五月五,天降沛然雨。艾人與門神,聚頭相耳語。」艾人,是端午節時束艾葉為人。它與門神一樣,是為了避邪拒鬼。佛教語錄保存了端午節時的艾人和門神信仰習俗。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下,和尚自然地把端午融入禪悅玄機。《古尊宿語錄》卷27,舒州龍門佛眼禪師:「今日端午……遂失聲叫曰:『阿耶耶,阿耶耶,盡大地人燒破皮肉,教山僧受無限苦痛。』昔楚大夫以忠言不用,沉於湘江。後人哀之,以竹筒盛飯,系五色絲祭之,風俗至今流傳不斷。遂嘔吐數聲曰:『世間人吃卻米粽,教老僧脹破肚皮。』大眾:『別人燒灸,別人吃物,為什麼龍門長老受痛受飽,未能情忘緣慮?』」這段禪機公案透露出佛門與筒粽等端午文化的關係。宋陸遊有《天中節前三日大聖慈寺華嚴閣燃燈甚盛遊人過於元夕》詩,佛寺在五月五日前三天已舉行盛大慶祝儀式:「萬瓦如鱗百尺梯,遙看突兀與雲齊」,寺廟張燈結綵,禪堂成為端午慶典的場所。一些失傳的端午古俗在佛教中保存。《五燈會元》卷18載:隆興府兜率慧照禪師端午節說:「端午龍安亦鼓橈,青山雲里得逍遙。飢餐渴飲無窮樂,誰愛爭先奪錦標。卻向乾地上划船,高山頭起浪。明椎玉鼓,暗展鐵旗;一盞菖蒲茶,數個沙糖粽。」這裡有許多失傳了的端午古俗:第一,後世認為端午龍舟是為了救屈原:「楚人悲屈原,千載意未歇……遺風成競渡,哀叫楚山裂。」但端午龍船原來是為了「安龍」。第二,一般認為端午龍舟發生在水鄉。但古人這天在高山上劃龍船。第三,一般認為,五月五日采蘭草、菖蒲是用來煎湯洗澡,《大戴禮》:「五月五日,蓄蘭為沐浴。」但這裡表明,它用於製作「菖蒲茶」。此外,《古尊宿語錄》卷28:「龍門若為作端午,打動眾人塗毒鼓。」佛教東林《雲門頌》也說:「一撾塗毒聞皆喪」。一般認為,端午龍舟競渡時擊鼓是為了統一划船的節奏,但是佛教典籍顯示:端午所用鼓上塗了毒藥,以增強鼓聲的巫術力量,以達到安龍、鎮龍的目的,它是驅鬼觀念的具體體現。

安龍、菖蒲茶、干龍船、毒鼓等是失傳的端午古俗, 這些資料既可補端午資料之缺, 又可見出中國本土自然宗教中的端午對佛教影響的深度, 彌足珍貴。

4、佛教大事與端午

唐玄宗《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舊來傳五日,無事不稱神。」端午的神秘性滲透到佛教中, 使一些佛教內部的大事也與端午有了聯繫。

首先, 一些生於端午的高僧成為佛教的要事。生於五月五日的孩子常被拋棄, 漢代這天出生的王鳳、胡廣等人就險遭遺棄。父母或將此日出生的孩子送往沙門為僧, 如唐代著名的「法雲公」。《釋氏稽古略》卷二: 「萬回法雲公,太宗貞觀六年( 632) 五月五日生( 於) 虢州閿鄉張氏。」父母把他送到寺廟當和尚, 這既救了孩子又避了禍。這樣的人成為高僧後就是禪林的佳話。

其次, 一些端午圓寂的禪師被載入佛典。民間傳說,五月五日生者腦不壞。唐李延壽《北史?齊宗室諸王傳》載, 北齊南陽王高倬生於五月五日, 後因謀反罪被殺, 但四百餘日後大斂時, 他竟然「顏色毛髮皆如生」。因此之故, 佛教對五月五日圓寂的和尚也特別重視。《續高僧傳》卷21 載, 丹陽縣道成禪師, 隋文帝開皇十九年( 599) 五月五日在興嚴寺圓寂; 唐代越州稱心寺大義禪師, 在武則天天授二年( 692) 五月五日坐化。《宋高僧傳》卷8 載: 智威禪師圓寂於唐肅宗上元二年( 761) 五月五日; 同書卷十四載: 唐代著名高僧揚州大雲寺鑒真大師, 在日本天平寶字七年癸卯歲( 公元763 年, 即唐代宗廣德元年) 五月五日無疾坐亡, 其真身不壞。《景德傳燈錄》卷五載, 司空本凈禪師於上元二年( 761) 五月五日歸寂, 唐天子賜給「大曉禪師」法號。這些高僧在五月五日坐化, 常常有十分神奇的情景。宋代潞州府黎城人宗坦, 在四月二十八日這天夜裡夢見阿彌陀佛託夢: 「汝說法止六日, 當生凈土。」在五月四日, 他集合眾僧說: 「因緣聚散, 固當有時; 凈土勝緣,惟憑時刻。願眾念佛, 助我往生。」說罷, 在誦佛聲中坐化。當時, 天上雷鳴不斷, 地上白雲覆地, 直到五月六日才停。

離知《萬松老人評唱天童覺和尚頌古從容庵錄》卷六載,金熙宗皇統三年( 1143) 五月五日, 覺禪師將死作《頌》交代後事: 「今年五月初五, 四大將離本主; 白骨當風揚卻,免占禪那地土。」他在鐘聲漸入坐逝之境, 侍者離知想起他們的約定: 「吾化後, 可喚之。若能回來, 是有道力也。」於是, 他連喚三聲, 覺禪師果然復活, 問到: 「你有什麼事? 」侍者說: 「和尚何裸跣而去? 」他反問: 「來時何有? 」侍者要給他穿幾件衣服, 他說: 「不用。留給後人吧。」他書偈云: 「七十三年如掣電, 臨行為君通一線; 鐵牛踍跳過新羅, 撞破虛空七八片。」然後, 晏然而逝。死亡是人類大事,人類的宗教多因死亡而生, 這些五月五日圓寂的高僧和坐化妙境成為禪門肉身成道的佳話。

再次, 一些端午發生的事件被佛典紀錄下來。唐代翻譯佛經常在五月五日開筆, 《全唐文》卷916 載, 北天竺婆羅門族的不空大師所譯的《大乘瑜伽金剛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缽大教王經序》和《大乘瑜伽金剛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缽大教王經》等, 在唐玄宗開元二十八年( 740) 五月五日奉詔開譯: 「卯時焚燒香火, 起首翻譯」; 佛教經典《一切如來大教王經》和《瑜伽秘密金剛三摩地三密聖教法門述經》等, 在唐德宗建中元年( 780) 五月五日由沙門慧超等開譯。所譯佛經如果在五月五日這天封筆, 也是佛教的大事。《大乘入楞伽經》七卷、《入定不定印經》一卷、《大方廣普賢所說經》一卷等, 是三藏法師義凈等於武則天久視元年( 700) 五月五日在東都洛陽的三陽宮譯畢, 《大周刊定眾經目錄》第十五卷予以明確記載, 朝廷也下詔褒獎。

禪宗南宗的傳法衣缽被朝廷借去, 禪宗便借端午節向朝廷追索。唐肅宗上元元年( 760) , 唐軍與安史叛軍的戰爭正吃緊, 為了平定叛亂, 唐肅宗派大臣到廣東韶州( 今韶關) 曹溪南華寺將禪宗六祖惠能的傳法衣缽借到京城, 作為「鎮國之寶」供養皇宮。平叛結束以後, 衣缽沒有及時歸還。唐代宗永泰元年( 765) 五月五日, 惠能大師便託夢給代宗皇帝要求歸還: 「夢六祖大師請衣缽。七日, 敕刺史楊瑊曰: 『朕夢感[能]禪師請傳法袈裟卻歸曹溪。今遣鎮國大將軍劉崇景頂戴而送, 朕謂之國寶。卿可於本寺如法安置。專令僧眾親承宗旨者, 嚴加守護, 勿令遺墜。』」禪宗索回鎮教之寶, 還藉助端午節這個特殊的日子。

再次, 佛教也利用五月五日煉製法術。五月五日惡鬼橫行, 端午素來流行厭勝之術。《史記集解》載: 「漢使東郡送梟, 五月五日為梟羹以賜百官。以惡鳥, 故食之。」巫師在此日製作巫術藥物: 「五月五日, 取蟾蜍, 可合惡疽瘡;取東行螻蛄, 治婦難產。」巫蠱葯也在這天煉製: 「以五月五日聚百種蟲, 大者至蛇, 小者至虱, 合置器中, 令自相啖, 餘一種存者留之。蛇則曰蛇蠱, 虱則曰虱蠱, 行以殺人。因食入人腹內, 食其五藏, 死則其產移入蠱主之家。三年不殺他人, 則畜者自鍾其弊。」與此相應, 佛教也利用這天煉藥制咒。魏法藏《梵網經菩薩戒本疏》卷六: 「蛇毒者, 以五月五日蛇合和毒藥; 又以毒藥飼蛇等。」除了用五月五日的蛇毒製藥外, 佛教還用此日施行法術。大藏經阿含部《大葯叉女歡喜母並愛子成就法》: 「若有被囚禁、枷鎖、種種口舌者, 取五月五日桃木, 密書彼怨人名字, 加持一百八遍; 又於真言句中稱彼人名, 加持求願語, 釘入地,即得官府口舌解散無事。」桃木是驅鬼之木, 它端午日與咒語配合驅邪。《寶藏天女陀羅尼法》: 「此法必須五月五日夜受持, 即果成就。五月五日夜, 注想思存, 換誦呪一千八遍。」佛教充分利用五月五日行法, 與道教有相似之處。

在端午基礎上還產生了「天中節」。宋陳元靚《歲時廣記?趁天中》: 「《提要錄》: 五月五日, 乃符天數也, 午時為天中節。」五月、五日、午時, 是三「五」重疊之時, 故成為「天中節」。漢代在此時以陽燧取火, 煉五石鑄法器。唐代揚州向皇帝進貢的「江心鏡」就於五月五日午時在揚子江中百鍊而成, 白居易《百鍊鏡》: 「江心波上舟中鑄, 五月五日日午時。」[17]唐李肇《唐國史補》卷下說這種鏡「易破難成, 往往有自鳴者」。佛教也有「天中節」的咒語: 「五月五日天中節, 一切惡事盡消滅! 急急如律令。」宋紹隆《圓悟佛果禪師語錄》卷七: 「五月五日天中節, 萬祟千妖俱殄滅。眼裡拈卻須彌山, 耳中拔出釘根楔。鍾馗小妹舞三台,八臂那吒嚼生鐵。勅攝截, 急急如律令。」《慧普覺禪師語錄》卷十《雲門頌》: 「五月五日午時書, 赤口毒舌盡消除。更饒急急如律令, 不須門上畫蜘蛛。」佛教在「天中節」時也舉行法事, 驅使道教的鐘馗、那吒等神靈以降妖除魔。

(編自學佛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光明佛壇 的精彩文章:

弘一大師與印光大師論藥師法門
台北故宮博物院院藏曆代佛經佛畫全集

TAG:光明佛壇 |

您可能感興趣

端午節:說一項曾流行800年卻在最近100年消失的端午節俗
端午節之際,2019年屈原故里端午文化節開幕
2018 端午節線上跑
端午節放假時間,2018端午節高速不免費
端午節和屈原可能沒關係?早在7000年前,中國就有端午節了
2018端午節祝福語,歡度端午節問候句子
2018年端午節放假安排,為什麼端午節高速不免費?
第2018050期端午特輯當檢察官遇上端午節!
2019年端午節放假通知
2019端午節,一個粽子一顆心
端午節出遊將達1億人次
2018端午節嗨翻巴厘島
2018年端午節前後,喜從天降,最好運的三大星座
2018年6月13日——17日 恆善公益課程 114期《幸福人生講座》端午節開課了!
端午假期近億人次出遊,旅遊收入393.3億元
端午至,粽飄香!2019最美的端午祝福,全在這兒!
2018年端午節和我的成龍手錶到底是什麼關係?
2018年最新端午節圖片 端午節祝福語簡訊大全
關於端午節的圖片 2018端午節圖片大全
2018年端午節可以領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