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足的隨想:從唯吾知「足」到大足石刻藝術

足的隨想:從唯吾知「足」到大足石刻藝術

文│朱孟儀

《中國國家歷史·貳》

東方出版社│2016年6月再版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吾知足」,最早呈現於古錢幣上。

漢代,一種方孔圓錢的正面有「隹五矢止」四字, 四字巧妙地共用一個「口」字,從右向上旋讀是「唯吾知足」,從上向右旋讀是「吾唯知足」。這種「借口錢」的構思寓意,今人釋讀為「知足者常樂」,反映了古人樸素的心愿、寄託和追求。明末清初,民間秘密會黨天地會首領均佩戴鑄有「唯吾知足」的圓錢,意思是告誡佩戴者要嚴守天地會秘密,凡會內秘密,只能天知、地知,「唯我知,足也」。

天地會,又名洪門 ,俗稱洪幫,以拜天為父拜地為母得名,是清代民間秘密組織之一。天地會的成員以下層窮苦人民為主,最初多為農民或由破產農民轉化而成的小手工業者、小商販 、水陸交通沿線的運輸工人, 及其他沒有固定職業的江湖流浪者,後成分日趨複雜。天地會以「 反清復明」「 順天行道」「劫富濟貧」等為口號,反映當時平民的民族觀念和反對階級壓迫的要求。

「足」在甲骨文中畫成其物,像由大腿小腿、腳板共同象形。《說文解字》:「足,人之足也。在下,從止、口。」 徐鍇解釋說:「從止,即為足的象形;從口,則為股脛之形。」(《說文系傳》)楊樹達也認為「口」為股脛周圍之形。徐中舒《甲骨文字典》:「卜辭用(正)為充足之足,甲骨文(疋)乃《說文》『人之足』本字;甲骨文乃《說文》足字篆文所本。」 據此可知,足的本字為「正」(征),後轉注分化為「足」「征」兩字。《象形字典》稱,止(囗)為「村邑」或「部落」;(止)通「趾」,即行軍的意思。足()有「遷徙」與「征伐」的隱喻,表示軍隊「出徵得勝,凱旋歸邑」。羅建平認為,「在象徵層面,『足』可看作是人類從遠古遷徙到氏族、部落征戰的歷史。」

今人使用的「足」字,既可作「足夠、充足、豐足(豐衣足食)」解,也是「腳」的別稱。從「足」的字,除了表示腳的部位,也指腳的各種動作(蹈、跨、跳、跑等)、動作的狀態(跛、蹇、踉、蹌等),以及與腳的行為有關的現象(蹤、路等)。因此,羅建平指出,在文化歷史層面,「足」的行走、「足」留下的痕迹和「足」所達到的領域,不單純是生物意義上的,而是和人類早期的生存活動密切相連的。

從新石器時期末葉開始,人類長期存在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或文化模式,即農耕與游牧。不同的生活方式導致了南農北牧、南富北窮的兩大文明帶之間曠日持久的文化對峙和衝突。游牧民族以暴力方式征服農耕世界,然後在漫長的和平時期里反過來為農耕世界的先進文化所征服,從而逐漸實現其自身的文明化過程。由此影響了現今世界的文化融合。

探索人類理想的歸屬地,尋找精神家園是每個民族的天然使命。馬爾克斯在小說《百年孤獨》中,描述了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帶領布恩迪亞家族尋找新的家園的歷程。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是一個富有幻想與冒險精神的人物,沉迷於科學與哲學,因決鬥殺死了普魯鄧希奧·阿基拉爾之後,不堪其冤魂的騷擾,帶著親從和他們的家眷離開了里奧阿查,在河濱地帶建立了馬貢多。當下流行的「暴走」現象,應是對自然人性、遠古生活方式的一種回歸。暴走是一種高強度又簡單易行的戶外運動方式,是對人的意志和身體素質的挑戰,體現了人們對現代都市生活的反叛,以及對大自然的嚮往和不懈追求。

以身體為模型建構自然、社會,人的身體與社會機制互相重構,這種重構背後的思維,約翰? 奧尼爾稱之為「擬人論」。美國社會學家約翰? 奧尼爾認為,「人類首先是將世界和社會構想為一個巨大的身體。以此出發,他們由身體的結構組成推衍出了世界、社會以及動物的種屬類別。」維柯在《新科學》中也談到,身體、感官產生的原始詩性邏輯是理性主義重構宇宙的基礎。許慎在《說文解字·序》中說,古人造字無非是「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以人體名稱象徵、解構宇宙,正是古代中國「天人合一」思維方式的主要內涵。

重慶大足,是借人體名稱為地方命名的典型案例(「交趾」是另一例)。今人多以「豐足」解釋「大足」,這固然是一種美好的心愿,但認為「大足」取「大豐大足」之意,未免疏於淺顯。我個人認為,(足)字中的「口()」應為部族守護神的物化形態(神器),這是先民聚族而居的神秘召喚。夸父追日,摩西出埃及,殷人九次遷都,人類的大遷徙大都與原始宗教信仰有關。楚人的「楚」字中有「止」,「實事求是」的「是」字里也有「止」,保留了「遷徙」的意象。國家的「國」字,不僅 「或」有內「口」「國」有外「囗(圍)」,而且按湘人的讀音,「國」有「歸」意。因而,「口」為足的歸宿,是原始生命力歷經磨難後得以升華的精神空間。「大足」作為一級地名,其中蘊含多少不為人知的玄機,如今是個謎,還有待於後人進一步挖掘。

大足,在19 世紀之前幾乎無聞於世。今天的大足,以石窟藝術史上的最後一座豐碑飲譽世界。史載,大足石刻於唐高宗永徽(650—655 年)時開山,晚唐昭宗景福(892-893 年)時大興,歷前、後蜀(五代)至兩宋達到鼎盛。元季兵燹造像中斷,明初永樂復甦,餘緒延至晚清。目前,大足地區列入文物保護名單的石窟共75 處,刻寫銘文10 萬餘字,造像5 萬餘身。大足石刻於1999 年列載《世界遺產名錄》。

時光回溯到70 年前的中華民國國民政府陪都重慶。那時,民國政府由南京遷都重慶,抗戰烽火燃遍華夏大地,學賢薈萃巴蜀。1945 年暮春,時值抗戰勝利前夕,一個由全國一流專家組成的考察團,登上停泊在江邊的輪船,準備前往一個神秘之地。一周後,專家們滿載而歸。從此,大足石刻引起了世人矚目。這個神秘之旅的領軍人物正是土生土長的南京人、主持「中國學典館」(原名「中國辭典館」)的楊家駱先生。楊先生力邀當代學賢馬衡、何遂、顧頡剛等15 人組成「大足石刻考察團」(史稱「乙酉考」),對北山、寶頂山石窟考論其價值,「以為可繼雲岡、龍門鼎足而三」而正告國人,從而為大足石刻登上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奠基鋪路。「大足石刻」也因考察團之名而得名。

楊家駱先生篤愛大足石刻,矻矻終生,後來雖身懸孤島,歷經半個世紀仍執著弘揚大足石刻藝術而不舍!在「乙酉考」20 周年之際,先生連續刊發「楊家駱發見大足唐宋崖雕二十周年紀念之一、之二、之三」,刊載於台北《觀光月刊》的《寶頂夢遊》,即是其「紀念文字之三」。1968 年,先生又著《大足唐宋石刻之發見》,往返於馬來西亞及東南亞各地演講。1970 年,先生指導高足陳清香博士撰著《大足唐宋佛教崖雕之研究》,洋洋十萬餘言。尤令人感佩的是,先生年屆八旬高齡,還立論撰寫《中國石刻史上大足崖雕之地位及其文獻》巨著,擬再度組團「重返大足求征」,真可謂是「一經傾心,終生不變」!

歷史,是人類勞動創造的積累和延續,也是一部身體敘事之 「足」的運動符號進化史。大足石刻迄今已經1365 年,是唐宋以來歷代的石刻大師與石窟主建者、保護者、維修者、研究者、宣傳者、開拓者足跡的積累和延續。大足石刻是一件偉大的藝術傑作,它印證了中國人的審美之旅,對中國石窟藝術的創新與發展有著無以復加的貢獻;大足石刻也為中國佛教密宗史增添了新的一頁,是石窟藝術生活化的典範。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國家歷史 的精彩文章:

端午節的「邪」「毒」本源:五月五日,竟然是惡月惡日
上海比北京文明,但不及北京有文化
大足石刻:一座滌盪心靈的藝術殿堂
中式建築六大頂尖門派:皖派、閩派、京派、蘇派、晉派、川派!
飛行員拉屎怎麼解決?有人說拉褲子里,可真相比這還慘……

TAG:中國國家歷史 |

您可能感興趣

滿足你對自然與藝術的全部幻想
詩意藝術的柔軟背後,是足夠堅定的人生信念
美國小伙的藝術創作,讓很多人駐足半天,信以為真
藝術要緊的是可貴的無知:多想用阿久的眼睛觀看世界
聽說你也喜歡小眾品牌?韓國第一個藝術護膚品牌,滿足你的少女心!
雕刻設計:石頭還可以這樣雕刻!美輪美奐的雕刻藝術!
雕刻設計:葫蘆雕刻藝術,葫蘆雕刻你沒有見過的美艷!
李可染:對自己放縱,是對藝術極大的殘酷
雕刻設計:石尖上的雕刻藝術,這雕刻技術絕了!
傳統春節將至,為大家分享難得的春聯素材,把賞心悅目的書法藝術用於春聯之上,年味十足,喜慶十足,祝福十足!
特色藝術家充滿創意的想像
泰國秀場:沒有庸俗和不堪,充滿藝術和高貴,女性看了也會怦然心動
足球的攝影藝術
《馬戲之王》:最好的藝術是讓人感到快樂,最好的人生是讓自己感到快樂!
富源:我們此刻的藝術
從外觀就能打動你的音樂藝術,見過么?
講真!齊白石最牛的不是繪畫,而是篆刻藝術
雕刻設計:如此美艷的葫蘆雕刻,太藝術感了!
生活是對藝術最好的闡釋——由《塞納河畔的無名少女》想到的
傅抱石:藝術是我國歷史最大的表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