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缶翁墨戲:大觀吳昌碩擷珍

缶翁墨戲:大觀吳昌碩擷珍

本季大觀-中國書畫珍品之夜·近現代部分將為您呈現多件缶翁佳作,甚是精彩,其中《石佛山造像》畫精書妙,老辣端莊而不失洒脫靈動;《菊花》以潑墨寫菊葉,濃淡相間,層次分明,生氣盎然;《牡丹拳石》將牡丹的華麗柔美和石頭的堅硬嶙峋結合在一起,剛柔並濟,此外,《山水對屏》等作品也均為老缶難得一見的精品,期待各界藏家蒞臨雅鑒。

Lot709

吳昌碩 石佛山造像

立軸 設色紙本

鈐印:倉翁

題識:吾鄉石佛山艁象,有如是者甚多,茲寫其背面一角。宣統元年元旦疏爽,俊卿。

本幅褚德彝(1871-1942)題:吾友吳缶廬大令,工詩嗜古金石文字,精刻印。畫古拙,不掇丹青家余唾。此幀雖遊戲筆墨,殊得石濤、雪個神髓,允為一時興到之作,良可寶也。宣統三年六月,褚德彝記。 鈐印:松窗

出版:《吳昌碩書畫集》,第23頁,(國立)歷史博物館(台灣)

93.5×30.5 cm

RMB: 2,000,000-3,000,000

本幅《石佛山造像》,據吳昌碩自題「吾鄉石佛山造像,有如是者甚多,茲寫其背面一角。」可知乃吳昌碩憶寫家鄉安吉的一處寺院,畫中僅一古柏、一湖石、一經幢以及一紅衣佛像,佛像則盤膝坐於柏下,安靜寧謐。畫法綜合梁楷、吳小仙等人之法,並以篆隸筆意入畫,線條如勾似折,老辣端莊而不失洒脫靈動,筆法簡而傳神,寥寥數筆,而形神特具。又以濃墨長題欹抗於右,所書鐵畫銀鉤,筆力扛鼎,洒然蒼勁。構圖簡潔明了,用色雅艷沉穩,畫精、書妙。

右為褚德彝所題,稱讚缶老:「雖遊戲筆墨,殊得石濤、雪個神髓,允為一時興到之作。」吳昌碩之所以驟得大名,其原因在於其不僅以所謂八法之書入畫,更創以金石之書入畫。從吳氏傳世少數幾件人物畫看,已將所謂金石風引入其中,其畫之精絕較其花卉之類作品似亦不遑多讓,足令人嘆為觀止,誠老缶難得一見之精品。

Lot710

吳昌碩 菊花

設色紙本

庚子(1900年)作

鈐印:昌碩、聾於官

題識:庚子暮春,攜蒲作老游,園丁先生千尋竹齋主人出紙索寫。偶然間以顏色,不直一哂也。苦鐵吳俊卿。

本幅蒲華(1832-1911)題:寫菊居然勝白陽,秋光直欲傲春光。相期滿酌英黃酒,來就千尋竹下堂。蒲華題句。?鈐印:作英

鑒藏印:園丁鑒定

籤條:吳昌碩花卉立軸。翰齋珍藏。

134×50 cm

RMB: 1,500,000-2,500,000

上款:閔泳翊(1860-1914),字遇鴻﹑子相,號園丁﹑芸楣﹑石尊者﹑石韞﹑藪石亭長等,是朝鮮歷史上著名的明成皇后(閔妃)唯一的侄子,也是閔氏外戚勢力中最具實權的政治人物之一。他18歲進士及第,21歲負責組建朝鮮新軍「別技軍」,23歲被任命為全權大臣,出訪歐美,考察新政,回國後又官至親軍營右營使的要職。1884年12月,閔泳翊在「甲申政變」中被刺,險些喪命,面對殘酷的宮廷鬥爭,年僅24歲的閔泳翊只得亡命他鄉,先後客居香港、廣東,而後到蘇州和上海,憑藉著他深厚的漢學功底及精湛的書畫造詣立足於中國。閔泳翊在今上海市北京路瑞康里766號建立「千尋竹齋」,自己也以此為號。多年以後,閔泳翊曾請吳昌碩刻有「甲申十月,園丁再生」一印,即是為了紀念這段大難不死的經歷。

千尋竹齋好秋光

浙江省博物館藏有一幅吳昌碩作於1899年秋的行草題《海隅三丐圖》詩翰立軸。所謂「海隅三丐」,即指吳昌碩、高邕、閔泳翊三人,因吳昌碩自稱印丐,高邕稱書丐,閔泳翊稱蘭丐,當時就有人戲作《海隅三丐圖》,並請吳昌碩題詩。此中稱「蘭丐」的朝鮮人閔泳翊卻非普通的在華朝鮮人。

閔泳翊小像

閔泳翊(1860-1914),字遇鴻﹑子相,號園丁﹑芸楣﹑石尊者﹑石韞﹑藪石亭長等,是朝鮮歷史上著名的明成皇后(閔妃)唯一的侄子,也是閔氏外戚勢力中最具實權的政治人物之一。他18歲進士及第,21歲負責組建朝鮮新軍「別技軍」,23歲被任命為全權大臣,出訪歐美,考察新政,回國後又官至親軍營右營使的要職。1884年12月,閔泳翊在「甲申政變」中被刺,險些喪命,面對殘酷的宮廷鬥爭,年僅24歲的閔泳翊只得亡命他鄉,先後客居香港、廣東,而後到蘇州和上海,憑藉著他深厚的漢學功底及精湛的書畫造詣立足於中國。閔泳翊在今上海市北京路瑞康里766號建立「千尋竹齋」,自己也以此為號。多年以後,閔泳翊曾請吳昌碩刻有「甲申十月,園丁再生」一印,即是為了紀念這段大難不死的經歷。

倪田繪《千尋竹齋圖》

閔泳翊書宗顏真卿,以畫蘭撇竹馳名藝壇,筆力雄健、氣格清逸。是一位享有盛譽的文人畫家,尤其擅長畫蘭,在當時與大院君並稱為畫蘭雙璧。他的畫風后為金圭鎮、徐丙五等畫家所繼承,成為韓國現代繪畫史上著名的「雲楣畫派」,影響深遠。他喜好交友、耽於藝術,來上海後,很快便融入了海派書畫家群體,與吳昌碩、任伯年、蒲華、胡公壽、錢慧安等結交。每到星期天,閔泳翊會邀請海上畫派的諸位友人相聚於「千尋竹齋」,喝酒吟詩,揮灑丹青,筆走龍蛇,而吳昌碩每每被奉為上賓首座。

此幅《菊花》即1900年暮春的某次「千尋竹齋」之會中,吳昌碩應閔泳翊之邀而作,畫面上勾勒出一叢菊花,花朵團簇綻放,俯仰向背,大小錯落,相互映襯,煞是好看。潑墨寫菊葉,濃淡相間,層次分明,顯得菊花枝繁葉茂,生氣盎然。時蒲華應與吳昌碩同在,並在畫中題詩一首:「寫菊居然勝白陽,秋光直欲傲春光。相期滿酌英黃酒,來就千尋竹下堂。」以吳昌碩與陳淳相較而略勝,可見其對吳昌碩的推崇與激賞。蒲華的藝術個性和藝術見解,對吳昌碩影響頗大。吳昌碩畫畫善用色,蒲華曾勸他「用色太多,易俗」。晚年老缶用色登峰造極,想起故去的蒲作英,還開玩笑說「要是蒲老還在,我要給他點顏色看看」。

文物商店標籤

閔泳翊與吳昌碩友情很深,據朝鮮書畫名家金圭鎮回憶,他曾在1891年去中國拜訪吳昌碩,吳昌碩問他:「你認識閔泳翊先生嗎?」金圭鎮回答:「還沒見過他。」吳昌碩突然改變臉色而不再理會他,金圭鎮並稱:「閔泳翊從1886年以來到蘇州找吳昌碩後,便沉醉於藝術的忘我之境。」 這些記錄顯示吳昌碩很看重閔泳翊的才華,也說明了閔泳翊來華後與吳昌碩的深厚情誼。而吳昌碩在閔泳翊去世後寫的長詩《挽蘭丐》序中寫道:「(閔泳翊)客滬上,交卅余載,嗜予刻印」,閔泳翊於1883年1月底到中國天津,吳昌碩正好也在1883年2月初因公去津,兩人在天津邂逅相識不無可能,此即可與吳昌碩「交卅余載」的記載相吻合了。

Lot711

吳昌碩 山水對屏

立軸 水墨綾本

乙卯(1915年)作

鈐印:吳昌石、一狐之白;俊卿大利、鶴壽

題識:

(一)頑雲撥不開,游到頗空闊。層岩落空翠,仰視秋瑟瑟。古木撐槎枒,深根澗盤鐵。風雨猙獰時,乾坤飛霹靂。乙卯初夏,吳昌碩。

(二)到門溪水接秋塍,記得題松此閣登。草篆十行誰得似,怡亭扶起李陽冰。乙卯首夏,吳昌碩。

129×40.5 cm(每幅)

RMB: 1,800,000-2,800,000 (2)

說明:

本對屏另附有韓國著名畫家許百鍊及其弟子方啟之題跋包袱皮兩張。

許百鍊(1891-1977),為韓國南宗畫派大師,原在日本東京明治大學就讀法政學,後來專攻繪畫。在東京的6年間,受到日本南宗畫家的代表——小室翠雲的影響,開始專門研究傳統的南宗山水畫。1922年北上首爾,在第一屆朝鮮美術展覽會中展示了傳統山水畫,獲獎並得到眾人的關注,1927年後,遷至全羅南道光州,過起獨居生活,並指導門徒。他不僅通曉漢詩,書法也以獨特的風格展現南宗畫之精神。他對吳昌碩亦十分推崇,於吳昌碩山水中所得頗多。

Lot712

吳昌碩 牡丹拳石

立軸 設色紙本

庚申(1920年)作

鈐印:吳俊卿、蒼石、二耳之聽

題識:嫣紅奼紫佐臨池,慚愧人稱老畫師。富貴(原)從塗抹出,旁觀莫笑費燕支。庚申春仲客滬瀆,七十七叟吳昌碩。

出版:《北京工藝美術博物館館藏書畫作品集》,第89頁,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

135.5×66 cm

RMB: 5,800,000-8,800,000

牡丹是吳昌碩深愛的題材之一,雖因「俗」而為傳統文人所不取,但吳昌碩自有妙招,他曾說:「畫牡丹易俗,畫水仙易瑣碎,只有加上石頭,才能免去這兩種弊病。」畫牡丹必置石頭,是吳昌碩的手段之一,正如此幅《牡丹拳石》,將牡丹的華麗柔美和石頭的堅硬嶙峋結合在一起,正和剛柔並濟之致。畫中缶老以沒骨積染法刻畫牡丹,筆致瀟洒飄逸,水與墨、色有機地交融,石頭則以大寫意一揮而就,石上的點苔雖然寥寥幾筆,但是極有生意,輔佐表現出牡丹貴而不驕、艷而不俗的神韻。「花能解語還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在吳昌碩眼中,石頭是平衡畫面關係的最佳註腳。由於石頭可以勾勒成為各種態勢,應心應手,隨心所欲,對於改變畫面的布局、均衡上下構圖有及其重要的作用。

吳昌碩畫跋中有「石為壽者相」之語,牡丹向來代表富貴,而湖石象徵長壽,此幅《牡丹拳石》氣勢磅礴,色彩禎祥,宛然成為富貴長壽的象徵。吳昌碩又以自作詩「嫣紅奼紫佐臨池,慚愧人稱老畫師。富貴(原)從塗抹出,旁觀莫笑費燕支」題之自嘲,筆勢之欹側,章法捭闔,行筆大起大落,不拘一格,遒潤峻險。與畫相佐,恰可見缶老追求雅俗共賞的筆墨趣味。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狐在線 的精彩文章:

筆墨芳華——中國書畫拍賣會圓滿收槌
嘉德香港2017春拍:吳冠中《貴州侗家村寨》2360萬港幣成交
直擊蘇富比香港預展現場:對收藏家來說,收藏是一種嗜好
「四方齋」藏書畫珍賞

TAG:藝狐在線 |

您可能感興趣

畫家梁健老師精美的國畫水墨戲曲人物畫七幅圖,喜歡請收藏轉發
宋代文人畫不僅僅是墨戲,但被欺世盜名之輩解讀為輕視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