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跳江才有端午節,可「端午」這兩字和屈原有什麼關係呢?
糊裡糊塗地過了很多個端午節,可是細細想來端午節卻是有很多大大的不妥之處。比如:屈原作為一個游離於中原文明之外的楚國人,為什麼偏偏傲慢的中原人要這麼大張旗鼓地紀念好幾千年?再比如說:端午這兩個字和屈原又有什麼關係?
屈原很委屈
端午這兩個字是什麼意思?
端者,發端也,指物件和事物的發端。午者,五也,也就是初五日;同時,夏曆五月也叫「午月」。在古代,每月有三個五日(初五日、十五日、二十五日),頭一個五日就是「端五」。端午的字面意思就是「五月初五」!
「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漸漸演變成了「端午」。
又到了咸甜兩黨掐架的時候了
屈原什麼時候和端午攪在一起的?
端午節兩個最主要的活動吃粽子和競渡,都與龍相關。粽子投入江河水裡祭祀龍神,而競渡則用的是龍舟。而聞一多先生據此認為:端午節一開始與屈原無關,是先秦之前南方「百越族」的祭祀龍神的儀式。
那麼端午節又是什麼時候與屈原捆綁在一起的?把屈原和端午節捆綁在一起是梁吳均《續齊諧記》,而南朝離屈原跳江自盡間隔了七百多年。
拜一拜龍神也是極好的!
傲慢的中原人為何要紀念一個「荊蠻」?
我們都知道,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國一直游離於中原文明體系之外,甚至傲慢的中原人一直把楚國人稱為荊蠻!那麼傲慢的中原人為什麼要這麼大張旗鼓地紀念好幾千年?因為統治者要樹立屈原這麼個典型,讓廣大老百姓學習領會貫徹去忠君愛國。
皇帝換了幾十茬,紀念屈原是哪一朝代都要堅持的。為了讓忠君愛國能夠行得通,就需要樹牌坊,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屈原能寫點詩歌,容易引起老百姓好感;其次,屈原是個部長級別的官員,能夠引起官僚階層的共鳴;再而,屈原是忠心的臣子,主子都把他放逐了,他還要以死表忠心,實為難得的臣子。
今天的端午節,所有的文化符號都已經逐漸剝離,似乎只留下一個「吃粽子」的模糊意向。這似乎也是一個好事,我們終於可以開始懷疑端午節了!


TAG:野樹春秋 |
※端午節在屈原之前就有了?那屈原之前的端午有什麼意義?
※歷史上沒有屈原這個人?那麼端午節是怎麼來的?
※原來端午節還有這麼多好玩的段子啊
※端午節起源有爭議?這位才和端午節有關,比屈原早一百多年
※為何端午節要吃粽子?和楚國有關,但不是屈原
※五月有毒?原來端午節的起源不是為了祭祀屈原?
※過了這麼多年端午節才知道屈原不姓屈,端午節也不是紀念屈原的
※端午節放假!屈原為什麼要投江呢,心裏面有怎樣的一種難受?
※這才是熟悉的端午節!
※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屈原和端午食粽是什麼時候產生聯繫的?
※端午要早於屈原,為何說端午節是用來紀念屈原?這裡告訴你答案
※端午節,為什麼叫做端午節?
※每逢端午,必有一爭:端午節紀念的到底是屈原還是伍子胥?
※古代端午節竟然不是用來紀念屈原的,最早的端午節是什麼樣的?
※端午節吃粽子都與屈原無關,我們一直犯傻了兩千年
※端午節紀念屈原,但屈原這人根本不存在?
※端午節,你是怎樣跟孩子講屈原的?
※端午祭,屈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為什麼說端午節安康而不是快樂?端午真的是為了紀念屈原么?端午習俗你知道多少?
※討論:先有屈原還是先有端午節,你知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