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創始人離職,股權糾紛 陳歐砸下3億的街電還有戲嗎?

創始人離職,股權糾紛 陳歐砸下3億的街電還有戲嗎?

繼共享單車後,共享充電寶成為又一個備受資本追捧的「風口」。據不完全統計,短短40天內就有19筆融資消息被披露,總額近12億元人民幣。但同樣在做投資的王思聰卻不看好這個行業,5月5日,他在朋友圈發文表示:「共享充電寶要是能成我吃翔,立帖為證。」



面對王思聰的「拆台」,聚美優品創始人兼CEO陳歐迅速在微博中予以回應:


「謝謝思聰監督,不是每個項目都能做成,本來創業成功就是一件小概率事件,街電做不成可以做公益,但希望不要因為你的情緒不讓這個項目入駐萬達。」


▲圖片來源:@陳歐 個人微博


兩人的「互懟」過去僅二十多天,陳歐花3億元投資的共享充電寶項目「街電」(全稱:深圳市街電科技有限公司)又一次站在風口浪尖。


街電創始軟體團隊因股權縮水、大股東海翼股份(全稱:湖南海翼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股權承諾未兌現等原因集體離職。上述消息在社交媒體上引起軒然大波。

部分離職員工不滿股權被稀釋


5月4日晚,聚美優品宣布斥資3億元投資共享充電寶項目「街電」,被王思聰潑了一盆冷水,如今又面臨創始團隊員工離職風波。


5月26日,有網友在職場社交平台「脈脈」爆料稱,由於「承諾的股權不兌現、現有的股權被稀釋成廁紙」,街電創始軟體團隊及硬體負責人全體離職。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第一時間向街電CTO嚴景求證,但未得到其回應。


作為一家目前正處於「風口」上的熱點公司,該消息傳播度甚廣,海翼股份在26日當天也迅速作出澄清聲明,承認在A輪融資時街電持股員工股份比例被稀釋,但融資完成後,海翼拿出了自己所持的街電股份對員工進行了補差,補差部分的工商手續正在辦理中,持股員工最終股份價值並無受損。


▲海翼股份26日聲明


陳歐當天也作了表態,在接受《財經天下周刊》、36氪等媒體採訪時,他表示,在風口到來的時候,團隊員工流動很正常,不必過度解讀。且聚美、海翼都對街電注入了團隊(目前有幾百人),並拉上了淘票票高管原源做CEO,現在的團隊比之前更強,這樣的變動在他看來並不影響業務。


第二天「劇情」有了反轉。5月27日上午,街電原軟體研發主管陳亮代表街電創始軟體團隊全體成員在「脈脈」上發表了駁斥海翼的聲明,逐條闡明部分描述嚴重偏離事實。多位身份認證為街電職員的員工予以證實。


陳亮對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表示,「準確地說,是整個軟體團隊和硬體研發總監、項目經理,還有數據中心總監,都提出離職了」。陳亮稱,聯繫律師希望通過合法途徑爭取自己的權益,「離職員工處於弱勢地位,估計會很難爭取到自己應得的東西了,但依然要站出來發聲。」


5月27日晚,海翼股份在其官方微博再次發表聲明,對離職員工提出的幾個質疑點作出回應。

海翼:相關員工股權價值未受損


從海翼股份及離職員工的幾份聲明來看,主要爭議點集中於持股員工的股權是否被稀釋、承諾是否未兌現、員工利益是否受損。


需要了解的背景是,街電源於海翼股份於2015年初內部孵化的創業項目,風口起來以後,2016年成立了深圳街電科技有限公司,獨立運作。根據海翼股份2016年年報,街電科技屬於其全資控股子公司。


街電科技成立後,原項目組中11位研發成員轉為街電員工,他們原持有海翼股份的1/4獲得保留,剩下的3/4按兩家公司估值比例轉化為街電股份。

根據海翼股份的說法,為加速融資進程,「街電在完成A輪融資時採取了低於員工限制性股票轉換時預計的估值。」也就是說,海翼當初給員工承諾的股票價值,是按街電2.5億元的估值計算,但最終獲得A輪融資後只有1.5億元估值。上述員工股權確實縮水了。


對此,海翼發言人張希表示,「11位員工對項目的感情非常能夠理解,大家心理上肯定是很不舒服的,所以海翼也讓渡了部分股權,對街電員工進行補差。目前手續還在進行中。」街電創始團隊成員林靜(化名)稱,這是持股員工本就應得的權益,並且跟海翼多次交涉爭取得來,海翼此舉是被動而為之。


那麼,這11位員工最終的股權價值是否受損?海翼在第二份聲明中算了一筆賬,按照最新估值來算,1/4海翼股份價值1027萬元(不含原CEO王哲),那麼3/4股份應轉化為2054萬元人民幣的街電股份價值。而目前街電估值5億元,員工持股比例為4.469%,相對應的股份價值是2234.5萬元,並未受損。


張希表示,為了能快速拿到融資,創業團隊成員股權被稀釋的情況其實很常見,「可能是他們觀念上沒有轉變過來,如果這個項目敗了的話,融不到錢,你拿到再多的股權都沒有用。」


來電CEO袁炳松在接受《中國企業家》雜誌採訪時認為,共享充電寶這事兒需要錢,股權肯定會被不斷稀釋。真到那一天,作為一家公司的創始人,靠股權可能已經不行了,更多是如何保持控制權的問題。


部分細節仍存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海翼股份在第一份聲明中稱,原項目組的11位研發成員轉為街電成員後,原持有海翼股票的3/4轉化為了「街電期權」。


街電離職員工在聲明中強調:「我們轉換的是街電的有限合伙人股權,而非期權,均有證據證明。」記者就此向海翼股份發言人求證,對方表示自己並不是很清楚財務上的細節,會在向公司財務負責人了解後給予答覆,但記者記者發稿時尚未收到對方回復。


其次,海翼股份稱競爭對手「惡意挖獵」街電員工,導致部分員工離職,並「驅動這部分員工以不當行為對街電業務造成傷害」。對此,街電軟體團隊成員予以否認,表示在此工作期間絕無任何一人接受競爭對手提供的崗位,指海翼的說法是「惡意誹謗」。


記者也就上述問題向海翼股份發言人核實,但其並未作出正面回應。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cnbeta 的精彩文章:

華爾街預測福特新CEO的第一把火:叫板特斯拉
世嘉經典街機《瘋狂計程車》登陸iOS/Android:免費
《使命召喚14》加入眼鏡蛇行動 三千美軍空襲納粹
《不義聯盟2》新角色紅頭罩預告片
跨性別上衛生間遭拒:庫克等14位IT大佬怒反對

TAG:cnbeta |

您可能感興趣

股權架構的12大坑,你都逃過了嗎?
家族撕逼,停產疑雲,又是股權惹的禍?
王思聰直播公司倒閉,股權還被凍結,王健林給的5億還剩下多少?
誰的華為?任正非擁有華為的控股公司1%的股份 99%股權不為任何外部人士所有
股價下跌的壓力下,雷軍毅然捐出99億股權!努力的人運氣不會太差
特斯拉高管紛紛離職,是什麼讓他們放棄了自己的股權!
1260萬股微眾銀行股權遭拍賣,民營石油巨頭薛光林怎麼了?
股權激勵後,解禁期臨近的鋰電設備龍頭最多有多少股票可減持?
靠賣股權賣出了凈利潤50億,彩電巨頭只能這樣自救了嗎?
魅族股權變更,創始人不再是最大股東,核心人物被移除!
溏心風暴!97歲賭王何鴻燊仍健在家族股權戰已打響
華誼兄弟「砸鍋賣鐵」還29億債務,賣股權賣別墅賣票房只因缺錢?
伊利30億股權激勵,到底動了誰的乳酪?
巨虧之下控股權或將易主?中弘股份股價逼近「仙股」
耀萊文化所持3億股權被凍結,綦建虹與文投控股還有未來嗎?
郭采潔鄭愷主演的這部電影上映在即,出品方卻提前走人急轉1.5億股權
還沒上市就交出50.1%的控股權,某牙這是在為他人做嫁衣
被傳公司崩盤?華誼兄弟回應:質押股權是為了更好的發展行業!
華誼兄弟忽然質押幾乎全部股權,好戲還在後頭!
馬雲持股7.4%、任正非不到2%的股權,為何能夠控制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