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我們那麼愛孩子,怎麼那麼多孩子會恨自己的父母?

我們那麼愛孩子,怎麼那麼多孩子會恨自己的父母?

前幾天有人跟我抱怨,說她父親特別愛抽煙,而且抽得非常厲害,言語中有一句話:「我父親有特別多的缺點,萬老師,我實在不知道應該怎麼面對他。」

我問她:「你有缺點嗎?」

「有」她很坦率,關鍵不坦率也不行,智商正常,心理正常的人都不敢說自己沒有缺點。

「既然你自己也有缺點,你又有什麼資格說別人呢?」我問她。

然後她說了一句話,我覺得非常有代表性,她說:「萬老師,我從來不知道父親是別人。」

父親不是別人,難道他是你自己嗎?

所以我今天告訴你一個真相,孩子恨父母並不僅僅是在恨父母,而是在恨自己——恨父母的孩子並不知道父母是別人,他們在潛意識中誤以為父母就是他自己,這是界線感明顯缺失的結果,導致這個結果的根本原因就是父母在養育過程中缺乏界線感,甚至於刻意拉近距離,模糊界線感導致的。

以上面這個案例來說,她之所以因為父親抽煙而如此憤怒,其實是因為無法讓父親聽她的建議而戒煙,這使她產生了強烈的挫敗感,這種挫敗感會讓她清楚地看到自己的無能,控制力喪失,因此而恐懼,憤怒,憎恨。所以與其說是父親的缺點讓她憤怒,毋寧說是她自己的挫敗感讓她憤怒——面對現實,無法改變,又不願意接受,因而焦慮、抗拒。

這樣的年輕人在現代社會特別多,特別普遍,幾乎民人人都在抱怨,人人都焦慮,人人都把眼睛放在別人身上,期望別人的改變能讓自己舒服一點,但問題是沒有人有義務為了你的喜好而改變,就算是你的父母也沒有這樣的義務,但是父母不敢讓孩子明白這一點,尤其是六十年代末期,和七十年代出生的父母們,絕大多數都沒有這樣的膽量,父母害怕讓孩子面對這個事實,因為父母力圖證明父母不是別人,產生這種問題的核心之一就是孩子太少了,獨生子婦政策使得父母的恐懼更多了,焦慮更多,操控也會更多。

《大學》說「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

經常會有身為父母的人問我:「萬老師,不我敢管我兒子,我怕他以後會恨我。」因為有這樣的念頭擋在教育的前面,所以很多父母都錯過了教育的機會,而對孩子更溺愛,我一般會告訴父母最基本,也是最殘酷的事實:「你放心,你管他,他會恨你,不管他,他也會恨你,越不管恨得時間越長。」

從事心理諮詢行業這麼多年,有的個案因為父母非常嚴厲而恨父母,有的個案因為父母過於寵愛而恨父母,近年來後者越來越多,所以作為父母要明白,無論你怎麼做,你都註定無法被子女理解,就象我們當年,也沒能理解父母一樣。想要突破這個宿命,就要學會放下恐懼,放下完美主義的幻覺,教會孩子生活在人類世界,也於承擔被恨的事實,敢於不再假裝自己是完美的父母。

我們現代的兒童教育有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就是把兒童跟生活隔離開,這樣的教育觀念從工業革命之後八十年左右開始越來越嚴重,因為工業革命使很多人的生活發生了改變,於是人類開始反省我們對待兒童的態度,西方的思維方式認為兒童的世界跟成年人的世界不同,應當從成人世界中分離開,於是人類對孩子的態度開始不同了,這一點在建國以後的中國特別明顯。

在建國之前,中國的兒童世界跟成年人的世界很貼近,從來沒有被刻意地劃分,我們從古代的兒童教育經典中就可以看到,無論是《弟子規》還是《女兒經》再到各家家訓,無一不是在教會兒童如何面對生活,甚至《紅樓夢》,我們以為是在講成年人的故事,其實整部《紅樓夢》里的人物大部分都是未成年人,尤其是賈府的幾個姐妹、寶釵,黛玉,甚至寶玉,都是未成年人。但是我們看不出來這寫的是未成年人的世界,這是因為中國的教育其實不分成年人還是未成年人,都是在教會孩子如何做人,如何生活。

巴爾扎克曾經說:「小說是一個民族的秘史」,

林語堂通過《京華煙雲》向我們描繪了中國晚清到抗戰初期中人的家庭生活,我們可以看到那時兒童、少年在家庭中的位置:「十二歲或十三歲……他們以知道怎樣做人做事,知道生活的規矩禮貌為榮耀。若是不懂事,若是幼稚無知,則以為是丟臉,是不光彩。知道守規矩的孩子,大人就把他們當作大人看待,而且很認真。」

這是傳統中國人的生活,姚家的女兒更是從小就受到嚴格的訓練,從做家務,到帶孩子,再到管理僕役,最後再到家庭對外的禮尚往來,二十歲出嫁之前,人活著有可能會遇到的大半事情父母都教會她,這樣長大的孩子在人生中少了很多的挫敗、恐懼,掙扎,因為父母從小就教會了她們如何面對複雜的人生。

這讓我想起了創巴仁波切對西方兒童教育的詬病,創巴仁波切有一次說,藏地教育和西方教育最大的區別是藏地的教育中不把孩子當孩子,從小就訓練孩子如何生活,所以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會去放羊。

在西方教育的觀念中,這是剝削童工,但是在傳統的漢地和藏地的教育中,這是為了讓孩子學會生活,用創巴仁波切的話說,這個孩子五、六歲就學會了放羊,即便他的父母因故早亡,這個孩子也能憑藉著這個技能活下去。

而我們現在的父母,基本上都在假裝自己永遠也不會死,所以更多的地享樂,沉浸在自己的幻覺中,不肯也不願意更不知道如何未來的變化做好充足的準備,而且這種「不肯、不願意、更不知道」讓自己失去了學習的能力,也失去了教育的機會,往往無法把握教育的重點,從而導致更多的恐懼、焦慮累積在生活中,情緒化地處理生活中的問題,人際關係,結果必然是生活抽瘋式的起伏跌宕,家庭關係也必然會出現問題,尤其是親子關係,因為孩子是家庭中最弱小的一環,對孩子發泄一般來說都是安全的,除非孩子長大了,能夠反抗了。

作為父母必須敢於面對自己的人生的焦慮,才能談得到愛孩子,否則你都不知道什麼是愛,如何愛,又怎麼能說「我們那麼愛孩子,怎麼孩子會恨自己的父母」?

愛必須要有教育,而教育必定是要冷靜理性,但是彼得·潘父母無法接受冷靜和理性的教育,因為這讓他們自己感覺冷漠,不夠愛。這樣的父母自己內心是冷漠的,在渴望著被愛,所以根本無法用正確的方式來愛自己的孩子,往往會刻意接近與孩子的距離,打破界線感,但是自己親手種下的因,又不願意去承受這個果,所以才會抱怨「我愛你,為什麼你恨我」?

父母必須明白,教育的目的不是為了讓孩子生活在象牙塔里,不是讓兒童活在成年人所幻想的童話世界,而是讓兒童學會如何生活在人類世界,為了讓孩子能夠幸福地活下去。在這個過程中給予孩子人類世界應有的訓練,包括生活技能,人生態度,人際關係,也包括科技、知識體系等等……沒有冷靜和理性這些是完成不了的,如果一個作為成年人還在幻想著被包容,溫暖,基本上也無法談到愛子女,因為他其實是在渴望被子女愛,這其實是吸血鬼,或債主的心態,這樣的心態讓任何人都會逃離,包括自己的子女。

而且絕大多數的父母出於對自己童年的憐憫,自己對成長的抗拒,而盡自己所能地把孩子禁錮在童話世界裡,讓兒童的生活與現實生活相隔離,不只是把孩子當孩子,甚至把孩子當寵物,於是當孩子從象牙塔中走出來的時候,他們完全適應不了人類生活現實,這讓他們怎麼會不挫敗?怎麼不憎恨?

記得有一個女孩,標準學霸,大學馬上畢業卻患上抑鬱症,她對我說:「萬老師,我怎麼辦吧,我唯一的技能就是考試,現在要畢業了,離開學校了,我再也不需要考試了,我這個唯一的技能也沒用了。」

這種對未來生活的恐懼,壓抑,讓她根本無法正確面對生活的壓力,所以當她說出:「我特別恨我父母,為什麼他們一直逼我學習,什麼也不讓我干,我住校的時候,連自己的衣服也不會洗,看著同學們都比我強,我特別怨恨他們。」

沒錯,這就是人類的思維,當一個人挫敗、憎恨的時候必然要選擇一個對象,必然就會追查是誰導致了自己無能,唯一能夠追查到的無疑就是父母,或其他負責養育的人。雖然一個成年人應當學會反省和教育自己,但是我們也需要讓一代又一代的父母明白,教育是要讓孩子學會生存,而不是增加孩子的挫敗感,教育是讓孩子願意長大,而不是抗拒長大,這是現代教育最大的敗筆,但絕不是中國獨有。

在把兒童的世界與成人世界分離這一點上,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都一樣,長達一個多世紀以來無數的心理學,教育學專家都把心理問題歸結為父母的責任,但是事實上這不僅僅是父母的責任,從更大的視角來看待這個問題,造成一代又一代的父母失職的正是經濟的發展,以及所謂的專家對人類社會生存法則的誤解誤讀,以及對兒童心理及教育的完美主義幻覺和對家長錯誤的引導。

說得直白點,就是經濟發展了,人們生活富足了,有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關注兒童的心理生理的發育了,然後有人發現了兒童的心理發育與成人有著些許差別,然後想當然地開始倡導兒童世界與成人世界的隔離,這種隔離導致兒童更樂於長久地生活在彼得·潘的世界中——任性、懶散、不負責任、拒絕長大,拒絕承擔責任……等等。

我必須強調這不是中國獨有的,這是世界性的問題,而且有關目前人類社會兒童教育的一切就是這樣建立起來的,並且這是工業革命五、六十年後最先在西方社會出現的,而後才在全世辦普及開來,這種有意識地隔離導致人類更多地沉浸在完美主義的幻覺中,讓這原本的兒童世界,一直延伸到成人世界中。

這些有著完美主義幻覺,被父母隔絕在童話世界中的孩子們長大後,就變成了有著完美主義幻覺的父母,而且他們會在孩子面前偽裝成完美的爸爸媽媽,尤其是在孩子小的時候,他們自以為理解孩子的一切,極盡所能在生活中實現他們自己對完美父母的幻想,所有自己的父母當年沒能夠滿足自己的一切,全部要讓孩子滿足,他們以為這是愛,但這其實是對自己幻覺的執著——既然我的父母沒有做到,我就要把這種遺憾彌補在孩子身上,我要證明給我的父母看,你們是錯的——這樣的思維背後是對幻覺無法滿足的挫敗感和深深的怨恨。

而且問題是在這樣的環境中,擁有這樣的父母的孩子們終有一天會長大,終有一天他們會發現其實父母無法滿足他們所有的願望,會發現原來這個世界上總有人比他們的父母要優秀,比他們的父母能夠給予孩子的東西更多,這就會讓孩子陷入羨慕嫉妒恨當中。

中國有一句話叫「兒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但是看看現在的中國,有多少孩子嫌母醜,嫌家貧?多少孩子在憎恨父母?這些其實都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父母的問題——當你想要偽裝成完美的父母,竭盡所能滿足你的孩子物質上與人攀比的需求的時候,你就註定要承擔這樣的結果。所以不是孩子不愛你,而是你根本不知道什麼是愛,作為父母,是你自己把愛理解得太膚淺了。

在養育子女的過程中完美的父母沉浸在幻覺里,經常會忘記了父母是人類,也忘記了自己是人類,更忘記了孩子也是人類,在極盡所能地付出,極盡所能的彌補之後,父母無法面對一個基本的事實,就是人類的慾望是無法滿足的,完美主義的幻覺也是無法滿足的。一代又一代的子女都有著各種各樣的慾望無法被滿足,各種各樣的挫敗和怨恨,而一代又一代的父母都拋棄了自己的父母,在怨恨父母的同時養育自己的孩子,於這樣的思維方式就傳承了下來。

所以絕大多數的現代父母,並沒有真正地愛孩子,他們愛的更多的是對自己的幻覺,更多的是期望藉由孩子來彌補內心幻覺無法實現的遺憾。

這導致的直接結果就是過度付出,缺乏界線感,當一個人過度付出的時候就必然會過度操控,而這必然會帶來憤怒。

真正的教育是要先學會看到自己是人類,父母也是人類,看到父母的局限也看到自己的局限,不要假裝自己是完美的父母,也不要受那些假裝自己是完美的專家所提的完美的建議干擾。

允許自己不完美,允許生活不完美,允許孩子不完美,允許父母不完美,然後才能看到真實的世界,不會強迫任何人變得完美,給自己和所有的人成長的空間。

愛要放鬆一點。

完美主義的父母有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就是將自己無法實現的野心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因為他已經努力做到完美了,這種過度的付出讓他誤以為自己有資格把自己的野心、夢想,寄托在孩子身上,讓孩子變得符合他的幻覺。

這是不可能的,因為幻覺中的矛盾任何人都很難發現。比方說,我們要求孩子要聽話,但是當他形成依賴型人格的時候,又怨恨他沒有主見;我們要求孩子有主見,但是當他不聽話的時候,又怨恨他太倔強。所以我們經常覺得我已經非常愛我的孩子了,但是卻看不到自己對孩子的愛附加了太多的要求,而且是無法達到,無法滿足的要求,我們會憎恨,會憤怒,會情緒化,然後我們還要說「我已經很愛我的孩子了,為什麼他還怨恨我?」

其實,對於絕大多數的父母來說,並沒有我們自己想像的那樣愛孩子,我們只是在愛著自己的幻覺。

有一個父親,要求太太承擔所有的家務,只要太太讓兒子做一點點家務,他立即就崩潰,但是卻跟他的太太說:「家務事就是你的事,你必須全乾,我媽當年從來沒讓我做過一點家務,你憑什麼就不行?」而他實際上有意忽略了他的媽媽是全職主婦,但是他太太卻是職業婦女,還要照顧兩個孩子,他不願意讓兒子刷碗,因為這是女人應該乾的,特別奇妙的這樣的直男癌還憎恨傳統方化,最後太太憤而求助於我,我告訴她如何處理,下次他再因為讓孩子刷碗而情緒崩潰的時候,她說:「你如果不讓你兒子干,那你就來干!」結果這個男人迅速閉嘴……

什麼是愛?當這個男人因為兒子刷碗而崩潰的時候,他真的覺得自己無比深情地愛著自己的兒子,但是當他面臨著要自己刷碗這點小事的時候,他的愛立即就消失了,他也迅速就逃離了。

所以絕大多數的情況下其實是父母以為自己愛孩子,但事實上真沒那麼愛。而且在這種幻覺中,一個人不知道如何去愛,也會侵犯孩子成長的空間。

做家務不是單純的做家務,在做家務的過程中,一個孩子才開始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學會磨練自己的耐性。當父母因為自己童年的經歷,而對現狀憤憤不平的時候,他所執著的是童年,那是情感和情緒上的執著,從而形成對現實的抗拒,但這並不是因為愛,在這種狀況下也看不到孩子,更談不到愛孩子。

最近有人在知乎提問:「假如給青春期的孩子房間裝攝像頭,發現TA有看黃片怎麼辦?」這個問題一看就是一個充滿了恐懼的父母問的,但事實上,如果你真的愛你的孩子,難道你不知道即便是父母,你也沒有資格在青春期的孩子房間里裝攝像頭?與「性」有關的一切都是個人隱私,你真的愛孩子,你就應該想到你青春期的時候,如果你媽看到你在手淫,你有什麼想法。

提這樣的問題的父母,其實根本沒有把子女當人看,沒有給子女人類應有的尊重。這是愛嗎?愛里不應當有尊重嗎?沒有尊重哪來的愛?沒有愛又憑什麼說「我很愛我的孩子」呢?

這其實就是完美主義幻覺的可惡之處:一切都是矛盾的,又試圖通過耍小聰明,通過控制讓矛盾隱藏,如果不能隱藏,就假裝矛盾不存在。

愛是要有智慧的,如果你覺得自己沒有智慧,至少要學會一點:施諸己而不願,亦勿施於人。做到這一點,多多少少會有點智慧,也不會落得個你愛孩子,但孩子卻恨你的下場。

更多內容請點擊此處 我的診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問醫生 的精彩文章:

醫院的地下一層
哪些因素會造成突發腦出血?腦出血和腦溢血是一回事嗎?
新生兒體溫
男人的錢包,為何打探不得?

TAG:愛問醫生 |

您可能感興趣

父母那麼辛苦,是要留什麼給孩子?
為啥以前的父母要生那麼多孩子?
為什麼父母對我們那麼嚴厲,對我們的孩子卻如此溺愛?
父親那麼老了,你還那麼幼稚
我那麼愛孩子,為什麼他總是對著干?
如果你是這2種家長,那麼幼兒園老師會打心眼裡優待你的孩子!
你的蛙兒子裝備都那麼多,那麼你呢?
為啥越來越多的女人懷不上孩子?想要個孩子怎就那麼難!
與孩子溝通和他們成為朋友,那麼應該怎麼走近他們的內心世界呢
那麼多人斥責孩子膽小,殊不知孩子是那麼的無辜!
相親男,「我追你那麼久為什麼不和我在一起,你人品怎麼那麼差」
你不能養活我一輩子,為什麼從小對我那麼嬌慣?
為什麼你吼了那麼多年,卻依然教育不好你的孩子?
如果你的婆婆是這樣的,那麼孩子放心給她帶吧,會很優秀
你們為什麼那麼愛吃雞兒?
爸爸,我那麼愛您,卻那麼「恨」您……
母親4次謀殺女兒 為什麼一些父母對自己的孩子那麼殘忍?
爸爸的性格如果是這樣的,那麼孩子長大後也不會差到哪兒去
你養了那麼久的青蛙,不是兒子,是野男人!「老母親」的心碎一地
狗寶寶那麼可愛,但是這幾隻媽媽卻快要被逼瘋,主人:自己的鍋自己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