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李定國、白文選途窮末路,分道揚鑣,作出不同選擇,悵殺天下英雄

李定國、白文選途窮末路,分道揚鑣,作出不同選擇,悵殺天下英雄

話說,順治十八年(1661年)八月,南明小朝廷最後的兩大擎天柱臣李定國、白文選得到了緬甸當局屠殺永曆大臣的消息,感到情況緊急,立即分路進至洞烏,用十六條船裝載兵馬渡江,向緬軍發起攻擊。

但緬方已有準備,李定國作戰失利,有五條船在江中傾覆。

十八日,明軍暫退洞烏,李定國軍先行,白文選部在後。

彼時,永曆政權已經是日薄西山,清廷又派吳三桂率大軍入緬甸捉拿永曆帝,前景不妙。

白文選的部將張國用、趙得勝等人心生絕望,私下議論道:「此地煙瘴,已傷多人,今再深入,氣候更熱,非盡死不止。寧出雲南,無作緬鬼。」

士兵們長期轉戰於中緬邊境一帶,生活和作戰條件極為艱苦,一聽主將的這番議論,軍心更加動搖。

張、趙兩人命令軍士趁夜間準備好行裝,直入白文選的卧帳,請他立即脫離李定國部,退還雲南。

白文選發現軍心已變,大吃一驚。

二將勸他說:「大事知不成,更深入瘴地,空死無名。殿下必隨晉王(指李定國),是續賀九儀也。」

當初,昆明失陷,賀九儀保存有上萬人兵力退往南寧。

李定國駐孟艮期間,賀九儀帶領這上萬兵馬來投,李定國軍勢得以重振。

賀九儀的老婆孩子因為留在雲南,被吳三桂俘獲。

吳三桂讓賀九儀的老婆寫信給賀九儀,招降。

賀九儀不忍妻兒被害,起了降清之念。

李定國偵知此事,哪肯輕饒?他將賀九儀捆起來,亂棍打死。

但,不管如何,賀九儀反跡未現,李定國就貿然將他處死,引起了軍中許多人不滿。

張、趙兩人拿賀九儀之死來說事,不斷說李定國的壞話,說白文選再跟著李定國混,說不定,會落到賀九儀的下場。

白文選的思想動搖了,問:「爾等今欲何往?」

張國用回答:「以此人馬出雲南,何向不重?」言下之意是以手下這支隊伍為資本投入清朝,不愁得不到重用。

白文選又問:「若皇上何?」

張國用粗暴地回答道:「心力已盡,可見天意。」

白文選於是不再說話。

看白文選不說話,張、趙二人就當他是默許了,就挾持白文選上馬起行,連夜急行軍七十里。

第二天凌晨,李定國得知白文選部去向不明,覺得事態嚴重,不由疑竇叢生,喃喃自語道:「鞏殿下(指白文選)欲何往耶?」

思忖片刻,派兒子李嗣興領兵前去觀察白文選部動向。

張國用、趙得勝擔心白文選會改變主意,就讓白文選走在前面,兩人領兵斷後。

五天之後,兵馬行至黑門限(又作黑門坎),張國用和趙得勝看李嗣興兵若即若離、尾追不舍,於是商議道:「晉世子急躡不去我,我軍行疲為累,不若就此山勢與決戰,令彼還,方可前進。」

主意拿定,兩人便揮兵扼據山險,弩箭和火炮一齊向李嗣興軍招呼。

李嗣興勃然大怒,整軍準備反擊。

正在這時,放心不下的李定國趕到,喝止了李嗣興。

李定國不勝感慨地說:「當年與我同事的數十人,如今都沒有了。倖存下來的,只有我與白文選兩人。我何忍心再與他相殘殺!既然他背主另找出路,想作自為之計,主意一定是已拿定了。我所以讓你尾隨他,是希望他能生悔心,或者還可以重歸於好。如今大誼已去,任他去吧!我自盡我忠君之事。」

命令將途中收編白文選部掉隊的四十餘士卒悉數放還,自己和兒子帶領本部兵馬返回洞烏。

白文選軍繼續走了三天,路上遇著從孟定來的吳三省部。

吳三省部的馬匹已全部倒斃,兵將全都徒步行走,不辭艱苦辛勞,一意入緬尋求李定國,以企會師。

白文選大受感動,流著眼淚說:「我負皇上與晉殿下矣!將軍能帥兵至此,使我有太山之助乎。」

吳三省也判斷出了白文選部此行是想去降清,就故意出言相激,說:「現在很多投降了清軍的人都抱怨說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個個都想著回歸明室,這就是我們堅決不肯降清而徒步到這兒的原因啊。」

白文選部上下聽了,無不心頭大震。

張國用、趙得勝也後悔自己此前的衝動,不再堅持前往昆明投降。

恰巧,又有徽州人汪公福不遠數千裡帶來鄭成功的約請會師表,白文選當下決定不再投清,吩咐大軍屯駐於錫薄,並派人前去木邦與李定國商討會師事宜。

然而,白文選還沒有接到李定國的回信,他和李定國鬧翻之事已被吳三桂偵知。

吳三桂當機立斷,馬上選派前鋒精騎追來。

白文選有所覺察,便引軍奔向茶山(高黎貢山南段之山,今屬緬甸)。

吳三桂聽說白文選已經轉移,擔心他會切斷自己大軍的後路,又加派部將馬寧和南明降將馬寶、馬惟興、祁三升等人分道追擊白文選。

十一月二十五日,馬寧等疾馳數日,在猛卯(距錫波江約800餘里)追上了白文選,反覆勸降。

白文選軍中糧盡,要戰不可、要逃不能,進退失據,只好長嘆一聲,悵悵歸降。

跟隨投降的有官員四百九十九名、兵丁三千八百餘名、馬三千二百六十匹、象十二隻。

吳三桂一方面安排人在猛卯受降,一方面入緬脅取永曆帝。

李定國只有五六千兵馬,兵力幽微,卻不泯復明之志,駐於九龍江(即瀾滄江流經西雙版納之一段河名)上,竭力聯絡各地土司,以期與吳三桂拚死一搏,扭轉局勢。

吳三桂大軍來去如風,康熙元年(1662年)永曆帝和太子落入清軍之手。

噩耗傳來,李定國如遭雷擊,頓足捶胸,號啕大哭。

標誌著明朝政權的永曆帝被俘,則復明已然無望。

自己的兵馬長期駐紮在人煙稀少地區,缺醫少葯,且糧食嚴重不足,病死、餓死的人員幾達半數。

李定國憤郁於懷,於五月十五日撰寫表文焚告上天,「若明祚未絕,乞賜軍馬無災,俾各努力出滇救主。如果大數已盡,乞賜定國一人早死,無害此軍民」。

六月十一日,李定國病倒。

六月二十七日,李定國自知大限已到,臨終前,託孤於部將平陽侯靳統武,命世子李嗣興拜統武為養父,叮嚀道:「寧死荒徼,無降也!」

交待完後事,當晚,李定國永遠地閉上了眼晴。終年41歲。

勐臘一帶各族人民,敬重李定國的忠義,將之尊奉為神,過其墓者皆膜拜,並在勐臘後山建「漢王廟」,歲時致祭,禮極隆重。

李定國部下中,多有堅決不肯降清的人,他們在中緬邊境阿瓦河東中一百餘里的荒山僻野中,聚族而居,與當地居民一起墾荒開礦,逐漸發展成為一個部落,部落的名字為紀念桂王朱由榔而起,號「桂家」。

「桂家」子弟將自己居住的地方喚作「望鄉台」,歲時憑眺,瞻望中國。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覃仕勇說史 的精彩文章:

劉福通和韓林兒是朱元璋授意殺害的?朱元璋真被冤了幾百年
宋高宗為什麼將帝位傳給宋太祖一脈的子孫
兒子們明明可以靠才華吃飯,張居正還替他們做這事,再也抬不起頭
明成祖看中一女孩,要冊封為皇后,女孩卻拒絕,這樣的故事您信嗎
吳三桂引清兵入關乃是千古罪人,但剛開始時,南明君臣為何對他稱頌不已

TAG:覃仕勇說史 |

您可能感興趣

《如懿傳》剛開始,一個細節註定青櫻與乾隆分道揚鑣,網友:可怕的「預言」!
出演於正清宮劇走紅如今卻分道揚鑣,問及原因何晟銘這樣解釋!
《天行九歌》:衛庄太「胸無大志」,所以張良與之分道揚鑣?其實都是一樣的!
左川加右川,雪上加霜,婚姻必引起軒然大波,中途分道揚鑣
伊朗曾為美國的小弟,後來兩國為何分道揚鑣?
馬思純歐豪分道揚鑣,不匹配的愛情註定走不到最後
唱紅了冷門歌曲的他們,卻因利益分道揚鑣,如今各走各路
同窗不同路——周恩來與吳國楨:從義結金蘭到分道揚鑣
不聯繫,就表示分道揚鑣的星座
宇宙星神:僅有的一對師徒,最後卻分道揚鑣,反目成仇!
戰楓的一個小細節看出他一直愛著如歌,奈何註定要分道揚鑣!
魯迅和胡適,兩人為何分道揚鑣?
她曾是第一夫人,後與丈夫分道揚鑣,晚年靠走秀風光無限
原本是知己的魏無羨和江澄,為何最後卻分道揚鑣,無法回到過去?
導演王家衛和演員梁朝偉的分道揚鑣,其實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他是成龍的師兄,曾被李小龍看好,卻因為追求不同與周星馳分道揚鑣!
朴槿惠已無路可退,文在寅:機會再次分道揚鑣,結局只有這一個?
李宗仁、白崇禧為何最終分道揚鑣,白崇禧飛赴台灣後,結果如何?
星爺成功路上,有他一杯羹,還是周星馳首位功臣,最終分道揚鑣!
未來的一周,前任離開,分道揚鑣,3星座放下舊情,從此形同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