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有人在家煲湯,有人用獨木舟丈量中國海岸線

有人在家煲湯,有人用獨木舟丈量中國海岸線

閃米特,一個劃獨木舟的人。

在江河湖海,那些平靜的地方,我們經常能看到划船的人,那麼悠閑怡情地享受著水上風光。但閃米特划船,除了在家附近的水道漫遊買菜,他更多的出行,是為了探險。

去網路上搜一下,關於閃米特的故事有很多。他是中國海洋獨木舟探險紀錄保持者,曾經用無動力的一條狹長獨木舟,橫渡了瓊州海峽和渤海海峽,並利用21天時間,環渡了海南島。而中國的幾大河流,他用64天完成了珠江漂流,234天完成黃河單人獨漂,是世界首例單人獨漂黃河的人。

喇嘛灣(內蒙古),這裡是黃河上游和中游的分界點

馬頭關(山西省),黃河中游的天險關口

黃河鄉(青海省)

那年5月的黃河源頭還未完全解凍

去年秋天,在ELLEMEN和帝舵表(Tudor)的一次合作專題報道中,我們曾追隨了六位探險家,他們有的在海上用風箏沖著浪,有的在山地上騎著車,有的在藏區探索無人之境,也有的在廣西的洞穴里深潛視探。獨木舟上的閃米特,也是其中之一。

2016年 ELLEMEN十一月刊專題報道閃米特

讓閃米特著迷和好奇的事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關於地理的事。他劃獨木舟在海上和江河探險,最初的目的,本來也是為了置身於山海霞光、大江大河的壯美。

十年來,他依靠獨木舟這種最原始的行船工具,去了很多用其它方式難以抵達的地方。浪涌、雲形、風和水色,告訴他距離岸的遠近,所有信息在海面上袒露無遺,但要讀懂它,需要的時間長度,可能是無垠的。探險過程中,擅於寫作的閃米特還發表過有關黃河兩岸生態、人文、歷史、包蟲病和沙漠污染等等極具社會價值的文章。他雙手有力,思考的分量,也不輕。

所以我們,被他迷住了。

而在那個跨越萬里路程的采編歷程中,我們也在思考,究竟什麼樣的活動才是探險。這個世界上,玩家比探險家多太多了。

危險、驚險、奇詭的經歷,是「險」的內容。「探」,代表了對未知領域的求索,代表了推動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的求知能力,而去探的人,本身要集合超乎常人的勇氣、體能、智慧、知識、心智、心理承受能力,還有某種偏執和犧牲,才能踏出探的那一步。

閃米特,從一個企業辭職,帶上了自己的獨木舟,走入了大海和大河,十年不返。他天生敢為,當然是一位真正意義上的探險家。

2017年5月11日,閃米特又駕著獨木舟,在廣西防城港市大清國欽州界碑附近的海域下水,開始了純人力、無護航的獨木舟環中國海岸線的航程,全程一萬八千公里。之前,從來沒有人靠人力的獨木舟環行過中國海岸線,「用未知的方式探索海洋,」他說,「這就是意義。」

這一次環中國海,閃米特做了兩種行程準備,第一種是:從五月開始,用一個月的時間,劃完廣西和廣東;六月至九月,在福建、浙江、上海、江蘇和山東段划行,最終於十月底到達遼寧。第二種計劃,是五月到六月中旬,在廣西廣東段;此後經過福建、浙江等地,十月到達上海浦東上岸——今年先划行這一部分,剩下的,明年再完成。

兩個看似差別極大的航程計劃,說明了這項探險挑戰的不確定性。閃米特說,海洋上的氣候和洋流狀況是未知和不可控的,再加上颱風季的多重未知,更加沒辦法確定具體細緻的行程,「只能是,劃一天,看一天。

我們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已經很遲了,決定去跟蹤報道的心意一定,就能做出一邊往機場趕,一邊買機票的「驚險之舉」。

GIF/636K

陪伴我們的,還是一直關注著那些不畏艱辛、勇於挑戰自我之人的帝舵表……

我們趕到防城港市的海岸邊,看到白茫茫烈日下,閃米特和他唯一的支持者、妻子羚羊,一人抬著獨木舟的一端,走下堤壩,在做準備。四周的安靜,有點讓人不適應。閃米特需要什麼,說一聲,羚羊就馬上鑽入越野車的后座,消失在堆積如山的裝備里。

GIF/1.0M

我有些落寞和驚訝地發現,除了圍觀的漁民幾句「咦?這是什麼?」的空洞的問句,見證這次行程的,竟然只有我們這幾雙眼睛。

所以,今年閃米特的中國海岸線航程,從五月至十月底,無論他採用哪一種行程方案,ELLEMEN都會全程關注,並聯合帝舵表,給閃米特和陸路隨行的妻子羚羊一些支持和竭盡全力的跟蹤報道。

閃米特只靠人力劃獨木舟,如果條件允許,他每天日出下海,夜晚上岸,或住旅館或搭帳篷休息。他堅持著自己寫日記的習慣,記錄探險沿途所見所想。我們會連載他的探險日誌。

在日誌之外,圍觀的人會給閃米特留言,他們問:

「在船上吃喝拉撒怎麼辦?」

「這麼好的獨木舟,加上GPS導航,在風平浪靜的海岸線上划行幾十公里?這也叫探險?」

「閑的,有意義嗎?吃飽了撐著!」

「我只想知道這人是幹嘛吃飯的?可以不用上班而去全球旅遊!」

「戴一塊帝舵表,能去探險環中國海岸線?」

……

多麼好的話題啊。閃米特的日誌連載會講這些故事的。

我們只希望,你能看到這些故事。

2017閃米特水上環中國-起航

「人生的最大幸運,莫過於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強時發現了自己的人生使命。」我並不是很認同斯蒂芬茨威格這句話。因為我發現自己的人生使命時,已經33歲了。

在體育領域,運動員在30歲以前就退役了。在探險領域,很多人也活不到40歲。這樣一想,我是何其幸運。

逆風逆流中,我又出發了。如果非要想清楚了才行動,這世界上很多事情便不可能實現。

闊別三年的大海,讓我感到恐懼又親切。

但是,緊張沒什麼用。我需要的是鼓起勇氣,去證明自己仍然有實力,用我的獨木舟,繼續在海洋上探險。

環中國海路線圖(紅色線:已完成航線;藍色線:閃米特環中國海計劃航線)

我這次的水上環中國起點,嚴格意義上說,是從中國海岸線的終點開始的。

GIF/995K

GIF/1.0M

很多人問,為什麼不從遼寧丹東由北向南開始,而選擇反向環行,這個問題的答案,涉及到太多海洋知識,沒法簡單回答。

不過,無論從哪邊開始,複雜的洋流變化,都會讓行程隨時充斥「逆流」,並無「順流」一說。

我是從北侖河的入海口下水的。北侖河是中國和越南的界河,河的北岸是中國,南岸是越南,兩邊各有對應的地標。

從中國這邊看過去,能隱約看到河對岸的越南建築物輪廓。北侖河東北邊這幾十公里遠的白龍灣地帶,現在屬於廣西壯族自治區防城港市下屬的縣級市——東興市。

我腳下就是中國海岸線的模型

在清朝末期,這一帶是中國和法國之間的兩不管地帶。雖然滿清跟法國早在1885年,就簽訂了以北侖河為中國與法國(越南當時是法國的殖民地)的國界。

但這之後,法國一直宣稱,北侖河東北邊這幾十公里遠的白龍灣地帶,屬於法國,而不是條約上寫的滿清政府。

5年之後的1890年,光緒帝下令,在中國大陸海岸線和陸地邊界線的交匯點立碑,史稱「大清國一號界碑」。

我就是從這個大界碑處下水的,很有點給中國長臉的感覺啊!

雖然條約白紙黑字的簽了,石碑也巍然屹立了,但是白龍灣這一帶,當時實際上依然是無人管制的地區。

清代末期,有文字記錄顯示,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江平半島以東好幾十公里遠的地區,被稱為白龍灣,而這整個白龍灣,主要居住的都是越南人。

怪不得在1885年中法簽訂了國界條約後,法國人還宣稱北侖河北邊白龍灣一帶,是屬於他們的國土。

從各種資料,以及現在這一帶主要還是生活著京族人來看,當年法國人的領土訴求,是基於這一帶生活的不是中國人,而是現在被國內稱之為京族的越南人。

就這麼糾結著到了民國時代,這一帶還是中國和越南都沒有進行有效管制的混亂地帶。

直到1958年,新中國給這些越南同胞建立了一個新民族——京族。

從此,一個新的少數民族誕生了,如今,他們是中國56個民族中的一個。

當地京族同胞說:「是周總理決定,要管管這裡,我們才過上了好日子。要不然,誰都不管,亂的很。」

我倒是覺得,是遊客的到來,讓他們賺到錢後,才過上了真正的好日子。

水上環中國的出發地,確切來說,是北侖河河口的竹山村,因為地理位置的特殊性,這裡的大清國一號界碑成為了旅遊景點。

我從河口中間的一個小島下水,這條界河的河面只有2、3百米寬。為了避免一不小心就非法越境到了越南,我小心翼翼的盡量靠北岸划行。

GIF/923K

從這裡開始,算是正式拉開了獨木舟環中國海的序幕。

北侖河入海口經過長年累月的泥沙沖積,水非常淺。最開始的一公里多航程,水深不足半米,為了避免發生擱淺,我只好向越南方向划去。

水淺依舊,等我划到離岸邊2.5公里遠,水深依然不足半米。雖然不至於讓獨木舟擱淺,但淺水使獨木舟捲起海底泥沙,導致我的划行速度大大下降。

這個時候,我已經處於兩國中線上了。獨木舟離越南海岸與中國的海岸的距離幾乎相等。搞不清楚自己依然在祖國的海面上,還是已經非法闖入了越南海域。

我是中午才出發的,因為潮汐的緣故,午時的水位,比清晨上升了0.8米。如果是早上出發,這個地方的情形,應該是在退潮狀況下露出沙面的海底。

我劃著艇,謹慎前行著,避免在這種地方擱淺。我這條新的探險艇很重,萬一擱淺的話,只能扛起它前行,想想都肩膀疼。

不過,這條艇的速度,是我過往十年探險生涯以來,劃得最快的一條艇。

大半小時後,划行了6公里,北部灣海域的水深,終於超過了一米。沒有拖著海底泥沙前行的獨木舟,讓我越劃越快。

GIF/685K

靠近中國的海岸邊,有京族大哥在養蚝。簡陋的浮筒蚝排,沿著海岸線,長長的伸向天邊。

閃:大哥,這裡的蚝收穫好嗎?

蚝農:一點都不好。

閃:為什麼不好呢?

蚝農:你看,這裡水底都是沙,沒有泥,瘦呀,蚝不長。

閃:沙底不是會讓海水更乾淨嗎?你看,這裡淺的海面,水都很藍很漂亮啊。

蚝農:水清就瘦唄,蚝不長。

閃:那哪裡養蚝長得快呀?

蚝農:在外面水好,蚝長得快。

閃:那你為什麼不去外面水好的地方養蚝?

蚝農:我不得去。

沿著岸邊的瘦蚝排,前行不遠就是萬尾金灘的岬角,今天風不大,天氣晴朗,獨木舟划行速度很理想。

能在照片中找到我嗎?

在靠近岬角的位置,海面上橫著一排蚝排,不知道是中國的還是越南的,居然跨越國界,橫在了兩國之間,擋住了我前行的道路。

蚝排上沒有人,海面上也沒有漁船,可能是因為5月開始進入休漁期,漁船都停靠到碼頭去了。

以前遇見的一些漁民曾經告訴過我,他們並不會一直在自己家附近打漁,而是哪裡有魚就到那裡去打,有時候很久都不回家。

廣西和粵西地區,就有不少漁船常年在珠海的萬山群島打漁。休息的時候,漁船就停靠在珠海的香洲魚碼頭。

但一旦到了休漁期,所有的漁船就必須回到自己的原籍港口停靠。

據說漁政會檢查每一條當地註冊的漁船,在休漁期必須在當地的漁港里停靠,以防漁民在休漁期非法出海捕撈。

思忖之間,一條快艇突然飛快地從岸邊向我飛馳而來。到近處才發現,是一條海警快艇。這讓我很緊張,畢竟這裡是兩國邊境的敏感地帶,不知道海警會不會為難我。

正忐忑不安時,海警船在我前面幾米遠的地方飛馳而過,開快艇的軍裝平頭小夥子,向著我豎了豎大拇指,還衝我笑了笑,轉身就掉頭把快艇開走了。

真讓人意外,很少碰到這麼nice的海警。

不到兩個小時,就到達今天的終點——京族人的聚居地——萬尾金灘。

這裡是京族三島之一,東興的萬尾、巫頭和山心,是京族主要的聚居地,稱為京族三島。

第一天的熱身試水進度,遠比想像中快。這也是我第一次在海里測試這條新船,整體來說,速度和性能都相當不錯。

被當地人稱為有十公里長的萬尾金灘,實際只有七公里長。作為中越邊境上最大最漂亮的沙灘,這裡成為了邊防城市——東興市最熱鬧的旅遊景點。

居住在這裡的京族人,也因為旅遊業的開發而獲益良多。怪不得江平半島上的京族人,那麼感激周總理下令管治這片土地。

海灘上的旅遊業很火,七公里長的黃沙沙灘旁,密密麻麻都是餐館,離沙灘不足幾米的地方,有如此高密度的大排檔,其污染程度可想而知。

沙灘邊的所有餐館,基本都不提供任何食材,只提供來料加工服務。來這裡吃飯的遊客,必須要自己到海鮮市場去買食材,餐廳只收加工費。

海鮮市場離沙灘有好幾公里,如果自己沒有車,在這裡吃頓飯都相當困難。

據說,在萬尾金灘這裡的京族人,在漁業生活中,至今還保留著「見者有份」習俗。俗稱「寄賴」。即漢族俗話說的「沾光」之意。

如果想吃海味,可以到退潮後的漁箔邊或滿載歸來的漁船上,撿一些拿走,主人是不會怪罪的。

在長期的漁業生活中,京族人還形成了一些特殊的禮儀和禁忌。

如飯燒焦了,不可以說「焦」,因為「焦」與「礁」同音,漁船怕觸礁,要避開同音字。在船上將「油」說成「滑水」,「滑」即「順利」、「順當」之意。

京族男子每次出海,老人、婦女和孩子都要到海灘上送行,並舉行一些祭海活動。

而在廣東,福建一帶的漁民,則因為忌諱海上翻船,吃飯的時候,做熟上盤的魚不可以翻面。每次出海前,都必須拜祭天后龍母。

如果不是有這次水上環中國的計劃,也許我這輩子,也見不到一個京族人,更無法了解他們的歷史和現代生活。

這就是探索的魅力,它讓我認識到,世界是廣闊無限的。

撰文:閃米特

編輯:何葉、八遍森、小瓶、羚羊

攝影及攝像:OVE、小夏、小璞

排版:Lori

(部分圖片由閃米特提供)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ELLEMEN睿士 的精彩文章:

彭于晏:人到35歲,如何悟空
為了這個消失了18年的名字,寶馬發了個組合大招
波瀾不驚又皆大歡喜的戛納七十周年
從前有個男人,端午節那天老婆被搶走了……
在她的電影面前,《五十度灰》就是小兒科

TAG:ELLEMEN睿士 |

您可能感興趣

在中國最具有名氣的5位男明星,有人在中國成家,有人已經去世
中國最有錢的五個女人,有人富過馬雲卻移民外國,有人美過范冰冰
美國人眼中的世界四大元帥,其中有個是中國人,也是唯一的亞洲人
她是中國人眼中的醜女,卻是外國人眼裡千年一遇的東方美人
美國人眼中的四大元帥,有一位是中國人,還打敗了美國
此人是大唐名將,在中國不出名。韓國人卻把他當做英雄
世界上五大隱形富豪家族,都比馬雲家族有錢,第一名是中國的家族
美國有51區,英國有麥田怪圈,外星人為啥不敢來中國?
世界有個國家,滿街都是漢字,還以為是在中國,美女都想嫁到中國
中國軍人堆的雪人
全世界最富有的國家之一,華人佔七成多,中國富人移民的天堂
美洲印第安人和中國人一樣,都是女媧造出來的,有神話為證
美國的10位世界風雲人物塑像,中國有兩人在列,並且是坐像
中越邊境的少數民族,與中國人基本沒差別,羨慕對岸中國人有錢
中國人獨有的生活美學
把中國放在第一位的國家,人們見到中國人「兩眼淚汪汪」
蘭花之美,只有中國人最懂!
美國人眼中的亞太局勢,最有可能第一個同中國開戰的亞洲國家是它
德國這座小鎮的人長得金髮碧眼,卻堅稱自己是中國人
和中國相鄰,羨慕對岸的中國人有錢,姑娘想嫁到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