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徽州最早睜眼看世界的人是誰?屯溪南溪南龍光大石坊告訴你答案!

徽州最早睜眼看世界的人是誰?屯溪南溪南龍光大石坊告訴你答案!

徽州最早睜眼看世界的人是誰?屯溪近郊-南溪南-龍光大石坊告訴你答案

南溪南吳中明牌坊,攝於2015年

在黃山市屯溪區屯光鎮南溪南村頭,矗立著兩座牌坊,一座叫「覃恩」大石坊,建於康熙年間;另一座叫「龍光」大石坊,它高12米多,寬9.5米,四柱三門,雕鏤精美,是明代萬曆四十年(1613年)所建,距今已有400年的歷史了。龍光大石坊表彰的人物叫吳中明,根據《萬曆十四年丙戌科進士履歷便覽》的記載,吳中明生於丙辰年,即1556年。鄒振環《晚明漢文西學經典:編譯、詮釋、流傳與影響》第121頁注釋中,確認吳中明卒於1617年。前後算來,吳中明在世時間為62年。

吳中明字知常,號左海。民國《歙縣誌》有傳。全文如下:

「吳中明,號左海,篁南人。由進士歷端州、汀州兩府推官,以廉平稱。升南刑部主事,執法不阿權貴,尋轉南吏、禮二部。

權璫陳奉橫行三楚,言官朝疏上,夕緹騎下,莫敢誰何。中明獨備列奉暴橫狀,時論韙之。

擢河南提學,晉參政,分守汝寧道。汝寧王縱奴張瀹殺人,中明當其罪,卒置奴抵罪。王急走愬上,中明劾王坐擅離城律,愬不得行。全活饑民殆億萬。

備兵薊鎮,邊牆台堡屹然改觀。及藩陝撫粵,所至皆稱。綜核,晉南戶部總督糧儲。以勞瘁卒。贈南京戶部尚書,予全祭葬。廕一子。」

《歙縣誌》吳中明傳

萬曆十四年(1586年)吳中明以廷試三甲八十四名,考中進士,時年30歲。他先後被派到端州和汀州任推官。推官是正七品,相當於現在的中級法院院長。端州就是肇慶,是明朝晚期傳教士登陸的第一個據點。當時的肇慶知府叫王泮,是個開明的學者,1583年10月,他接納了利瑪竇一行,後來他還請利瑪竇把掛在教堂接待室牆上的世界全圖翻譯成中文。這就是利瑪竇在中國做的第一張世界地圖:《山海輿地全圖》。1584年,王泮遷按察司副使,分巡嶺西道,仍駐肇慶。1586年吳中明被委派到端州做推官的時候,應該和王泮、利瑪竇有交往,也肯定見到過《山海輿地全圖》。可以說,王泮、吳中明是第一批睜開眼睛,認識世界大小和形狀的中國學者。

吳中明何時離開端州到達汀州,目前還沒有找到這方面的資料。汀州屬福建,即現在的龍岩市。《汀州府志》卷十六載:「吳中明,歙縣人,課士講學,有惠政,祀澄心堂。」

16世紀下半葉到17世紀上半葉正是歐洲奠定近代科學體系的關鍵時期,培根(1561–1626)、笛卡爾(1596-1650)、哥白尼(1473—1543)、伽利略(1564-1642)等人的著作,鋒芒直指中世紀的經院哲學,歐洲社會即將發生歷史性的巨變。而反觀大明王朝,雖然張居正(1525-1582)當國十年,輔佐萬曆皇帝開創了「萬曆新政」,但只能救得一時。在他死之後,官府的非法征斂成為民間社會的不堪重負。

據《明史》記載:從萬曆二十年到二十七年,寧夏、朝鮮、播州用兵,費帑金共一千二百萬,「國用大匱」。中間又有兩宮三殿之災,「營建乏資,計臣束手,礦稅由此大興矣。」「大璫小監縱橫繹騷,吸髓飲血,以供進奉。大率入公帑者不及什一,而天下蕭然,生靈塗炭矣。」

《歙縣誌吳中明傳》中說「權璫陳奉橫行三楚」,在《明史》的《馮應京傳》和《陳奉傳》中有詳細記載。史稱「武昌民變」。

武昌民變發生在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當時吳中明任南京吏部主事。明代吏部作為六部之首,是管理全國文職官員的機關,郎中是吏部各司實際負責人,主事對郎中負責,明朝的吏部主事是正六品,在處理事務時,只是輔助郎中行事而已。以低微的官職直接挑戰皇帝身邊的權璫,是需要非凡勇氣的。但正是這種勇氣,讓吳中明在明史上留下了精彩的一筆。

《明史陳奉傳》載:「二十八年十二月,武昌民變。南京吏部主事

吳中明奏言:「奉嚇詐官民,僭稱千歲。其黨至直入民家,姦淫婦女,或掠入稅監署中。王生之女、沈生之妻,皆被逼辱。以致士民公憤,萬餘人甘與奉同死,撫按三司護之數日,僅而得全。而巡撫支可大,曲為蒙蔽。天下禍亂,將何所底!」大學士沈一貫也乞求皇上立即撤回陳奉,「以收楚民之心」。但萬曆皇帝依然無動於衷,「皆置不問」。

《明史》保留下來吳中明的資料,只有《陳奉傳》中這一段。幸運的是,復旦大學朱維錚教授主編了《利瑪竇中文著譯集》一書,使我們可以看到吳中明在南京期間與利瑪竇的交往情況。

利瑪竇《畸人十篇》記載了他和吳中明的一段對話。這段對話發生在1600年5月19日,討論的題目是如何修身達道。在與利瑪竇討論幾個回合之後,吳中明得出了結論:「無為於善,即有為於惡」。意思是說,無過失、不犯錯離聖賢之道還很遠,人生在世要「為善」。「蓋凡善,吾力所能行,無非吾分所當為矣。」就是說,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就是自已應該做的分內事。如果能做而不去做,就不好了。

利瑪竇於萬曆二十七年(1599)進入南京,他在南京共兩年五個月。他「出入官府,廣交權貴,熟讀儒書,舌戰佛僧,重刊輿圖,講授西學,深結耆學,名揚士林。」這為他後來在北京的立足打下了基礎。在南京的活動,《利瑪竇中國札記》一書有詳細的記載。這裡單表他和吳中明做的一件大事:重刊輿圖。

「那時當權的官長(中譯者註:義大利文寫作Uzohai,吳左海,即吳中明。)要求利瑪竇神父修訂一下他原來在廣東省所繪製的世界輿圖(中譯者註:《山海輿地全圖》),給它增加一些更詳盡的注釋。利瑪竇神父非常樂於從事這項工作,他大規模地重新繪製了他的輿圖。……他的官員朋友對這個新輿圖感到非常高興。他雇了專門刻工,用公費鐫石複製,並刻上了一篇高度讚揚世界輿圖及其作者的序文。」(《利瑪竇中國札記》第四卷第五章)

南京版地圖在精工細作和印行數量上都遠遠超過了廣東肇慶版。吳中明複製的這版地圖從南京發行到全國各地,到澳門甚至到日本。該版地圖是彩色版,其特點是用五色以辨五方,猶如十六世紀文藝復興時流行於歐洲的地圖。遺憾的是,據說,南京版世界地圖也已失傳。

我們現在能看到的是第三版世界地圖,它是萬曆壬寅年即1602年刻印的,是利瑪竇在中國繪製的最後一幅地圖。這幅地圖叫《坤輿萬國全圖》,是在吳中明複製的第二版地圖上改進的,共有六個版面,六篇序跋。除李之藻的序外,還有利瑪竇、吳中明、楊景淳、陳民志和祁光宗的跋。

利瑪竇在《跋》中再一次提到吳中明,他說:「庚子至白下,蒙左海吳先生之教,再為修訂。」說的是萬曆28年(庚子)即1600年,吳中明請他繪製第二版世界地圖的事。

而吳中明在《跋》中,對國人認識世界的方法進行了批評。他說:「囿於所見,或意之為小;放浪於所不見,或意之為大。意之類皆妄也。」意思是說,認識世界不能靠主觀臆測,想當然的東西總是虛妄的,不真實的。對於利瑪竇繪製的世界地圖,他評論說:「蓋其國人及拂郎機國人皆好遠遊,時經絕域,則相傳而誌之,積漸年久,稍得其形之大全。然如南極一帶,亦未有至者。要以三隅推之,理當如是。」吳中明的這篇跋文應該就是《利瑪竇中國札記》中說的那篇:「高度讚揚世界輿圖及其作者的序文」了。今天看來,「高度讚揚」的說法未免誇大了,吳中明的這篇《跋》確實客觀比對了中西方認識世界的方法和結果。

吳中明《跋》全文

利瑪竇來華刻印世界地圖之際,中國也有自己的世界地圖。就是中國的十五個省,在它周圍的海中,再放置了幾個島,以代表中國人所知道的外國,所有這些島嶼加在一起,還不如一個最小的中國省大。

時光飛逝,有太多的故事淹沒在歷史海洋里。南溪南村頭這座龍光大石坊躲過文革災難,僥倖存活了下來。它使我們今天仍有機會回訪先賢的功德,感受那源遠流長、永不斷滅的人文之光。

附:《神宗實錄》中有關吳中明的史料

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三月,以廣西副使吳中明調補河南提學副使。

萬曆三十三年(1605年)三月,河南參政吳中明奏乞移贈父母。下吏部覆議,許之。

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十月,升河南參政吳中明為按察使。

萬曆三十八年(1610年)閏三月,復除原任河南按察使吳中明為山西按察使。

萬曆四十年(1612年)六月,升陝西右布政吳中明為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廣西。

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十二月,廣西水災,巡撫、都御史吳中明,巡按、御史穆天顏請發內帑金錢,或留本處稅銀賑恤。

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十月,起原任廣西巡撫吳中明為南京戶部右侍郎、總督糧儲。

萬曆四十五年(1617年)正月,起升原任巡撫、廣西右僉都御史吳中明為南京戶部右侍郎兼南京都察院右僉都御史。

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十二月,准原任南京戶部侍郎、右僉都御史在任病故吳中明照例與祭,仍給全葬。

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六月,贈原任南京總督糧儲、戶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吳中明為南京戶部尚書。中明繇進士歷今職,以勞瘁卒於官。已蒙諭祭,營葬如例。所據贈官一節,禮部稱:其隕身勤事,例有可援。吏部覆允,故有是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遼寧北鎮:李成梁石坊被塗寫「×到此一游」
只知道貞節牌坊就out了,蕉城清代令人稱奇的三座石坊,聽過沒…
探訪自貢歷史建築之迴龍橋石坊
「西泠印社」石坊題字為其所書,這位清人隸書高古而不失秀美!
庵上石坊,中國1400多座石坊中最為精湛、工巧的一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