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令人感慨無限的奏疏和硃批

令人感慨無限的奏疏和硃批



令人感慨無限的奏疏和硃批



話說,故宮內有一個「內閣大庫」,即明清的中央書籍檔案庫,所藏物品中書籍佔了十分之三,檔案則佔十分之七。這批檔案中,僅有幾千件是明代的,其餘都是清代歷朝政府所奉行的硃諭,臣工繳進的敕諭、批折、黃本、題本、奏本,外藩屬國的表章,歷科殿的答卷等等,史料價值極高。


清朝末年,清政權已日薄西山,無力管理,庫房年久失修,曾經發生了兩次庫牆坍塌事件。


1909年,為了整修大庫,大部分檔案被搬出了庫外,有十幾二十萬斤之多,堆積如山,無處安放。

怎麼辦?


有人覺得,這些陳年材料都已經過時,屬於廢紙一堆,不如一把火燒了乾淨。


這個提議,得到了許多人的同意。


眼看這些珍貴的檔案就要付之一炬了。


幸好,時充體仁閣大學士兼管學部的張之洞正籌備成立京師圖書館,派學部參事羅振玉去大庫撿取書籍。


張之洞和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並稱為「晚清四大名臣」;而羅振玉也是一個很了不起的人,被冠以「國學大師」之稱,而如果細化一點來說,還可以在他的頭頂上加上若干「家」的稱號,比如說考古學家、金石學家、敦煌學家、目錄學家、校勘學家、古文字學家,甚至中國近代農學家、教育家等等。


羅振玉到了大庫,在這些待焚的檔案中簡單地搜檢了一會兒,猛吃一驚,天,這些,可都是後世研究明清兩代史學的寶貝啊!


他趕緊返回建議張之洞由學部管理這些檔案。


1911年辛亥革命後,北洋政府國務院接受了清軍機處檔案全宗,儲藏於集靈囿。


1916年北京政府教育部成立歷史博物館,這批檔案移至午門、端門存放。

檔案雖倖免於火被保存下來,但卻長達數年無人問津。


1921年,北洋政府財政窘迫,各政府部門均要自籌資金維持。


教育部認為這些就是廢紙,於1921年分裝8000麻袋(一說為9000麻袋),共15萬斤,以大洋4000元賣給北京西單同懋增紙店。


大內檔案殘留的只有62箱1506袋。



令人感慨無限的奏疏和硃批



當時的羅振玉以滿清「亡國奴」的身份自居,準備攜眷逃亡日本京都,聽說15萬斤的史學資料被當作廢紙論斤稱兩地賣給了同懋增紙店,不由得心如刀絞,火急火燎地往紙店趕。


畢竟那些資料的重量和數量龐大,羅振玉趕到紙店時,已經賣出了約l000麻袋。


這個時候,羅振玉所能做的,就是將剩下的7000麻袋檔案以1.3萬大洋收購回來,僱傭了十多人進行整理。


可是,羅振玉自己都準備逃亡往日本了,又怎麼存放這如山如海的東西呢?百般無奈之下,他只得將大部分以1.6萬大洋轉賣給清朝遺臣李盛鐸,其中的40箱則賣給日本人松崎(算了小小賺了一筆),另外將自己精心挑選出來,認為最珍貴的64872件檔案存好,後來獻給成為了偽滿洲皇帝溥儀。

再說回大內檔案殘留的那1506袋資料,這些資料的下場也很慘。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直系馮玉祥於該年10月發動北京政變,推翻曹錕政府,將末代皇帝溥儀逐出了故宮。


溥儀一走,則其留下的故宮財產便處於無主狀態。金銀細軟之類,馮玉祥自然會安排人手進行接管,但那些史學資料就只有書魂四散飄零、自行湮滅於塵世了。


這真是一個令人無限感慨的話題。


然而,把時間往回挪一挪,挪回到所謂的「康嘉乾盛世」,這些資料都是至高無上、不容窺看、不許更改一字的皇家物品,誰稍有觸犯,必是死路一條。


曾經,有一個名叫黃檢的朝廷大員就為此倒盡了血霉。


黃檢是漢軍鑲紅旗人,曾任山西按察使、布政使等職,乾隆四十年更擢升為福建巡撫。


黃檢為封疆大吏,權重一時,讓人艷羨不已。然而,若跟他的祖父黃廷桂比較起來,黃檢還差很遠。


黃廷桂是雍正、乾隆兩朝名臣,得皇帝恩寵,歷任四川、兩江、陝甘總督,晚年進京為內閣大學士,去世後入祀賢良祠,圖形紫光閣,世襲伯爵。



令人感慨無限的奏疏和硃批


黃廷桂咽氣前,將自己寫的、並錄有雍正和乾隆硃批的奏摺底稿交給了孫子黃檢。


這個黃檢,在任山西按察使時,為了標榜爺爺的功德,顯擺一下爺爺當年的榮寵,竟然把這些錄有雍正和乾隆硃批的奏摺底稿私自刊刻,印刷了二十部,當作禮物送給了巡撫巴延三等官員。


這下觸犯「天條」了。


乾隆四十四年,神經過敏的乾隆帝借修四庫全書為名,寓禁於徵,大肆搜檢天下書籍,凡有片言隻語對大清不利的書籍,一律焚毀或篡改。不知怎麼,黃檢這限量版的《黃廷桂奏疏》竟然出現在了乾隆的龍案之上。


在乾隆看來,奏摺上面所論皆為國家大事,本來就不該泄漏到民間,這該死的黃檢不但將奏摺刊行了,更將原奏摺上皇帝的硃批印上,更是罪該萬死!


不過,乾隆生氣歸生氣,卻不好發作。


因為他的父親雍正帝曾大大方方地把數千份臣子上給自己、而他自己又作了硃批的奏疏刊刻頒行天下。


按照清朝制度,官員給皇帝上了奏摺,提出問題或彙報工作,皇帝都會用紅墨汁直接在奏摺上做批示,是為硃批,發還給臣工執行。而臣工照批行事後,又要恭恭敬敬地把該奏摺奏還。


雍正是個很熱愛皇帝這個職業的實幹家,工作勤奮,加班加點,任勞任怨。他在大臣奏摺上的硃批也很見功夫,洋洋洒洒,動輒數百言、上千言的批條比比皆是。


就因為這樣,某日,雍正心血來潮,覺得有必要讓天下子民知道自己在治國理政上的英明遠見和勤勉艱辛,便親自在內外諸臣交回的數萬份硃批奏摺中精心挑選出了十之一二,吩咐刊刻頒行。

雍正這麼做,其心態跟現在網友在「朋友圈」上面曬自拍照、工作照之類是一樣的。


雍正還親自提筆寫了一篇序,聲稱上面的硃批「一字一句皆出朕之心思,無一件假手於人」,之所以刊刻發行,那是要「教人為善,戒人為非」,並讓天下臣民「咸知朕圖治之念,誨人之誠。或人人觀此而感動奮發,各自砥礪,共為忠良。」


雍正當年的做法爽是爽了,但卻把現在的乾隆帝給憋苦了——誰都知道那種有氣沒處出的難受是很讓人抓狂的。


乾隆的眼睛瞪得象銅鈴,氣咻咻地前後翻看《黃廷桂奏疏》,終於,他發現了一個火山爆發口——這個《黃廷桂奏疏》上面所錄的雍正的硃批和雍正親自欽定頒行的硃批有多處不符,文字有出入!


哈哈哈哈,黃檢,看朕不捻死你!


乾隆連下數道長諭,嚴斥黃檢之「乖謬」行徑,罵黃檢為博取虛名,私改先帝硃批,罪大惡極,令革去其巡撫之職,交部嚴加議處。


可憐的黃檢閑來沒事靜坐家中,哪料大禍突然從天而降,一班如狼似虎的差役將他鎖拿進京,福建巡撫大印被移交閩浙總督。


其實,就算給黃檢一百個膽他也不敢私自篡改雍正的硃批內容。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黃廷桂奏疏》上面所錄的雍正的硃批和雍正親自欽定頒行的硃批會有多處不符?


答案很簡單,不是黃檢篡改了硃批內容,而是雍正親自對硃批內容進行了修改!


想那雍正要將自己的理政風韻昭告天下,不但對將要刊行的奏摺進行了精挑細選,選出來後,也要對硃批內容做了周密嚴整的修改,好以一副「明君聖帝」的面目示人。

也就是說,黃檢刊行的是原稿,雍正頒行的是修改稿,文字上當然有出入了。


但乾隆不管,被怒火燒昏了頭的他根本不會考慮這些,把一切罪愆全歸咎於黃檢。


黃檢被拿,朝廷內外頓時掀起了一場軒然大波。


那山西巡撫巴延三不是接受過黃檢相贈的一本《黃廷桂奏疏》嗎?這下麻煩了。乾隆罵他不但不制止黃檢私刻奏疏的非法活動,還接受了這本反動書籍,實在是溺職!


巴延三嚇得魂飛魄散,不但自投部議處,還賣力追繳散佈於山西官員手中的《黃廷桂奏疏》,爭取朝廷的寬大處理。


黃檢的哥哥黃模任湖南某鎮總兵,曾讚賞弟弟刻印祖父奏疏之舉,也組織人員抄寫了二十四本,雖未散布流入民間,黃檢案發,他也坐立不安,趕緊自首,請交部議處。


已經退休在家的原大理寺卿尹嘉銓也接受過黃檢的贈書,也是聞之色變,趕緊將燙手的山芋《黃廷桂奏疏》上交,請交部議處。



令人感慨無限的奏疏和硃批



那個接受了黃檢上交福建巡撫大印的閩浙總督楊景素也是驚懼不安,他雖然沒得黃檢贈書,但他的祖父曾經刊刻過他的曾祖父原昭武將軍楊捷的《平閩記》一書,而書中就摘錄有康熙十七年的一道上諭,這一行為,顯然和《黃廷桂奏疏》是相同的。為了減輕自己的罪愆,楊景素前思後想,最後還是自動自覺地將《平閩記》恭呈御覽。

……


《黃廷桂奏疏》其實並不存在什麼違礙文字,但因為乾隆脾氣乖舛、喜怒無常,竟然造成朝野風聲鶴唳、肅殺滿天的局面,讓人詫異。


而更讓人慨嘆的是,誰又會想得到?一百五十年後,那些被乾隆視為臬寶一樣不許別人窺讀一字的奏疏竟然會被垃圾一樣被丟棄屋外,一任風吹雨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覃仕勇說史 的精彩文章:

無才、無德、性急、殘暴、刻薄寡恩——這些標籤,屬於崇禎帝嗎
彪炳史冊的南宋抗金英雄,私德很差,淫人妻女,逼死部將
眾說紛紜袁崇煥:昏招被凌遲掩蓋,死後因乾隆封神
努爾哈赤的「七大恨」到底是哪「七大恨」?

TAG:覃仕勇說史 |

您可能感興趣

一封挑戰嘉靖皇帝忍耐極限的奏疏,你知道是誰寫的嗎?
「經緯之才」陳子昂·其三:一篇奏疏,顯雄才大略,豈止於文人?
李世民將功臣侯君集下獄問罪,看了此人寫的一篇奏疏,立刻放人
《康熙王朝》姚啟聖三道奏疏被扣,康熙下令嚴查,結果讓人無語
權力角斗:一封奏疏便輕易革去特務機關西廠,這背後隱藏怎樣算計
奪嫡風云:愚笨的皇長子,上了一道什麼奏疏令康熙龍顏大怒?
洪武年間寫奏疏要注意什麼?篇幅就是催命符,出現這四字直接誅殺
皇帝讓他做大將軍,他上奏疏表示謙讓,皇帝:好吧,成全你
考古發現一份明朝奏疏,將徐達比作韓信,朱元璋猜疑卻沒殺他
太子講官給崇禎上一道奏疏,保南京免受戰火波及,延續了明朝壽命
祝允明行草書欣賞《奏疏稿二札》
羅山奏疏.明張孚敬撰.國會圖書館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