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世界上最「寒冷」的戰役當屬印度和巴基斯坦的這次戰役!

世界上最「寒冷」的戰役當屬印度和巴基斯坦的這次戰役!

1971年12月3日,印巴爆發第3次戰爭。無線電測向系統發現巴基斯坦一艘潛艇在印度西海岸第烏港西南大約60公里的海域不時向戰艦和港的集結地。印度海軍西部艦隊認為,巴軍潛艇鑽到印軍家門口潛伏活動,事態很嚴重,容易造成印軍戰艦損失。

面對巴基斯坦內部動亂的局勢,印度決定出兵支持東巴獨立。1971年3月,印度內閣、議會和國大黨分別開會,通過了支持東巴建立「孟加拉國」的決議。同時,在印巴邊境集結軍隊,進行軍事演習。7月,又制定了「解放孟加拉」的戰爭計劃。為了尋求國際支持,印度還於8月間同蘇聯簽訂了《和平友好合作條約》,並從蘇手中獲得了坦克、裝甲輸送車和地空導彈等武器裝備。巴基斯坦高度警惕印度的戰爭備戰,也進行了相應備戰。到1971年11月為止,雙方的兵力部署基本完畢。印度在東巴方向投入的兵力共3個軍部、7個師,空軍12個中隊,作戰飛機200架,海軍艦艇26艘,約17萬人;在西巴方向投入的兵力共13個師8個旅,空軍20個中隊,作戰飛機300架,海軍艦艇20艘,約30萬人。巴基斯坦在東巴方向投入的兵力共4個步兵師,空軍兩個中隊,作戰飛機17架,約9萬人;在西巴方向投入的兵力共12個師6個旅,空軍20個中隊,作戰飛機200架,海軍艦艇20餘艘,約25萬人。雙方兵力對比,在東巴方向,印軍佔有明顯優勢,巴軍處於劣勢;在西巴方向,兩軍旗鼓相當,印軍略佔優勢。印巴戰爭(20張)

1971年11月21日,印軍向巴基斯坦發起突然進攻,印巴戰爭爆發。23日,巴總統葉海亞宣布全國處於緊急狀態,巴軍全力抗擊印軍。戰爭在東巴和西巴兩個戰場展開。印度的戰略企圖是,東攻西守,以奪佔東巴為最終目標。巴基斯坦的戰略指導方針則是全力固守各戰略要地,以此粉碎印軍的突擊行動。

在東巴戰場,印陸軍在海、空軍密切配合下,集中兵力,從東、西、北3個方向,對東巴實施「多路向心突擊」。在東部方向,印軍以3個師及8個營加強部隊的兵力,分3路發動攻勢行動,至12月9日攻佔了阿舒甘傑、道德坎迪和昌德普爾3個重鎮,打開了通往達卡的門戶。在西部方向,印軍沿西南和西北兩條軸線展開進攻,一路遇到巴軍頑強抵抗,但由於印軍佔有兵力優勢,至12月14日,西南一路印軍攻陷重鎮法里德普爾,對達卡構成威脅;西北一路印軍則幾度破壞巴軍防禦陣線,並經反覆爭奪佔領了重要城鎮波格拉,但未能向北發展進攻,因而沒有完全實現作戰企圖。在北部方向,雙方在賈馬爾普爾、米門辛格與坦蓋爾進行攻防作戰,結果,巴軍未能守住陣地,丟失賈馬爾普爾,退守坦蓋爾地區,建立新的防禦。

在三個作戰方向的印軍先後完成對達卡合圍攻擊的作戰準備後,印軍開始向達卡發起總攻。印軍第50傘兵旅首先在距達卡70公里的西北部重鎮坦蓋爾和距達卡30公里的東北要點納西格迪實施空降作戰,一舉切斷了巴軍退路,向南直逼達卡。12月15日,印軍完成從東、西、北三個方向對達卡的合圍,海、空軍則從海上和空中實施嚴密封鎖,完全切斷了東巴與西巴以及外部的任何聯繫。在這種情況下,東巴守軍於12月16日向印軍投降,東巴戰場的攻防作戰遂告結束。

在西巴戰場,雙方進行了以空戰為主的交戰。印軍憑藉其空軍力量的優勢,力圖重創巴空軍於基地,破壞巴交通運輸線,孤立巴軍各戰場的相互聯繫,阻止巴地面部隊機動和集結,達到削弱與鉗制西巴地面部隊的目的。巴軍則努力加強要地防空,鉗制與削弱印空軍作戰力量,阻止或限制印空軍的空襲行動,保障地面作戰的進行。交戰結果,雙方均未取得決定性戰果。在空中較量的同時,雙方也進行了有限的地面作戰行動。兩軍各有攻勢行動,其中印軍以多路發動進攻,先後佔領了西巴信德省和薩克加爾地區3600平方公里的領土。此時,印軍已在東巴戰場取得勝利,因此印度於12月17日宣布,在西巴地區實行「單方面停火」。巴基斯坦接受了印度的停火建議,西巴戰場的作戰行動至此結束。印巴戰爭結束後,東巴脫離巴基斯坦,成立了孟加拉人民共和國。

錫亞琴之戰:戰死沒有凍死多

錫亞琴冰川位於喀喇崑崙山脈南端,在巴控克什米爾、印控克什米爾和中國新疆之間。自1947年印巴克什米爾爭端爆發後,這裡始終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對峙陣地,印巴雙方均在這裡設有重兵,並多次發生血戰。印度控制了這裡大部分地區,而巴基斯坦則控制了其中較低的山峰。

「他們從山上下來時,看起來就像野獸一樣,一個個鬍子拉碴,邋遢不堪,骨瘦如柴。」2003年9月,一位印度軍官如此描述那些剛剛結束三個月工作期,從錫亞琴冰川返回的士兵。錫亞琴冰川是一片完全不適合人類居住的荒地,即使這樣,它也是印度和巴基斯坦自1984年來常年爭奪的目標。

2003年9月,印巴雙方同意停火,從那時雙方就沒開過一槍。不過,仍然有數千士兵駐紮在那裡,在惡劣的環境中苦苦掙扎。今年4月,一起雪崩活埋了巴基斯坦140名士兵及其他文職人員。儘管印巴雙方一再呼籲和平解決問題,但雙方均不能找到讓雙方的士兵從高山上走下來的辦法。

這是一種極度的對抗戰爭——戰場處於世界上最寒冷、海拔最高的地方,離最近的城市也有好多天車程。駐紮在錫亞琴的士兵沿著68英里長的彎曲的戰線,擁擠在一個個孤立的哨站里。士兵們都相信鬼的存在,由於周圍一片雪白,他們均處在半瘋顛狀態。身在如此高的地方,吃飯和走路都很費力。士兵們更多是死於惡劣天氣和環境,而不是來自敵方的炮火。他們忍受著身體的創傷,如截肢和四肢凍傷,還有精神方面的創傷——未老先衰、記憶喪失、陽痿。「呆在那兒讓人發瘋。」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軍官在談到生活上困苦時說,「這是在受罪,哪裡還有榮耀可言。」

一張地圖引發印巴爭奪冰川

印巴之間的血仇始於1947年兩國獨立之時,最初是因為意識形態原因。印度是世俗國家,巴基斯坦為穆斯林國家。然而,錫亞琴之戰純粹是領土之爭。雙方的士兵均表示,不會給對方讓出哪怕「一寸土地」。結果是,雙方在1800英尺的戰壕里採取「一戰」戰鬥模式作戰。戰爭導致大量人員死亡,卻一無所獲。

錫亞琴冰川是眾多冰川中最大的一個,它是從喀喇崑崙山脈之巔滑落至下面滿是冰雪的山谷的。這裡寸草不生,沒有動物。此地是古老的查謨和喀什米爾王國最邊遠的地區,有著各種神話傳說。只有最勇敢的探險者才敢到此,很難想像,竟然有人試圖佔有它們。

經過第一場戰鬥,印度和巴基斯坦1949年同意以停火線分割查謨和喀什米爾。他們將界線定在地圖坐標值NJ9842點上,由此向北直到錫亞琴冰川。當時,似乎沒有必要對錫亞琴冰川地區劃界。因為從沒有人想過會在這裡居住,事實上是個無人之地。

隨後就是因為地圖。上世紀70年代,旅遊觀光客帶到印度的地圖上標註著錫亞琴冰川為巴基斯坦領土。印度指責巴基斯坦此舉為「製圖侵略」。

當時,印度對巴基斯坦毫無畏懼。印度在1971年剛擊敗巴基斯坦,而東巴基斯坦又從巴基斯坦分裂出去,成為孟加拉國。但是它畏懼中國。1962年,中國在邊境戰中擊敗印度後,中國與巴基斯坦結成親密關係。1978年夏,印度軍方登山隊勘測了錫亞琴地區,確保巴基斯坦不能和北方的中國連接。這才認為可以同巴基斯坦一戰。其實這第一次探險是不必要的——該地蠻荒至極,在平地上只需幾分鐘的路程,在該地卻需要幾個小時才能走完,沒人願意往這裡來。

印巴雙方向冰川集結

1983年,驚聞另一方將佔領通往錫亞琴冰川的山口,印度和巴基斯坦均決定於次年夏季派兵進入該地區。

1984年4月13日,一小組印度士兵聚集在了錫亞琴冰川山口。從這裡開始,形成了一條長達43英里碎石、黑岩和冰山地帶。印度士兵在努布拉河源頭的臨時搭建的廟宇里祈禱。此河像一條瀑布一樣明亮優雅,從錫亞琴冰川內部流出。然後,他們登上直升機,降落在更高的地方,又爬上上山的通道。

幾天之後,巴基斯坦直升機發現了他們。巴基斯坦方面迅速派來士兵阻止印度進一步前進。很快,兩國一邊爭相鞏固既有地盤,一邊奪取任何可以到達的高點。錫亞琴戰爭由此開始。「我們進來時,滿腔熱情,非常高興。」一位1984年參加行動的印度軍官說,「我們都認為自己是英雄。」

可是,印度當時的戰略走偏了。印度原本只是展示一下武力,宣示一下領土主權,然後在冬季前撤退。但是印度低估了巴基斯坦的反應。印度計劃的奇怪之處在於——它讓士兵進軍,登上山巔,然後又讓他們下來,完全讓巴基斯坦軍方摸不著頭腦。

按正常軍事思維,軍事行動應該要有明確的目標。而印度沒有目標,印度佔領錫亞琴不是因為其需要它,而是因為其不希望巴基斯坦佔有它——這個簡單的佔領理由讓人難以置信。

印巴兩國一場愚蠢的戰爭

錫亞琴戰爭剛開始幾年異常殘酷。在1987年夏季的一次戰鬥中,印度軍隊佔領了巴方在2100英尺高的一個哨站。他們乘著天黑爬上冰牆,之後幾天,他們分成幾個小組(在這種地方,集結成大規模突擊隊不大可能),冒著戰火爬向敵方哨站。

據印方一名士兵說,最後就像是高海拔戰壕戰。兩個巴基斯坦士兵先是被手榴彈炸傷,然後又被印度士兵用刺刀結束了生命。剩下的六個巴方士兵在撤退中被印方打死。海拔這麼高,不可能抓俘虜。

到上世紀80年代後期,雙方高官都認為戰爭徒勞無益。「印軍開進這一地區就是愚蠢的表現。而我們試圖奪取剩下的山峰,然後又放棄它們,也是情緒化的白痴。」一位巴基斯坦指揮官1989年在私人日記中寫道。

但是,由於兩國後來未能達成撤軍協議,兩國士兵,在受到同輩們的壓力、好奇心、軍紀,以及補助金的驅使下,依然志願繼續駐紮在錫亞琴冰川地帶,遭受西方軍隊絕不會忍受的惡劣生存環境。

1999年在那裡駐紮過的印度士兵維卡姆說:頭腦變得昏昏沉沉、皮膚晒黑了、身體掉皮,所見之處,除了雪還是雪,人感到無聊厭倦,算日子,從不脫衣服睡覺,人能想像到的所有問題都這這裡存在。」

撤軍無望,兩國士兵繼續挨凍

到1999年,也就是兩國試射核彈之後一年,巴基斯坦炮火瞄準了通往克什米爾首府斯利那加的主要道路,並由此引發了簡短但苦澀的卡吉爾戰爭。迫於美國的壓力,巴基斯坦撤回了其軍隊。但是印度政治與安全部門不再相信,如果雙方同意一致撤軍,巴基斯坦不會重新佔領錫亞琴。

從1999年到2012年,印度和巴基斯坦行走於締造和平與緊張衝突的惡性循環之中。2001年12月,一支伊斯蘭武裝襲擊了印度議會,印度因指責是巴基斯坦乾的,兩國均為戰爭做好了準備,在邊界動員了近百萬士兵。最後還是美國的穿梭外交緩解了緊張態勢。但是2008年11月,來自巴基斯坦的激進分子襲擊了印度孟買,造成166人死亡,破壞了下一輪和平談判。同時在錫亞琴地區,在雙方停火8年和印度軍隊首次登上山頂28年之後,印巴軍對依然在群山之間僵持著。

2012年4月的雪崩對巴基斯坦軍隊的打擊可謂慘重,不僅是因為造成人員傷亡,還因為雪崩埋葬了巴軍的作戰指揮部。鑒於印度方面已經掌控了大部分錫亞琴高地,巴基斯坦看起來從沒有像現在這樣虛弱。

但印度不想就這麼從佔領地點撤出,並抓住契機就克什米爾爭端與巴方達成協議。印度堅持在撤軍前,要求巴基斯坦正式承認其對錫亞琴較高地點的控制權,並在地圖上標出這些位置。由於認為是印度首先挑起的戰爭,並佔領了他們的領土,巴基斯坦表示這些要求是對他們的侮辱,幾乎不可能接受。印度國防部長安東尼警告說,近期兩國的會談不會取得任何突破性進展。這意味著,錫亞琴衝突以及克什米爾爭端,在未來很多年都不會得到解決,而兩國的戰士將繼續駐紮在高山之間,繼續挨凍。

印巴戰爭印巴戰爭是戰後南亞地區發生的一場較大規模局部戰爭,這場戰爭的勝負結局是由交戰雙方一系列主客觀因素決定的。從總的方面看,印度在軍事力量上佔有優勢,在政治、外文等方面均採取了積極靈活的指導方針和策略,因而取得了戰爭的主動權。如印度在政治上利用了巴基斯坦的內部矛盾,在外交上積極尋求大國的支持,而在軍事上則制定了避免兩線作戰,東重西輕,速戰速決的戰略方針。戰爭爆發後,又採取了比較適當的機動靈活的作戰方法,特別是作為進攻一方,能夠做到正面進攻與迂迴、穿插相結合,地面攻勢與空中、海上行動相配合,充分發揮了進攻作戰的優勢。這些都是印軍取勝的重要因素。

相比之下,巴基斯坦雖也取得了一些局部勝利,但在許多方面卻不無教訓可言。在政治、外交方面,巴政府平息內部動亂後,在積極爭取國際力量的理解和支持方面顯得軟弱無力;在軍事上,拘泥於陣地防禦,未能針對印軍的迂迴迅速機動兵力,組織新的防禦。西巴軍隊也未能採取更為積極有力的攻勢行動,以鉗制和阻滯印軍對東巴的進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第二次世界大戰最慘烈的戰役之一,蘇捷什卡戰役
二戰史上最慘烈的戰役之一:蘇捷什卡戰役
二戰史上最慘烈的戰役之一——蘇捷什卡戰役
為何一戰最慘烈的戰役是凡爾登戰役,而不是索姆河戰役
對越反擊戰:人類史上最慘烈的戰爭之一——諒山戰役
馬口之役:三水戰績最輝煌、戰鬥最激烈的抗日戰役
一戰中最血腥戰役之一的凡爾登戰役,關於它的九個冷知識
二戰三大戰役中的阿拉曼戰役是否被抬的過高?
《亮劍》里真實戰役的原型,三次戰役敗了一場,堪稱恥辱之戰
世界歷史上戰況激烈的五大戰役,中國打的這場戰役獨佔第一位
二戰時期戰役:歐洲戰場的諾曼底登陸絕對是獨一無二的一仗
血與火的世界,二戰經典戰役,風雪無情夜之莫斯科會戰
最慘烈的失敗 還是最無用的勝利 基輔戰役對蘇德戰場的影響
劉備最慘烈的一次戰役——夷陵之戰
二戰最慘烈的戰役,也是人類歷史上傷亡最大的戰役
二戰歐洲戰場規模最大的一次戰役,慘烈狀況令人不寒而慄
涼山戰役:中越最慘烈的一次戰爭,堪稱戰爭絞肉機
「高平戰役」為何被稱:中東戰爭以來,世界最大的坦克和反坦克戰
二戰盟軍最慘烈的三次戰役,最後一場讓丘吉爾發出讚歎
索姆河戰役是歐戰中最慘裂的戰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