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民族民間刺繡的美學價值

民族民間刺繡的美學價值

摘要:


本文簡述了中國刺繡的發展軌跡和歷史與現實的美學意義。並分別對漢族、少數民族,特別是苗族的民間刺繡進行了論述。刺繡不僅造就了中國女性樂觀善良優雅的品性,同時對生活現實進行了「美學轉化」,創造了詩意生存的「第二自然界」,成為都市裡保留的一塊美麗田園。中風刺繡已飄洋過海,但在中國婦女的心目中,卻是永遠的中國藝術。


20世紀初,美國著名的社會學家羅斯曾這樣描寫中國婦女的形象:「這些受到世俗限制,並受到歧視性的虐待的跋腳婦女,絲毫沒有表現出理家的本能,……。在中國,沒有人會設法裝飾,沒有一點白色或其它顏色,任何事物沒有一點經過`女人之手』的痕迹。」「終生坐在炕上,什麼也不做。」並且他以西方人道主義者的口吻嘆息道:「習慣就是這樣的,沒有陽光,沒有知識—這就是中國女性的悲哀象徵。」 (])在他的眼中,中國的女人毫無生機、毫無情趣、毫無「理家的本能」,絲毫不懂得裝飾生活。不可否認的是,在舊中國,幾千年長期的封建禮教和道德觀念嚴重地束縛和壓抑著中國女性的身心,使她們過著屈辱的生活。但令人敬重的是,就在這種極為嚴酷的人文環境中,她們仍以自己仁慈寬厚的愛心,勤勞堅韌的品格,用自己比任何其它民族都要靈巧的「女人之手」,表現了極富想像力和創造力的裝飾才華,形成了獨放異彩,令人讚歎的女紅文化。赫伯特·馬爾庫塞認為,藝術的基本品質是人性,人的共同性,即對愛和幸福的追求,其作用是對既成現實進行「美學轉化」,使人超脫異化了的現實。這種超脫,使中國人渡過了許多的困苦磨難,養成了樂觀善良、能屈能伸、堅韌不拔的民族性格。


高爾基說:「過去所創造的東西,對社會可珍貴的東西,都和今天保持著可貴的聯繫。」〔2〕刺繡作為一種典型的女性藝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古代重要的發明創造之一,曾極大地帶動了中國社會的文明和進步,同時也對世界文明和進步作出過不可磨滅的貢獻。作為一種手工藝術,中國刺繡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是獨樹一幟的。它伴隨著我國幾千年的文明進程而發生和發展,無論社會如何變遷,它都以頑強的生命力綿延不絕,生生不息。它集中體現了中國婦女的生活觀、藝術觀和世界觀,反映了中華民族尚美崇善的基本品格。


刺繡在我國產生的物質基礎是養蠶縹絲、紡織縫紉的發展。在我國的古代傳說中,黃帝的妻子螺是飼養家蠶的先祖,因此被作為蠶神崇拜。貴州苗族是由中原遷徒至西南山區的少數民族,苗族刺繡圖案中的「蛋尤」,也稱「龍公」,外形肥胖有節,很象將要吐絲的蠶,當地人稱之為「蠶龍」;龍在漢族先民的圖騰旗幟上,最初也是一隻小小的蟲形動物;甲骨文中「龍」的字形,也頗似一隻昂首的蠶兒。這些似乎暗示了中華龍形的起源與蠶神崇拜的某些聯繫。最早的刺繡與織錦並無嚴格區分,往往是錦繡並用,「錦上添花」,二者被統稱為「錦繡文采」,效果異常華美精緻。因此,「錦繡」在中華詞源中成為美好事物的象徵。由於它是由中國人發明的,中國又被稱為「錦繡中華」。


刺繡的發明,除了物質基礎外,還與我國重視禮儀、崇尚裝飾的民族傳統有直接的關係。孔子就將「禮」與「飾」的關係進確化,他在《大戴禮記·勸學》中認為:「見人不可以不飾,不飾無貌,無貌不敬,不敬無禮,無禮不立,夫遠而有光者,飾也。」基於這樣的文化傳統,中國人自古就十分重視服飾裝束,並且贏得了「禮儀之拜」的美譽。刺繡作為一種裝飾藝術,在這樣得天獨厚的物質基礎和文化背景下產生、延續和發展。歌德曾滿懷熱情地讚賞道:「在我們的祖先還生活在野森林的時代,中國就有了這麼精緻優雅偉大的文明……」。(3)

刺繡古稱「莆」、「針肯」、「針綉」,民間俗稱「繡花」、「扎花」、「灑花」,文人士大夫稱其為「女紅」。它的產生,應當有四千年以上的歷史。據《尚書》記載,四千多年前的章服制度中,就已有了「衣會而裳綉」的規定。作為一種民族手工藝術,刺繡具有實用和審美的雙重價值。由於它的精美,從一開始就受到宮廷皇室的特別重視,成為宮庭冕服的專用材料。加以推廣,形成一種極受歡迎的商品。因此刺繡藝術始終沿著官方、商用、民間互濟互動、互相滲透、相輔相成的道路發展著。



在刺繡藝術發展史中,無論宮廷刺繡,商用刺繡,它的源頭都是由廣大民間婦女創始的。貴族婦女中的閨閣女紅,是她們寄託情思,修身養性的一種技巧,並不具有任何功利目的,因此,也是民間刺繡的一種。由於刺繡工具簡便,沒有場地、設備等條件的限制,無論尊卑貧富,隨時隨地可以操作,因而具有最為廣泛的群眾基礎。廣大勞動婦女在繁重的家務、農務勞動之餘,抽出點滴時間自綉自用,具有健康而旺盛的生命力。張道一先生認為:「民間工藝美術是最生動、最豐富、最質樸、最健康的民族文化,這一源遠流長的文化傳統包含著鮮明的民族情感,民族氣派和誘發真善美的藝術精神,它們在生活中就象那無數細微的神經,時時處處牽繫著民族的心。研究工藝美術,有助於了解自己民族的創造才能,有助於新生民族的智慧……,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4)(序)


上層淑女的刺繡,用來消磨時間,怡情養性。成品可以裝飾閨房,或作為閨中女友交流文化,表達友情的贈品,因此多傾向於觀賞為主,並逐步形成「畫綉」。她們中有許多人還同時擅長琴棋書畫,綉針在她們手中猶如畫筆。「覃精運巧,寢寐經營」。清朝刺繡名手丁佩在其所著《綉譜》的《自序》中說:「閨閣之間,藉以陶淑性情者,莫善於此。以其能使好動者靜,好言者默,因之戒墉懶,息紛紜,壹志凝神,潛心玩理」。並認為,刺繡時須「心閑神靜」,「綉即閨閣中之翰墨也。」史料記載最早的畫綉藝術家是三國時吳國垂相趙達的妹妹趙夫人,擅長丹青,工於刺繡,世人稱其為「針絕」。應戰事所需,為軍中綉成一幅《五嶽列國陣勢圖》,「作列國於方帛之上,寫於五岳、河海、城邑、行陣之形。」(5)用針線作筆墨,首創了中國山水畫的雛形。畫綉在蘇州一帶最為盛行。富家淑女閨媛爭相操作,以致於形成了一種專門教授富家女孩刺繡的職業女性,稱為「綉娘」。宋朝顧氏極具刺繡才華,因家道中落,只得在民間授徒為生,弟子眾多,使畫綉走出閨閣,來到民間,在江南發展起來,極大地帶動了刺繡業。蘇州地區當時「家家有綉綳,戶戶在刺繡」。《上海方誌》載有「蘇綉之巧,寫生如畫,他處所元。小民亦習以糊口……。」以致有「蘇州百里無寒女」的說法。「顧綉」在明清時享譽300多年不衰。(5)


美國著名的人類學家弗朗茲·博厄斯認為:「任何一個民族的文化,只能理解為歷史的產物,其特定性決定於各民族的社會環境和地理環境。」(6)(導言)《商君書·畫策篇》寫道:「神農之地,男耕而食,女織而衣……。」中國漢族文化的主源流是農耕文明積累下來的文化和智慧。充分表現了人與自然、藝術與自然息息相關的聯繫,自然、社會、人生融合為一體。這種文化內涵所形成的藝術精神,在漢族民間刺繡中得到了最集中,最充分的體現。民間刺繡是漢民族婦女審美意志的結晶。廣大勞動婦女在貫穿於她們一生的刺繡活動中,將傳承、創造各種裝飾圖形作為精神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她們運用自己奇思妙想,將自己理想中和生活中的各種形象,按一定的結構,運用寓意、諧音、象形等手法,經過變形、簡化、抽象,使它們圖案化和符號化,形成了一種能使人們共同理解,共同喜好的形式。這種形式在長期的欣賞、交流過程中,相對穩定地發展下來,積澱為一種有特殊意義的藝術語言。其中,吉祥主題是漢民族綿延數千年的永恆主題。幾乎在紋樣發生的同時,先民們就已有了朦朧的吉祥意識,可以追溯到遠古的自然崇拜和圖騰祟拜。是華夏民族「萬物有靈」、「天人合一」思想的集中體現。是在艱苦的生存鬥爭中孕育出來的審美理想和人生智慧。


「吉祥」的本意為「美好的預兆」。《周易》中有「吉事有祥」的句子。《說文》將其解釋為:「吉、善也,祥,福也」。《尚書·洪範》中認為吉祥的中心為五福:「五福,一日壽,二日福,三日康寧,四日飲好德,五日考終命。」蘊含了人們嚮往平安生存和富裕生活的美好願望。成為人們世世代代不倦追求的人生總目標。也是推動社會文明和進步的原動力,直至今天,依然如此。漢民族是個重情重義重道德的民族,吉祥紋樣成了人們傳達和維繫親情、愛情、友情、鄉情、民族情的重要途徑。對於形成民族心理凝聚力有著無法替代的作用。


刺繡中的紋樣,往往同其它民間女性藝術的紋樣互相轉換、借用。剪紙用的花樣通常也可以作為刺繡用的紙樣。寓意吉祥的多取材於動植物,取材非常豐富。或取其形,如虎,威猛有神,在民間被視為保命延年,鎮邪避害的祥獸;牡丹花朵碩大艷麗,是富貴的象徵;或取其意,如石榴、蓮蓬、魚、蛙是多產的動植物,被作為多子多福的象徵;或取其性,如梅、蘭、竹、菊,不畏風寒,象徵品性高潔,君子友情,或取其音,如喜鵲(喜)、蝙蝠(福)、鯉魚(余)等等。更有龍、鳳、麒麟等由圖騰崇拜衍化出來的理想之物和佛教的觀音,八寶、道教的八仙、八卦等。吉祥圖案幾乎伴隨著人的一生。嬰兒一出世,就被包裹在濃濃的愛意中,男孩有虎頭帽、虎頭鞋、五毒兜肚;女孩有蓮花帽,圖案有五蝶捧花,五蓮坐子,五魚戲蓮等樣式,這些刺繡服飾一直伴隨他們慢慢長大成人。在各種起居、禮儀、婚嫁、節慶、祭祀中,刺繡的衣飾掛件,帳慢,被服枕套等,更是「圖必有意,意必吉祥」。吉祥紋樣是情真,意善,形美的和諧統一。無論是母親為兒女繡的背袋、鞋帽、兜肚,還是姑娘為情人繡的荷包、手巾、腰帶,晚輩為老人繡的壽衣、壽帽、靠墊無不飽含母愛、情愛和對長輩的敬愛;繡花圖案中,大量運用祝福詞語,如龍鳳呈祥、喜從天降、平升三級、五蝠捧壽、松鶴延年、花開富貴等等,都是用來祝福親友長輩的,充滿了善良的意願;漢族刺繡,色彩搭配大膽、熱情、鮮亮,表現手法不拘一格,形象質樸誇張。有自然紋樣也有幾何紋樣,骨式有捲曲式、團花式、散點式、連續式、點綴式等,變化無窮。為了更好地表情達意,還創造了各種針法:齊針、搶針、刺針、寸針、施針、旋針、扎針、鋪針、繞針、亂針、套針……等等。所以,漢族民間刺繡花色繁多,美不勝收。雖然今天人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仍有許多婦女鍾情於刺繡,內容仍以趨善避害的吉祥紋樣為主。



中國55個少數民族,人口雖只有9千多萬,僅佔全國總人口的8%,但分布極廣。各不相同的地理環境、人文環境造就了他們不同的民族性格。雖然他們大部分人生活在高原山區,交通不便,但有一點卻驚人地相似,他們都熱愛生活、熱愛藝術、能歌善舞,並且都擅長刺繡。

雲南是少數民族較集中的地區,較具代表性的苗族婦女,素有「善歌舞,巧織綉」的傳統,唐代就有「卉服鳥章」的習慣,明清時代苗族婦女刺繡的「苗錦」,在工藝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直到現在,女孩子還是很早就學習繡花,她們繡的物件有兩種,一種是日常穿用的衣裙、花鞋、花帶等,另一種稱作「秘密忙綉」,是結婚後供孩子穿用的小花帽、小鞋、背包面等,皆背著家人,婚後生下第一個孩子時,才將這些東西擺出來,每種都有幾十件之多,從不重複,件件惹人喜愛,連男人都要過來欣賞翻看。瑤族也是一個精於刺繡的民族,女孩6一7歲就開始學習,沒有固定不變的圖樣,全憑著婦女對生活獨到的理解和觀察,隨意構造。由於少數民族刺繡仍然保持了原汁原味的民族傳統特色,在國際工藝展覽會上受到海外人士的由衷讚賞,成為極受歡迎的工藝品。「自然與生活是雲南民族刺繡紋樣取材的來源,在種種奇特多變的紋樣圖案中,深蘊著智慧、汗水和感情。在仔細讀識刺繡作品內容時,人們可以感受到各民族對自己民族文化的珍愛……。古時是這樣,今時也如此,,。 (7)


很多少數民族不約而同地將自己民族的歷史,用祖先的形象或與本部族歷史上所發生的具有特殊意義的重大事件,經過抽象,成為一些固定的幾何花紋,作為本部族的標誌,如苗族的「彌埋」和「浪務」就是苗族的兩種基本符號,反映了苗族祖先戰爭與遷徒的歷史。「景頗族的祭鬼裙是一個典型的象徵符號,據景頗巫師介紹,這個圖形的主要意義是用魂和鬼的對立來象徵善與惡的鬥爭,以善戰勝惡來祈求農業豐收。」(8)在雲南的一個稱作「課」的彝族支系,至今仍保留著不與外族通婚的原始習俗,他們褲中的刺繡圖案,也綉著自己民族的遷徒史。圖案上不論是太陽、蝴蝶、陽雀、還是龍、牛、谷穗、房屋、跳舞的人群,都被高度符號化了。表現了不平凡的裝飾才能。法國哲學家.J馬里坦認為:「符號是對人而言的,符號本身只是意義的載體,寄寓在符號中的意義比符號本身更為根本,也更為深沉。」(9)少數民族刺繡中的符號,具有史書的價值,是各民族文化中函待挖掘整理的原始資料。



博厄斯認為:「不僅形式能激發感情、形式和人們的想像之間緊密的聯繫也能激發感情。換言之,由於形式反映了過去的經驗或形式有某種象徵,在形式上表達了一定的內容時,人們的藝術享受又增加了新的成份。形式和內容的結合使人們的意識從平庸淡漠的日常生活中得以升華」。(6)民族民間藝術以原發性、原創則性為其創作特點,就地取材、隨其所好,形式活潑,有濃厚的生活氣息,這種由母親、情人、妻子、媳婦們創作的手工藝術,洋滋著女性的溫暖氣息,充滿真情和愛意,使周圍的人在這種女性文化所營造的吉祥和諧偷悅的氛圍中,得到美和善的熏陶滋養,使人不斷加深對自然和人生的理解,在艱苦的生存鬥爭中,創造出了「第二個自然界」,對生活現實實行了「美學轉化」。什麼是第二個自然界呢?用高爾基的話說:「一切稱為文化的,都是從自我保護的本能里發生出來的,都是人在反對自然界的`後母』的鬥爭過程里的勞動所創造出來的文化,這是人要想用自己的意志,自己的理智的力量去創造`第二個自然界』的結果。」(2)中國刺繡藝術,包括「畫綉」和民間刺繡,所創造的「第二個自然界」,是中國婦女呼喚幸福生活的審美理想,這種理想形成的文化以體貼的潛移默化的方式,往往影響了一個人一生的信仰,對一個人的成長起重要的作用。以致形成一個人的鄉土情結、民族情結。

刺繡藝術發展到今天,已遍及全國名地,並形成了各種風格流派,其中影響最大的有蘇綉、蜀綉、湘繡、粵綉四大名綉,以及各具特色的京綉、頤綉、汁鄉、魯綉等。花樣、材料不斷翻新,機繡、電腦刺繡已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手綉,成為出口大宗。但民間刺繡和畫綉仍是機器所無法替代的。畫綉已發展出高難度的雙面異色異樣的「三異綉」,達到極高的藝術境界,被海外人士稱為「不可思議的魔鬼般的藝術。」並早已飄洋過海,受到海外人士的極大歡迎。新中國第一代刺繡藝術家顧文霞,曾在倫敦奧林匹亞王室大廳、瑞士洛桑表演刺繡絕技,成為當地轟動一時的新聞。倫敦的報紙作了這樣的評述:「一位仙女般的中國姑娘,用她那神奇的雙手,征服了英國人民的心。」「她的刺繡姿勢是如此的美妙,像彈鋼琴那樣,這使人們想起了肖邦。」「古老而偉大的藝術,得到如此完美的繼承,使我們確信,中國是一個熱情和平的國家。」瑞士一位著名的評論家也撰文說:「這是東方藝術的精華,是中國的驕傲。」許多刺繡藝人在海外的表演都得到了當地人的高度讚賞,一位美國朋友說:「中國的文化歷盡滄桑,還保留得那麼完美,直是世上少有的奇蹟。」(5)


畫綉在當代已與西洋畫、攝影相結合。技法更加神妙。族美攝影家楊一儉先生花7年時間研究開發出「中國針畫」,所刺風景畫《汕大校園》被李嘉誠先生收藏。民間刺繡,少數民族刺繡也受到越來越多中外人士的喜愛、收藏。山東沂水縣高橋鎮的民間刺繡作為一種手工業,已經使那裡的婦女富裕起來,2萬餘婦女中,有8000多人長年從事刺繡業;貴州興義市萬屯鎮萬屯村,近200戶人家從事刺繡業,由於銷路好,供不應求,不少女人忙於刺繡,連男人也參與捉針繡花,成了遠近聞名的「男人繡花村」。


今天,上海、北京、西安等大中城市,不約而同地出現了一些布置雅潔精緻的各種綉坊,有些地方甚至當街掛起了一幅幅刺繡作品,使人們感受到了一絲溫馨的女人氣息。有些專營民間刺繡,也有些經營明清時代的古刺繡,如北京國貿地下一層的「繡花張」,將那些原本作為實用的衣飾綉片,裝進了鏡框,成為純粹的藝術品。還有一些號稱「歐洲十字綉」的綉坊,生意也挺紅火。實際上歐洲的十字綉只有200來年的歷史,是中國民間刺繡中稱作「十字桃花」的一個類型,源頭也在中國。刺繡服裝成了許多城市婦女喜愛的裝束,上海的姑娘甚至穿上了繡花鞋和繡花兜肚。閑暇時穿針引線,飛紅走綠,也成了一種時尚。


《共產黨宣言》里有這樣一段話:「……由於開拓了世界市場,使一切國家的生產和消費都成為世界性的。……。過去那種地方和民族的自給自足和閉關自守的狀態,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來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賴所替了。物質的生產是如此,精神的生產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產品成了公共的財產。」〔10〕刺繡藝術無疑是中國婦女貢獻給世界人民最好的精神產品,今天已不再是中國婦女獨享的藝術了,早已傳遍五洲四海。但它在中國婦女心目中,卻是永遠的中國藝術。


參考文獻:


(1〕(美)E、A、羅斯.變化中的中國人(套茂虹,張皓譯)〔M〕.北京:時事出版社,1998.


(2]高爾基.論文化「Al.張道一工藝美術論集〔C].西安:陝西人民美術出版社,19%.


〔3]陳偉,王捷.東文美學對西方的影響[M〕.北京:學林出版社,1999.(


(4)]張道一美在民間[M].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1998.


(5〕孫佩蘭.吳地剎紛文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7.


(6](美)博厄斯.原始藝術·導言(金輝譯)〔M〕.上海:上海藝術出版社,1989.


(7〕中共雲南省委宣傳部.雲南民族工藝〔M〕.昆明:雲南教育出版社,2000.


〔8]張曉凌.中國原始藝術精神[M].重慶:重慶出版社,1992.


〔9〕(法)J.馬里坦【A].鄭元者.藝術之根—藝術起源學引論[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10〕(德)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胡勝(皖西學院藝術系,安徽六安237012)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民族宗教網 的精彩文章:

內蒙古歷史上的今天
葛洪養生方法概述
明代皇家道觀與西城胡同
明朝湖廣巡撫詩中的武當道觀

TAG:中國民族宗教網 |

您可能感興趣

玉的美學價值
宜蘭/台灣民宿美學
《紅樓夢》美學價值:集古典美學大成,啟近代美學先河
現代美學與民間傳說
中國屋頂上的美學
藝術展上展出的美洲原住民美學的傳統
新二村的生活美學
大美學之人類戰略學美學
東方風情里的畫美人,「素顏美學締造者」王紅的生命美學
俄勝利綵排:戰鬥民族夜間畫面暴力美學的巔峰!
紳士的美學
宋代美學
中國陶瓷美學的新境界
民族美妝品牌-尚研丸碧花漾美學只給消費者最好的!
傳統美學空間!
藝術中的美學直觀與美感享受——胡塞爾現象學美學
美國擬限制中國公民赴美學習 耶魯大學:國際學生受歡迎
冷淡美學
家居美學的平衡
雅,中國人的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