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專家:葯不用對不治病反致病

專家:葯不用對不治病反致病

欲知答案詳情 請掃碼上南方+

■食藥科普大講堂

2017年4月28日,「安安有約——食藥科普大講堂」第五期活動在穗舉行。該活動由廣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和南方日報聯合主辦,廣東省執業藥師註冊中心與南方俱樂部承辦,並在南方+新聞客戶端全程進行視頻和圖文直播。

此次活動邀請了武漢大學藥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丁虹女士擔任主講嘉賓。丁虹教授以「安全用藥——科學防病治病」為主題,向公眾普及如何正確用藥、如何保護自己健康的科學知識。整場講座深入淺出,「乾貨」滿滿,不僅獲現場觀眾交口稱讚,也在南方+新聞客戶端的視頻和圖文直播頁面上,贏得了眾多網友的「點贊」。

觀點1

孕期用藥一定要慎之又慎

「葯不是萬能的,是葯三分毒,有時候不能治病,反而可能導致疾病。」丁虹說,如何正確用藥保護自己的健康,每一個人都需要有最基本的知識,「否則的話有可能掉到坑裡,陷入到一個陷阱」。

講座伊始,丁虹首先以幾個典型的藥害事件為例,重點闡述了安全用藥的重要性。如1959-1961年期間,國外出現了大量的「海豹嬰兒」,便是因為當時有孕婦在出現妊娠嘔吐時服用藥物「反應停」來止吐,結果因不良反應導致嬰兒畸形。

「懷孕的時候要盡量不要吃藥,尤其頭三個月。」丁虹指出,受孕後1-3個月,是胎兒最危險的時期。而不少藥物都會對孕婦和胎兒產生嚴重的副作用。如母親服用雌激素預防先兆性流產,可能會導致女兒患上生殖道癌症;使用保胎葯黃體酮有可能導致女嬰外生殖器男性化,也就是出現「兩性人」;孕期感冒服用抗病毒藥利巴韋林,嬰兒致畸率也非常高。

此外,她還告訴觀眾,假如女性曾服用維A酸來治療青春痘、毛囊角化病等皮膚疾病,三年內一定要做好避孕,如果是外用,也至少要等三個月以上才懷孕,「因為維A酸的代謝半衰期特別長」。

如果孕期因為生病確實要用藥物怎麼辦?丁虹的答案是:儘可能局部用藥,而不要全身用藥。比如出現牙齦腫脹可以用含漱液,而不是口服或注射藥物。

隨著「二孩」政策放開,出現了很多高齡產婦。丁虹指出,高齡產婦的妊娠高血壓發病率非常高,已經成為胎兒和孕婦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因此孕婦一方面要盡量通過限煙、限糖、運動來改善高血壓,另一方面,當血壓高壓低於150、低壓低於100時也要使用藥物進行控制。

但她強調,由於孕婦用藥風險較高,需要找專家諮詢,充分論證後再口服降壓藥。而且孕婦用藥禁忌也和普通人不同。如ACEI和ARB等普利類藥物,對普通高血壓人群是非常好的降壓藥,除了降血壓之外還有非常好的心血管保護作用,但是對於胎兒來說容易致畸,孕婦千萬不要用。

事實上,孕婦有時出現疾病癥狀,並非真的生病了。她介紹,有些人在精子和卵子相遇著床的過程中,會產生類似感冒的癥狀,其實這是一個正常的反應,這個時候就不要隨便用藥,導致孕婦和胎兒背上風險。

觀點2

「生病打針比吃藥好得快」是誤區

「中國一年消耗100多億瓶的液體,實在是太可怕了。」丁虹說,中國人的健康素養合格率不到10%,其中「生病打針比吃藥好得快」這種傳統的觀念就是民眾健康素養不夠的典型表現。

丁虹指出,藥物通過靜脈注射、肌肉注射,進入到血液中發揮作用,速度確實比口服要快。但一旦遇到藥物出現問題,注射劑藥物對人造成的危害也會遠遠大於口服藥物。如2015年出現的欣弗事件,就是克林黴素注射劑的滅菌溫度和時間不合格,注射之後產生了81例嚴重不良反應,3例死亡。

「告訴大家一個原則:能夠口服的不要注射,能夠肌肉注射的不要靜脈注射。」丁虹說,大部分藥物口服進入胃和腸道,吸收進入血液也就30分鐘。作用慢一點的藥物,口服後1—3小時也能起效。而對大多數疾病來說,都沒有必要爭分奪秒,因此口服完全可以實現與注射一樣的治病效果,但風險卻小很多。

她舉例說,甚至像肺癌晚期這樣的重症,也有通過口服治療好的案例,因此不能認為注射是萬能的。而短時間過量的輸液,也會導致人攝入氯化鈉超過安全量,讓原本身體情況良好的人陷入生命垂危狀態。但許多國人的觀念中,恰恰總是遇上一些突發疾病或創傷,一定要打個吊瓶才能安心。

丁虹指出,除了迷信打針,用藥誤區還有很多。例如在買葯時只看商品名,不看真正的功效,而造成亂用藥。比如一咳嗽就會買止咳枇杷糖漿,但這種藥物主要作用是化痰,而許多人實際上是乾咳,這時枇杷糖漿就是無效的。「無論是學醫還是不學醫,都要好好地看說明書,好好理解你吃下去的葯到底有什麼樣的作用,而不是隨隨便便地根據商品名來吃它。」

不合理的用藥,還體現在經常把抗生素或者是抗菌葯當作消炎藥來用。丁虹說,實際上人們得的病80%都是病毒感染,細菌感染非常少,因此家裡隨處可見的抗菌葯其實只有20%的機會可以發揮作用。而大量使用抗菌葯,會導致細菌在跟抗菌葯做鬥爭的過程中產生抵抗力,成為「超級細菌」。「現在有很多細菌已經無葯可治了,當細菌突破人類最後一道防線時,也是人類災難到來的時候,所以一定要謹慎合理使用抗菌葯。」

觀點3

中藥並非無毒補品未必有效

丁虹表示,許多中國人一向認為中藥安全無毒,因為中藥的說明書經常會說不良反應是「不明」,而西藥說明書不良反應有時候可以看到十幾條。她強調,中藥不良反應不明,不等於沒有不良反應,而是因為沒有做相關臨床試驗。

「中藥在千年發展過程中積累了很多寶貴經驗,但是缺乏大規模對照實驗是其缺陷。中藥需要科學化,才能使這個寶貴遺產發揚光大,否則就會退出歷史舞台。」丁虹說,獲得諾貝爾獎的青蒿素,其成功就是傳統中藥和現代科學聯合起來所取得的偉大成就。

「不是地里長的就是綠色的。」丁虹表示,不能將中藥和西藥截然分開,所有藥物都是靠其中的化學物質來治病的,只是這個化學物質來源不同——有些是從天然植物中提取的,有些則是實驗室合成的。實際上,包括一些西藥也是從天然藥物中發現和提取出來的。如降糖葯二甲雙胍,就是從山羊豆中發現的。

丁虹強調,但只要是藥物就會有其毒副作用,包括許多人認為無毒的中藥。例如新加坡人喜歡用的雷公藤,治療風濕性關節炎非常好,但也有致畸、致癌、殺精子等副作用;丹參是現在很多老年人常備的心血管藥物,但如果長期服用就會造成低血鉀;六味地黃丸可能會誘發肢體疼痛和心悸……

對於許多人喜歡服用的滋補品,丁虹也進行了「闢謠」。通過實驗,她的團隊發現號稱具有強大保健作用的冬蟲夏草,其所謂防病治病的功效其實並不可靠。如冬蟲夏草調節免疫的效果不如常見又廉價的香菇,其抗疲勞的作用則遠遠不如西洋參。

她表示,許多人願意花錢購買來「養顏」的膠原蛋白,其中有助於人體合成膠原蛋白的氨基酸只有18種,不如含有22種氨基酸的雞蛋。另一種昂貴的滋補品阿膠,其實就是從驢皮中提取的蛋白質形成的膠,但因為阿膠在熬的時候會使用大量的糖,而過量攝入糖,不僅不能保健,還可能對人體造成一定傷害。

「我經常說不以劑量談功效就是耍流氓,拋開劑量談功效是不對的。」丁虹說,傳統補品中的蜂蜜,其中80%以上都是糖,另外20%就是水,有效成分只有百分之零點幾,保健作用微乎其微。「如果為了好喝就可以喝蜂蜜,但是為了健康並不一定能夠達到理想目標。因為喝下去的都是糖,而長期果糖攝入過多會引起脂肪肝、動脈硬化、腎損傷、高血壓和心臟病。」

【專家簡介】

丁虹,武漢大學藥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民盟湖北省委委員、湖北省生物醫藥評審專家、武漢市科技委員會顧問專家、咸寧大學客座教授、湖北省藥理學會常務理事、武漢大學非臨床藥物研究中心副主任、湖北省婦聯執委、美國腫瘤研究協會會員,美國藥學學會會員。

【活動背景】

安安有約——食藥科普大講堂活動於2016年11月在廣州成功啟動。為持續強化公眾對食品藥品安全知識的了解和認識,安安有約——食藥科普大講堂作為面向社會公眾的常設性平台,將每月舉辦1場,並免費向公眾開放。

未來,大講堂將持續更新主題,邀請食品、藥品、保健食品、化妝品和醫療器械這「四品一械」領域的知名專家,舉辦專題講座,解析深受公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致力於打造接地氣、有權威、影響力強的具有廣東特色的食品藥品科普平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藥 的精彩文章:

大家總將中藥渣倒在路口,並不是無故這麼做,是有來歷的
愛你的時候有中藥的香
今日亮點:糖尿病還能治好嗎?
慢性濕疹如何治療,中藥小妙招見效快

TAG:中藥 |

您可能感興趣

對話王秋冬:服藥時間不對,不治病反致病!
葯能「治病」,送服方式不對反「致病」!
盲目用藥,是治病還是致病?
自釀藥酒養生治病?專家:做法不對反害命
止痛藥不治病反而會致死?女生不知不覺都得了婦科病
盲目用藥,治病變成了致病
艾灸雖能治病,但如果使用不當,反而會「致病」
這些「偏方」不治病、反致命 千萬別亂用!
養殖不懂科學,不是治病而是致命
熬中藥不注意這一點,不治病,反致毒!
腸胃不健康?便秘?治病防癌,補充它就對了!
免疫疫苗:不僅防病也治病?
醫生治不好自己的病,卻在給病人治病!
你媽是不是有病啊?有病就治病我不是醫生
濕氣不致病,有時候還可以治病;濕邪才致病,才會引起身體的不適
吃三七「有病治病,無病防病」?中醫指出:2種吃法較有用
治病不成反中毒?有事沒事就喝中藥真的養生嗎?
治病不如防病,這幾項婦科檢查很有用,別因為害羞忽視它
斷腸草有劇毒是不能隨意使用的,如果用的好也能防病治病!
有《神仙術》可以讓你治病不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