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駱玉明:讀古詩讓我們更喜歡自己

駱玉明:讀古詩讓我們更喜歡自己


經常被人邀去講古典詩歌,開場大抵會說一些今天我們為什麼還需要讀古詩的理由,說得最多的,是讀古詩會讓我們更喜歡自己。


細細想起來,人要很有把握地喜歡自己也是蠻難的。人性的根底、人生的現實沒有那麼美好;人們的慾望彼此衝突,相互窺測,暗中計較,生活因此變得緊張不安。這令我們看自己有時不那麼愉快,庸俗、貪婪、虛飾、委瑣、焦躁,凡此種種,常常會浮露出來給我們一個惡意的嘲笑。


而在詩歌這一由語言所構擬的空間里,我們有另外一種樣態的生存。詩固然取材於生活,卻更多地體現著人性中美好的嚮往,人情中美妙的趣味。簡單地說,詩總是在追尋生命的完美的可能性,並以最精緻的語言形態來呈現它。在詩的世界裡,生命以優美的姿態自由地舒展。

有些學者試圖為我們揭露一種事實:詩人並不像他們自我期待的那樣高尚;陶淵明也罷,李白也罷,都有庸俗的一面。這個我們知道。但陶淵明、李白是否有跟我們同樣庸俗的地方並不重要,他們那種引導我們超越庸俗的藝術創造才是重要的。讀詩的時候,我們欣賞古人,也欣賞自己。我們在古詩中讀出一種味道、一種感覺,這個味道是誰的呢?是李白、杜甫的嗎?是的,但又不只是李白和杜甫的,也是你自己的。作者把他的人生情感和經驗封存在語言形式中,這是創作的過程;讀者把自己的人生情感和經驗注入進去,去理解作者,又借作者來理解自己,是解讀的過程。詩這時以屬於你個人特有的形態被再度激活。


生命是現實的,當然有種種利益計較;生命也是詩意的,離不開奇妙的幻想。流連於詩的時光會多少洗刷我們心靈中的污漬,減少我們的虛偽與卑瑣。因為你會意識到很多無趣無聊的窩囊其實是可以拋棄的,我們沒有必要總是活在無趣無聊的窩囊中。


古人說:「腹有詩書氣自華。」「氣自華」,不僅僅是為了讓別人更喜歡自己,更是為了讓自己喜歡自己、欣賞自己。



駱玉明:讀古詩讓我們更喜歡自己

駱玉明 東方IC 資料圖



一位日本朋友告訴我他母親的故事:老太太很多年裡每逢中秋都要獨自在庭園裡焚香拜月,後來美國人跑到月球上去了,她嘆了口氣,從此不再奉行這古舊的儀式。現代科技不斷驅散人心中遙遠的幻夢,而商業文明則培養了精明實在的計較來填充它。尤其是中國的這十數年,社會在搖晃中重新分出窮富等級,人心愈發顯得慌張而急迫。是的,古典的飄逸散淡作為生活態度大概是再也不可能了。我無意誇張古典詩歌在現實生活中的價值,也素不以守衛傳統文化為己任,只是從個人的經驗來說,覺得在焦慮煩躁的時分,偶爾能回到詩意的心情也還是好的。生命很古老,它有可能與各種生存樣態相通,並藉此豐富自己。在一首古詩的意境里,你可以徜徉於草木,流連在雲水,或者聆聽邊城蒼涼的笛聲,那一刻生命享有豐美的意趣,並且知道任何一種生存都只是與時空的偶然相遇。


唐詩鑒賞一類書已出過很多,不過我寫的文字大約不會和別人雷同。並非我有特別高明的見解,而且詩也並不依賴於解說。只是我對詩的意境以及語言如何去呈現它有更多的關注,而盡量避免瑣碎、木拙的解釋和誇張、濫情的引申,希望這些文字令人更容易體會到古詩固有的鮮活之氣。這可以算與讀者作一種讀詩體會的交流,而對不怎麼熟悉古詩表現手段的讀者,或者也提供一些經驗吧。



駱玉明:讀古詩讓我們更喜歡自己

本文節選自駱玉明《美麗古典》(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2017年4月)序言,有刪節。



轉自澎湃新聞:http://www.thepaper.cn/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澎湃新聞 的精彩文章:

著名學者、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原會長王富仁逝世
迄今最精準數字人臉3D模型建成,可自動處理多人種面部特徵
巴迪歐與齊澤克的爭論:哲學是否應該干預當下世界
特朗普與新加坡泰國總理通話 討論朝鮮問題

TAG:澎湃新聞 |

您可能感興趣

中歲頗好道的門檻——再讀駱玉明《詩里特別有禪》
駱玉明:《詩經》的美麗和哀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