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分類評估 讓科技評價回歸本位

分類評估 讓科技評價回歸本位

近日,《自然》雜誌簽署《舊金山科研評估宣言》的消息引起了學術界的廣泛關注。該宣言以「評估科研要基於研究本身的價值而不是發表該研究的期刊」為核心思想。


事實上,《自然》雜誌曾多次發表社論,倡導科研評估不應當過度依賴基於期刊的指標。儘管如此,以我國科技界為例,許多科研機構仍以影響因子作為最主要的科技評價依據。


就在《自然》雜誌簽署這一宣言的前幾天,中國學術界再度遭遇令人難堪的一幕——107篇論文被《腫瘤生物學》雜誌撤稿,理由為作者編造審稿人和審稿意見。

分類評估 讓科技評價回歸本位



此次被撤稿的論文涉及500餘位來自於醫院或高校醫學院及相關實驗室的醫生。回顧近年來出現的大規模撤稿事件,醫生群體已成為類似事件涉及的重災區。


而通過分析不難發現,當前評價體系中,對醫生業務水平的評價並不以其能否更好地醫治患者為標準,而是以發表論文為導向。這就意味著,一位醫生如果想要尋求職業發展,在高強度的工作之外,還需兼顧學術研究,並最終以所發表論文的數量和質量來評判其業務能力。

當下國內科研評價體系的問題,從對醫生的評價模式中便可窺一斑而知全豹。在實踐中提升理論素養,以理論水平促進實踐操作,這無可厚非;然而,無論對基礎研究還是應用研究,均單一地利用論文發表數量予以考核,甚至唯SCI論英雄的做法,暴露了我國科技評價體系中的懶政思維。


科技評價是一項龐大而繁雜的工作,數論文是最為簡單、可行的評價手段。不過,隨著我國科學技術水平的提升以及科研隊伍規模的壯大,如此「討巧」的一刀切帶來的問題也越來越明顯。


筆者認為,改變目前的被動局面,最根本還是要對科技評價體系進行徹底的改革。而依照不同研究領域的特點,分門別類地制定評價標準應當成為改革的突破口。


以應用研究為例,可以通過在不同研究領域組織專家評審會等方式,每年對研究人員所做工作進行評估考核,結合其所參與的工作及產生的社會效益等因素進行綜合評價,同時減少論文發表考核的權重。


而對於基礎研究領域,即便看重論文發表,也應當對不同領域的權威期刊進行區分,同時也納入國內外專家評審機制,結合同領域科學家評價,形成綜合考評意見,作為衡量科學家工作情況的最終標準。

這其中,國內的學術共同體組織應當發揮重要作用,擔當起組織科技評價及懲治學術不端行為的重擔,以便為我國科技界建立科學、合理的良性科技評價生態提供組織保障,從而讓科技評價回歸本位,從根源上遏制學術不端行為的產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數字科技館 的精彩文章:

品味民居藝術,搭建小小古宅——「華夏科技學堂」古代建築系列教育活動
會游又能飛 AG600即將首飛
北漫娘講科學——保護堤壩的「鎧甲勇士」

TAG:中國數字科技館 |

您可能感興趣

科技部:評價基礎科學研究不應「數論文」「數評獎」
政協委員施一公:科技評價不能唯論文數量是瞻
從文檔分析和智能投研切入,「庖丁科技」想用AI提升金融數據核對效率
中國三峽建設管理有限公司等科研項目通過科技成果評價
從文檔分析和智能投研切入,庖丁科技想用AI提升金融數據核對效率
華為新奢侈品手機評測:價格依然貴 但科技含量不低
人才評價機制改革重磅意見公布科技人才實行代表性成果評價
科技龍頭與低估值藍籌均衡配置
dnf起源版本高科技戒指任務 起源版本高科技戒指怎麼做
中建三局第三建設工程有限責任公司等科研項目通過科技成果評價
華中科技大學提出多向文本檢測方法:基於角定位與區域分割
加量不加價!專業科技媒體竟這樣評價小米MIX2S:售價感動所有人!
雷鋒網 AI 科技評論按
點評科技領域「新貴」——十大突破性技術,你看好哪個?
「金融科技+公益創新」背後的價值拷問
【科技動向】美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分散式作戰管理」項目進入第三階段
「十大最具價值」科技項目榜單發布,極鏈科技榮獲第一名
科技部撤銷2項中國人類遺傳資源國際項目許可,追回材料數據
盤點哪些科技的預言:5個科技預言已經成真
趣店回歸科技本源;北銀消費金融兩年虧損14億|AI金融科技評論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