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曹操殺呂伯奢,其實是源於一種常人的心態!

曹操殺呂伯奢,其實是源於一種常人的心態!

在《三國演義》中關於曹操殺呂伯奢的原因,有一句極其著名的話流傳於後世。這就是:「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人們通常認為這句話將曹操的「奸雄」形象刻畫的淋漓盡致,連曹操的仰慕者--陳宮,都對其失望透頂,認為其是跟董卓一路貨色。書中有詩道:設心狠毒非良士,操卓原來一路人。

曹操殺呂伯奢,其實是源於一種常人的心態!

然而與董卓的胡作非為、禍亂天下不同。曹操是有匡扶天下、安定民生的宏願。如果曹操完全是這種「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自私自利心態,就不可能冒險去行刺董卓。而後,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曹操也會與其他諸侯聯軍一樣,而不會去主動進攻董卓軍。

那曹操殺呂伯奢的原因何在呢?書中寫道:操曰:「伯奢到家,見殺死多人,安肯干休?若率眾來追,必遭其禍矣。」 這當然是其中一種原因。不過我認為曹操殺呂伯奢還有一種心態,是羞愧殺人。有一句俗語叫「大恩如大仇」,別人施於你大恩,你想報答卻無論如何報答不了。你與他相逢時便會自覺矮了三分,久之你便不願與他相見。甚至會希望他突然掛掉,你才好鬆一口氣、才好直起腰來,這便是「大恩如大仇」。

曹操殺呂伯奢,其實是源於一種常人的心態!

《多情劍客無情劍》中的龍嘯雲與李尋歡便是這種「大恩如大仇」關係的寫照。龍嘯雲雖有卑鄙的行徑,卻並不是毫無羞恥之心的人。當李尋歡將心儀的女人與全部家產都給了龍嘯雲,而自己消失後。龍嘯雲雖偶爾想起李尋歡,心中會感覺到愧疚,不過還是可以與林詩音過著平靜生活的。可是,當李尋歡再度出現在其面前,這種平靜就被打破了,這會讓龍嘯雲時刻覺得自己卑鄙、齷齪。所以,龍嘯雲才千方百計地要將李尋歡除去,如此才能回歸到平靜的生活。

曹操殺呂伯奢,其實是源於一種常人的心態!

曹操殺呂伯奢也有這種心理,在誤殺了呂伯奢家的八口人,造成無法彌補的過錯後,呂伯奢就成為了曹操最不願意麵對的人了。而呂伯奢是曹操父親的結義兄弟,兩家有交往,而發生這種事,無論是選擇報案或找上門,都不是曹操願意麵對的。所以,才一錯再「錯」,將呂伯奢也索性殺了,落了個乾淨,這其實是一種常人的心態。曹操是一代梟雄,並不願意在陳宮面前坦露其殺害呂伯奢的真實想法,以顯得其內心的柔弱。故曹操道:「寧我負人,毋人負我!」 其實更多地是體現了一種自責與無奈。

精裝 三國演義譯文白話文正版 三國演義原著 全本120回珍藏版 三國演義青少版青少年版成人版全集 四大名著 學生版無障礙閱讀

¥35.8
淘寶
購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左史右理 的精彩文章:

以他國首都而命名的國家,被認為是吸血鬼的起源地!
此人是宋江的頭號心腹武將,卻毫無血性而言!
水滸108將,此人能力甚微,卻寓意極深!
梁山108將,此人的排位前後變動最大,暗藏玄妙!

TAG:左史右理 |

您可能感興趣

曹操殺呂伯奢,其實不過是常人的一種心態
人,活的就是一種心態
人過的是心情,活的是心態!
好心態 ,是一種魅力。
忍受孤獨,其實是一種心態
靜,是一種心態,更是一種智慧
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態去練太極,是一種做人的美德
汪國真:淡泊,是一種心態,更是一種涵養
寧靜,是一種心態
人,活得就是一種心態
活著,就是一種心態
心理學家:總以打擊別人為樂,其實屬於一種正常的心態!
聰明人做事,其實就兩個字,心態!心態好,一切好
人生,活的是一種平常心態
幸福,是一種心態!
那些懂得憐惜的人,時常都懷有一顆最樸素的心態
也就是智慧的培養,真知的理念,隨順的心性,豁達的心態
沈從文:隨和是淡定從容的心態,更是一種低調隱忍的素質
感恩是一種良好的健康心態
人生,活著,那就是一種心態。凡事豈能盡人意,但求於心無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