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電影《末代皇帝》中的細節有多少是符合歷史記載的?

電影《末代皇帝》中的細節有多少是符合歷史記載的?


蹲馬桶時來點歷史,拉的舒坦!


1948年到底發生了什麼?讓共產黨戰勝了國民黨 |

只能眼紅中國,歐洲44國為何無法大一統

|

紅衛兵現在都去哪兒了

|

古人拉完屎如何擦屁股

|

古人沒有套套,如何避孕

|

古代一兩銀子值多少錢?







授權轉載自

zhihu.com/question/43840047/answer/96529216


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維權騎士一直在的




對於這部橫掃1988年奧斯卡9項大獎的電影,中國觀眾的態度似乎是兩極分化的。


一部分觀眾認為這是一部史詩巨作,另一部分觀眾則對全英文對白和西方視角始終適應不來。


其實,很多人在第一遍看這部電影的時候都會和題主產生一樣的疑問,對於某些情節和細節(題主所提到的駱駝,還有開道的太監)都有些摸不著頭腦。

不過,大部分的疑惑都能從兩本書里找到答案。

一本是愛新覺羅·溥儀的《我的前半生》,


另一本是溥儀的英文教師雷金納德·弗萊明·庄士敦(Reginald Fleming Johnston)所寫的《紫禁城的黃昏》(Twilight in the Forbidden City)。


這兩本書也是導演貝托魯奇拍攝此片時的重要參照。


此外,本片的顧問由愛新覺羅·溥傑(溥儀之弟)、郭布羅·潤麒(末代皇后婉容之弟),愛新覺羅·毓瞻(末代恭親王)以及李文達(幫助溥儀出版《我的前半生》的主要負責人)等擔任。

在繼續本文之前,有一點需要明確的是,影片導演貝托魯奇是義大利人,影片的製作團隊也幾乎全部來自於美國等西方國家。


更重要的是,電影本身並非紀錄片,或多或少會有藝術加工和虛構的成分。


真要是拍成紀錄片了,第一個問題就是主角上哪兒找去,你說是不是?

下面就來具體說一說,電影《末代皇帝》中到底有哪些情節和細節是在《我的前半生》和《紫禁城的黃昏》二書中有明確的文字記載的。


註:電影《末代皇帝》有163分鐘和218分鐘兩個不同的版本,本文參考的是218分鐘的加長版。

多圖,涉及大量劇情,因此建議在看完電影之後再閱讀此文!!!

登極



影片開頭,慈禧召小溥儀進宮,溥儀是由奶媽抱著一起去的。





家裡的老人給我說的這段情形,我早已沒有印象了。老人們說,那一場混亂後來還虧著乳母給結束的。乳母看我哭得可憐,拿出奶來喂我,這才止住了我的哭叫。這個卓越的舉動啟發了束手無策的老爺們。軍機大臣和我父親商量了一下,決定由乳母抱我一起去,到了中南海,再交內監抱我見慈禧太后。 ——溥儀《我的前半生》第二章 我的童年·登極與退位






每當回想起自己的童年,我腦子裡便浮起一層黃色:琉璃瓦頂是黃的,轎子是黃的,椅墊子是黃的,衣服帽子的裡面、腰上系的帶子、吃飯喝茶的瓷製碗碟、包蓋稀飯鍋子的棉套、裹書的包袱皮、窗帘、馬韁……無一不是黃的。這種獨家佔有的所謂明黃色,從小把惟我獨尊的自我意識埋進了我的心底,給了我與眾不同的「天性」。——溥儀《我的前半生》第二章 我的童年·帝王生活






後來,我想起個辦法,把弟弟和妹妹帶到我住的養心殿,我就問溥傑:「你們在家裡玩什麼?」 「溥傑會玩捉迷藏。」小我一歲的二弟恭恭敬敬地說。 「你們也玩捉迷藏呀?那太好玩了!」我很高興。我和太監們玩過,還沒跟比我小的孩子玩過呢。——溥儀《我的前半生》



根據《我的前半生》記載,溥儀一共有三位伴讀,


分別是溥傑、毓崇和溥佳。





誰知這個動作給他惹了禍,因為我一眼看見他的袖口裡的衣里,很像那個熟悉的顏色。我立刻沉下臉來: 溥傑,這是什麼顏色,你也能使?」

「這,這這是杏黃的吧?」


「瞎說!這不是明黃嗎?」


「嗻,嗻……」溥傑忙垂手立在一邊。大妹溜到他身後,嚇得快要哭出來了。

我還沒完: 「這是明黃!不該你使的!」——溥儀《我的前半生》



下面就出現了題主不太能理解的情節,侍從。







我到宮中的御花園去玩一次,也要組成這樣的行列:最前面是一名敬事房的太監,他起的作用猶如汽車喇叭,嘴裡不時地發出「吃——吃——」的響聲,警告人們早早迴避,在他們後面二三十步遠是兩名總管太監,靠路兩側,鴨行鵝步地行進;再後十步左右即行列的中心(我或太后)。



如果是坐轎,兩邊各有一名御前小太監扶著轎桿隨行,以便隨時照料應呼;如果是步行,就由他們攙扶而行。在這後面,還有一名太監舉著一把大羅傘,傘後幾步,是一大群拿著各樣物件和徒手的太監:有捧馬扎以便隨時休息的,有捧衣服以便隨時換用的,有拿著雨傘旱傘的;在這些御前太監後面是御茶房太監,捧著裝著各樣點心茶食的若干食盒,當然還有熱水壺、茶具等等;更後面是御

藥房的太監,挑著擔子,內裝各類常備小葯和急救藥,不可少的是燈心水、菊花水、蘆根水、竹葉水、竹茹水,夏天必有蕾香正氣丸、六合定中丸、金衣祛暑丸、香薷丸、萬應錠、痧葯、避瘟散,不分四季都要有消食的三仙飲,等等;在最後面,是帶大小便器的太監。如果沒坐轎,轎子就在最後面跟隨。轎子按季節有暖轎涼轎之分。




這個雜七夾八的好幾十人的尾巴,走起來倒也肅靜安詳,井然有序。 ——溥儀《我的前半生》






然而這個尾巴也常被我攪亂。我年歲小的時候,也和一般的孩子一樣,高興起來撒腿便跑。起初他們還亦步亦趨地跟著跑,跑得丟盔曳甲,喘吁不止。我大些以後,懂得了發號施令,想跑的時候,叫他們站在一邊等著,於是除了御前小太監以外,那些捧盒挑擔的便到一邊靜立,等我跑夠了再重新貼在我後邊。後來我學會了騎自行車,下令把宮門的門檻一律鋸掉,這樣出入無阻地到處騎,尾巴自然更無法跟隨,只好暫時免掉。——溥儀《我的前半生》



下面是電影中溥儀與其伴讀溥傑讀書的毓慶宮,電影中的布置基本還原了《我的前半生》中記載的細節。








(此為紀錄片《故宮100》中的毓慶宮大鐘實物,對比最上圖電影截圖中的大鐘)




這兩間書房,和宮裡其他的屋子比起來,布置得較簡單:南窗下是一張長條幾,上面陳設著帽筒、花瓶之類的東西;靠西牆是一溜炕。起初念書就是在炕上,炕桌就是書桌,後來移到地上,八仙桌代替了炕桌。靠北板壁擺著兩張桌子,是放書籍文具的地方;靠東板壁是一溜椅子、茶几。東西兩壁上掛著醇賢親王親筆給光緒寫的誠勉詩條屏。比較醒目的是北板壁上有個大鐘,盤面的直徑約有二米,指針比我的胳臂還長,鐘的機件在板壁後面,上發條的時候,要到壁後搖動一個像汽車搖把似的東西。這個奇怪的龐然大物是哪裡來的,為什麼要安裝在這裡,我都不記得了,甚至它走動起來是什麼聲音,報時的時候有多大響聲,我也沒有印象了。——溥儀《我的前半生》



小皇帝隆重地向溥傑介紹自己的「玩具"——駱駝。






我在童年,有許多稀奇古怪的嗜好,除了玩駱駝、喂螞蟻、養蚯蚓、看狗牛打架之外,更大的樂趣是惡作劇。早在我懂得利用敬事房打人之前,不少太監們已吃過我惡作劇的苦頭。




有一次,大約是八九歲的時候,我對那些百依百順的太監們忽然異想天開,要試一試他們是否真的對「聖天子」聽話。我挑出一個太監,指著地上一塊髒東西對他說:「你給我吃下去!」他真的趴在地上吃下去了。有一次我玩救火用的唧筒,噴水取樂。正玩著,前面走過來了一個年老的太監,我又起了惡作劇的念頭,把龍頭沖著他噴去。這老太監蹲在那裡不敢跑開,竟給冷水激死過去。後來經過一陣搶救,才把他救活過來。


……


其餘半天的時間,是看看待發的上諭和「內閣官報」,接受人們的叩拜,或者照舊去欣賞螞蟻倒窩,叫上駟院太監把養的駱駝放出來玩玩。——溥儀《我的前半生》



這裡稍稍跑個題:影片中三次出現了駱駝,駱駝這個意象其實也串聯起了溥儀的三個階段:


第一次出現駱駝是小溥儀被慈禧初次召入宮中時,他順著奶媽的指點看到清晨午門門口的駱駝;


第二次出現是10歲左右的溥儀向溥傑炫耀自己的「玩具」;


最後一次出現是溥儀被鹿鍾麟趕出紫禁城時,在午門口又一次見到了陪伴自己童年的駱駝。


此時溥儀的嘴角擠出一絲貌似輕鬆的微笑(此處尊龍的演技極為出彩,從走路儀態到手中緊捏不放的網球,直到汽車開動,婉容、文綉都回過頭去望向午門,唯獨只有溥儀自己頭也不回。尊龍將溥儀離宮時的緊張不安,同時又極力壓抑故作鎮靜的狀態演得淋漓盡致)。

宮裡的腳手架






我從響城中聽見中南海的軍樂聲,就是在這時候。那時,三大殿正進行油繕工程,在養心殿的台階上,可以清清楚楚地望見腳手架上油工們的活動。——溥儀《我的前半生》



奶媽








我是在乳母的懷裡長大的,我吃她的奶一直到九歲,九年來,我像孩子離不開母親那樣離不開她。我九歲那年,太妃們背著我把她趕出去了。那時我寧願不要宮裡的那四個母親也要我的「嫫嫫」,但任我怎麼哭鬧,太妃也沒有給我把她找回來。——溥儀《我的前半生》



對於奶媽的經歷,在218分鐘的加長版中有不少內容。同樣,在《我的前半生》中,溥儀也大費筆墨,用了不少篇幅描述了他的乳母王焦氏的生平經歷以及與她的相處。

奶媽的突然離開和英文教師庄士敦的到來,將少年溥儀帶入了人生的一個新階段。







我的父親和中國師傅們「引見」雷湛奈爾德·約翰·弗萊明·庄士敦先生的日子,是一九一九年三月四日,地點在毓慶宮。首先,按著接見外臣的儀式,我坐在寶座上,他向我行鞠躬禮,我起立和他行握手禮,他又行一鞠躬禮,退出門外。然後,他再進來,我向他鞠個躬,這算是拜師之禮。——溥儀《我的前半生》






有一次他給我拿來了一些外國畫報,上面都是關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圖片,大都是顯示協約國軍威的飛機坦克大炮之類的東西。我讓這些新鮮玩藝吸引住了。他看出了我的興趣,就指著畫報上的東西給我講解,坦克有什麼作用,飛機是哪國的好,協約國軍隊怎樣的勇敢。——溥儀《我的前半生》






他教的不只是英文,或者說,英文倒不重要,他更注意的是教育我像個他所說的英國紳士那樣的人。——溥儀《我的前半生》



這裡再跑個題:本片中出演庄士敦的是英國演員彼得·奧圖爾(Peter O"Toole),他從1963年主演《阿拉伯的勞倫斯》起一直到2007年,期間8次提名奧斯卡最佳男主角,卻一次未中,陪跑整整44年,是目前奧斯卡歷史上陪跑時間最長的男演員……可惜老先生已經於2013年去世……

庄士敦進宮後,不僅給溥儀帶來了諸多影響,也給小朝廷、內務府等帶來了不少波瀾。以下是庄士敦在《紫禁城的黃昏》一書中的敘述。






入宮後的第一次口角發生在我與宦官之間。宮廷中有個慣例,當新的被任命者得到賞賜物品時,需要把它們散發給周圍的人。而我對他們這種索取的答覆,使他們感到既驚愕又沮喪。我同意拿出他們所要求的數量,但是他們必須給我正式的收據才行。由於他們的要求是未經認可的,他們自然不願意出具文字依據,於是這種索求很快就自行撤回了。——庄士敦《紫禁城的黃昏》第十二章 皇上的家庭教師



溥儀生母去世






年輕的滿族皇帝熱切地渴望了解紫禁城之外的那個世界。……僅僅從皇家花園的假山頂上和神武門城樓上眺望那個世界更加加劇了他的躁動不安。然而,每當他懇求允許離開皇宮時,總是得到同樣的回答:時局危險,南方孫逸仙革命黨的密探正在外面等著他,他會受到侮辱,遭到襲擊,甚至會被打死。總有一天他會按照自己的意願進出皇宮,但此時他必須忍耐。自由的時光還沒有到來。

他最後一次被允許離開紫禁城卻是由於一件令人悲哀的事情。1921年9月30日,他的母親醇安王妃去世。她死於醇親王在北京北城的府邸,那裡是皇帝本人的出生地。10月初,他前往弔唁自己的母親,並在北府逗留了半天。——庄士敦《紫禁城的黃昏》



留洋






「……在英王太子讀書的牛津大學裡,皇帝陛下可以得到許多必要的知識,展開寬闊的眼界……」 在我動了留學英國的念頭之前,他已給我打開了不小的「眼界」。——溥儀《我的前半生》



選妃






到我的時代,經過王公大臣們的商議,認為把人家閨女擺成一排挑來挑去,不大妥當,於是改為挑照片的辦法:我看著誰好,就用鉛筆在照片上做個記號。 ——溥儀《我的前半生》






他毫無熱情地默認了他的訂婚,但他強烈地反對自己有不止一個未婚妻之舉卻使得宮廷(尤其是皇太妃們)震驚。當他被告知,根據古老的管理,他不僅應該有一個而且應該有數個妃子時,他回答說,西方文明國家的君主不實行一夫多妻制,他認為滿足宮廷也沒有任何理由鼓勵實行一夫多妻。——庄士敦《紫禁城的黃昏》



大婚






婚禮全部儀程是五天:
十一月二十九日已刻,淑妃妝奩入宮。
十一月三十日午刻,皇后妝奩入宮。巳刻,皇后行冊立禮。丑刻,淑妃入宮。
十二月一日子刻,舉行大婚典禮。寅刻,迎皇后入宮。
十二月二日帝後在景山壽皇殿向列祖列宗行禮。
十二月三日帝在乾清宮受賀。

在這個儀程之外,還從婚後次日起連演三天戲。


——溥儀《我的前半生》






對於大婚的經過,以及文綉先於婉容一天入宮的情形,庄士敦也有相關的記錄。(不過根據庄士敦記載,看戲時女眷與男子不同列,因此電影這裡算是一個小bug)




就在同一天(11月30日)的凌晨,淑妃作為新娘入了宮。她先於皇后入宮,引出許多無知和荒謬的議論,尤其是在西方人中間。……妃子首先入宮的真正原因是,在皇后到達時,她可以在宮內所有婦女的前面,第一個迎接皇后。

在婚禮的喜慶活動中,只邀請內廷人員參加的,是在宮廷戲院里演出的一系列欽定戲曲。1922年12月3日、4日、5日,連續上演了三天。——庄士敦《紫禁城的黃昏》



電影里,溥儀新婚當晚與婉容互道晚安之後便獨自離開了。根據《我的前半生》記載,新婚當晚溥儀的確是獨自回到養心殿去睡的。




按著傳統,皇帝和皇后新婚第一夜,要在坤寧宮裡的一間不過十米見方的喜房裡渡過。這間屋子的特色是:沒有什麼陳設,炕佔去了四分之一,除了地皮,全塗上了紅色。行過「合巹禮」,吃過了「子孫餑餑」,進入這間一片暗紅色的屋子裡,我覺得很憋氣。新娘子坐在炕上,低著頭,我在旁邊看了一會,只覺著眼前一片紅:紅帳子、紅褥子、紅衣、紅裙、紅花朵、紅臉蛋……好像一攤溶化了的紅蠟燭。我感到很不自在,坐也不是,站也不是。我覺得還是養心殿好,便開開門,回來了。——溥儀《我的前半生》



戴眼鏡的風波







在這些王公大臣們眼裡,一切新的東西都是可怕的。我十五歲那年。庄士敦發現我眼睛可能近視,建議請個外國眼科醫生來檢驗一下,如果確實的話,就給我配眼鏡。不料這個建議竟像把水倒進了熱油鍋,紫禁城裡簡直炸開了。這還了得?皇上的眼珠子還能叫外國人看?皇上正當春秋鼎盛,怎麼就像老頭一樣戴上「光子」(眼鏡)?從太妃起全都不答應。後來費了庄士敦不少口舌,加之我再三堅持要辦,這才解決。 ——溥儀《我的前半生》




當仍然活著的3個太妃中最有影響力的端康太妃,聽說英文老師要求去請一位外國眼科醫生時,她強調說,這樣的要求是不能同意的。因為,在關係到皇帝寶貴眼鏡的問題上,不能相信任何外國醫生。當我以更為急切的方式重複我的請求時,她反駁說,外國醫生只會讓皇上戴眼鏡,而「皇帝戴眼鏡是萬萬不行的。」我回答說:「我不知道以前的皇帝們怎麼樣,但這個皇帝是要戴眼鏡的。」我並沒有能壓倒端康太妃的反對意見。但是,當我威脅說,如果年底(1921)仍然禁止我請北京最好的眼科醫生來為皇上看病,我就辭職,醇親王和內務府最終不情願地屈從了。——庄士敦《紫禁城的黃昏》



剪辮子的風波






有一天,他突然命令他的太監理髮師把辮子剪掉。理髮師為之大驚,他知道,如果他執行了這個命令,將會有什麼後果落在他的頭上。因此,他哀求陛下不要讓他來做這件事。皇帝什麼也沒說,退到另一個房間,拿起一把剪刀,親手剪下了自己的辮子。——庄士敦《紫禁城的黃昏》






電影截圖可見,與溥儀在天津時期,陳寶琛的辮子依舊保留著,陳寶琛即下文所提到的三位帝師中的一位。




然而,還不到一個月,紫禁城裡就只剩下了三條辮子了,而此前至少有1500條。那3位依然留著辮子的是我的三位教師同事(很快,由於一人去世,就只剩下兩人)。他們保留了自己的辮子,用以表示他們公開的斥責和永久的反抗。——庄士敦《紫禁城的黃昏》



建福宮大火






不但如此,建福官的清點剛開始,六月二十七日的夜裡便突然發生了火警,清點的和未清點的,全部燒個精光。據說火警是東交民巷的義大利公使館消防隊首先發現的。救火車開到紫禁城叫門時,守門的還不知是怎麼回事。這場大火經各處來的消防隊撲救了一夜,結果還是把建福宮附近一帶,包括靜怕軒、慧曜樓、吉雲樓、碧琳館、妙蓮花室、延春閣、積翠亭、廣生樓、凝輝樓、香雲亭等一大片地方燒成焦土。這是清宮裡貯藏珍寶最多的地方,究竟在這一把火里毀掉了多少東西,至今還是一個謎。內務府後來發表的一部分胡塗賬里,說燒毀了金佛二千六百六十五尊,字畫一千一百五十七件,古玩四百三十五件,古書幾萬冊。這是根據什麼賬寫的,只有天曉得。——溥儀《我的前半生》



驅逐太監







火災過了18天之後,暴風雨來臨了。7月15日,發生了一些在北京的漢人和滿人中引起比火災的影響還要大得多的震動。一個在中國宮廷存在了幾千年的制度(據說周朝時就存在了),在一天突然被廢除了。紫禁城中所有的太監都被驅逐出去了。為了達到這個目的,皇上帶著自信的力量和決心開始行動。


皇上的計劃成功地實現了。在王將軍(王懷慶,民國的官員)的士兵監視之下,太監們被集合在一起,得知了自己的命運。他們得知被遣散的消息時都默默無聲。不到一個小時,他們都走出了神武門。——庄士敦《紫禁城的黃昏》



打網球









中間為真實的溥儀打網球照片,對比上圖電影截圖。(此外,根據《我的前半生》記載,網球場是建在建福宮火災廢墟上的,而電影中的網球場搭建在三大殿之間,中和殿的邊上,這其實是不現實的,因為當時溥儀的活動範圍已不可能到達外朝。暫且理解為導演的藝術加工,突出溥儀作為皇帝的特權。)




要想估計一下這次的損失,不妨說一下那堆燒剩和「摸」剩下的垃圾的處理。那時我正想找一塊空地修建球場,由庄士敦教我打網球,據他說這是英國貴族都會的玩藝。這片火場正好做這個用場,於是叫內務府趕快清理出來。——溥儀《我的前半生》




以下是溥儀離開紫禁城之後的部分。




在天津的生活







我花了無數的錢,買了無數用不著的東西,也同時買來了一個比庄士敦給我的更強烈的觀念:外國人的東西,一切都是好的,而對照之下,我覺得在中國,除了帝制之外,什麼都是不好的。 一塊留蘭香牌口香糖,或者一片拜耳的阿司匹靈,這幾分錢的東西就足夠使我發出喟嘆,認為中國人最愚蠢,外國人最聰明。——溥儀《我的前半生》


(上圖紅圈處可見"TIENTSIN COUNTRY CLUB"字樣)





天津有一個英國人辦的名叫「鄉藝會」(Country Club)的俱樂部,是只准許外國大老闆進出的豪華遊樂場所,中國人是根本走不進那個大門的,只有對我是個例外。我可以自由出入,而且可以帶著我的家人們,一起享受當「特殊華人」的滋味。 ——溥儀《我的前半生》



清東陵被盜






又傳說孫殿英給蔣介石新婚的夫人宋美齡送去了一批贓品,慈禧鳳冠上的珠子成了宋美齡鞋子上的飾物。我心裡燃起了無比的仇恨怒火…——溥儀《我的前半生》



婉容精神失常






電影中這一段的情節是婉容精神失常後,向關東軍以及偽滿洲國映畫協會理事長甘粕正彥啐唾沫。其實這個情節也並非空穴來風,溥儀在《我的前半生》中承認,在他的影響下婉容也開始變得神神叨叨。





婉容也隨我人了迷,她給自己規定,對於認為不吉的,就眨巴眨巴眼,或是吐吐唾沫。後來弄成了習慣,時常無緣無故地眨巴一陣眼,或者是嘴裡「啐啐啐」連著出聲,就像患了精神病似的。——溥儀《我的前半生》



「綠燈停,紅燈行」的時代



影片臨近結尾處,年邁的溥儀騎在自行車上(曾幾何時,自行車也是溥儀作為帝王在宮中的特權之一,而如今的他也只是成千上萬自行車「大軍」中最普通的一分子),跟著人潮一起等待交通信號燈「變紅」……



(「綠燈停,紅燈行」的鬧劇在ccp的早年出版物上有文字記載,請自行查詢)





另外,一些眾所周知的細節(比如皇帝進膳前先由太監嘗膳,溥儀的英文名Henry,婉容的英文名Elizabeth,等等),也就不一一貼圖了。


===華麗麗的分割線===



上文提到的細節都是與《我的前半生》和《紫禁城的黃昏》中的文字記載相符合的,既然已經講到這兒,乾脆順帶談談電影中那些與清末舊照片相符合的細節。




以下均為真實照片與電影截圖的對比。




溥儀在紫禁城裡爬屋頂




滿州女子「一耳三鉗」的風俗



此圖為乾隆生母孝聖憲皇后像


此圖為末代皇后婉容大婚照




蒙古族女性服飾(1900年)








上面這張截圖實際上也反映了電影的另一個bug,因為雖然文綉本身是蒙古族,但大婚時是不可能穿著蒙古族服飾的,她的穿著應該更類似於上文婉容大婚照中所呈現的樣式。只能說電影中的這套服飾的確是高度還原了蒙古族服飾,但出現的場合還是有誤。



女樂師




婦女髮型




上圖出自John Thomson 1874 Illustrations of China and its people (《中國與中國人影像》)一書。左下角為清末寧波地區婦女的髮型之一。







當然,電影中運用這一髮型似乎有誤,因為無論奶媽本人籍貫為何地,入宮之後都應該梳成大拉翅。




后妃所坐平底船



翊坤宮、乾清門雨搭(即廊上竹簾)




慈禧晚年扮觀音照及身旁打扮成善財童子的李蓮英和打扮成龍女的女官




上圖為電影中慈禧臨死時身旁圍繞著送她「升仙」的侍從,均打扮成福祿壽三星、八仙、羅漢等樣子。



載灃(溥儀生父)



嵯峨浩(溥傑之妻)



鄭孝胥







===華麗麗的分割線===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由於電影主創幾乎都來自於西方國家,全片也存在著不少與歷史不符的地方和經不起推敲的道具(可以看到不少西方人隨心所欲的創造hhhh)。況且這部電影畢竟不是紀錄片,不可避免存在著虛構或是藝術加工的成分。




例如在細節上,根據記載,鹿鍾麟將溥儀趕出紫禁城時,溥儀並不在打網球,庄士敦當時也被攔在神武門外未能進入。


事實上,接到通知時,當時溥儀正和婉容在儲秀宮削蘋果吃。而且溥儀一行是從神武門離開紫禁城的,並非電影中的午門。


此外,還有影片開頭為朱家溍先生所詬病的慈禧所處的大殿以及醇親王府的形制。

另外,在一些情節上也進行了虛構和藝術加工,比如婉容與川島芳子的同性曖昧(其實我並不知道這一段放在電影里究竟是為了什麼= =),婉容與侍衛私通所生孩子的處理等等。


還有一些情節在電影中並未涉及,畢竟無論是163分鐘的版本還是218分鐘的版本,都不可能來得及把所有歷史事件涉及到。


例如,張勳復辟,偽滿時期的兩位「貴人」譚玉齡、李玉琴,以及新中國成立後溥儀與李淑賢再婚的情節,電影中都沒有涉及。

不過,基於前文提到的諸多對比,可見導演和編劇連書上一帶而過的細節都留心到了,甚至電影中只給幾秒鐘鏡頭的配角選擇都很注意和原型的相似度。


應該說,導演和編劇並非不知道那些更「重大」的事件的存在,而之所以選擇藝術加工或略去,導演一定有其電影主題上的原由。

電影終究不是歷史。


說到底,所有的電影藝術無非是導演基於某些已知事實上的進一步加工的個人構想。


況且,這些「已知事實」常常伴隨著至今未定的爭議。


這部電影拍攝完成的時候,距離溥儀去世(1967)不過20年,而回頭一看,今天距離這部電影完成拍攝卻已經過去了30年。


前前後後算起來50年,然而人們對50年前發生的事情就已經不那麼肯定了。


就拿溥儀這一個人物來講,翻閱一些相關的研究資料,從他自己,到庄士敦,到弟弟溥傑,到他的妻子、同事,還有戰犯管理所所長的回憶錄,一萬個人有一萬種說法(有些還不一定是他們自己說的)。


每當這時,常常有人引用胡適的那句話——「歷史是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但無奈的是,甚至連這句話本身都是一個巨大的笑話,因為其實胡適的原話根本不是這麼說的。是不是夠諷刺?)

或許一部電影的真正意義並不在於本身的形式,而是在於啟發觀眾的不斷探索和獨立思考。




如果覺得有困惑和懷疑,那麼就立刻拿起書,翻起資料,親身尋找真相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馬桶歷史 的精彩文章:

TAG:馬桶歷史 |

您可能感興趣

《史記》和《漢書》中,哪部更符合歷史?
影視劇中,清朝宮廷后妃的服飾真的符合史實嗎?造型人必知!
《新倚天屠龍記》楊逍與舊版相差大,卻最符合原著,只因這細節!
《掃毒2》余順天死了,符合劉德華電影規律,死亡的大多是經典
咸豐帝被後人稱之為四無皇帝,大家覺得符合嗎?
《延禧攻略》中如懿的生平,其實還是挺符合歷史史實的!
《甄嬛傳》與《雍正王朝》里的華妃,哪一個更符合歷史人物原型?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當中,誰最不符合標準?網友的答案出奇一致
為什麼感覺漫威和DC電影的選角很符合大家心中的形象?
新版《尋秦記》,這些角色符合你心中的標準嗎?
蘇有朋版和曾舜晞版的《倚天屠龍記》,哪個符合你心中的張無忌?
盤點網友認為的女明星里古裝造型最符合大眾審美標準的12美,快來看看有沒有你的愛豆
網傳《仙劍4》兩大主演,感覺這選角太符合大家想像了
古代皇帝娶妻納妾,條件苛刻的嚇人,符合一條就是萬中求一的美女
影視劇中老說的「推出午門斬首」是否符合史實?
《扶搖》是以哪個歷史朝代為背景的?服裝更是看不懂,符合歷史嗎
《斗羅大陸》動畫開始連載,史萊克七怪符合你心中的形象嗎?
唐玄宗唯一墨跡《鶺鴒頌》:很符合唐明皇的審美,豐厚腴美
《古墓麗影:源起之戰》符合時代審美的重啟項目
令妃是魏瓔珞還是魏嬿婉?《延禧攻略》《如懿傳》哪個符合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