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北歐遠道而來,這台緊湊旅行車也能帶你遊山玩水 | 心試駕
汽車之心(微信號:Time2Drive)是愛范兒旗下汽車新媒體,我們關注汽車新技術、新文化以及智能化趨勢的未來。
在提車試駕之前,我對沃爾沃 V40 這台純進口小車的心理預期其實不高。
畢竟比起汽車之心(微信號:Time2Drive)試駕過的 XC90 和 S90,沃爾沃傾注在 V40 的推廣力度不算大。
(沃爾沃 S90)
雖然這一台 V40 是最新的 2017 款,也換上了「雷神之錘」大燈,但它本質上還是上一代車型的小改款。非觸控式中控屏幕、機械手剎、機械換擋,都讓這台 T3 智雅版的 V40 看起來不那麼上檔次。
話是這麼說,但是當我開著 V40 從廣州自駕去珠海,在珠海的情侶路上開著窗戶吹完風之後,這款小車給我留下的駕駛體驗至今難以忘卻。
照例先來說外觀。V40 的車身姿態介於旅行車和高爾夫那種兩廂車之間,A 柱和車身腰線傾斜度都很大,營造了一種強烈的俯衝貼地感。
行李箱稍微往後突出,可以創造更多的裝載空間。
其實 2017 款 V40 除了前臉之外,大部分設計都沿用了舊款車型,區別不大。有人覺得「雷神之錘」用在 V40 上沒有老款好看,不過我倒是認為這個 LED 日行燈和腰線的結合更緊密,從功能性來看也更加實用,可以給一個好評。
汽車之心(微信號:Time2Drive)借到的試駕車用上了淡淡的「亞馬遜藍」,跟淺色真皮內飾搭配得很和諧。如果這個顏色用在其他車型上或許還沒那麼好看,但是跟「雷神之錘」日行燈、低趴的姿態配合,可以說是非常亮眼了。
沃爾沃在中國引進了兩款 V40,除了我們試駕的普通版之外,還有配備全時四驅的 V40 Crossroad,性能自然是後者的賣點,前者無論是價格、設計還有動力都要更加親民。
雖然 V40 從未拿性能當做炫耀的賣點,但它在加速和操控上給了我們意外的驚喜。4369mm 的車長搭載著一台 1.5T 渦輪增壓發動機,一個詞形容它的操控感,就是全方位的「敏捷」,加速、剎車和轉向有如人車一體。
它的動力輸出非常迅速,在 1700 rpm 的低轉速下,V40 的引擎就能爆發出接近 250 牛·米的峰值扭矩,整車的前段加速非常迅猛,給了我們這個檔次車型上少有的推背感。
只要你是一個敢於踩油門的人,V40 在高速公路收費站和紅綠燈起步時完全不會輸給大多數同行車輛,並且在加速時爆發出猶如性能小跑一般的引擎聲浪。
不過在市區行駛時,V40 的油門似乎又有點過於敏感了,起步或低速跟車時稍微踩深一點油門都可能會導致車輛闖動,影響舒適,剎車同樣有這樣的問題,需要一段時間適應。而且它的引擎艙隔音效果也不是太好,引擎噪音挺明顯。
這裡需要批評一下 V40 的自動啟停功能。由於引擎艙隔音不太好,這台車的引擎也略顯躁動,所以每次引擎啟動時都會給車裡帶來明顯的震感。它的熄火邏輯也有點令人摸不著頭腦。我不止一次試過在即將停車,還剩下 5km/h 的時速時,V40 的引擎就自動熄火,導致車輛驟停。所以如果你很看重駕駛的舒適性和安全性,建議將 V40 的自動啟停功能關閉。
(自動啟停開關就在擋把前面)
比起推背感,V40 更多的駕駛樂趣來自高速過彎時的穩定。和很多純正的歐系車一樣,沃爾沃 V40 的底盤調校很明顯偏向了駕駛體驗而非舒適性,所以在過彎時車身不會出現太明顯的側傾。V40 原廠標配 225/45 R17 的輪胎,扁平比較低,對於路感的傳遞效果也不錯。
另外,V40 還內置了三種轉向力度的調節功能,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找到合適的駕駛手感。
在習慣了 V40 的行駛風格之後,我開車走上了京珠高速,正是因為它出色的動力和敏感的轉向,一路上打轉向燈、變道、超車一氣呵成。雖然風噪和胎噪幾乎毫無保留地傳遞到了車內,隔音效果一般,但這種乾淨利落的風格仍然很吸引我,我想真正買這車的人,應該也有不少是喜歡他提供的只有小車才有的駕駛樂趣。
五一假期前夕在麗江試駕雪佛蘭探界者的時候,我一直對它沒有「自適應巡航(ACC)」耿耿於懷,可能是因為 V40 的 ACC 給我留下了太深的印象。
還記得那是一個大晴天,車上的一切感測器工作正常。剛過了收費站,我通過方向盤左側的按鍵將巡航速度設定在 120 km/h,感受車輛平穩地自主加速。
ACC 開啟的同時,安裝在進氣格柵上的雷達會不斷地檢測前方車輛,根據前車的速度以及車主設定的跟車距離調整巡航速度,巡航速度顯示在儀錶盤左側。
我們可以在儀錶盤的時速下面看見 V40 對前方車輛和車道的探測,當前車及車道圖案顯示為白色,即代表著能夠探測到前方車輛和車道的邊緣。
如果想取消 ACC,只需要輕踩剎車就行;按下方向盤左側的「恢復」按鍵,就能重新按照之前的設置啟動 ACC。
由於開啟 ACC 的同時踩油門並不會中斷巡航,所以需要短暫超車的時候,我也可以暫時接管油門。
單是這些看起來很簡單的功能,就足以讓原本不太實用的定速巡航,升級成能夠讓車主連跑數百公里不踩油門的貼心技術。
事實上,在我試駕的 7 天時間裡,除了一部分很堵車的路段之外,ACC 基本上代替了我本人完成大多數的加減速,可靠性還是非常高的。只是在紅綠燈路口時我偶爾感覺 ACC 與前車相對速度太大,所以才終止巡航。
除了 ACC 之外,我們試駕的這台 V40 還配備了 BLIS 盲點檢測、前後雷達、側方位自動停車輔助、車道保持等多項安全配置,實際體驗中的精確度、響應速度都還不錯。
(安裝在 A 柱上的 BLIS 警示燈,白天也非常顯眼)
這套功能齊全的安全系統正式名稱為「Intellisafe 智能安全技術」,是沃爾沃大力研發的一套主動安全技術,無論是最入門級的 V40,還是沃爾沃最高端的 XC90 都能配備,只是部分配置需要額外加錢購買。
在跟別人聊到 Intellisafe 的時候,我也注意到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儘管諸多主動安全技術能很明顯地確保駕駛安全,但是很多人潛意識裡還是對這些技術抱有很強的質疑甚至是抗拒,最典型的例子就是 ACC。
其實人們不是抗拒這種技術所帶來的便利,而是擔心技術脫離了駕駛員把控後可能產生的後果。想要安全地使用 Intellisafe 保護自己的安全,就要在開車的時候時刻保持警惕,既要學會利用感測器,也要了解各種安全配置可以正常工作的條件。絕不能以為有了 Intellisafe、特斯拉 Autopilot、斯巴魯 EyeSight,自己就能在開車的時候干其他事情。
舉個例子,當我開著 ACC 以 60km/h 行駛在廣州內環路上,前方剛好有一堆車被堵的不能動彈,這時候就不能保證 ACC 以一個比較舒適的剎車力度及時停下來,所以我有時候仍然需要根據自己的經驗來判斷是否需要介入剎車的控制。
總的來說,主動安全配置的使用是一門學問,只要肯多去試探車輛各種感測器的工作邏輯,自然就能找到一個合理安全的操控方法。
目前 2017 款的 V40 這套 Intellisafe 還有一些調校上的不足,比如自動停車只支持右側方停車,而且停車後能明顯發現與後方車輛距離太近,需要手動修正;車道保持的回饋力度太小太僵硬,這些小問題都需要車主稍加註意。
整車內飾很精緻,可惜中控缺了點兒時代感作為一個緊湊級旅行車,V40 的內飾說不上豪華,但還是很精緻的。棕色真皮座椅搭配黑色硬裝內飾,看著很舒服。
不過為什麼說它「缺了點時代感」呢?原因就在中控上。
儀錶盤採用了全液晶顯示,左右兩側的油量表、檔位顯示也會在熄火後隱藏,詮釋了汽車內飾的息屏美學。
中間的「大炮筒」提供了 3 種主題——優雅(銀白色)、運動(紅色)和環保(綠色),個人最喜歡紅色的運動模式,這三種主題都能完整地顯示車輛的主要行駛狀態,清晰度很高,顯示效果討喜。這些主題對於車輛性能沒有任何影響,純粹是設計上的區別。
(性能模式)
(環保模式)
可是這個現代感的儀錶盤設計並沒有延伸至中控屏幕。屏幕尺寸小還是其次,它並不是觸摸屏,所以一切交互只能通過屏幕下方的旋鈕、按鍵操作,由於按鍵太過密集而且尺寸不大,不太容易盲操,特別是在行駛時需要開啟或關閉某項輔助駕駛功能的時候,往往需要在密集的按鍵區里找一陣子,檔把在掛到 P 擋時也會擋住自動啟停和一些 Intellisafe 功能的開關。
不是沃爾沃不想用觸摸屏,而是因為在他們的產品規劃中,這一台 V40 和我們之前試駕的 XC90、S90 並不是同一代車型,所以 XC90、S90 配備的大屏 SENSUS 並沒有出現在這一代 V40 上。
穩老弟認為比起現在很多新車,V40 這套中控系統輸在了設計和交互,功能倒是沒啥問題,該有的娛樂、車輛信息它都有,還支持通過 Volvo on Call 隨車管家進行遠程操控。相信等到晚些時候 40 系車型也換代了,整個內飾設計會更加出色。
一緊湊級小車,還要啥大空間?願意花二十萬買 V40 的車主,真的都是真愛,畢竟在這個價位上都能買到不錯的 SUV 了。
沃爾沃 V40 的乘坐空間符合一個緊湊級兩廂車的水平,四個人以內的空間還算過得去,但是如果想坐五個人的話就夠嗆了,前後排之間的間距也不大,高個子長時間坐著會有點累。
值得注意的是,為了提高車內後視鏡的視野,後排座椅頭枕可以放倒,這樣駕駛員就能對車輛後方視野一覽無遺了。
雖然是兩廂車,V40 的後備箱倒是不錯,由於整車呈現一種溜背式設計,所以應付兩三個人的中短途自駕游綽綽有餘,再多的行李就需要把後排座位放倒了。
V40 的儲物空間有一個值得一說的亮點。在中控面板的後方有隱藏的儲物格,開車時會用到的個人財物,比如零錢、手機、通行卡可以收在這裡,挺實在的。
不可否認,沃爾沃在中國就是個二線豪華品牌,而 V40 這樣一款還沒國產化的緊湊級兩廂旅行車就更加小眾了,但是在北上廣,我仍然能看到一些 V40 的出現。試駕之後我明白,如果預算充足,只是需要一台代步車,又或者自己純粹喜歡小眾車,看重汽車的安全設計,那麼 V40 確實是一個挺不錯的選擇。
不過站在一個理性的角度來看,想買 V40 的話還可以再等等。作為這一代 V40 最後一個換代車型,V40 的中控交互略顯落後,一些設計也已經跟不上最新一代的沃爾沃設計語言。而在未來的 CMA 平台上,V40 的設計將會得到很大的改動,動力系統的選擇也會更加豐富,有望出現搭載 3 缸引擎的 Drive-E 動力總成,混合動力車型當然也在計劃之內。
希望 CMA 平台能夠儘快開花結果,比起大塊頭的 60、90 系列車型,V40 的駕駛樂趣可是一點也不少。


TAG:愛范兒 |
※台灣自由行:你是我遠道而來的風景
※從巴黎遠道而來,這家能把你變好看的店你一定得知道!
※從東南亞遠道而來的炸雞品牌,能否收穫大溫吃貨們的歡心?
※和當地人一起曬太陽發獃,你的生活是我遠道而來的風景
※遊客們遠道而來正在拍攝鳥巢夜景 突然之間燈全滅了 大家都震驚了
※一切準備就緒,靜候遠道而來的凌風少年!
※「分營快訊」記逍遙遊?溟渤鯤鵬近 | 一切準備就緒,靜候遠道而來的凌風少年
※泰國娛樂圈遠道而來的他
※帶遠道而來的瑞士導師沿著廣西中越邊境線自駕游,體驗醉美國境線
※感謝,遠道而來的你
※不得不承認這裡是自古以來的吉祥地,多少人都遠道而來只為膜拜
※敵軍遠道來襲,大將「好心」道:你們歇會吧!隨後交戰,果然大勝
※婆婆遠道而來照顧生病的我,做了好多好吃的,這婆婆對我太好了!
※矮小的蒙古人遠道而去,為何體型壯碩的歐洲人卻打不過他們?
※歐洲人體格彪悍,為什麼卻打不贏身材矮小,遠道而來的蒙古人
※諸葛亮繞遠道伐魏,為什麼鍾會攻蜀走的就是子午谷?
※貝爾來遠道而來到中國踢比賽只為吸金?情商這麼低怎麼在皇馬混!
※一碗豆腐腦半碗辣椒油,把遠道而來的南方朋友嚇壞了
※甄遠道為何在甄嬛入宮之前,告訴她浣碧的身份,這心機有誰能懂!
※粉絲們遠道而來參加鄭凱生日會,吃火鍋宴,聲稱:不夠吃再點,管吃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