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飛喝斷當陽橋」與「諸葛亮空城計」歷史原型,竟是飛將軍李廣
羅貫中寫《三國演義》其實深受司馬遷《史記 李將軍列傳》的影響,乃至將李廣的很多事迹套給了三國英雄,我們在其書中的黃忠、張飛,乃至諸葛亮身上都可以看看到李廣的影子。
千古英名在,何必意封侯——飛將軍李廣(6)
漢景帝年間,上郡太守李廣率百餘親兵出營巡查,逮了一個匈奴斥候,很高興,於是翻身上馬,正待回營。
慢!
這時,一個李廣最不想看到的事情發生了。
只見遠方突然煙塵大起,漫山遍野,全都是匈奴騎兵,數量恐怕有五千之眾。
而李廣這邊只有區區百騎。
大地顫抖,風雲變色,每個漢軍騎士的臉上都不禁露出了畏懼的神情。雖然他們身經百戰。
但在這種情況下,任何一個正常人都會驚慌失措,然後亡命奔逃,只有傻子或瘋子才會留下來跟匈奴人拚命,那是准死無疑的。
李廣心裡也害怕,但這種害怕很快被冷靜所代替。越是危急就越要冷靜,這是當年周亞夫教他的。
這世上任何一個士兵都有資格害怕,只有主將不行,因為他的進退關係著所有士兵的生命。
李廣心中暗咐:在這個地方碰到數千匈奴大軍,只有一個可能——他們是來偷襲我上郡的。但現在他們竟意外的半途碰到了我這百餘精騎。那他們一定會以為我軍已探知了他們的行蹤而有所準備,如此一來,哈哈哈哈……
吾退敵有計矣!
正在思咐,轉眼間數千胡騎已疾馳近前,但卻沒有衝鋒,只在對面山上擺好陣勢,與漢軍對峙。
這世上有的事兒就是如此,你怕別人,說不定別人也正怕你呢!這就像蟊賊趁夜入室爆竊,卻見主人燒好茶水正坐在門口等他,他豈能不嚇一大跳?猜裡面有埋伏?所以匈奴趕緊擺好陣勢,先立於不敗之地,然後再看情況決定。百餘年前,匈奴就曾吃過李牧的誘敵之計,所以說漢人奸詐,不可不防。
看到這一幕,李廣笑了,笑的如春風般得意。
大家都莫名其妙,這個時侯主將居然還能笑,別笑了,快逃命吧!
李廣搖頭道:「不可!我等去大軍數十里,今如此以百騎走,匈奴追射我立盡。今我留,匈奴必以我為大軍誘,必不敢擊我。」說完,下達了一個讓所有人目瞪口呆的命令——前進!
不是撤退,也不是留下原地發獃,而是前進,一百人向數千胡騎策馬前進。
大家心裡雖然害怕,但卻無比相信主將李廣的決定,因為他們都是李廣的粉絲,而且是最忠實的那種。
天高雲淡,馬鳴蕭蕭,數千匈奴騎兵,就這樣靜靜的看著百名漢騎朝他們走來,越走越近,直到兩里開外,停了下來。李廣又下令:「大家聽著,全部下馬解鞍!」
有幾個小朋友終於忍不住提意見了:「將軍,虜多且近,今若解鞍,即有急,奈何?」
李廣哈哈笑道:「胡虜料吾必逃,今皆解鞍以示不走,正欲使彼信吾為誘敵之兵。」
既然要演場好戲給匈奴人看,自然要演的到位,演的逼真,演的從容不迫如夢似幻。兄弟們,考驗大家演技的時候到了,面對鏡頭,面對匈奴觀眾,向奧斯卡衝鋒吧!
於是,大家再次選擇了相信李廣,一個個都下馬摘鞍,比閑樂生還閑樂的仰躺在山坡上,看天高鳥飛,聞青草花香。陽光溫柔的灑在戰士們的身上,怡然自得好不舒服,要是再有躺椅、防晒油、加上比基尼美女,那就完美了。
然而,只有李廣自己知道,他內心承受了多大的壓力。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心理戰,它不靠勇猛不靠箭術,只靠自身強大的精神力量,以及震爍古今的自信與堅持,堅持到最後,就堅持到名垂史冊。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只見漢軍在放羊。不明白,匈奴主將想破腦袋也想不明白,這幫直把戰場當公園的敵人到底想幹什麼?漢軍應該沒有把精神病或腦殘患者集中編隊的習慣吧!
可這麼乾耗著也不是回事兒啊,匈奴主將終於忍不住,命手下一名心腹愛將出陣巡視一番,看看漢軍葫蘆里究竟賣的什麼葯。
這名心腹愛將騎著一匹高頭白馬,十分拉風,我們不妨稱他小白。
李廣一見小白出場,大喜。天賜肥肉,又白又嫩,不吃浪費!
只見李廣「霍」的一聲猛跳起來,翻身躍馬,拉動韁繩,僅帶健騎十餘人,風馳電掣般疾馳上前,雕弓如月,劈頭蓋臉就是一箭,小白慘叫落馬,立時氣絕。李廣一擊即中,絕不戀戰,又策韁原路遁回,解鞍縱馬,又一頭倒回草地上,閉目養神,坐卧自由,彷彿剛才啥事兒也沒發生過一般。
一次成功的心理戰,不僅需要心理暗示,更需要心理壓制。李廣深明其道。
匈奴主將徹底崩潰了,他平日甚為看重的心腹愛將,居然這樣一下就死球,開什麼玩笑啊!
陰謀,這絕對是個陰謀,漢軍小部隊後面絕對有大批伏兵,否則他們就這麼少的人,怎麼可能如此勇悍無畏冷靜從容的反擊?
這時天已經漸漸暗了,草原上暮色四起,雙方還一直僵持著,持到夜半時分,自然還是匈奴人先持不住內心洶湧而來的莫名恐懼:月黑風高殺人夜,還是先走為妙,遂趁夜悄然撤離戰場。
我們事後回過頭來看,李廣的行為好像帶了太大的冒險賭博性質,似極不可取。匈奴人完全可以暗中派一隻小分隊繞到側翼偵明虛實,又或者,這幫匈奴人壓根就是愣頭青,不管三七二十一便衝上來呢?那麼李廣再冷靜再勇猛都沒用了,最終只能全軍覆沒。
可是,如果大家再仔細分析一下就會發現,李廣其實並不是在賭博,面對老虎技窮的黔驢才是真正在賭博。而李廣的一系列大膽而絕妙的舉動,正是結結實實的找准了敵人的思維盲區,解鞍示形,殺敵示威,以虛示虛,時而靜若處子,時而動如脫兔,一步步營造出一種詭異氣氛,終讓對手困於其中不敢妄動。所以,這事實上是一次帶有賭博性質的奇謀攻心戰,是「張飛喝斷當陽橋」的勇猛,更是「諸葛亮空城計」的實戰升級版。
大臣公孫昆邪當年勸漢景帝不要讓李廣上前線,害怕他有勇無謀戰死,看來,他們都多慮了,李廣有勇有謀也夠冷靜,哪裡就那麼容易戰死?無論處於什麼樣的絕境,他都能活著回來。後來李廣也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多次證明了這一點。
從這段《史記》中的記載也可以看出,羅貫中寫《三國演義》必定深受《李將軍列傳》的影響,乃至將李廣的很多事迹套給了三國英雄,我們在其書中的黃忠、張飛,乃至諸葛亮身上都可以看看到李廣的影子。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千古名將英雄夢jhxlesheng,未經本人同意,嚴禁轉載


TAG:千古名將英雄夢 |
※「飛將軍」李廣的空城計
※被小說張冠李戴的三國歷史,諸葛亮擺空城計?關羽斬華雄?
※原來諸葛亮「空城計」的原唱是趙雲
※趙雲曾效仿諸葛亮的空城計,結果大破曹軍
※被小說張冠李戴的三國歷史,曹操擺的空城計?孫權用草船借的箭
※諸葛亮身份解疑!劉備白帝城轉讓江山,空城計司馬懿嚇跑
※諸葛亮用空城逼退司馬懿,三國歷史中真的存在空城計嗎?
※諸葛亮的空城計真的讓司馬懿畏懼?
※真實的「空城計」和諸葛亮、司馬懿沒半毛錢關係
※諸葛亮耍空城計,司馬懿為什麼不用弓箭把諸葛亮射下來?
※空城計之謎!諸葛亮司馬懿,誰才是三國謀略之王?
※諸葛亮擺下空城計城牆撫琴,司馬懿心領神會下令撤軍
※諸葛亮擺下空城計城牆撫琴, 司馬懿心領神會下令撤軍
※司馬懿為何會被諸葛亮的「空城計」嚇跑?原來諸葛亮早已看穿他的一切
※三國歷史上的「空城計」——魏蜀吳將領都用,唯獨諸葛亮沒用過
※瓷器背後的故事清康熙青花空城計紋瓷盤康熙與「刀馬人」
※諸葛亮空城計背後的秘密,假糊塗才是真聰明,司馬懿太牛了!
※面對諸葛亮山窮水盡的空城計,司馬懿退兵的原因竟隱藏的如此之深
※諸葛亮用空城計嚇退曹魏大軍?司馬懿看破卻不戳破,這才是大智慧
※諸葛亮大擺空城計,親自登城樓撫琴,司馬懿為何不下令放箭射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