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今日立夏:暖風生麥氣,綠草勝花時

今日立夏:暖風生麥氣,綠草勝花時

今日立夏:暖風生麥氣,綠草勝花時



夏從一個時間物候之詞,一步步假借並豐富其含義,以至於成為國家、文化的名稱

當太陽到達黃經45℃時,是為太陽回歸年的5月5日或6日,北半球的春天算是過去了。「斗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時皆假大也。」在天文學上,立夏表示告別春天,進入到夏天了。


天文時間、地球生物時間、人文時間並非嚴格一致,它們之間有一種「羅致協從」的關係,即天文時間,日地系統率先進入一種關係形態,地球生物系統緊跟其後,人類的認知感受再其後,這就是中國文化稱道的「象天法地」。


「立夏三天遍地鋤」,這時雜草生長很快,「一天不鋤草,三天鋤不了」。對南方來說,則是另一種風光或另一種農事,立夏後的江南正式進入雨季,雨量和雨日均明顯增多。「多插立夏秧,穀子收滿倉」,南方早稻插秧的農忙就在此時,插秧時能否下雨就顯得極為重要,所謂「立夏無雨,碓頭無米」。立夏日的陰晴風雨也能預兆一年的豐歉,雨水、雨量、風向與收成關係極密切。

今日立夏:暖風生麥氣,綠草勝花時


中國先民對夏的理解是一個空間意義,夏字的本義是「面向南方」。古人觀念以南為生,以北為死;以南為陽,以北為陰;以南為前,以北為後。即正南方是中國人的基準方向。


「夏」在羌語和藏語中都是「偉大、強大」的意思。春秋時代的中國人說:「夏,大也。故大國曰夏。」《說文》:「夏,中國之人也。」夏從一個時間物候之詞,一步步假借並豐富其含義,以至於成為國家、文化的名稱。

今日立夏:暖風生麥氣,綠草勝花時


對中國人來說,立夏是三陽開泰的日子。立夏時,古人有迎夏儀式。君臣一律穿硃色禮服,配硃色玉佩,連馬匹、車旗都要硃紅色的,以表達對豐收的祈求和美好的願望。皇宮裡,「立夏日啟冰,賜文武大臣」。清《燕京歲時記》記載:「京師自暑伏日起至立秋日止,各衙門例有賜冰,屆時由工部頒給冰票,自行領取,多寡不同,各有等差。」這一貯冰抵禦溽暑之法在兩千年前的周代就開始了。《周禮·天官》鄭玄註:「鑒如瓶,大口,以盛水,置食其中,以避瘟氣。」《詩經》:「二之日鑿冰沖沖,三之日納於凌陰。」二之日、三之日即相當於農歷十二月,鑿冰之聲咚咚,正月時藏冰於冰庫。宋人楊萬里有詩:「帝城六月日停午,市人如炊汗如雨。賣冰一聲隔水來,行人未吃心眼開。」明清皇宮內設有管冰事的官員,謂之「凌人」,專管斬冰藏冰用冰等事宜。《燕京歲時記》記載說:「那時的四大冰食佳品,一是酸梅湯,二是西瓜汁,三是杏仁豆腐,四是什錦盤,均以冰鎮之。」


先民在立夏來臨時也有惜春之感,故會在立夏日備酒食為歡,好像送人遠去,名為餞春。吳藕汀《立夏》詩說:「無可奈何春去也,且將櫻筍餞春歸。」立夏嘗新、嘗鮮也是應有之義,蠶豆、莧菜、黃瓜為「地三鮮」,櫻桃、枇杷、杏子為「樹三鮮」,海螄、河豚、黃魚為「水三鮮」。還有「立夏得食李,能令顏色美」,立夏吃桑葚櫻桃等食俗。

今日立夏:暖風生麥氣,綠草勝花時



在大時間序列里,立夏正是天澤履卦和地天泰卦交接的時空。天澤履,天地相應,應驗了大地農作物需要雨水的特徵;地天泰,三陽開泰,應驗了萬物自此走向通泰繁茂。天地陰陽之氣互相交感溝通,是通泰之象。君王效法它的精神,從而要裁製天地之道,使其成功發展,輔佐天地自然所宜,以幫助民眾。

也有人說,天地陰陽之氣交感,讓人想到夏後氏開啟私有財產制度,承認人性之私,將財產造就成天地之間的標準或大道,根據天地氣候之變化相宜,輔助百姓按時搞好生產生活,使百姓身心得以安康。直到今天,財產,仍是人類文明中最為關鍵的通貨。個人、家庭、國家,有了這一通貨才能通泰。在此基礎上,三陽開泰演變成三羊開泰,即是說民生要得到切實的保證。乾隆皇帝的一首詩深得此中真義:「豈無九重居,廣廈簾垂湘。冰盤與雪簟,激灧翻寒光。輾轉苦熱煩,心在黔黎旁。」可見立夏在中國文化里有其超越天文時令的意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人文歷史 的精彩文章:

TAG:國家人文歷史 |

您可能感興趣

晴日暖風生麥氣,綠陰幽草勝花時
一景一詩:晴日暖風生麥氣,綠陰幽草勝花時
趙今麥氣場太強了,穿襯衫領帶配半身裙,一點不像17歲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