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看似快樂的收藏:背後全是眼淚

看似快樂的收藏:背後全是眼淚

眼力:是一輩子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下操練出來的


撿漏或吃藥,根本上是眼力的問題。收藏有個眼力修鍊的過程。多數情況下,眼力與錢袋厚薄並無直接關係。不是說,錢越多,越敢買東西,錢少就不敢買。敢不敢買,買多少錢的貨和眼力的高低是成正比的。遇到過有些喜歡收藏的豪們,始終停留在幾萬的貨,不是買不起,而是眼力始終停留在那個階段。許多玩久了眼力也沒什麼長進,也沒時間長進。那是什麼促成他們開始收藏高價位的精品呢?信任,對賣家的信任。

看似快樂的收藏:背後全是眼淚


有了信任就敢花錢了。北京古玩城每年都有個別商家做上億買賣的新聞。並不是說有多少顧客累積的營業額,往往就是一個客人買的。他獲得了這個金主的信任。許多做假貨的比做老貨的賺錢,為什麼呢?做假貨的是靠嘴說,更容易博取信任,容易做到「大生意」,打一槍換個地。而做老貨的通常都是抱著靠貨說話的思維,自己不怎麼說,看的懂就買,看不懂就別買。這是賣給有眼力的人,賣給資深藏家。多數賺不著大錢,但賺的心安。行情不好,也餓不死,店面幾十年都在那。為什麼都喜歡去蘇富比、佳士得買東西?也是信任。300年的企業,業界口碑好,假貨少。自然廣受初藏者喜歡,貴也認。買貴總比買假好。傳承也是信任背書,傳承有序,貨品真假基本就有了保障,爭搶的人自然就多了。至於是誰傳下來,怎麼傳下來的,這些只是宣傳的外衣。許多金主舉牌時並不真正關心這個,越多人說好,他越敢放心買。豪們買的首先是放心。懂行的人買的自然是器物本身,好的傳承能加分,但不會本末倒置。貨普,即便是再好的傳承,一樣不買單。

看似快樂的收藏:背後全是眼淚


古往今來,能蓋棺定論的鑒定大家均出自行里,概莫能外。為什麼呢?簡單的邏輯學問題。他們以此為生,吃這口飯的。左手進,右手出。一生要過眼無數古物,真金白銀的進出。容不得半點失誤。往往買錯一件大貨,可能好多年都爬不起來。甚至,傾家蕩產,從此掛牌歇業。最後,這條路上能善始終而頤養天年的行家不會剩下多少。必定個個都是傳奇,一雙火眼金睛全是一輩子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下操練出來的。但凡一點驕躁與自負就可能栽大跟頭。他們會比普通的藏家或系統內的專家付出更多的心血去學習。教訓深,眼力提高也會更快。當然,進這個圈還要有學習的悟性,要不再多錢、再勤奮也白搭,沒多久就出局了。收藏圈有句老話「眼力是要靠錢砸出來的」。補充一句:還得砸心痛了才行。如果你有1000萬,買錯一件3萬的貨。和你只有2萬,借了1萬,買錯一件3萬的貨。這種催人奮進的學習感受是不同的。所以,不是有錢就能砸出眼力,沒買痛了,進步是不紮實的。這就是我也不相信不買貨的人能修鍊出多好眼力的道理。


這些年頻頻出現在大眾傳媒上的部分專家,眼力的露怯醜聞頻頻發生,傷人傷己。靠著一些所謂的頭銜,就出來亂寫鑒定報告。賺足了鑒定費,損的卻是官家的公信力。當然,系統內不是沒有能人,但不多,且低調。總體來說,理論知識強,實戰經驗還是較行家欠缺。規則不讓他們買貨,僅有的薪水也不足以讓他們實戰。

看似快樂的收藏:背後全是眼淚



行家、玩家、藏家:一個比一個幸運

藏家,在滿足自己的喜好同時,向這個行業輸入了資金。但沒有幾個藏家天生有閑,能無時不刻浸潤在這一行。研究和賞玩古物只是他們的業餘愛好,不得不說這是一門奢侈的愛好,必須具備雄厚的財力。藏家們在追求賞玩古物的過程中獲得文化上的滋養。對於器物的新老,不會也無需去做主要研究。聰明的藏家往往會把這個責任丟給他信任的經紀人(行家),他們也沒想成為鑒定專家。哪有這麼多時間,畢竟還有其他工作要做,除非是退休以後了。前一段時間,在北大塞克勒博物館的「閑事與雅器」展覽就是很好的收藏案例。藏品主人麥溥泰先生是位成功的香港企業家,忙碌企業的同時,喜歡宋瓷幾十年。他的收藏大多來至經紀人的協助,與經紀人的配合成熟且規範,這在國內是不多見的。

看似快樂的收藏:背後全是眼淚



這些年,國內參與藝術品交易的買家多數還是奔著錢去的,奔著保值、升值的資產配置去。只有很少的豪們是奔著文化收藏去的。國內許多藏家喜歡自己買東西,一是靠譜的經紀人不好找,二是大環境下的信用不穩,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這有個發展與成熟的過程,社會在進步,文明在回歸,總是會好起來的。另一方面,國內真正喜歡收藏且又有雄厚實力的人太少。多半都是有錢,附庸風雅,玩玩而已。或是打著收藏的幌子干點別的,另有算計。中國在50年內估計也出不了一個玫茵堂。玫茵堂主人是瑞士人,收藏系統且規範。這輩人完不成的事,下輩人接著做,堪稱中國古陶瓷收藏的經典教科書。如果你現在也想做這事,不晚,只是沒有超越的可能性。有錢也沒用,好貨都讓人先囤了。這是遠見與眼界問題,時代給的,認命。玫茵堂也不是不賣東西,可別人出一件雞缸杯,你就得花2.8億才買的走。玫茵堂的收藏正是仰仗經紀人仇焱之和埃斯肯納齊等老一輩知名古董商的鼎力相助,而且是近乎一輩子的相助才得以成功。

看似快樂的收藏:背後全是眼淚


成熟的經紀人不僅要有眼力,還要有眼光。要比藏家看的更遠,這個要求本身就比較高。目前國內能做到的行家很少。所以,很多買家自己買。典型的例子:買封面和封底的劉益謙。劉益謙是聰明的藝術品購買者,早年在拍賣會上,他特別青睞拍賣圖錄的封面與封底。一方面,能做封面和封底的器物都是本場拍賣的好東西,要不也不會上封,值得買。另一方面,估計是出於安全考慮。你拍賣公司總不至於把假貨放封面吧,那是砸牌子、損聲譽的事。這也許就是那個階段出於無奈而想出的聰明購買方法。但凡有個可信的經紀團隊,也不會用這個辦法,這得多花好多錢。劉益謙在中國不是最有錢的,但他兩口子是最捨得在藝術品上花錢的。在國內還有一些這樣的富豪,但絕對數量並不多。較國內現有富豪的比例,相對數量就更少了。等醒過來想玩的時候,必定又是高價接盤。先覺的這批富豪們,不管是出於喜歡還是投資,但他們的每一次出價都直接而有力的推動著中國古代藝術品的前行。

看似快樂的收藏:背後全是眼淚


我理解的玩家和藏家是兩個概念。成為一個玩家比成為一個藏家容易的多,因為條件更寬鬆,玩家以「玩」為旨,圖的是樂。今天買明天也可以賣,高興就買,不高興就不賣,給再多錢也不賣。讓你有錢也買不著,急死你。沒別的,就是看你不爽不給你。這就是玩家,喜歡就買點,不強求系統收藏。而想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藏家,卻有著近乎苛刻的條件。不僅要喜歡,而且要有錢,二者缺一不可。關鍵是有體系的收藏,買完後還要能留住,一點點攢。有時不見得多喜歡,但為了湊個品種,也會買。為了等件貨,會惦記好多年,耐得住寂寞。最關鍵的是要遇對人,這是買對藏品的捷徑。很多想成為藏家的收藏愛好者都犧牲在了收藏圈的邊緣。

看似快樂的收藏:背後全是眼淚



能進入到正道收藏的藏家都是幸運的。多數「藏家」就沒這麼走運了,還沒走入正道,就被買死了。這種現象很普遍,大多數剛開始時的出發點都是好的,熱愛收藏,也有很強的購買實力,可歧途總是越走越遠。許多人錢都燒乾了,歲數也大了,到現在還沒醒過來。這還不是最壞的結果,起碼得了個樂呵。最悲慘的是人生都要走到盡頭了才醒悟過來,連賺錢的時間都沒了。其實有些所謂的「國寶幫」或多或少都知道自己的收藏是怎麼回事。只是被騙已久,醒悟時已所剩無多,沒了退路。無法給親友、家庭一個交代。於是被迫繼續騙下去,騙自己、騙親友、騙他人,苟且剩餘的人生。類似的案例很多,都是啼笑皆非的收藏,舉不勝舉。古玩行就有這個特性,很多品類的新老標準全靠目鑒、嘴說。這就給兜售假貨的人很大的迴旋餘地。這是一個圈子問題。賣假貨的基本都活躍在收藏圈的外圍,專候初藏者。這幫人很厲害,巧舌如簧,粘性很強。不管你多有錢多睿智,但凡一點虛榮心被抓住,一點驕傲心被利用,就把你坑死沒商量。結果導致很多興趣收藏的人要麼「死」在這片沙灘上,要麼知難而退。真正能躲過這輪炮火進入到玩真貨內圈的人少之又少,成了幸運兒。


大視界大夢想∣關注即可查看聯繫小編


古玩鑒定出手,先關注微信公眾號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收藏大視界 的精彩文章:

TAG:收藏大視界 |

您可能感興趣

奚夢瑤這件衣服看似平淡,背後卻開了一個大洞,贅肉看著好扎眼!
寒門難再出貴子!這部看似搞笑的《起跑線》,背後卻全是心酸
這些老物件看似不起眼,可在收藏家眼裡它們都是寶!
看似不起眼的菜,卻是長壽的
給家裡的兩隻貓拍照,看似和諧的場面,背後卻隱藏著
看似不起眼的他,卻是快樂家族中的隱形富豪,和沈夢辰戀愛甜齁人
看似不起眼的一枚薯片,背後藏著的設計原理簡直太聰明了!
看似不起眼的一枚薯片,背後藏著的設計原理簡直太聰明了
那看似滿不在乎轉過身的,是風乾淚眼後蕭瑟的影子
外表看似冷漠,內心卻很是熱情的星座
「金屋藏嬌」背後的悲劇,皇后看似光鮮,地位隨時難保
午夜劇場,看似靚麗的外表,可能隱藏醜陋的內在!
偶遇童謠潘粵明拍戲,看似簡單的跑步背後,竟是這麼大的場面!
看似深情實則很渣的男人,鍾皓天現在才看懂,最後一個歡樂中嘲諷
兩種花漂亮得不像話,遠看似彩虹,近看似美景,比蘆薈都好養
看似冷酷的表情,其實藏了一顆火熱的心,美就是這麼自在
看似不起眼的食物背後人們卻為他付出了多少汗水
熊出沒:熊大熊二離開狗熊嶺後,光頭強看似快樂,背後卻痛哭流涕
全世界最小的哺乳動物水鼩鼱,看似不起眼卻是「暗殺高手」
遠看似鎮宅的石獅,近看是十足的萌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