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節,致青春
最有格調的國學微刊
今天,是「五四」青年節。
多大年齡才算青年?
聯合國世衛組織確定的年齡分段是:44歲以下為青年人,45歲至59歲為中年人,60歲至74歲為年輕老年人,75歲至89歲為老年人,90歲以上為長壽老人。
青春,不在年華,而是心境。
一、獻給感到孤獨的你
優秀的人,往往不合群。王小波說:「我活在世上,無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見些有趣的事。」
有的人,拼盡全力要入群,入主流,也有人朝著「與眾不同」飛蛾撲火,窮極一生。不同的是,前者,容易受傷也容易獲得他人的認可;後者,容易受傷也容易做自己。
其實,一個優秀的人往往更有逆流而上的勇氣,更耐得住寂寞,而且優秀的人不是不合群,只是比起跟話不投機的談話對象瞎扯,孤獨更像是一種享受。
這個世界上擁有太多群體,不要妨礙自己找到一個趣味相投的圈子,這將會令你的生活索然無味,但也不要為了迎合圈子而出賣自我,這將會讓你的人生停滯不前。
人要有群處的技藝,更要有獨處的勇氣,但值得一說的是:那種能成就自我的孤獨,才是區別平庸的最直接途徑。
二、獻給深陷痛苦的你
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每一個在青春里拼勁全力的用心的人,都是最勇敢的戰士。
《禮記》:「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聖人是肯做工夫的庸人,庸人是不肯做工夫的聖人。
青年有著大好機遇,關鍵是要邁穩步子、夯實根基、久久為功。心浮氣躁,朝三暮四,學一門丟一門,干一行棄一行,無論為學還是創業,都是最忌諱的。
「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成功的背後,永遠是艱辛努力。
三、獻給即將畢業的你
當你畢業走出校園的時候,將會面對一個特殊的社會。這個社會,是一個高效率的大染缸。當年,墨子看見人家染布,白的進去,五顏六色的出來。他哭了。
告別母校,意味著告別了純凈的生活,投入滾滾紅塵,滔滔江湖。
以後你們一次次受傷時,會念起母校,不管在這裡經歷過多少不快,這已經算是一方凈土。
面對著這樣的社會環境,你能不能做到舉世皆醉,惟我獨醒;舉世混濁,惟我獨清?我對此不抱多大希望,我自己也做不到。如果堅持那樣的處世準則,也只好隨著屈原投入汩羅江。
但佛教的一個處世原則卻可以給我們一些指引:那就是「隨緣不變,不變隨緣」。既有隨緣,也有不變。不變是原則,隨緣是通融。我想這應該是大多數人能夠實踐的準則。
——中國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叢日雲教授在學生畢業典禮上的演講
四、獻給初入社會的你
奇蹟不過是努力的另一個名字,那些你以為如有神助的天才,其實是別人努力了好久才發出的光。
魯迅曾說:哪裡有天才,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劉德華堪稱娛樂圈的楷模,但他的資質並不算上乘。他從小家境貧寒,初入社會,第一份工作是髮廊的理髮師。他曾經給許多人做過頭髮,比如曾志偉、譚詠麟、湯鎮業。
他從沒妄圖單靠容貌混跡娛樂圈,而是始終努力敬業,才成為了我們心中不老的天王。
自己發光,不要等別人把你磨光。成功沒有捷徑,只有不斷的努力。
五、獻給彷徨迷茫的你
誰的青春不迷茫?誰不曾迷茫?迷茫不可怕,可怕的是在迷茫中驚慌失措,然後一直迷茫。
迷茫,是年輕的符號,也是年輕的專利。不迷茫的青春,不正常。因此不必恐慌,甚至可以引以為傲。但如果我們的青春已經遠去,我們依然茫然不知所措,那就應該反思。
周朝開國元老薑子牙,家境十分貧寒,連基本的溫飽問題都無法解決。
他曾經為商紂王效力,但是鑒於紂王昏暴,選擇了離開。後來又遊說各國,最終也不被接納。為了生存,姜子牙曾經做過屠夫,當過賣酒的小廝。就連那又丑又無德的妻子馬氏,也在半途拋棄了他。
直到有一天,姜子牙在渭河邊釣魚的時候,遇到了外出打獵的西伯侯姬昌,兩人相談甚歡。此時姜子牙已經72歲。在漫長的72個春秋中,姜子牙迷茫嗎?
他肯定迷茫過。但是他無論在什麼時候,哪怕是在食不果腹的耆耆之年,依然堅持勤奮研習天文地理、軍事謀略,研究治國安邦之道。最終成為權傾天上、人間兩界的風雲人物,留名丹青。
迷茫誰都有過,如果非得要個「迷茫怎麼辦?」的答案,那就只有兩個字:忍著。熬過去,就會清空萬里。
六、獻給打算遠方的你
旅行,似乎成了人們擺脫現實苟且的一劑萬能良藥,人們高喊:「人生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人生要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一個人去流浪旅行,來感悟生命的真諦」。
於是,我們背上雙肩背包,挎著單反,騎著山地車,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然而,喧囂過後,你的靈魂是否有一絲的改變,你的人生是否也因此變得更加完美?
其實,你到達的不過是遠方的「苟且」,回來後依舊俗不可耐。這一切源於你只是一個無知的看客,和對遠方一無所知。
文化的欣賞和心靈的感悟是需要門檻的,它需要你不斷地去積累沉澱,不斷地提升你的文化和素養,才能仰觀宇宙之恢弘,俯察萬物之豐盛,遊目騁懷,真正到達人生的詩意和遠方。
沒有文化的沉澱到哪都是荒蕪。當你有了足夠的文化積澱,旅行會讓你的人生更加豐富多彩,也許不經意間,你的靈魂就受到了啟迪,而你的人生也將到達另一個高度。
七、獻給遭遇坎坷的你
人世間沒有單純的快樂。快樂總是夾帶著煩惱和憂慮。
每個人經過順人情又合理性的鍛煉,就能超脫原先的「小我」而隨著靈性良心的指導,成為有道德修養的人。但人的劣根性是頑強的。少年貪玩,青年迷戀愛情,壯年汲汲於成名成家,暮年自安於自欺欺人。人壽幾何,頑鐵能煉成的精金,能有多少?
——楊絳
八、獻給煎熬的你
林語堂說:「捧著一把茶壺,把人生煎熬到最本質的精髓。」這壺不僅萃取茶之精華,更以其「煎熬」涵養了一份寧靜。當人生種種境遇不期而至,我們便能從這煎熬中得來的寧靜中覓得安慰,尋得寄託,讓自己安然度過是是非非。
西漢名臣韓安國曾經歷過漫長的牢獄之災。他才華橫溢,初入獄時受獄卒欺凌,心有不甘,反問獄卒「死灰就不會復燃嗎」,獄卒卻說「那我就一泡尿澆滅它」,變本加厲地嘲笑他。
可當他在獄中「熬」得久了,傲氣消磨殆盡,果然等來了官復原職的一天。曾欺凌他的獄卒惶恐謝罪,他只付之一笑,並不在意。日後,這個脫胎換骨的韓安國憑著外柔內剛的性情,步步為營,最終穩居高位,得以善終。
閱遍世事的人明白,許多事情,一眼是看不到頭的。一時春風得意,或一時折戟沉沙,都不會永遠算數。只有不急不躁,氣定神閑的人,才會是有長性,「熬」得住的人。而人在「熬」的過程中,也會越來越心神安穩,遠離浮躁,在寧靜中修鍊出更強的定力。
九、獻給不斷奮鬥的你
修行不是十五六歲的孩子的事。在某個年齡打開方式錯誤,只能導致人生的悲劇。
今時今日,我們通過朋友圈懂得了很多人生真理。明明還沒有看過世界,我們就已經懂得「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還沒有享受過車馬衣裘的生活,就已經在追求「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隱逸;明明沒有多少朋友,還在死撐著說「孤獨是我人生的底色」……
在該奮鬥的年紀談淡泊,在該呼朋喚友的時候談孤獨,在該掙錢的時候鼓吹精神至上,相當於在該喝中藥的時候還在喝雞湯,只能虛不受補。
在什麼年紀就做什麼事情,才是踏實人的作風。
收起你在雞湯里學過的人生真諦,在戀愛的年紀談場轟轟烈烈的愛,在奮鬥的年紀拼他個昏天黑地,在該歇息的時候休養生息,方才不負美好的韶光。
我們雖然不能確定未來,但可以把握現在,
只要在路上就沒有到不了的遠方。
致青春。
本文系京博國學(ID:jingboguoxue)編撰整理
轉載須授權,侵權必究
圖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外聘作者計劃
——誠意招募——
文章題材為中國傳統文化類,各方向均可
不限地區,簽訂合同,有償約稿,穩定合作
有意者請將簡歷及代表作發送至郵箱:
期待你的加入


TAG:京博國學 |
※五四青年節——致青春
※五四青年節,向青春致敬!
※五四青年節,杯酒致青春!
※青年節,致敬你我的青春!
※五四青年節,致敬你我的青春
※青年節:再見,那年青春
※青年節—我們正青春
※我們正青春,致敬54青年節!
※青年節:青春不朽,無關年齡
※五四青年節,我的青春我做主,做時代之青年,綻放奮鬥之青春
※五四青年節,夢想青春!
※五四青年節,青春正當時!
※五四青年節,你拿什麼致敬青春?
※五四青年節 不負青春!
※年輕的節奏:當青春遇見「青春」
※五四青年節 吟詩把酒對青春
※五四青年節——致敬青春,做最美的「築」夢人
※五四青年節,無悔青春,盡顯芳華!
※青春:她的少年
※致青春:今日,你我都是少年,歲歲高唱青春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