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Google Home 智能音箱體驗:可能除了亞馬遜 Echo,沒有誰比它更優秀

Google Home 智能音箱體驗:可能除了亞馬遜 Echo,沒有誰比它更優秀

Google Home 智能音箱體驗:可能除了亞馬遜 Echo,沒有誰比它更優秀



作為亞馬遜 Echo 的直接競爭者,Google Home 智能音箱是否能「後浪拍前浪」?


在人工智慧領域,亞馬遜和谷歌兩家走的比較靠前,也都在積極將技術實現落地。不過在智慧家電管家這塊細分市場,率先發力的卻是亞馬遜。早在 2014 年 11 月份,亞馬遜便發布了智能音箱硬體產品 Echo。


根據 CIRP、RBC Capital Market 等公司的估計,自 2014 年發售以來,Echo、入門級智能音箱 Echo Dot 以及攜帶型藍牙智能音箱 Tap 的累計銷售量接近一千萬台。

在 Echo 取得現象級表現之後,谷歌終於「坐不住」了。去年 5 月份召開的谷歌 I/O 大會上,其帶來了被普遍認為是對標亞馬遜 Echo 的 Google Home 智能家居設備(開始預訂日期是去年 10 月 5 日)。


小巧的機身更討喜,雙麥克風設計是爭議所在

Google Home 智能音箱體驗:可能除了亞馬遜 Echo,沒有誰比它更優秀



雖然亞馬遜 Echo 在智能音箱領域屬於開創者,但考慮到谷歌自身強大的服務生態,即使 Google Home 來的要晚一些,卻依舊讓人充滿期待。下面就一起來了解下這款目前除了 Echo,沒有誰能夠比它更加出色的智能音箱產品。

Google Home 智能音箱體驗:可能除了亞馬遜 Echo,沒有誰比它更優秀



它的外包裝盒設計採用了簡約的設計風格,你可以從正面大致了解到 Google Home 的外觀。另外在包裝盒的後方,谷歌將這台智能音箱可以實現的一些功能做了簡單介紹,並且表明其搭載了 Google Assistant 語音助手。

Google Home 智能音箱體驗:可能除了亞馬遜 Echo,沒有誰比它更優秀


打開包裝盒,除了 Google Home 設備、必要的使用說明,還有一個電源適配器(輸出為 16.5V,2A)。需要說明的是,可能是基於控制體積的考慮,它的內部並沒有內置電源。

Google Home 智能音箱體驗:可能除了亞馬遜 Echo,沒有誰比它更優秀



Google Home 機身與包裝盒風格保持一致,主體同樣採用了白色配色。考慮到用戶對於配色的個性化需求,谷歌還為下半部分的揚聲器格柵底座準備了另外 6 種可選項,分別為灰、橘、綠、紫、黑以及銅色。不過想要為它更換底座,你需要額外多花費 20 刀(每個)。

Google Home 智能音箱體驗:可能除了亞馬遜 Echo,沒有誰比它更優秀



與亞馬遜 Echo 不同的是,Google Home 將用來打開/關閉麥克風的靜音按鈕放到了背面,而斜切面的頂部則用來實現觸控功能,你可以通過手指的正反向旋轉來調節音量大小,或者長按進行語音指令輸入。

Google Home 智能音箱體驗:可能除了亞馬遜 Echo,沒有誰比它更優秀



小巧的機身不僅讓 Google Home 看起來要比亞馬遜 Echo 更加討喜,在便攜性方面也有著更好的表現。官方數據,前者機身高度為 14.28cm,直徑為 9.64cm;後者高度為 23.5cm,直徑為 8.4cm,直觀視覺上,Google Home 的個頭要比亞馬遜 Echo 小很多。另外重量控制上,Google Home 477g 的表現要比亞馬遜 Echo 的 1064g 輕出一倍還多。

Google Home 智能音箱體驗:可能除了亞馬遜 Echo,沒有誰比它更優秀



硬體部分二者之間有著明顯差異,也是大家討論頗多的一點。首先麥克風部分,Google Home 只有 2 個麥克風,而 Echo 則配備了 7 個麥克風。通常來講,麥克風越多,越有助於收集到來自不同方向的聲音,從而更容易在周圍的噪音中識別出有用的信息,來達到更好的遠場交互效果。


按照谷歌的說法,Google Home 使用了更複雜的雲演算法,可以讓兩個麥克風實現與 7 個麥克風相同的效果。嚴格來說,它在這部分的表現對比 Echo 還是略有差距,不過實際使用體驗上(尤其是較為安靜的環境下),不會有明顯的感覺。

Google Home 智能音箱體驗:可能除了亞馬遜 Echo,沒有誰比它更優秀



實際上亞馬遜 Echo 採用的通過增加麥克風數量來獲得更好遠場交互能力,並不算「秘密」,谷歌沒理由不知道,但這樣的做法並不完美。長期使用的情況下,設備的老化以及損壞不可避免,更多的麥克風數量無疑會將該因素進一步放大。一旦其中某個麥克風出現問題,必然會對整體的使用體驗造成影響。


而谷歌縮減麥克風數量,利用演算法來彌補先天遠場交互不足的做法,在穩定性方面要比亞馬遜 Echo 更好一些。另外從長遠角度出發,一味地增加麥克風數量不會成為未來智能音箱發展的趨勢。


一方面是出於成本考量,更多的硬體堆疊意味著廠商無法更好的控制成本,並不符合市場發展的規律;另外從便攜以及機身體積來講,這樣的做法很難將設備做到更小。就目前來看,亞馬遜 Echo 多麥克風的方案更成熟,效果也更好,而谷歌利用演算法來解決硬體方面不足的做法則更具前瞻性。

Google Home 智能音箱體驗:可能除了亞馬遜 Echo,沒有誰比它更優秀


下面來講下大家關心的音效部分。與亞馬遜 Echo 採用的 1 個 2 寸揚聲器+1 個 2.5 寸低音揚聲器+被動振膜的設計方案不同,Google Home 採用的是 1 個 2 寸揚聲器+2 個被動振膜的組合。


「被動振膜」的主要作用在於可以擴展低音效果。原理是藉助揚聲器在音腔內的空氣振動受迫振動,進而推動更多的空氣,從而達到改善低頻效果的目的。


礙於機身所限,就實際音效表現來看,無論是我們今天講到的 Google Home ,還是更早一些的亞馬遜 Echo,二者的音質體驗都一般,特別是低音效果,並不足夠令人滿意。


一個實體版的搜索引擎


因為目前 Google Home 正式發售的地區只有美國和英國,所以在國內使用時會有一些麻煩。首先你的網路環境必須自備「小梯子」,能夠訪問 Google 的服務。如果條件允許,盡量使用路由器級別的代理,這樣才能無障礙體驗到它的各項功能。


另外目前 Google Home 僅支持英文語音操控,所以別指望用中文去「調戲」它了。不過 Google Home 倒是可以正確國內的地理位置,可以提供天氣預報、附近的餐館等本地信息。


需要注意的是,一部 Android 手機並不是必須的,Google Home 同時支持 Android 和 iOS 雙平台。不過目前國服並沒有對應的 app,需要到其他區域的 App Store 下載。


Google Home 的配對過程非常簡單,按照 app 內的提示很快就能完成。毫不誇張地說,它是我們體驗過的配對最為「省心」的智能設備之一。

Google Home 智能音箱體驗:可能除了亞馬遜 Echo,沒有誰比它更優秀


在手機 app 內可以將 Google Home 和各種網路服務連接起來,不過我們發現 app 內提供的介面似乎沒有網站上宣傳的那麼多。在詢問客服後得知,要想體驗 Google Home 的完整功能,必須身處美國或英國兩地……

Google Home 智能音箱體驗:可能除了亞馬遜 Echo,沒有誰比它更優秀



通過「OK Google」或「Hey Google」熱詞就能喚醒 Google Home,即使在播放音樂時也能識別出你的聲音。在比較安靜的環境下,5 米之內 Google Home 的喚醒率幾乎可以達到 100%,所以不用擔心兩個麥克風會影響使用效果。

Google Home 智能音箱體驗:可能除了亞馬遜 Echo,沒有誰比它更優秀



有了 Google Assistant 的「加持」,Google Home 就像是一個實體化的搜索引擎,你可問它任何想知道的事情。只要在網路上能夠檢索到答案,它就會通過語音告訴你。假如你正在看美劇《紙牌屋》,可以隨時呼叫 Google Home 去詢問一些劇中的名詞,不用再去盯著手機的小屏幕搜索了。另外 Google Home 已經能夠支持一定的上下文對話了,例如像下面這樣:


Q:(喚醒)美國總統是誰?


A:特朗普。

Q:(再次喚醒)他多大年齡了


A:70 歲


Google Home 最強大的地方莫過於它已經和部分自家的應用,以及不少第三方的應用進行了打通。通過 Google Home 可以查看明天的日程安排,可以播放 Play Music 里喜愛的音樂,可以點播 YouTube 里的視頻在電視上播放(需要 Chromecast 配合)。


總之,如果你的生產力/娛樂工具是圍繞 Google 展開的,那麼 Google Home 將可以發揮出更大的用處。


不過可惜的是,在和智能設備的聯動方面,Google Home 國內的體驗就要大打折扣了。主要的問題在於,Google Home 雖然已經接入了 10 多個智能家居品牌/平台,但這些在國內並不是特別主流,想要讓他們聯動起來還是有些門檻的。


部分接入 Google Home 的智能家居品牌/平台

Google Home 智能音箱體驗:可能除了亞馬遜 Echo,沒有誰比它更優秀



經過體驗後,我們認為 Google Home 的工具屬性要更強一些,拿它來「逗樂」絕對不是一個好主意。如果你計劃購買 Google Home,一定要不要吝嗇再購買一個 Chromecast(目前有三個版本)搭配使用。


因為如果你的家裡沒有兼容 Google Home 的智能設備(例如 Nest、Chromecast 等),它能發揮的智能化功能還是很有限的,更多的是執行查詢相關的語音指令。

寫在最後的話


對於 Google Home 的理解,實際上並不應該僅限於音箱的層面,只能說這只是它的一項基礎功能。谷歌真正想要實現的是,通過這樣一個載體,來完成智慧家居的布局,而這項工作也是目前國內外很多 AI 解決方案供應商一直努力在做的事情。技術落地,終究是未來大的趨勢。

Google Home 智能音箱體驗:可能除了亞馬遜 Echo,沒有誰比它更優秀



從硬體以及硬體兩個角度來看 Google Home 與亞馬遜 Echo,前者體積更小,並且提供 7 種配色可選(亞馬遜 Echo 只有黑、白兩種配額),美觀度要略勝一籌,另外,雖然實際體驗過程中不會有明顯感覺,但 Google Home 的雙麥克設計在「絕對」遠場交互能力上要差點意思。


平台方面,現階段而言,由於更早入場,亞馬遜 Echo 支持大量第三方設備,這一點 Google Home 存在明顯差距。但依靠谷歌強大的服務生態體系,在語義理解以及智能搜索上,Google Home 則要比亞馬遜 Echo 更加出色一些。


最後來說下售價。目前兩款設備均在官網有售,Google Home 的官方售價為 129 美元(這幾天在搞優惠活動,活動價為 114 美元),亞馬遜 Echo 官方售價為 179.99 美元,即使原價對比,前者也要便宜差不多 51 美元(約合人民幣 350 元)。


作者 | 豆腐店店長,Rubberso


本文由極客公園原創


轉載聯繫 xiangyunqi@geekpark.net

Google Home 智能音箱體驗:可能除了亞馬遜 Echo,沒有誰比它更優秀


Google Home 智能音箱體驗:可能除了亞馬遜 Echo,沒有誰比它更優秀


Google Home 智能音箱體驗:可能除了亞馬遜 Echo,沒有誰比它更優秀 點擊播放 GIF/110K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極客公園 的精彩文章:

TAG:極客公園 |

您可能感興趣

Anker Soundcore Flare藍牙音箱體驗:把它扔臭水河裡怕不怕?
體驗Anker Soundcore Flare,談談藍牙音箱能有哪些新玩法
華為 Watch 2 輕體驗:它可能是最接近 Apple Watch 的智能手錶
可以與QQ好友語音互動,harman/kardon智能音箱體驗
mEngine 讓安卓手機擁有了 iPhone 水準的振動體驗
Dirac Research AB :讓VR聲音體驗更真實
Google新聞兩則:iOS上的Google體驗更好了
Andriod P有些功能似曾相識?Flyme 7帶你提前體驗
sloggi The Comfort Lab舒適體驗室
Libratone小鳥Track+無線智能降噪耳機體驗
夠輕薄也夠強悍,華為MateBook Xpro用極致反差帶給你最佳體驗
OnePlus 一加智能手機Android 9.0系統體驗「Soomal」
殘障人士如何使用iPhone?我在Apple Store親身體驗了一次
智能手錶也可以很准 fitbit Ionic運動手錶使用體驗
它能和Apple Watch抗衡嗎?華為智能手錶 體驗分享
Magic Leap One體驗:光學顯示沒想像中優秀
高性價比,輕薄時尚,滿血性能:榮耀MagicBook Intel版本體驗!
真無線藍牙耳機「Sony Xperia Ear Duo」體驗:開放式聆聽是什麼感覺?
iPhone SE與iPhone X合體 給你帶來震撼體驗
音樂有溫度 Soundcore Flare藍牙音箱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