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第二次費盧傑戰役,美軍一次完美的巷戰行動

第二次費盧傑戰役,美軍一次完美的巷戰行動

第二次費盧傑戰役(2004年11月7日—12月23日,聯軍稱為幻影狂怒行動,伊政府稱為破曉行動),是2004年底美國、英國和伊拉克軍隊聯合發起的軍事行動,由美國海軍陸戰隊為主導。行動的目的是攻克被武裝分子佔據的伊拉克西部安巴爾省的費盧傑市。美軍稱之為自1968年順化戰鬥後美軍參與的最大規模巷戰。

戰役背景

費盧傑市位於伊拉克安巴爾省,在首都巴格達以西約69公里處,2003年時全城總人口約為40萬,絕大多數居民是遜尼派穆斯林。該市城西毗鄰幼發拉底河,河上一南一北橫跨兩座大橋,北橋的東端與城區相連,西端是費盧傑綜合醫院;南橋與貫穿全城的一條高速公路(10號公路)相連;城東是一片工業區;城北是一個火車站和一條鐵路線;市中心是名為納茲扎區的原費盧傑舊城;全城有超過200座清丅真寺,因此費盧傑又被稱為「清丅真寺之城」。在薩達姆統治時期,該市居民是薩達姆的堅定支持者,不少復興社會黨高官都在費盧傑起家;也因此費盧傑居民在薩達姆時期享有不少特權待遇,城內的基礎設施也比很多其他伊拉克城市完善。在費盧傑城外還有專為復興社會黨高官度假而建的宮殿,名為「夢幻大陸」(DreamLand)。

2003年4月薩達姆政權被聯軍推翻,防守費盧傑的伊軍不戰而散,留下了大量的軍用物資。同時離費盧傑不遠的阿布格萊布監獄由於薩達姆逃亡前下令釋放全部囚犯,因此很多犯人流落到了費盧傑,這些人和當地居民一起對包括軍營、政府機構和「夢幻大陸」等地進行了洗劫。4月底,由當地部族長老選舉的親美人士塔哈-比達維-哈曼德成為該市的新市長,美軍也在同月進駐費盧傑並招募當地人成立「費盧傑安保隊」以維持秩序。然而好景不長,形勢迅速急轉直下。

2003年4月28日晚,約200人違反了宵禁命令,聚集在一所當地學校門口抗議聯軍在費盧傑駐軍。抗議很快升級,據報道有槍手在人群中向美軍士兵開槍,美軍第82空降師第325空降團第3營的士兵隨即還擊,導致17人死亡70人受傷,在該起事件中沒有聯軍傷亡。美軍稱開火持續了30-60秒;而有媒體稱持續了約半小時。

2003年4月30日,第3裝甲騎兵團的1個營替換了在費盧傑的第82空降師守軍,而就在該營抵達費盧傑的當天當地民眾又湧向市政大樓等地舉行抗議,結果又引發了一場導致3名抗議者死亡的衝突。當時第3裝甲騎兵團負責整個安巴爾省的駐防,很快美軍就發現就憑這點兵力是遠遠不夠的;於是不久第3步兵師的第2旅又接過了費盧傑的駐防任務。而為了避免與城內居民再發生衝突,無論是第3裝甲騎兵團還是第3步兵師的部隊自2003年夏天起就沒有繼續待在費盧傑城內,而是轉而在城外的「夢幻大陸」(現已改造成了軍營)內駐紮。然而,這也給城內武裝分子的發展壯大提供了便利。

2003年6月30日,費盧傑城內的一座清真寺發生爆炸,造成9人死亡。費盧傑居民稱是城外的美國駐軍發射導彈或炮彈所致;而美軍則稱這是一起恐怖襲擊,是清真寺旁的一棟建築發生爆炸殃及了清真寺。

第3步兵師的部隊在費盧傑駐軍沒多久,全師官兵就啟程回國了。於是第3裝甲騎兵團重新接過了費盧傑的駐防任務,與他們一起執行任務的是來自羅德島州的第115憲兵連;實際駐防部隊合計只有大約2個連。2003年9月,第82空降師重新回來接過了拉馬迪和費盧傑兩座城市的駐防任務。美軍的頻繁調動使費盧傑城內更加缺乏有效的管制,更助長了武裝分子的發展。

到2004年初,費盧傑城內的伊拉克警察和安保人員已經無法有效執行法律和維護正常社會秩序。武裝分子開始頻繁攻擊警察局等政府機構。在一次攻擊中武裝分子就殺死了20名伊拉克警察。

2004年3月初,費盧傑的駐軍由第82空降師變為第1陸戰師。3月31日,4名美國黑水公司的保安在費盧傑附近遭到一夥武裝分子的伏擊,4人全被打死,屍體在被車輛拖行後遭焚燒;武裝分子還將屍體懸掛在橫跨幼發拉底河的北橋上示眾(北橋因此也被稱為黑水橋);這一畫面通過媒體迅速傳遍了全世界。

第二次費盧傑戰役,美軍一次完美的巷戰行動

2004年4月4日,在上述事件發生後僅4天,美軍迅速作出回應,決定發起「警示決心」行動(即第一次費盧傑戰役),旨在從武裝分子手中奪回費盧傑。但戰鬥剛持續了3天就遭到了伊拉克遜尼派政治人士的強烈反對;伊拉克管理委員會也向美軍施加壓力;國際輿論則對戰鬥中的平民傷亡進行了大量報道,對美軍的進攻予以譴責,儘管美軍強調已經儘其所有減少平民的傷亡;同時,伊拉克什葉派軍閥薩德爾的麥赫迪軍在納傑夫、薩德爾城等地向美軍發起大規模進攻,並公開表示支持費盧傑的武裝分子,似乎有遜尼派和什葉派聯合反抗美軍的態勢。在這些因素的作用下,美軍在僅攻佔費盧傑25%的地區和打死約300名武裝分子後,便決定結束「警示行動」。2004年4月28日,在伊管理委員會的主持下美軍結束了軍事行動,費盧傑當地的部族長老向美軍和伊政府保證會自發組織起來趕走城裡的武裝分子。同日,由費盧傑當地人組成旨在穩定當地局勢的「費盧傑旅」成立,由美軍提供武器和裝備,一名前復興社會黨軍官穆罕默德-拉提夫擔任該部隊的指揮官。

然而美軍剛剛撤走,費盧傑的局勢又急劇惡化。「費盧傑旅」的士兵沒幾天便逃跑了大半,到了9月時已經完全土崩瓦解,其中很多人帶著美軍提供的武器直接加入了武裝分子行列。費盧傑城內的武裝分子也將美軍撤離視為一次重大勝利而大量宣傳,一時間費盧傑成為了伊拉克反美運動的象徵,來自摩蘇爾、拉馬迪、提克里特、基爾庫克等地的武裝分子紛紛趕來加入,而敘利亞和伊拉克邊境上每個月都有上百名外國人進入伊境內,其中絕大多數都進入了以費盧傑為中心的安巴爾省。到2004年9月24日,美軍向媒體稱費盧傑城內已經聚集了包括扎卡維的基地組織伊拉克分支在內的近5000名武裝分子,其中500人為核心成員,這個數字比4月時翻了一倍。武裝分子中還有大量來自沙特、利比亞、車臣、敘利亞、伊朗甚至菲律賓、義大利等地的外國人。費盧傑已經儼然成了武裝分子的聚集中心,來自各地的武裝分子在這裡可以獲得武器、訓練和指令,然後再前往伊拉克其他地區執行他們的任務。

第二次費盧傑戰役,美軍一次完美的巷戰行動

2004年時費盧傑城內的大批武裝分子

為了剷除武裝分子的溫床,同時為2005年1月舉行的伊拉克大選鋪平道路,美軍決定發起第二次費盧傑戰役;這一次於伊拉克臨時政府總理阿拉維給予了鼎立支持,這主要介於三方面的原因:一是武裝分子的發展已經嚴重威脅到了伊臨時政府的統治;二是第一次費盧傑戰役時以薩德爾為首的什葉派軍閥雖然曾對費盧傑的武裝分子表示支持,似乎形成了遜尼派和什葉派共同反對美軍的態勢,然而在第一次戰役結束後,由於兩個宗教派別固有的敵對態度兩者並沒有任何結盟行動;三是什葉派宗教領袖西斯塔尼在沉默了許久後公開表態不支持薩德爾等人的暴力鬥爭,而西斯塔尼在伊拉克什葉派中有絕對的威望,他的表態無疑具有重要作用。

戰役前奏

2004年9月,聯軍開始制定作戰計劃。9月10日,聯軍駐巴格達勝利營的高級參謀軍官和美軍第1陸戰遠征軍、第4民政事務集團軍等部隊的指揮官召開了視頻電話會議。而後,聯軍最高司令部與陸戰遠征軍的軍官又召開了一次討論會,對計劃的細節進行布置。9月13日,聯軍基本確定了戰鬥和戰後重建的內容,介於在第一次費盧傑戰役中戰區里的平民成為一個棘手難題,聯軍又制定了如何安置平民的「分支計劃」;此外聯軍還對如何獲取情報、如何孤立武裝分子和如何保障部隊補給等問題進行了討論。在制定每一項計劃時,聯軍都按「四個問題」進行測試,即:1,伊拉克人會怎麼看待這一行動;2,這一行動在文化上是否可以接受;3,伊拉克人是否能承受這一行動;4,這一行動對最終聯軍向伊拉克人移交國家控制權是否有幫助。

9月的中下旬,聯軍決策者開始起草在費盧傑戰鬥中應受保護的目標名單以保證一些關鍵的基礎設施如電廠、供水站、鐵路、大橋等不會遭受炮火的打擊。

9月25日,駐伊聯軍指揮部公開了第306號命令,該命令指令第1陸戰遠征軍在伊安全部隊的協助下,對盤據在費盧傑的武裝分子進行徹底的清剿,行動日期被定在11月。同日第1陸戰遠征軍的指揮官薩特勒中將飛往巴格達與聯軍駐伊部隊日常軍事活動總指揮梅茲中將會晤,兩人確定行動的代號為「幻影狂怒」。

第二次費盧傑戰役,美軍一次完美的巷戰行動

美軍第1遠征軍指揮官約翰-F-薩特勒中將

9月29日,第1陸戰遠征軍的參謀人員根據薩特勒和梅茲的要求制定了一份在費盧傑戰鬥結束後進行重建的更詳細計劃,美軍第4民政事務集團軍的高級軍官則牽頭討論了戰後伊臨時政府的需求、如何確保安全局勢、如何將城市最終移交伊政府等問題。

自9月底起,第1陸戰遠征軍和它的下屬部隊開始全面準備費盧傑戰鬥。儘管同時在伊拉克西部有很多小規模的軍事行動,但所有行動都將為費盧傑戰鬥服務。每天早晨7:30分,第1陸戰遠征軍的薩特勒中將和他的參謀們都會在費盧傑營開會(美軍在費盧傑城外的一個軍營,當時美軍在城外一共有兩個軍營,另一個就是「夢幻大陸」,後被改名為巴哈里亞營)。薩特勒的左右通常坐著他的副手海吉里克准將和參謀長科爾曼上校,其他就座的有情報官馬庫塔上校和作戰主任雷格納上校;會議一般以討論天氣和最新情報開場,然後會迅速討論最新的戰事、下屬部隊動態和當天行動計劃。

10月18日,作戰計劃細節基本完成,負責具體作戰活動的陸戰1師指揮官納托斯基少將開始向他的下屬軍官分配作戰任務。10月21日,最終作戰日期和時間確定。D日為11月7日,而主攻時間則被定在11月8日。參加戰鬥的美軍、英軍和伊軍大約有15000人,其中1萬人將攻入城內;其餘5千人則在城外負責掩護。美軍的主力是兩個戰鬥團。第1戰鬥團由陸戰1團3營、陸戰5團3營和陸軍的第7騎兵團2營等部隊組成;第7戰鬥團由陸戰8團的1營、陸戰3團的1營和陸軍的第2步兵團2營等部隊組成。伊軍有6個營參戰。所有攻擊部隊都有飛機和火炮部隊支援。在進攻前,美軍有意營造將從費盧傑南面發起攻擊的假象,將城內武裝分子的防守重點吸引到了城南地區;並通過無人機從武裝分子的流動中了解了他們的核心頭目、指揮部所在、防禦陣地結構等情況。

2004年10月中下旬起,美軍開始在費盧傑附近集結。武裝分子也不斷通過迫擊炮、火箭彈、汽車炸彈等對美軍發起攻擊。10月30日,一輛裝滿炸藥的汽車沖向了正趕往費盧傑的美軍第3陸戰團1營的車隊,造成8名陸戰隊員死亡,數十人受傷。無獨有偶,11月3日,在費盧傑東面的10號公路上英國「黑色觀察」步兵營也遭到汽車炸彈襲擊,3名英軍身亡。

11月1日,美軍在費盧傑營里召開了最後一次討論會,薩特勒和梅茲與第1陸戰遠征軍的其他高級軍官互相交換了意見,除了費盧傑城內缺少伊拉克軍隊或警察的配合等少數不利條件外,梅茲中將對整個作戰計劃表示滿意。

除了美軍,伊拉克政府也對此次行動予以了高度重視。為了支持這次戰鬥,11月3日伊拉克臨時政府向費盧傑營派來了阿布杜爾-卡迪爾少將和他的副手卡西姆准將,他們的任務不僅僅是帶領伊軍參與作戰,還將負責在戰後恢復城內的社會秩序;卡迪爾此時已經被伊拉克臨時政府任命為整個安巴爾省的行政長官。卡迪爾帶了包括1個突擊營(第36突擊營)、5個干預營以及伊拉克反恐部隊和快速反應部隊在內的數千伊拉克官兵。從制定計劃伊始聯軍就確定費盧傑戰役必須要有伊軍參與,他們將主要負責搜查清丅真寺等敏感地區。伊軍到來後立即投入了和美軍的磨合訓練中,每一支美軍部隊都配有一支伊軍部隊,並設有相互溝通的聯絡官員。這裡有必要提一下伊軍的第36突擊營,這支部隊是2003年12月由5個親美的伊拉克政黨共同組建,絕對忠誠於伊拉克新政府;在第一次費盧傑戰役等戰鬥中,其他伊軍部隊要麼戰鬥力低下,要麼陽奉陰違,要麼當逃兵甚至投向武裝分子,而第36突擊營每次戰鬥都堅定地與聯軍並肩作戰;該部隊作風硬朗裝備精良,以經常實彈演習而著稱。

費盧傑城內武裝分子也沒有閑著,也進行了積極備戰,他們的主要戰術有:在通往城內的道路上安置大量詭雷和簡易爆炸裝置;城內製高點布置槍手把守;城內安設密集的地道、壕溝、蜘蛛洞、地雷場和路邊炸彈,武裝分子可以通過地道在各防禦點和彈藥庫間進行轉移;在城內的一些建築物內放置大量炸藥,通過引線控制,一旦美軍進入這些「炸彈屋」就會被一鍋端;在建築物的大門、窗戶上安設詭雷和手雷,美軍如果試圖推門而入就會引爆炸彈;為防止美軍搶佔制高點,將大量建築物的樓梯給炸毀或封死;故意開闢一條道路,兩邊埋伏下密集的交叉火力,吸引美軍進入後予以打擊等;美軍的無人偵察機還發現城內的武裝分子針對即將展開的巷戰舉行了大量的實彈演習。除此以外,武裝分子還開展了輿論宣傳戰,費盧傑城內的費盧傑綜合醫院不斷播放平民傷亡的鏡頭;一次武裝分子使用一輛救護車運送彈藥,美軍發現後將其摧毀,武裝分子隨即公布了一輛布滿彈孔的救護車和受傷平民的照片,然而,這一次美軍其實是用激光制導炸彈進行攻擊的。

為了防止造成大規模平民死傷和進攻時更有自由度,美軍在發起行動數周前開始大量空投宣傳單,預先通知城內的平民撤離費盧傑。聯軍在宣傳單中對城內的平民稱武裝分子從他們的手裡「偷走」了基礎設施、飲用水和學校,只要像扎卡維這樣的武裝分子佔據費盧傑一天,這些東西就無法得到滿足;而只要清除了武裝分子,電力和飲用水會立即到來,學校、公路等基礎設施都會得到翻新。在另一份宣傳單中,聯軍對平民說如果他們不想離開家園,那麼在戰鬥打響後要待在屋內,如果聯軍進入搜查,須手持宣傳單躺在地板上。截至行動發起時,美軍估計全城30萬居民中有大約70%-90%的人已經撤離。

戰役過程

戰役於2004年11月7日晚正式打響。聯軍先從費盧傑的西面和南面發起佯攻。其中美國海軍陸戰隊第3輕裝甲偵查營和伊軍第36突擊營在美國海軍陸戰預備役第23團1營、第1戰鬥服務支援連和第113戰鬥服務支援連的協助下,拿下了幼發拉底河沿岸的費盧傑綜合醫院和附近一些村落;費盧傑綜合醫院位於「黑水橋」的西側,美軍認為這座醫院是武裝分子的一個重要指揮部,佔領該醫院不僅切斷了武裝分子的對外聯絡,還摧毀了武裝分子的一個指揮中心;隨後,聯軍又拿下了橫跨幼發拉底河的兩座大橋——黑水橋和南橋(10號公路橋)。美國陸軍的第1騎兵師第2旅則在城南駐守。至此,費盧傑的所有通道均被聯軍封閉。

在徉攻發起的同時,駐紮在費盧傑東北部的美軍民政事務部隊在伊拉克電力部門的協助下,切斷了全城的電源。11月8日晚19:00點,2個主力攻擊團(第1戰鬥團和第7戰鬥團)開始從費盧傑北部開始發起全面進攻,戰鬥隊形從西向東分別為:陸戰1團3營、陸戰5團3營、騎兵7團2營(來自騎1師)、陸戰8團1營、陸戰3團1營、步兵2團2營(來自大紅1師);其中重裝甲的騎7團2營和步2團2營為開路先鋒。由於美軍判斷武裝分子主力位於費盧傑西北角的朱拉恩區,因此在作戰轄區的分配上讓第1戰鬥團負責以朱拉恩區為主的1/4城區,而第7戰鬥團則負責其餘3/4城區。在6個營身後緊跟著5個伊軍營;再後面是民政部隊和海軍工程兵,他們的任務是恢復秩序和清掃道路。2個主力攻擊團和位於城南的騎1師第2旅各有一個炮兵連直接提供火力支援,這些炮兵部署在費盧傑西南22公里處。

城外的美軍火力支援部隊在進攻開始前沒有對費盧傑進行預備射擊和飽和轟炸,戰鬥爆發後火炮和空襲都由前線火炮觀察員和無人偵察機控制,每一名火炮觀察員、飛行員和行動指揮中心的軍官都有同樣的費盧傑地圖,所有炮彈只針對確定的武裝分子目標,以此儘可能減少平民的傷亡。美軍將81毫米迫擊炮的威脅距離定為100米,把60毫米迫擊炮的威脅距離定為50米;由於美軍的遠程支援火力精確度很高,城內的美軍經常敢於在距離目標不到150米的地方召喚火力支援。而美軍飛機上最新定位系統可以在8000米高空清晰展現地面情況,當地面美軍號召炮火攻擊時,天空的美軍飛機會及時跟蹤觀察目標背後和附近是否有友軍在危險範圍內並及時告知炮火支援部隊。

美軍主攻部隊最先遭遇的一道障礙是城北的鐵路線,武裝分子已經在鐵路沿線及鐵路和城區間的開闊地安設了大量的地雷和簡易爆炸裝置。美軍使用一種名為「M58地雷清除線電荷」 (簡稱MCLC)的裝置予以應對。該裝置有一個火箭牽引器,牽引器後拖帶一條長100多米的引線,引線上攜帶有1750磅的C4炸藥。美軍工程兵在煙霧彈和壓制火力的掩護下,冒著武裝分子零星的迫擊炮彈,開著M113裝甲牽引車將裝置帶進戰區後發射火箭,火箭拖帶著引線和炸藥一起飛向雷場;當其落地後,工程兵便引爆炸藥,清除目標區域的地雷和簡易爆炸裝置;一個MCLC便可清理長100米、寬14米的區域。為了防止有漏網之魚,美軍工程兵隨後駕駛著M9裝甲戰鬥推土機沖入雷場,引爆殘餘的地雷。僅過了10多分鐘美軍便突破了武裝分子設置的第一道障礙並向前推進,很快奪取了位於城北的火車站,這個火車站在後來的戰鬥中將被用於部隊中轉站。

美軍攻進城後,發現武裝分子早已用廢車、磚牆、水泥袋等將道路封死,而武裝分子以4~12人的小隊躲在經過加固的房屋內或屋頂上,用AK47、火箭彈、機槍和迫擊炮向美軍射擊;由於沒有夜視裝備,武裝分子在夜裡很難對美軍構成真正威脅。美軍則用推土機和挖掘機開道,一一清理前進道路上的路障。路障清除後在阿布拉姆坦克、布萊德利戰車、120毫米數字迫擊炮、AC-130、眼鏡蛇、阿帕奇、155毫米火炮的全力掩護下,步兵逐房進行搜索清剿,不時與藏匿在房內的武裝分子爆發激戰;為了避免被懸掛在門上和牆上的詭彈殺傷,美軍通常先召喚坦克推倒房屋的牆壁,或者安置炸藥炸開房門,然後再沖入進行搜查。在進行巷戰時,美軍的坦克和車輛會盡量靠著街道的一側,從而可以為在街道另一側的車輛提供火力支援;有時侯前頭的坦克由於射角過小而無法攻擊武裝分子的火力點,殿後的裝甲車就會擔起這一任務;美軍狙擊手則在後方隱蔽點埋伏隨時狙殺出現的武裝分子。在夜間,美軍的LRAS系統(遠程偵察監測系統)能在錯綜複雜的街區中尋找到前進的道路。

至11月9日下午,在空中和遠程炮火掩護下,經過激烈的逐房爭奪戰,美軍先頭部隊已經攻進了市中心的納茲扎區(費盧傑舊城)。2個戰鬥團有各自不同的戰術:第1戰鬥團以穩步推進為主,小心地消滅一路遇到的每一個武裝分子火力點,尤其注意自己的前線,不讓武裝分子有機會從正前方滲透;第7戰鬥團則敢打敢沖,遇到難啃的骨頭先繞過朝下一個目標推進,因此前進速度極快。這造就了一個有趣的現象:第1戰鬥團進展較慢而且側翼容易遭受武裝分子攻擊,但控制區內比較穩定;第7戰鬥團進展迅速但後方遺留的武裝分子火力點卻成為了隱患。而陸戰隊和陸軍的風格又有所不同,陸軍士兵更多仰賴整體戰術和重火力,陸戰隊員則繼承了他們的傳統,更側重於小規模部隊間的配合,只有在進攻受阻時才召喚重火力支持。

11月10日,美軍已經攻佔了全城超過一半的地區,拿下了包括市長辦公室、一個商業中心、幾處重要的清真寺和基礎設施在內的多個目標。其中伊拉克陸軍第3干預旅第5營與美軍一起奪取了塔菲克清真寺,伊拉克快速反應部隊和伊拉克第1干預旅第2營則和美軍拿下了希德拉清真寺,美伊聯軍在經過一場激烈戰鬥後還一同奪取了穆罕馬迪亞清真寺,這個清真寺具有極高的戰略價值,因為這裡一度被武裝分子用來作為指揮中心。此外,美伊聯軍基本完成了在城市西北部朱拉恩區的作戰,這個區密布住房和狹窄的街道,聯軍原先預計將爆發激烈戰鬥,但實際只遇到了相對較弱的抵抗;當日結束時,美軍將朱拉恩區的控制權轉交伊軍。在通過貫穿費盧傑的10號公路時美軍也沒有遭到什麼抵抗;這表明絕大多數武裝分子或者已經躲向了城南地區或者偃旗息鼓想伺機逃出城去。因此美軍及時進行了戰略調整,原計劃打算在城北與武裝分子經過激戰後將武裝分子趕往10號公路,並讓武裝分子順著10號公路逃往城西大橋附近,落入那裡埋伏的聯軍口袋;但當美軍意識到武裝分子大多逃往城南地區後,決定採用第二套方案,即所有部隊繼續南下,把武裝分子趕往在城南設防的騎1師第2旅的口袋中。美軍還奪取了兩個堆滿武器、彈藥和路邊炸彈部件的加工廠。美軍駐伊拉克最高司令喬治-凱希將軍稱在費盧傑市中心區域武裝分子可能會開闢布滿簡易爆炸裝置的雷場,在突破武裝分子的外圍陣地突入城市中心時美軍勢必將遇到不少困難。一些參戰的美軍報告稱發現有武裝分子從清真寺內向他們開火,甚至有婦女和兒童向美軍開槍射擊。在這天的戰鬥中,陸軍第2團第2營A連3排的一個班在推進中遭到6-8名武裝分子的攻擊,武裝分子佔據了有利位置用,美軍被壓制在一條小巷內無法動彈;這時來自另一班的貝拉維爾軍士帶著一名機槍手趕去支援,成功壓制住了武裝分子為友軍解了圍。隨後貝拉維爾召喚一輛布萊德利戰車對目標建築進行了射擊,然後他安排兩名士兵在門口把守,自己則帶著一名機槍手進屋檢查,一名隨軍採訪的《時代》雜誌記者米歇爾-威爾也堅持和他一起進屋,他邊跑邊給貝拉維爾鼓勁:「這就像在硫磺島上奪取敵人的機槍陣地,太難以置信了,你能行,我相信你!」進屋後三人立即遭到了武裝分子的射擊,貝拉維爾的機槍手肩膀中彈負傷,貝拉維爾命令他和威爾先撤出去。隨後貝拉維爾孤身一人在屋內與武裝分子作戰,到最後甚至舉起武裝分子的AK47射擊;他先後打死4人打傷1人,自己也多處負傷。貝拉維爾因此被授予銀星勳章。

11月11日,美軍戰線左翼的第1步兵師第2步兵團第2營開始全力攻擊費盧傑城東的工業區,2營的士兵於當天下午越過10號公路,立即就發現工業區內的武裝分子比城北的更有經驗裝備也更好(城北的武裝分子大多是當地人和原費盧傑旅的士兵,工業區的武裝分子幾乎都是外國人);這些外國武裝分子會在建築的外牆下挖出與建築內部相通的蜘蛛洞,當美軍從正面攻入建築時,武裝分子往往就從這些蜘蛛洞繞到建築外從美軍背後發起攻擊;武裝分子還試圖利用工業區內錯綜複雜的巷道滲透進美軍防線,但被美軍用M203榴彈發射器和50口徑機槍給擊退。激戰至晚上8點,美軍已經穿越工業區推進至工業區的最南端(美軍把這裡定為海瑟線);22:30分,2營繼續進攻,在穿越一片數百米寬的開闊地後進入費盧傑東南角的蘇哈達區,這裡的建築密度要比城北稀疏不少;到11月12日05:30點時,2營已經抵達海瑟線以南1500米處的傑納線。在這天的戰鬥中,聯軍發現了武裝分子關押人質的房屋,這裡曾被伊拉克軍官稱為「屠殺屋」;在屋子裡美軍發現了黑色囚服、攝像機、電腦等設備;美軍同時還解救了兩名人質:一名伊拉克人和一名敘利亞籍司機;那名伊拉克人的綁架者是來自敘利亞的武裝分子,因此當美軍解救他時他還以為自己是待在敘利亞。同日,兩架美軍超級眼鏡蛇直升機在費盧傑執行任務時被地面炮火擊中在城外迫降,飛行員獲救。隨著戰鬥的逐漸減弱,聯軍估計將在48小時內全部奪取費盧傑,之後則需要數周時間對城內殘餘武裝分子進行清剿。美軍官方在11月11日對外宣布,截止該日,在費盧傑戰鬥中已經有至少18名美軍和5名伊軍戰死,164名美伊軍受傷,擊斃武裝分子約600人。

11月12日,美軍稱已經控制全城超過80%的地區,武裝分子被壓縮在城南地區。有300人一個清真寺走出向美軍投降,美軍稱這批人中有不少是平民,但需要進一步審查才能確認。同日,美國陸軍第7騎兵團第2營沿著10號公路穿越城東的工業區,加入了城市東南角里薩拉區、納扎爾區和傑拜爾區的戰鬥;伊軍第1干預旅第1營在朱拉恩區與殘餘的武裝分子展開激烈交火。當日伊拉克紅星月會對外形容費盧傑的情況是「大災難」,稱該組織向聯軍請求能給城內派遣醫療救護隊,但聯軍不予答覆;伊拉克政府稱伊政府已經組織了由14輛卡車組成的醫療和重建小組趕赴費盧傑,將於11月13日抵達。 在當日的戰鬥中,美軍發現武裝分子採用了新的戰術:陸戰8團1營B連的士兵在清剿過程中發現前方有數名身著伊軍士兵軍服的人向他們走來,然而靠近後對方卻突然開火,導致1名美軍當場身亡。武裝分子還組織穿自殺背心的人彈向美軍發起攻擊,美軍在打死人彈後必須立即將自殺背心引爆,否則屍體上的自殺背心會被武裝分子解下繼續使用。

11月13日,美軍稱已經佔領了絕大多數城區,正逐房進行搜查。同一天,伊拉克國家安全顧問稱有超過1000名武裝分子被打死,200多人被捕。伊臨時政府總理阿拉維宣布「費盧傑已被解放」。在該日,第2步兵團2營A連的連長希恩-西姆斯上尉在工業區的逐屋清剿中陣亡。當時A連的士兵在11月12日清理完一棟建築,連長西姆斯打算在這棟建築的頂樓建立一個前線觀察點;當他進入這棟建築時他詢問手下是否已經檢查仔細,手下回答沒有問題;然而這棟建築的牆角挖有一個蜘蛛洞,一個武裝分子在美軍對建築檢查完畢後悄悄從這裡爬了進去並藏在了樓上,西姆斯上樓時突然遭到了這個武裝分子的射擊而當場身亡;西姆斯是整個費盧傑戰役中美軍戰死的最高級別軍官。

同在13日,陸戰1團3營的卡塞爾軍士和軍醫米切爾在與戰友們推進時發現有一名受傷的陸戰隊員倒在一棟建築門口,而另有數名陸戰隊員正困在建築內與裡面的武裝分子進行激戰。卡塞爾和米切爾立即組織了一些人殺進了這棟建築;他們發現建築內密布樓梯和房間,先頭進入的陸戰隊員正和武裝分子在不同的房屋內混戰,子彈和手雷不斷從樓梯上和房屋內飛出。米切爾和卡塞爾立即兵分兩路,沖向了不同的房間。軍醫米切爾在一個房間內發現了一名重傷的戰友,立即對他進行緊急救治;卡塞爾則在準備進入一個房間時在門口差點和一個武裝分子撞個滿懷,卡塞爾搶先一步開槍將對手擊倒,但隨後從身旁的樓梯上射下一串的子彈和手雷,卡塞爾身中數槍且小腿被彈片炸傷,但仍然匍匐進入了房間,並將一名受重傷的戰友尼科爾拖向了安全區域。正當卡塞爾在為尼科爾進行救治時,突然從房間外飛進一枚手榴彈,在其爆炸的一瞬間卡塞爾將尼科爾壓在了身下,他本人的手臂、大腿、臀部均被炸傷。這時米切爾進屋增援,發現兩人還均有意識,卡塞爾正手握一把9毫米手槍守著房門。當米切爾為兩人治傷時,突然發現一名先前被射倒的武裝分子正掙扎著爬向地板上的步槍,米切爾立即起身用軍刀刺死了他。45分鐘後三人被戰友救出:卡塞爾身中7槍失血達60%,但最終被救活;尼科爾失去了一條腿;而米切爾則負了彈片傷。卡塞爾和米切爾均被授予海軍十字勳章。

11月14日,美軍第2步兵團第2營的士兵繼續在城東和工業區一帶進行逐房搜查,他們發現了大量的武器儲存點,其中甚至有57毫米重型防空炮,這種武器可以對除了坦克外的絕大多數美軍車輛造成重創;美軍還發現了製造簡易爆炸裝置的工廠,其中一個攜帶了超過500磅的炸藥。2營的士兵還在10號公路附近使用了MCLC,以清除在那裡的大量地雷和爆炸裝置。在當天的戰鬥中,陸戰8團1營的狙擊手佐科斯基在進行狙擊作戰時戰死;佐科斯基為了追求更大的視角,在戰鬥中習慣不戴鋼盔,在先前的戰鬥中他已經連續射殺了三名武裝分子;然而在11月14日佐科斯基卻為不戴鋼盔付出了代價,當時他正坐在蘇哈達區的一棟建築內,武裝分子的子彈從背後擊中了他的後腦致其當場身亡。在費盧傑戰役中美軍大量使用狙擊手壓制武裝分子,這些狙擊手往往在800米左右的距離發起攻擊,甚至有超過2000米的射殺記錄;在費盧傑戰績最高的美軍狙擊手的戰果是24。

11月15日,美軍已經全部抵達了傑納線,並開始折返向北進行進一步清理,消滅迂迴到城北的武裝分子;此外費盧傑南部地區還剩下少數幾個武裝分子聚集點,美軍認為還需要至少4天才能完全控制全城。聯軍在對城內的地道進行搜查時發現一個大型地下掩體,裡面堆滿了包括防空炮在內的大量武器。而由於戰鬥還在繼續,伊拉克紅星月會仍然無法向城內提供食品、飲用水和藥品,於是紅星月會的車隊轉而駛向費盧傑附近的居民區,這裡聚集了數千名先前從城裡撤出的平民。在該日的戰鬥中,陸戰3團1營A連的佩拉塔中士和戰友在對一棟建築進行檢查時,發現底樓有好幾個房間;前兩個房間都空無一人,然而當佩拉塔推開第三個房間的房門時,躲在裡面的武裝分子立即開槍,佩拉塔身中數彈重傷倒地;隨後房內的武裝分子又扔出一枚手榴彈,正好落在美軍隊伍中,就在這時佩拉塔撲向了手榴彈並用自己的身體吸收了絕大多數手榴彈爆炸的威力;佩拉塔當場死亡,但其他美軍卻得以倖免。戰役結束後佩拉塔被提名國會榮譽勳章,但最後被授予了海軍十字勳章。

11月16日,美軍宣布已經完全佔領費盧傑,但零星戰鬥仍時有發生。伊軍第3干預旅的第6營在美軍第1騎兵師協助下,在城北發起了掃蕩。同日,跟蹤拍攝的媒體報道稱一名來自陸戰1團3營的陸戰隊員在11月13日槍殺了一名受傷的武裝分子,這名陸戰隊員面對攝像機稱這名武裝分子在裝死;美方隨即展開調查,後來確認這名士兵的行為屬於自衛。美聯社還報道稱所有試圖逃往城外的適齡男性都被美軍給擋了回去。

11月19日,美軍第1陸戰遠征軍稱這次戰鬥「已經打斷了武裝分子的脊樑」,稱共有51名美軍和8名伊軍戰死;聯軍共打死約1200名武裝分子,並發現了2個汽車炸彈加工廠、24個炸彈製造工廠、455個武器儲存倉庫。美軍對全城的建築展開了逐一搜查,很多房屋被先後檢查了三遍;而零星的戰鬥的戰鬥仍時有發生。

11月25日,陸戰8團1營B連3排的士兵在準備檢查一棟建築時,突然遭到建築內武裝分子的伏擊,有5名陸戰隊員中彈倒在院子里。危急關頭,B連的一名偵察狙擊手( Scout Sniper)多明尼克-D-埃斯奎貝爾單槍匹馬衝到了建築的樓頂,打死了數名武裝分子並消滅了兩個機槍火力點。當美軍的坦克趕來增援時,埃斯奎貝爾頂著武裝分子的機槍火力從樓上撤下,並背著一名受傷的陸戰隊員一起撤離;隨後他又連續兩次返回,又撤回了兩名傷員;在他救下的三人中最終有兩人獲救。由於其勇敢的表現,埃斯奎貝爾被授予海軍十字勳章。

12月23日,陸戰5團3營的一個班在一棟建築內與守在二樓的數十名武裝分子爆發激烈戰鬥,陸戰隊員一度被困在一樓無法動彈。兩名陸戰隊員沃克曼中士和克拉夫特下士帶頭召喚其他士兵一起衝上樓梯,然而就在此時,樓上的武裝分子投下一枚特製的黃色手雷,這種手雷內藏大量汽油,爆炸時可以使整個房間都燃起大火;瞬間陸戰隊員就被燃起的火焰包圍,有兩人被當場炸死。其餘陸戰隊員撲面火焰後繼續向樓上發起攻擊,整棟建築硝煙瀰漫、子彈橫飛;一名陸戰隊員被機槍子彈擊中,一條手臂當即被打斷,當仍嘗試用另一條手臂繼續射擊。沃克曼和克拉夫特帶頭衝鋒,並先後被手榴彈炸傷。建築外的其他陸戰隊員也趕來增援,其中一人還沒趕到目的地就被建築樓頂上的武裝分子狙擊手射中身亡。美軍坦克趕來後,房內的陸戰隊員奉命撤出;而在得知需要兩人到高處為坦克指引方位並提供壓制火力時,沃克曼和克拉夫特又志願接過這一任務。坦克最終摧毀了這棟建築,在廢墟中共發現了24名武裝分子的屍體;美軍此戰共陣亡3人。這也是整個戰役中爆發的最後一次戰鬥。沃克曼和克拉夫特被授予海軍十字勳章。

戰役結果

這場戰役(截至11月16日)聯軍共發動了540次空襲,消耗了14000枚火炮和迫擊炮炮彈、2500發坦克主炮炮彈。在11月7日至12月23日期間,美軍在費盧傑共有82人戰死(陸戰隊72人、陸軍9人、海軍1人)和6人非戰鬥死亡,另有500多人負傷;伊軍也有8人戰死,43人負傷。截止11月19日時聯軍稱共打死1200名武裝分子,俘虜1000餘人;而第1陸戰遠征軍指揮官薩特勒中將則稱在整個費盧傑戰役中丅共打死近2000名武裝分子。在這場戰役中有美軍有9人獲得了海軍十字勳章,22人獲得了銀星勳章;陸軍的第2步兵團2營由於表現出色被授予了總統部隊嘉獎。

武裝分子原本希望複製1994年俄羅斯格羅茲尼的成功戰例,但在費盧傑卻沒有能夠如願。美軍沒有採取那種長驅直入直達市中心的打法,而是改用逐房逐街一一清剿步步為營的戰術,並注意在背後留下守備部隊和狙擊手,防止武裝分子的滲透,最終以較小的代價奪取了全城並最大可能地消滅守城的武裝分子。在費盧傑美軍的最大功臣可能要歸屬M1A2坦克,這種坦克在戰鬥中兩輛為一組,充當先鋒、推倒路障、炸毀掩體、掩護步兵,遭遇了無數火箭彈和路邊炸彈的攻擊,但整個戰役中只有2輛被炸傷。

2004年12月底,美軍開始允許居民分批返回城內,並對所有回城的男性居民進行了指紋和瞳孔採樣。美軍將全城劃為18個區,當1個區的垃圾被清理、局勢基本穩定後,美軍才允許該區的居民進入。同時美軍向居民告知會檢查每戶人家的損失,在經過必要的程序後會給予經濟補償。而戰鬥還在進行時重建工作就已經開展,由於返城居民大多沒有了工作,因而聯軍僱傭了大批居民清掃城市垃圾;聯軍和伊政府還重建了城裡的發電廠設備和供水設施。2005年1月底,美軍開始撤離費盧傑。到2005年春天,費盧傑居民約有一半人返回了城內。在2005年1月的伊拉克大選中,費盧傑有7000多名居民參與了投票。

費盧傑在這次戰鬥中遭受重創。該城曾被稱為「清真寺之城」,然而全城的200座清丅真寺有60座在戰火中被毀;其中很多都曾被武裝分子用於儲存彈丅葯。全城5萬所建築中有7000-10000座全毀,剩下的建築中有50%-66%的建築受到不同程度損壞。

重新奪回費盧傑無疑是美軍的一大勝利,有大量的武裝分子在這次戰鬥中被打死或被俘;處於上升勢頭的遜尼派武裝遭受了沉重打擊;而基地組織在伊拉克的根基也受到了削弱,儘管美軍並沒有能夠抓獲扎卡維。在此以後武裝分子曾試圖在費盧傑再重整旗鼓,但規模已經大不如前。

然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美軍此戰對整個伊拉克的武裝組織卻沒有起到明顯的遏製作用,在此後的2年多時間裡,武裝分子的影響迅速擴散到安巴爾省全境,伊拉克全國的暴力事件也有增無減,拉馬迪、巴古拜、薩邁拉、摩蘇爾、塔阿法、哈迪塞等多個城市相繼成為武裝分子發展的溫床。即使在費盧傑城內,戰役結束後針對美軍的襲擊也始終此起彼伏,從2005年至2010年間,又有約140名美軍在費盧傑及周邊地區遇襲身亡,其中最嚴重的一次發生在2005年12月1日,當時1枚路邊炸丅彈造成在費盧傑附近巡邏的美海軍陸戰隊10人死亡、11人受傷。直到2007年下半年,遜尼派覺醒運動興起,大批原遜尼派游擊隊轉而與美軍結盟打擊基地組織後,伊拉克戰爭才迎來了真正的轉折點;自2007年下半年起至2010年8月的三年時間裡,在費盧傑美軍只戰死5人,而2004年至2006年的這三年里,這個數字是246。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裝甲兵器 的精彩文章:

TAG:裝甲兵器 |

您可能感興趣

三次成功兩次失敗,抗戰期間軍統的五次鋤奸行動
二戰諾曼底戰役美軍眼鏡蛇行動德軍第77步兵師戰鬥群的成名之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一些奇異武器在第一次試射行動中被誤殺
二戰中,原子彈不是日軍最怕的,美軍這次行動一夜殺死十萬日本人
二戰蘇軍最成功的一次軍事行動,還留下這麼多照片
敘利亞內戰最終戰役打響,美軍連夜轟炸大馬士革,斬首行動開啟?
美國軍事行動的急先鋒,海軍陸戰隊展開實戰比賽,個個是精英
二戰後美軍曾發動一次鮮為人知的行動,目標是南極!
志願軍的一次「拯救大兵」行動,為救一個戰士出動了兩個營
圖說:德軍發動「摩羯星座行動」二戰最後一次轟炸倫敦
如果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主戰場早已被美俄看破,已經採取行動
一次潛艇襲擊就打掉了日軍一個師團?探秘二戰美軍突襲日本71船團行動
開啟戰爭模式!美全面策劃軍事行動,伊朗再次拿出殺手鐧決戰到底
打響第六次中東戰爭第一槍!胡塞武裝吊打美國眾「小弟」,用實際行動力挺伊朗
一周內4次襲擊!胡塞武裝對沙特動手,美軍行動反擊
以軍稱本次「卡片行動之家」戰役中,敘4型俄制防空導彈不堪一擊
圖說:「底板行動」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空軍的告別演出
航母戰機包圍伊朗近海,豎起百枚戰斧導彈,美:考慮採取軍事行動
生死戰打響!伊朗勢力全線潰敗,美軍戰機首次介入轟炸行動
二戰時化裝成蘇軍在後方從事破壞的德國美洲虎行動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