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印論解說:朱簡《印章要論》,「切刀」宗師眼中的篆刻

印論解說:朱簡《印章要論》,「切刀」宗師眼中的篆刻

學篆刻而不學前人印論,就會長期在黑暗中摸索,因此,我把篆刻學習的內容分成了四塊。其中第四塊就是印論與雜項。今天這篇,歸於這一類內容。

朱簡,明末人,明五大篆刻流派代表人物之一(詳細見我寫的朱簡的介紹),他所創造的碎切徐進刀法後為清人丁敬繼承,開創風靡印壇兩百年的浙派。《印章要論》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今天我們把這部著作中的一部分較重要的內容拉出來解說一番。解說部分大部分內容是一家之言,並不全是朱簡原文翻譯成白話了事,謬誤難免,識家一笑可矣。

書歸正傳:

原文「得古人印法在博古印,失古人心法在效古印,何者?古印迄今時代浸遠,筆意刀法刓剝磨滅,已失古人精神心畫矣,善臨摹者自當求之驪黃之外。余故曰:出土刓剝銅印如樂府鐃歌,若字句模擬則丑矣,又如斷圭殘璧,自有可寶處。」

解說:這段是講臨摹,要學古人的印法,要儘可能的博識古印,自戰國古璽入手,遍臨秦漢古印是正確的方法,因為這樣可以「得古人印法」,但如果完全仿效古人的印法,則又可能「失古人心法」,為什麼呢?這些先秦印,秦漢印距離今天已經很遙遠了,不管是原印的筆意還是刀法,大都磨蝕擠壓變形,已經完全失去了古人製作印章時的本來面目,朱簡說,善於臨摹的人,應當拋開古印章的表面現象,而找到古印的內在氣息。這在明清印人中有兩個代表人物,一個是趙之謙,他在「何傳洙印」的邊款中寫道:「漢印妙處不在班駁,而在渾厚。」(如下圖)趙之謙認識到,學漢印的精髓,旨在臨摹漢印的渾厚,而不是臨摹漢印的斑駁破碎。這其實就是拋開了古印章的表面現象(斑駁),而找到了古印的氣息(渾厚)。

印論解說:朱簡《印章要論》,「切刀」宗師眼中的篆刻

(趙之謙刻「何傳洙印」及其邊款)

比趙之謙更晚一些的黃牧甫也得出相同的看法, 於是他在他的「季度長年」的印款里說:「漢印剝蝕,年深使然,西子之顰,即其病也,奈何捧心而效之」顯然,他也是主張臨摹漢印的本來面目,而不要被表面現象誤導的。因此,我們在看黃牧甫的作品時,其刀印面筆畫光潔是其主要特徵。(如下圖)

印論解說:朱簡《印章要論》,「切刀」宗師眼中的篆刻

(黃牧甫刻「端方印信長壽」)

所以,朱簡在認識到這一點後,早他們很多年就得出結論來:如果學古印就像學樂府古詩一樣,不要學習它的殘損破殘,詞語古奧,而應當學習它們的氣息,要從這些「斷圭殘璧」中找到可供吸取的有益氣息(關於是不是臨寫漢印中的殘破,我前幾天寫過一篇文章,有興趣可找來一看)。

原文:「印先字,字先章,章則具意,字則具筆。刀法者,所以傳筆法者也。刀筆渾融,無跡可尋,神品也;有筆無刀,妙品也;有刀無筆,能品也;刀筆之外而有別趣者,逸品也;有刀鋒而似鋸牙癰股者,外道也;無刀鋒而似鐵線墨豬者,庸工也。」

解說:這一段說筆與刀,篆法與刀法的關係。一方印章,字法是最應當考慮的,字法之後,還要考慮章法,有了章法,才有筆意和境界。當然,這個可能對於一方印章的創作過程簡化了,因為字法與章法之間,還要考慮每個字的篆法。或者說,朱簡在這裡把字法與篆法當成一件事了。

盡而,朱簡按照作品中刀與筆的關係把印章分為以下幾類:

刀筆渾融,刀筆合一,筆與刀渾然無跡可尋的,是神品;有筆墨之意而沒有刀趣,是妙品;作品只見刀法而沒有筆墨之意的,是能品;刀法與筆墨之外有額外的趣味的,是逸品(隱士趣味);有刀鋒但是刀法問題都沒有解決,有鋸牙癰股者(就是刀法不幹凈的),是外道;沒有刀鋒而每一個筆畫像鐵線或者墨豬的,是庸工。關於這段名言,每一個篆刻學習者都應當針對自己當前的境況,對自己做一下評價。並由此開始注意一方印章作品中刀與筆的關係。清代大家趙之謙在他的印章「鉅廘魏氏」一印的邊款里說:「古印有筆尤有墨,今人但有刀與石」(見下圖)

印論解說:朱簡《印章要論》,「切刀」宗師眼中的篆刻

(趙之謙刻「鉅廘魏氏」及邊款)

顯然,趙之謙能取得皖浙橫站的名家地位,跟他有這樣的認識是分不開的。所有的篆刻學習者都應當認識到,篆刻篆刻,先是篆,然後才是刻,而不應當走入只知道刻,而不知道篆的誤區里去。要在字法學習中掌握字的正確性,在書法的學習里掌握正確的篆法。離開字法學習和篆法學習,篆刻就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原文:吾所謂章法者,如詩之有漢、有魏、有六朝、有三唐,各具篇章,不得混亂,非字畫盤屈、以長配短、以曲對彎之章也;吾所謂刀法者,如筆之有起有伏、有轉折、有緩急,各完筆意,不得孟浪,非雕鏤刻畫、以鈍為古、以碎為奇之刀也。

解說:這一節說章法與刀法的關係。朱簡眼中的章法,就像詩歌有漢、魏、六朝、唐,每個朝代有每個朝代詩歌的特徵,印章也一樣,每個朝代的印章章法也各不相同,這些不同印章印式的章法不能混為一談。(這裡指的是印式,我曾經篆刻史上出現的印式做過總結,在其他文章里,有興趣自己找來看)

緊接著,朱簡認為,所謂的章法,並不是只有長畫配短畫的穿插,避讓,方與圓配合那麼簡單,在不同的印式中,章法各有其獨特章法特徵。篆刻學習應當結合不同的印式進行章法學習。

朱簡眼中的刀法,就像筆一樣,有起有伏,有頓有挫,有轉折,有急有緩,每一刀都不是隨意施刻的,也不是簡單地依稿雕刻就好,鈍刀刻出來的毛刺並不是古,破碎也不是古。

提到破殘,晚清至民國的印人中,最典型的當然是吳昌碩,他的作品刀法最大的特徵是「鈍刀硬入」,但我們不能認為吳昌碩的印章特徵只是來源於他的鈍刀和雄強的腕力,要多看看吳昌碩的書法作品、繪畫作品,特別是在他的印章作品裡,領悟他對於《石鼓文》的借鑒,並以此活學活用到自己的創作中去。

印論解說:朱簡《印章要論》,「切刀」宗師眼中的篆刻

(吳昌碩刻「須曼」)

印論解說:朱簡《印章要論》,「切刀」宗師眼中的篆刻

(《石鼓文》中的「馬」)

原文:學無淵源、偏旁湊合,篆病也;不知執筆、字畫描寫,筆病也;轉折峭露、輕重失宜,印有白文、有朱文、有口、有邊、有格、有朱白相半、有三朱一白......各有體制,原非率意。

解說:講篆刻學習應當注意的問題。不學習字法,不了解字法,寫印稿時,馬虎湊合,出現字法錯誤。這是「篆病」。篆刻學習應當從字法入手,學古文、讀《說文解字》認真記認篆書字,做到會讀會寫是篆刻者最基礎的入門功夫。

緊接著,朱簡說,不知道提筆練習書法,每遇到寫印稿,不知道每個字是「寫」出來的,而是每個筆畫是用工藝的方法「描」出來的或者「畫」出來的,這是筆病。篆刻學習應當拿起毛筆來,「寫」起來,把所涉及的著名碑帖認真臨摹一通,從五百四十字說文部目入手,進而寫通《說文解字》,李陽冰《千字文》《三墳記》漢《袁安碑》《袁敞碑》《鄧石如篆書》《趙之謙篆書》《石鼓文》……一路臨來,篆書寫得好,印章自然刻不差。

當然,朱簡也提到印章的格式(跟上面的印式不是一個概念,這裡指的是印章的樣式。),印章的格式其實在漢印中已經全部出現,白文、朱文、朱白相半、三朱一白等各有樣式,都是經過錘鍊的印章樣式,初學篆刻應當把這些印章樣式都認真體會一遍,記在心中。
印論解說:朱簡《印章要論》,「切刀」宗師眼中的篆刻

(漢印里的白文印)

印論解說:朱簡《印章要論》,「切刀」宗師眼中的篆刻

(漢私印的多種樣式)

原文:上古印有佩服者,故極小,漢晉官印大不過寸許,私印半之。今所見銅印極小而文圓勁者,先秦以上印也;稍大而文方簡者,漢晉印也;漸大而文漸柔弱者,六朝以下印也;大過寸余,而文或盤屈、或奇詭者,定是唐宋元印也。

解說:此節講印章斷代。做為篆刻學習者,應當鑽研篆刻史,了解每個時代的印章特徵。

上古印(其實指的是先秦印)主要用於佩戴,因此體積都較小,到漢晉時期的官印,大小也在一寸左右(3厘米左右),私印只有官印一半的大小。如今見到的銅印中極小而文圓勁者(其實是小篆體系下的秦印),是先秦時期的印章;以後稍大一些的,文字大而且方簡者(文字用繆篆,因為字有隸勢,所以方正,是漢印文字的主要特徵),是漢晉時期的印章;再大一些的,就是六朝往後的印了。大過一寸,而印文盤曲,或者奇詭的,一定是唐宋元印了。

學篆刻,一定要了解每個時期印章的特徵,知道印章的發展源流。這對於掌握篆刻文字的特徵,進而有利於創作實踐。

原文:使刀如使筆,不易之法也。正鋒緊持,直送緩結,轉須帶方,折須帶圓,無稜角、無臃腫、無鋸牙、無燕尾,刀法盡於此矣。若刻文自小修大、自完修破,如俗所謂飛刀、補刀、救刀,皆刀病也。

解說:此節講刀法。朱簡認為,使刀如使筆,這是刀法的「不易之法也」。

我們知道,朱簡是切刀法的創始者,他認為切刀的刀法特徵是「正鋒緊持,直送緩結。」正鋒,是指的中鋒刀,即刀刃垂直於印面,然後頓切進刀,並且「緩結」,不用急著把這些切刀聯結起來,這是碎切的主要特徵。

印論解說:朱簡《印章要論》,「切刀」宗師眼中的篆刻

(朱簡刻「馮夢禎印」)

印論解說:朱簡《印章要論》,「切刀」宗師眼中的篆刻

(朱簡刻「湯顯祖印」)

我們在上圖中看到地筆畫的若斷若連的特徵,正是切刀「緩結」的原因。

再一個特徵就是「轉須帶方,折須帶圓」,刻圓轉弧線的時候,要把弧線分成多個短的小直線段來刻,這樣刻成的弧線會在圓轉的地方呈現方角;而刻方角折線的時候,卻應當在銜接處去掉切出來的圭角痕迹,這樣會呈現出圓渾的感覺。

最終的印面效果要達到「無稜角、無臃腫、無鋸牙、無燕尾」,雖然是碎切,但還是要處理乾淨,朱簡認為把這些都做好,則「刀法盡於此矣」。後世所說的什麼「飛刀、補刀、救刀」都是「刀病」。

值得注意的是,朱簡在這裡提出了一種很多印人在使用的刀法:「刻文自小修大、自完修破」即刻白文由細修粗,刻朱文由粗修細,這種刻法雖然減小了刀法的難度,但這顯然是「刀病」很易墜入「匠氣」的誤區。這種「刀病」在現在的印人圈子裡仍大量流傳。

看完以上這些朱簡的言論,我們大致可以認識到學篆刻應當從字法入手,研究字法,練習書法,多加博覽,拓寬視野,增加見識,多臨摹,多創作,垂煉刀法,並隨時增長各門類綜合修養、體驗生活。

當然,朱簡的《印章要論》並不只有這些內容,有興趣的可自行找來查看原文。

(【老李刻堂】之134,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談藝錄 的精彩文章:

TAG:談藝錄 |

您可能感興趣

《書譜》解說
《天乩之白蛇傳說》:紫宣為何會死?網友:師傅們光顧著現場解說
酉陽雜俎白話解說:鬱金香、緤與手印印跡
解說影片《楚門的世界》
酉陽雜俎白話解說:史論與五色龜
酉陽雜俎白話解說:鬼書
溫情解說之《解除好友》:微紀錄片的新玩法,有點刺激呀!
酉陽雜俎白話解說:荀勖尺
酉陽雜俎白話解說:王清之樹
「解說」《新白娘子傳奇》搞笑圖片
今日話題:回憶歷屆世界盃解說,有哪些操作最讓你印象深刻?
《大風歌:陝西敘事》:上篇《陝西故事》解說詞+中篇拍攝感悟+下篇名家評說
《易經》乾卦解說
酉陽雜俎白話解說:天翁張堅
酉陽雜俎白話解說:太真科經與鬼的名字
酉陽雜俎白話解說:幾條修道之人的注意事項
楊衛磊書西遊記的七個成語,書法精美別緻,解說精彩高妙
酉陽雜俎白話解說:赤蝦蟆名鉤注
酉陽雜俎白話解說:弗述、陳寶與隕石
新手入門先學筆畫,隸書中橫、撇的寫法詳細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