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南唐後主的半世輪迴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南唐後主的半世輪迴

南唐(公元937-975年)是五代十國時期的一個割據政權,歷經先主李昪(音「便」,音「便」,音「便」,重要的事情說三遍!)、中主李璟和後主李煜三位國君的統治,國祚39年。南唐疆域最廣闊時,曾經「東暨衢、婺,南及五嶺,西至湖湘,北據長淮」,境內共有30多個州。正是所謂「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南唐後主的半世輪迴

南唐疆域

在遠古時期,江淮一帶的人民便有喜好鬼神的風氣。充滿著浪漫色彩的《山鬼》、《招魂》、《九歌》等文學作品就是誕生在長江中下游這片神奇的土地上。這為後來宗教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南唐國的國都金陵(今江蘇南京)是個受佛教影響非常濃厚的地方。早在東漢末年,這裡已經出現了佛教活動。孫吳統治時期,西天竺僧人康僧會在建業(金陵在孫吳時期曾稱「建業」)建立的建初寺,有「江南第一寺」的美稱。南朝梁時期,梁武帝三次捨身同泰寺,更是在南京的佛教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隋唐時期,統治者刻意貶低金陵作為南方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地位,但金陵在佛教徒心目中的地位仍然沒有多大動搖。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南唐後主的半世輪迴

清人繪梁武帝畫像

到了南唐時期,先主李昪體察民情、勵精圖治,使得南唐境內的農業、手工業得到恢復和發展,國家財富也逐漸積累起來,為佛教的復興做了物質上的準備。到了後主時期,由於李煜的大力推崇,佛教蓬蓬勃勃地發展起來。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南唐後主的半世輪迴

南唐後主李煜(圖:《三才圖會》)

李煜崇信佛道,一方面受到家族風氣的影響,另一方面也與他天生溫和寬厚的性格有關。李煜的祖父李昪,雖然不是佛教徒,但並不排斥佛教。在南唐尚未建立之際,李昪還利用僧人作詩來散播即將改朝換代的預言,為自己的登極做一些輿論準備。建立南唐政權後,李昪還主持了一些擴建寺院、翻譯佛經等等的佛教活動。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南唐後主的半世輪迴

(五代)周文矩《重屏會棋圖》,描繪了李昪的幾個兒子觀棋下棋的場景。中坐戴高帽者為中主李璟

到了中主李璟在位時,「崇佛」的苗頭才真正顯現出來。李璟廣建佛寺,甚至將自己年少時在廬山讀書的書房也改作寺院;與高僧往來甚密,經常探討佛法,最喜歡《楞嚴經》;在金陵城內大設道場,還定期吃齋茹素。

長期受到這種家庭氛圍的影響,李煜崇尚佛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倘若拋開宗教因素,單就李煜的性格而言,他也是一個仁慈而充滿愛心的人。李煜「賞人之善,常若不及;掩人之過,惟恐其聞」。無論是對待兄弟還是臣子,都十分謙和有禮。在他當上皇帝後,這種仁愛之心也惠及百姓。面對北宋政權的步步緊逼,李煜不惜一再退讓,用自己的屈辱換取南唐的和平。百姓們對他也比較感激。在金陵被圍直到城破將近一年的時間裡,城中幾乎沒有出現叛徒。由於這種善良的天性,李煜的篤信佛教就更好理解了。

除了廣建佛寺、優待佛僧、抄寫佛經這些常規的崇佛行為外,李煜對佛教有關的一切都親力親為,到了後期簡直是沉湎於佛教不能自拔。據馬令《南唐書》記載,後主在位時,曾「親削僧徒廁簡,試之以頰。少有芒刺,則再加修治」。「廁簡」是古人上廁所時用來擦拭穢物的小竹片或小木片,類似於今天的廁紙。堂堂一國之君,竟然親自替僧人們製作廁簡,還要拿它貼著自己的臉試試觸感,如果有刺還要重新打磨。信佛信到這種程度的皇帝,還真是不多見。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南唐後主的半世輪迴

圖為敦煌馬圈灣烽燧遺址出土的漢簡,其中混有不少的人類糞便

其實,廢棄的有字簡牘就可以當做廁籌使用。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李煜痴迷佛教,對南唐的臣民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當時許多大臣都每天吃齋,以示自己的虔誠。一位名叫張洎(音「記」)的中書舍人摸透了李煜的心思,覲見時常常談論佛法,得到分外恩寵。那些借著佛教親近李煜,獲得高位的人,往往並沒有什麼大作為,依舊是黨爭內訌不斷,只顧自己眼前的利益。

對於犯了罪的僧尼,李煜也是特別寬容,懲罰措施無非是讓僧侶在佛前承認錯誤表示懺悔,再「禮佛百拜」,導致社會風紀江河日下。優待僧侶的舉措也助長了南唐人民不勞而獲的習氣。許多人投入佛寺,將出家作為謀生的捷徑。一個龐大的寄生集團慢慢形成。南唐的財力逐漸捉襟見肘。

北宋得知李煜崇佛的消息後,便派了一名叫「小長老」的和尚潛入南唐境內,攜帶大量珍寶賄賂權貴。得到接近李煜的機會後,小長老每天談論天堂地獄、轉世輪迴、因果報應之類的佛法,聽得李煜非常高興。小長老趁機鼓動李煜大肆布施,廣建佛寺佛塔,為的就是消耗南唐國力。另一位從北方來的僧人,在采石磯(從長江下遊走水路入侵南唐的咽喉要道)以崇佛為名,建了一座石塔。直到北宋軍隊打到長江邊,把浮橋系在了石塔上,南唐人民才恍然大悟,「知其為間也」,然而為時已晚。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南唐後主的半世輪迴

采石磯與金陵(南京)的位置關係

統治者的佛教信仰帶給南唐的,雖然大部分是災難,但也有一些值得稱道的地方。五代十國是軍閥割據的時代,各個政權都難免武人專權的現象。南唐的風氣則偏向文治,建立了比較完善的文化教育制度。我國四大書院之一的白鹿洞書院,就是始建於南唐時期,當時稱「廬山國學」。書院的講課方式吸收了佛教講經說法的模式,以講學和質疑辯論為主。此外,一些學者受到佛教徒修行的影響,選擇到遠離鬧市的山林或寺院讀書、開設私學,促進了文化的傳承與進步。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南唐後主的半世輪迴

廬山白鹿洞書院

隋代大儒王通曾針對同樣篤信佛教的南朝梁政權發出這樣的議論:「齋戒修而梁國亡,非釋迦之罪也。」意思是說:南朝梁篤信佛教導致滅亡,並不是佛祖的罪過。同樣,南唐政權最後的滅亡,並不是佛教的罪過,而是幾代統治者治理國家才能不夠導致的必然結果。

正常的宗教本身並沒有錯,錯的是那些沉溺於宗教不能自拔,或是利用宗教的名義作姦犯科、圖謀不軌的人們。李煜在文化藝術方面造詣奇高,從宗教的角度來看,還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但大建佛寺、優待僧眾、醉心佛法之類的所作所為,如果放到一個帝王身上,那麼不管是李煜也好,張煜王煜也罷,最後,恐怕都難逃國破家亡的結局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正大研習社 的精彩文章:

TAG:正大研習社 |

您可能感興趣

破陣子·四十年來家國 五代:李煜
李煜《破陣子·四十年來家國》